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浙江开放大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辅导3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5
文件大小:10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浙江开放大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辅导3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3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自信心,实施成功激励 4.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 5.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群体意识和人际效能力的培养 7.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课堂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原则 1.愉悦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支援性原则 5.预防性原则 6. 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第一节 一、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 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 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 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 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 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等。良好的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对小学生进行情 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 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在情感的内容、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都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3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 激发学习动机 2. 培养学习兴趣 3. 培养自信心,实施成功激励 4. 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 5. 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 群体意识和人际效能力的培养 7. 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课堂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原则 1. 愉悦性原则 2. 激励性原则 3. 差异性原则 4. 支援性原则 5. 预防性原则 6. 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第一节 一、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 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 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 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 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 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等。良好的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对小学生进行情 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 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在情感的内容、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都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情感自控性的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 感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根据学校的纪律 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同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 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这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 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 入学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使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其情感 变化的事物也日益复杂。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使他们产 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不仅体验着游戏所带来的欢乐,也体验着学习、集体活动所带 来的快乐、幸福。此外,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与评价、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 等,都成为小学生体验新的情感的内容。随着小学生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 深刻。小学生的情感同学前儿童一样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情感主要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相 联系。同时,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受到批评而 沮丧,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批评的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激励着他们努力 地学习。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 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此外,小学阶段,儿童高级 的: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三、小学生情感辅导措施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 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 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 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 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 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 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

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情感自控性的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 感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根据学校的纪律 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同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 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这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 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 入学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使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其情感 变化的事物也日益复杂。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使他们产 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不仅体验着游戏所带来的欢乐,也体验着学习、集体活动所带 来的快乐、幸福。此外,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与评价、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 等,都成为小学生体验新的情感的内容。随着小学生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 深刻。小学生的情感同学前儿童一样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情感主要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相 联系。同时,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受到批评而 沮丧,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批评的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激励着他们努力 地学习。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 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此外,小学阶段,儿童高级 的: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三、小学生情感辅导措施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 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 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 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 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 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 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

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 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 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 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保持愉快的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 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到思维活跃, 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那么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 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 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 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 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 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 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 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自己痛哭一场或把心 中的不平事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请他们开导,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哭一哭,以减轻 心理压力。 (2)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 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 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教 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3)转移调控。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 意力转移而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老想这件 事,可以看电影、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消极情绪。 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升华调控、同情调控、暗示调控、音乐调控、自慰调

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 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 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 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保持愉快的情绪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 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到思维活跃, 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那么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 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 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 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 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 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 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 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自己痛哭一场或把心 中的不平事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请他们开导,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哭一哭,以减轻 心理压力。 (2)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 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 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教 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3)转移调控。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 意力转移而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老想这件 事,可以看电影、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消极情绪。 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升华调控、同情调控、暗示调控、音乐调控、自慰调

控、“自控”调控等。 第二节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 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 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意志 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 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 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二、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 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 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二)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 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 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 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 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 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轻易求助于教师或 同学。 三、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1.自觉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的行动常常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督促。中高年级的小 学生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多种活动任务,并逐渐学会自觉地计 划和检查自己的活动。但总的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启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 低的。 2.果断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物中表 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处理一 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3.坚持性的发展

控、“自控”调控等。 第二节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 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 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意志 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 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 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二、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 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 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二)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 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 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 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 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 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轻易求助于教师或 同学。 三、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1.自觉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的行动常常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督促。中高年级的小 学生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多种活动任务,并逐渐学会自觉地计 划和检查自己的活动。但总的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启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 低的。 2.果断性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物中表 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处理一 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3.坚持性的发展

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在读、写、算等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同时, 也是在靠教师和家长等外力的影响发展成为靠他们内部力量驱使形成的。以后,随着动机稳 定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到小学三年级时,这种坚持性才渐渐成为他们的意志品质。 4.自制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就 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四、小学生意志辅导措施 (一)对小学生要加强行为的目的性教育 小学生的意志活动是与活动目的紧密联系的,只有让他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才能自觉地、 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是比较差的,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按照行动目的来自 觉调节行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小学生按照预定的目 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意志行为要进 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有 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有研究表 明,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在克服困难过程 中,让小学生不断以言语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心理学家还认为, 集中注意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面对诱惑时,不要过多注意诱惑物,要将注意力 集中在所从事的活动之上。为此,可对小学生进行集中注意的训练,来强化其自我调控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际 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收 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如要求他们该完成的 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改正的缺点就要监督他们逐渐改正。这样,在 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 的地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但困难的程度要符合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困难情境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是不利的。若情境过难,小学生 无法克服这些困难,会丧失信心:情境过易,又起不到激励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作用。所以

