《结构设计原理》第十章 局部承压

■第十章局部承压
◼ 第十章 局部承压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局部承压的破坏形式和机理 ■2.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重点: 掌握局部承压的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 1.局部承压的破坏形式和机理。 ◼ 2.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重点: ◼ 掌握局部承压的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概述 、局部承压的受力特点 1.定义 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 受力状态。 2.受力分析及特点:(与轴心受压试验比较) ①分析 a.局部承压区各点应力复杂 b.局部承压试件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全截面受压。 ②特点: a.构件表面受压面积小于构件截面积。 b.局部承压面积部分的砼抗压强度比截面受压Ra高。 C.局部承压区中部有橫向抗动σx,可使砼产生裂缝 二、实际应用:(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端部锚固等)
概 述 一、局部承压的受力特点 1.定义:——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 受力状态。 2.受力分析及特点:(与轴心受压试验比较) ①分析; a.局部承压区各点应力复杂。 b.局部承压试件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全截面受压。 ②特点: a.构件表面受压面积小于构件截面积。 b.局部承压面积部分的砼抗压强度比截面受压 Ra高。 c.局部承压区中部有横向抗动x,可使砼产生裂缝。 二、实际应用:(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端部锚固等)

■第一节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破坏形态; 1.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AJA ②A在底面积上的位置 2.破坏形态:(A。对称布置于底面上的轴心局部承压) ①先开裂后破坏。(AA<9) ②一开裂即破坏。(9<AA。<36) ③局部砼下降。(AA。<36)
◼ 第一节 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一、破坏形态; 1.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Ac /A ②Ac 在底面积上的位置 2.破坏形态:(Ac 对称布置于底面上的轴心局部承压) ①先开裂后破坏。(A/Ac<9) ②一开裂即破坏。(9<A/Ac<36) ③局部砼下降。(A/Ac<36)

破坏机理 1.套箍理论:将局部承压区的砼看作承受侧压 力作用的砼芯块。 2.剪切理论:局部承压区受力特性犹如一个滞 多根抗杆的拱结构
二、破坏机理: ◼ 1.套箍理论:将局部承压区的砼看作承受侧压 力作用的砼芯块。 ◼ 2.剪切理论:局部承压区受力特性犹如一个滞 多根抗杆的拱结构

第二节砼局部承压提高系数 砼局部提高系数β: 定义:——砼局部承压强度与砼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计算 式中,A一局部承压计算底面积。采用“同心对称有效 面积法”确立,示意图见图10-7。当有孔道时(对 圆形承压面积而言)应扣除孔道面积 A。一局部承压面积(考虑在钢垫板中设45°刚性 角扩大的面积),当有孔道时,(对圆形承压面积而 言)应扣除孔道面积
第二节 砼局部承压提高系数 一、砼局部提高系数: 1.定义:——砼局部承压强度与砼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2.计算: c d A A = 式中,Ad——局部承压计算底面积。采用“同心对称有效 面积法”确立,示意图见图 10-7。当有孔道时(对 圆形承压面积而言)应扣除孔道面积。 Ac——局部承压面积(考虑在钢垫板中设 45°刚性 角扩大的面积),当有孔道时,(对圆形承压面积而 言)应扣除孔道面积

二、配置间按钢筋的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βhe 配置间按钢筋的作用:提高局部承压的抗裂性和极限承载 力 2.配置间按钢筋的构造要求 ①配置可采用方法钢筋网和螺旋式钢筋两种形式。 ②宜选Ⅰ级筋,直径d6~d10。 ③接近承压表面布置,距离≤35mm。 3.间按钢筋的体积配筋率μt的计算: nan,+,ai2 ①方格网 12S 4 ②螺旋筋 4.间按钢筋对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βh 式中,A——间按钢筋范围内混凝土核心面积。应满足Ane> 且A与A两者面积重心重合
二、配置间按钢筋的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he: 1.配置间按钢筋的作用:提高局部承压的抗裂性和极限承载 力。 2.配置间按钢筋的构造要求。 ①配置可采用方法钢筋网和螺旋式钢筋两种形式。 ②宜选Ⅰ级筋,直径6~10。 ③接近承压表面布置,距离≤35mm。 3.间按钢筋的体积配筋率μt的计算; ①方格网: l l S n a l n a l j j t 1 2 1 1 1 + 2 2 2 = ②螺旋筋: d S a he j t 4 = 4.间按钢筋对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he: c he he A A = 式中,Ahe——间按钢筋范围内混凝土核心面积。应满足 Ahe>Ac, 且 Ahe与 Ac两者面积重心重合

第三节局部承压区的计算 计算内容包括: ■1.局部承压区承载能力计算。 局部承压区抗裂性计算
第三节 局部承压区的计算 计算内容包括: ◼ 1.局部承压区承载能力计算。 ◼ 2.局部承压区抗裂性计算

局部承压区的承载力计算: 1.对配置间按钢筋的局部承压区:当A=≥>A。且Ahe 重心与A。重心重合时 ①公式 N=N=06(R2+2H1B=R2)A ②公式适用条件: 2,B=R≤BR509 ③局部承压区的尺寸满足条件:N,≤N=0.9BR2A 2.当局部承压区未配置间接钢筋时,计算公式见第 十七章第五节内容
一、局部承压区的承载力计算: 1.对配置间按钢筋的局部承压区:当 Ahe>Ac 且 Ahe 重心与 Ac 重心重合时 ①公式: Nj Nu Ra t heRg Ac 0.6( 2 ) 2 = = + ②公式适用条件: 2t he 2 Rg Ra 50% ③局部承压区的尺寸满足条件: N j Nu Ra Ac = 0.9 2.当局部承压区未配置间接钢筋时,计算公式见第 十七章第五节内容

局部承压区的抗裂性计算 1.公式:(对配有间接钢筋的局部承压区) N≤Nn=009a(AR1+45R 式中, ≤10 2.公式说明: ①公式考虑砼与间接钢筋的抗裂作用 ②公式考虑安全系数及单位换算
二、局部承压区的抗裂性计算: 1.公式:(对配有间接钢筋的局部承压区) 0.09 ( 45 ) N j Nu = ARl + Rg 式中, 10 1 − = V 2.公式说明: ①公式考虑砼与间接钢筋的抗裂作用。 ②公式考虑安全系数及单位换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7章(7-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5章 受扭构件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ppt
- 《结构设计原理》总论.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 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原则.ppt
- 《钢筋混凝土结构》复习要点.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复习要点.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单层厂房.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梁板结构设计.doc
- 建筑工程(PPT讲稿)建筑工程及管理知识讲座.ppt
- 《中外古建筑》中国古典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印度古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伊斯兰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古希腊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古罗马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古代七大建筑奇迹.ppt
- 《中外古建筑》古埃及建筑.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八章 受拉构件的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二章 预应力砼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材料.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六章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16章 砖、石及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9章 钢筋砼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三章 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八章 钢结构的基本概念.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20章 钢结构的连接.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17章 圬工结构的强度计算.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十章 城市问题.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九章 城市土地利用.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八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
- 上海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讲义.ppt
- 《外国建筑史》20后现代主义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