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在读、写、算等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同时, 也是在靠教师和家长等外力的影响发展成为靠他们内部力量驱使形成的。以后,随着动机稳 定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到小学三年级时,这种坚持性才渐渐成为他们的意志品质。 4.自制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就 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四、小学生意志辅导措施 (一)对小学生要加强行为的目的性教育 小学生的意志活动是与活动目的紧密联系的,只有让他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才能自觉地、 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是比较差的,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按照行动目的来自 觉调节行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小学生按照预定的目 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意志行为要进 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有 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有研究表 明,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在克服困难过程 中,让小学生不断以言语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心理学家还认为, 集中注意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面对诱惑时,不要过多注意诱惑物,要将注意力 集中在所从事的活动之上。为此,可对小学生进行集中注意的训练,来强化其自我调控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际 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收 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如要求他们该完成的 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改正的缺点就要监督他们逐渐改正。这样,在 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 的地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但困难的程度要符合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困难情境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是不利的。若情境过难,小学生 无法克服这些困难,会丧失信心;情境过易,又起不到激励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作用。所以

创设的困难情境应该是需要小学生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能够克服的。例如,要求他们坚 持独立完成作业,坚持参加各种活动,坚持为集体做好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做一些家务 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自尊等,这些情 感有助于自制、坚毅、勇敢等意志品质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 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此外,还应注意榜样的作用。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教师要适时向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 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榜样可来自科学家、发明家、 劳动模范、革命先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等。 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周围,主要是学生中树立典型,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的榜样在学生身边,因而可信、可亲、可学。教师也要为学生作出榜样,因为教师的模 范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所谓“言传身教”。 (六)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一切外部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 起作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是能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 特点,启发他们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 第七章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 人不仅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而且特别关心音乐方面的信息,探索音乐方面的知识,我们 说这个人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如果一个小学生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做数学题,积极参加数学 竞赛,我们说这个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 展的。例如,当一个人口渴需要喝水的时候,就会对水产生兴趣。再比如,由于一个人缺乏 知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因此,学习知识就成为他的迫切需要,从而促使他去努力 学习,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是,人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进步,人们的需要和兴趣也会随之发展和变化。 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小学 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 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 然也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小学生的学习和 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

创设的困难情境应该是需要小学生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能够克服的。例如,要求他们坚 持独立完成作业,坚持参加各种活动,坚持为集体做好事,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做一些家务 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自尊等,这些情 感有助于自制、坚毅、勇敢等意志品质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 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此外,还应注意榜样的作用。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教师要适时向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 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榜样可来自科学家、发明家、 劳动模范、革命先烈以及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等。 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周围,主要是学生中树立典型,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的榜样在学生身边,因而可信、可亲、可学。教师也要为学生作出榜样,因为教师的模 范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所谓“言传身教”。 (六)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一切外部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 起作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是能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 特点,启发他们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 第七章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 人不仅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而且特别关心音乐方面的信息,探索音乐方面的知识,我们 说这个人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如果一个小学生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做数学题,积极参加数学 竞赛,我们说这个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 展的。例如,当一个人口渴需要喝水的时候,就会对水产生兴趣。再比如,由于一个人缺乏 知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因此,学习知识就成为他的迫切需要,从而促使他去努力 学习,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是,人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进步,人们的需要和兴趣也会随之发展和变化。 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小学 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果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 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 然也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小学生的学习和 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 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 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 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比如,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完全是由于对学习活动的 意义和结果的认识而产生的,而是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 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认 识水平提高了,对活动的目的性不但有所认识,而且能主动去关心它。这时,他们对于事物 的兴趣就不完全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新异、动人引起的,而是由于他们的某些目的、需要所激 起的。这样,间接兴趣便得到了发展。例如,学生对某门功课或某种活动不感兴趣,但能在 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它的意义,从而积极参加,并取得成效。 (二)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小学生入学后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学习活动的兴趣范围逐步扩大,从课内的学习兴趣 扩大到课外的学习兴趣,从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扩大到阅读文艺作品的兴趣,从对玩弄小玩 具的兴趣扩大到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等。小学生的兴趣范围是扩大了,但还未形成中心兴趣。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指导他们围绕中心兴趣扩大兴趣范围,增长知识,开阔眼 界。 (三)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既可以很快地产生,也可以很快地消失。比如,他 们可能一会儿喜欢写字,一会儿又喜欢画画,一会儿喜欢阅读,一会儿又喜欢计算。到了中 高年级,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稍微好一些,保持的时间也稍微长一些。 三、小学生兴趣辅导的措施 小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辅导。 (一)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经验是发展小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学校和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在教学 中,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使他们 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学 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将他们的直接兴趣逐步转化为间接兴趣的必要途径。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 低学习积极性。对中高年级小学生,也同样要注意组织生动的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参观、比赛、游览、 访问、公益活动等,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小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

小学生的兴趣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 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 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 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比如,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完全是由于对学习活动的 意义和结果的认识而产生的,而是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 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认 识水平提高了,对活动的目的性不但有所认识,而且能主动去关心它。这时,他们对于事物 的兴趣就不完全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新异、动人引起的,而是由于他们的某些目的、需要所激 起的。这样,间接兴趣便得到了发展。例如,学生对某门功课或某种活动不感兴趣,但能在 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它的意义,从而积极参加,并取得成效。 (二)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小学生入学后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学习活动的兴趣范围逐步扩大,从课内的学习兴趣 扩大到课外的学习兴趣,从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扩大到阅读文艺作品的兴趣,从对玩弄小玩 具的兴趣扩大到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等。小学生的兴趣范围是扩大了,但还未形成中心兴趣。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指导他们围绕中心兴趣扩大兴趣范围,增长知识,开阔眼 界。 (三)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既可以很快地产生,也可以很快地消失。比如,他 们可能一会儿喜欢写字,一会儿又喜欢画画,一会儿喜欢阅读,一会儿又喜欢计算。到了中 高年级,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稍微好一些,保持的时间也稍微长一些。 三、小学生兴趣辅导的措施 小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辅导。 (一)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经验是发展小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学校和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在教学 中,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使他们 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学 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将他们的直接兴趣逐步转化为间接兴趣的必要途径。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 低学习积极性。对中高年级小学生,也同样要注意组织生动的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参观、比赛、游览、 访问、公益活动等,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小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

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在兴趣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兴趣能促使他们从事正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也有 些兴趣导致小学生从事不正当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 益兴趣,把他们的兴趣纳入培养目标、道德纪律和身心健康允许的范围内加以发挥和引导。 对于小学生从事的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要晓之以利害,并用正当的活动替代这 些无益的兴趣。另外,教师本人的兴趣对学生的兴趣也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培养和引导学生 的兴趣,教师自己也应该发展多方面的健康有益的兴趣。 (三)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兴趣的迁移是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产生兴趣。例如,将小学生 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技巧 之一。兴趣迁移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是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其 二是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同点:其三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 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在小学教育实践中,造成学生学习 困难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努力用迁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 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 (四)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 鼓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 原有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他们 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表扬和鼓励的要点是“适当”,既要充分,又不要 过分,不充分和过分都不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四、小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能力类型的差异 由于先天素质和教育条件的差异,小学生在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观察方面,有的小学生善于分析细节,但缺乏整体概括本领, 而另一些小学生虽然能概括地看待现象,却容易忽视细节:在记忆方面,有的小学生善于视 觉记忆,有的则长于听觉记忆:有的小学生对形象的东西能过目不忘,而另一些小学生则能 记住抽象逻辑性强的东西。在思维方面,有的小学生属于形象思维型,其思维和言语中有较 强的形象性和情绪因素,而有的小学生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型,其思维和言语中抽象的逻辑联 系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在一般能力上的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一些特殊能力上也表现出个 别差异。例如,有的小学生具有音乐、美术、体育运动、表演等特殊能力,而有的小学生 则在阅读、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上显露才能。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

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在兴趣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兴趣能促使他们从事正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也有 些兴趣导致小学生从事不正当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 益兴趣,把他们的兴趣纳入培养目标、道德纪律和身心健康允许的范围内加以发挥和引导。 对于小学生从事的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教师要晓之以利害,并用正当的活动替代这 些无益的兴趣。另外,教师本人的兴趣对学生的兴趣也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培养和引导学生 的兴趣,教师自己也应该发展多方面的健康有益的兴趣。 (三)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兴趣的迁移是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它也产生兴趣。例如,将小学生 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技巧 之一。兴趣迁移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是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其 二是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同点;其三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 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在小学教育实践中,造成学生学习 困难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努力用迁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 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 (四)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 鼓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 原有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他们 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表扬和鼓励的要点是“适当”,既要充分,又不要 过分,不充分和过分都不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四、小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能力类型的差异 由于先天素质和教育条件的差异,小学生在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观察方面,有的小学生善于分析细节,但缺乏整体概括本领, 而另一些小学生虽然能概括地看待现象,却容易忽视细节;在记忆方面,有的小学生善于视 觉记忆,有的则长于听觉记忆;有的小学生对形象的东西能过目不忘,而另一些小学生则能 记住抽象逻辑性强的东西。在思维方面,有的小学生属于形象思维型,其思维和言语中有较 强的形象性和情绪因素,而有的小学生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型,其思维和言语中抽象的逻辑联 系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在一般能力上的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一些特殊能力上也表现出个 别差异。例如,有的小学生具有音乐、美术、体育运动、表演等特殊能力,,而有的小学生 则在阅读、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上显露才能。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既要注意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小学生 特殊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某些才能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处于潜在状态,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 目光,具有发掘和培养人才的热情,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能力 发展正常,但有少部分小学生的能力发展高于常态,也有少部分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低于常态。 这种能力发展水平符合统计学上的所谓正态分布,其特点是,处在中间位置上即中等水平的 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者极低这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作为教师,理解这样一种能力 分布现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要注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的大多 数人身上,根据他们的特点施加教育影响:其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中、 低分布,因材施教,促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 人的能力表现有早晚的不同。有些人的优异能力早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例如,在我 国历史上,曹植7岁能诗,王勃10岁能赋,外国的莫扎特3岁就发现了三度音程。但是, 也有一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晚,属于大器晚成。例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智力迟 钝,但到23岁时却提出了相对论: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学校认为智力低下,但到30 岁时却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影等: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到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心 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期,而童年是能力发 展的关键期。能力开发越晚,其发展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五、小学生能力辅导措施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潜能,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积极扶植,为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小学生各种能力的潜在素质就会充分表露出 来。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能力锻炼的机会。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 他们就会更多地投入并能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小学生积极有益的 兴趣爱好,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 说,这些活动往往是具体的和直接的。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具 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例如成立音乐小组、美 术小组、运动小组:科技小组等各种兴趣小组,让小学生都有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 (二)与其他个性品质的良好配合 能力作为个性的一个组成成分,与个性的其他特征关系密切。要发展能力,就不能脱离 整个个性的培育与发展。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与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动辄灰心丧

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既要注意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小学生 特殊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某些才能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处于潜在状态,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 目光,具有发掘和培养人才的热情,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能力 发展正常,但有少部分小学生的能力发展高于常态,也有少部分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低于常态。 这种能力发展水平符合统计学上的所谓正态分布,其特点是,处在中间位置上即中等水平的 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者极低这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作为教师,理解这样一种能力 分布现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要注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的大多 数人身上,根据他们的特点施加教育影响;其二是,要有效地分辨出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中、 低分布,因材施教,促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 人的能力表现有早晚的不同。有些人的优异能力早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例如,在我 国历史上,曹植 7 岁能诗,王勃 10 岁能赋,外国的莫扎特 3 岁就发现了三度音程。但是, 也有一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晚,属于大器晚成。例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智力迟 钝,但到 23 岁时却提出了相对论;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学校认为智力低下,但到 30 岁时却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影等;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到 40 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心 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期,而童年是能力发 展的关键期。能力开发越晚,其发展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五、小学生能力辅导措施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潜能,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积极扶植,为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小学生各种能力的潜在素质就会充分表露出 来。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能力锻炼的机会。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 他们就会更多地投入并能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小学生积极有益的 兴趣爱好,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 说,这些活动往往是具体的和直接的。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具 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例如成立音乐小组、美 术小组、运动小组;科技小组等各种兴趣小组,让小学生都有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 (二)与其他个性品质的良好配合 能力作为个性的一个组成成分,与个性的其他特征关系密切。要发展能力,就不能脱离 整个个性的培育与发展。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与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动辄灰心丧

气,失去信心,缺乏动力,见异思迁,轻易地否定从前参加的活动,就不会在某一活动领域 里发展出真正的能力来。小学生应当从小学会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自己能力的进步,不 能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才能而炫耀自己,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能力发展与良好个性的 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个大胆、开朗、勇于探索和不畏艰难的人,就会比一般人有更 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的提高,又会使他的个性更 为杰出。现代社会需要一个人不仅有才能,而且要大胆、敢为,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畏缩 而缺乏主见的人即使有才能,也难以充分表现出来 六、小学生气质类型特点 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 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 质,具有胆汁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易受感动,情感一发生就很强烈,久久 不能平静,他们性情暴躁,容易发火。这种类型的小学生在行为方面的特点是,积极参加课 内外、校内外的一切活动,倡导新事物,工作积极,动作强而有力,说话快而大声,坚持自 己的意见,有锐利的眼光,有强而有力的姿态和举动,有敏捷而生动的表情。对这种类型的 小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心理特征。 具有多血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发生快而多变,但不强烈,情绪体验不 深,但很敏感。在行为方面活泼好动、机敏,爱参加各种活动,但常常有始无终。他们的适 应性强,善于交往,待人亲切,但也表现出轻率、不深挚。在学习上什么都想学,领会问题 快,但常常见异思迁,注意力不集中。对这种类型的小学生,教师应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 做到有始有终,严格要求,养成合理的生活规律。 具有黏液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 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在行为方面沉默寡言,面部表情单一,胸怀宽广,不计较小事, 能委曲求全,自制力强,能承担较繁重工作。在学习上遵守纪律,有时表现执拗、淡漠。对 作业深思熟虑,反复检查,回答问题不慌不忙,想好才讲,说话缓慢、平静而有条理。教师 对这种类型的小学生应培养敏捷性,让他们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具有抑郁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不易变化,比较平静,不易动情,情感 生活贫乏。但有时情感体验也很强烈,经久不息。情感脆弱,容易神经过敏,患得患失,容 易变得孤僻。在行为方面动作迟缓,胆小,忸怩,在任何活动中很少表现自己,尽量不抛头 露面。在学习上反应迟缓,怕老师提问,举止张皇失措。对这种类型的小学生教师应多加鼓 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养成紧张学习和活动的习惯。 七、小学生气质辅导措施 (一)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尽管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但作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会表现出适宜或不 适宜的情况。例如,胆汁质的学生倾向于大胆、坦率、热情,但又有些易粗心、莽撞和刚愎

气,失去信心,缺乏动力,见异思迁,轻易地否定从前参加的活动,就不会在某一活动领域 里发展出真正的能力来。小学生应当从小学会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自己能力的进步,不 能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才能而炫耀自己,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能力发展与良好个性的 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个大胆、开朗、勇于探索和不畏艰难的人,就会比一般人有更 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的提高,又会使他的个性更 为杰出。现代社会需要一个人不仅有才能,而且要大胆、敢为,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畏缩 而缺乏主见的人即使有才能,也难以充分表现出来 六、小学生气质类型特点 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 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 质,具有胆汁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易受感动,情感一发生就很强烈,久久 不能平静,他们性情暴躁,容易发火。这种类型的小学生在行为方面的特点是,积极参加课 内外、校内外的一切活动,倡导新事物,工作积极,动作强而有力,说话快而大声,坚持自 己的意见,有锐利的眼光,有强而有力的姿态和举动,有敏捷而生动的表情。对这种类型的 小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心理特征。 具有多血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发生快而多变,但不强烈,情绪体验不 深,但很敏感。在行为方面活泼好动、机敏,爱参加各种活动,但常常有始无终。他们的适 应性强,善于交往,待人亲切,但也表现出轻率、不深挚。在学习上什么都想学,领会问题 快,但常常见异思迁,注意力不集中。对这种类型的小学生,教师应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 做到有始有终,严格要求,养成合理的生活规律。 具有黏液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 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在行为方面沉默寡言,面部表情单一,胸怀宽广,不计较小事, 能委曲求全,自制力强,能承担较繁重工作。在学习上遵守纪律,有时表现执拗、淡漠。对 作业深思熟虑,反复检查,回答问题不慌不忙,想好才讲,说话缓慢、平静而有条理。教师 对这种类型的小学生应培养敏捷性,让他们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具有抑郁质类型特征的小学生,在情绪反应方面不易变化,比较平静,不易动情,情感 生活贫乏。但有时情感体验也很强烈,经久不息。情感脆弱,容易神经过敏,患得患失,容 易变得孤僻。在行为方面动作迟缓,胆小,忸怩,在任何活动中很少表现自己,尽量不抛头 露面。在学习上反应迟缓,怕老师提问,举止张皇失措。对这种类型的小学生教师应多加鼓 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养成紧张学习和活动的习惯。 七、小学生气质辅导措施 (一)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尽管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但作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会表现出适宜或不 适宜的情况。例如,胆汁质的学生倾向于大胆、坦率、热情,但又有些易粗心、莽撞和刚愎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