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试从热功交换的不可逆性,说明当浓度不同的溶液共处时,自动扩散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答: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且是自发变化,而其逆过程。即热变为功,在不引起其它变化的条件下,热 不能完全转化为功。热功交换是不可逆的。不同浓度的溶液共处时,自动射散最后浓度均匀,该过程 是自发进行的。一切自发变化的逆过程都是不会自动逆向进行的。所以已经达到浓度均匀的溶液。不 会自动变为浓度不均匀的溶液,两相等体积、浓度不同的溶液混合而达浓度相等。要想使浓度已均匀 的溶液复原,设想把它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并设想有一种吸热作功的机器先把一部分浓度均匀的 溶液变为较稀浓度的原溶液,稀释时所放出的热量被机器吸收,对另一部分作功,使另一部分浓度均 匀的溶液浓缩至原来的浓度(较浓)。由于热量完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设 想过程是不可能完全实现,所以自动扩散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2.证明若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不能成立,则开尔文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答:证: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若此 说法不能成立,则如下过程是不可能的。把热从低温物体取出使其完全变成功。这功在完全变成热 (如电热),使得高温物体升温。而不引起其它变化。即热全部变为功是可能的,如果这样,那么开 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全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它变化”也就不能成立。 3.证明:(1)在pV图上,理想气体的两条可逆绝热线不会相交。 (2)在pV图上,一条等温线与一条绝热线只能有一个相胶点而不能有两个相交点。 解:证明。 ()设a、b为两条决热可逆线。在a线上应满足P?=K,①,在第 二条绝热线b上应满足g=K,②且KK,或(邵=- P 不同种理想气体?不同。所以斜率不同,不会相胶.若它们相 1-Cm 交于C点,则K,=K2。这与先前的假设矛盾。所以a、b两线不会相交 a设人B为气回建容线台,=号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试从热功交换的不可逆性,说明当浓度不同的溶液共处时,自动扩散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答: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且是自发变化,而其逆过程。即热变为功,在不引起其它变化的条件下,热 不能完全转化为功。热功交换是不可逆的。不同浓度的溶液共处时,自动扩散最后浓度均匀,该过程 是自发进行的。一切自发变化的逆过程都是不会自动逆向进行的。所以已经达到浓度均匀的溶液。不 会自动变为浓度不均匀的溶液,两相等体积、浓度不同的溶液混合而达浓度相等。要想使浓度已均匀 的溶液复原,设想把它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并设想有一种吸热作功的机器先把一部分浓度均匀的 溶液变为较稀浓度的原溶液,稀释时所放出的热量被机器吸收,对另一部分作功,使另一部分浓度均 匀的溶液浓缩至原来的浓度(较浓)。由于热量完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设 想过程是不可能完全实现,所以自动扩散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2.证明若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不能成立,则开尔文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答:证: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若此 说法不能成立, 则如下过程是不可能的。把热从低温物体取出使其完全变成功。这功在完全变成热 (如电热),使得高温物体升温。而不引起其它变化。即热全部变为功是可能的,如果这样,那么开 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全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它变化”也就不能成立。 3.证明:(1)在 pV 图上,理想气体的两条可逆绝热线不会相交。 (2)在 pV 图上,一条等温线与一条绝热线只能有一个相交点而不能有两个相交点。 解:证明。 (1).设 a、b 为两条决热可逆线。在 a 线上应满足P1 V1 K1 ①, 在第 二条绝热线 b 上应满足 P2V2 K2 ②且 K1 K2 或 V P V P ( ) , vm pm C C 不同种理想气体 不同,所以斜率不同,不会相交。若它们相 交于 C 点,则K1 K2。这与先前的假设矛盾。所以 a、b 两线不会相交。 (2).设 A、B 为理想气体可逆等温线。( V P V P T ( )

A、 C为理想气体可递绝热线。(品)。=-白 7=K”aP+pra=09。=-y分 Θ7>0-之)(,(1所以斜率不同的两条线只相 交于一点。 4.理想气体经可逆卡诺循环,恢复到原态,列式表示每一步的△U、△H 和△S。 答:(1)理想气体从A(P1、V、T2)等温可逆膨张到B(P2、V2、T2),△U,=0△H,=0.(理 想气体心.H只是温度的通)A线一受-R宁一受 (2)理想气体从B(P2、V2、T2)绝热可逆膨胀到C(P、V、T)。△U2=C,dT=C,(T,-T)=-W. △H2=△U2+△(PV)=C,(T-T2)+(PY3-PV2)=C,(T-T2)+(nRT,-nRT2) =Cr(T-T:)+nR(T-T2)=C(T:-T2) △S=0(绝热可逆). (3)理想气体从C(P、V3、T)等温可逆压缩到D(P4、V4、T)△U,=△H,=0 (4)从D(P4、V4、T)绝热可逆压缩到A(P、V、T)△U,=∫C,dT=C,(T2-I) -cm-c-nc- 5.一摩尔理想气体从始态TV,变到终态T2V2可经由两种不同的途径: ①等温可逆膨张到TV2,然后等容可逆加热到T2V2。 ②等容可逆加热到TV1,然后在等温可逆澎到TV2。 (I)在pV图上作出过程的示意图。 D(TVD P (2)求两种不同途径中的Q值。 B(TIV2 (3)求两种不同途径中的△S值, 答:(1)见图,过程(1)按A→BC途径
A、 C 为理想气体可逆绝热线。( ) V P 绝热 ( ) V P ( , 0.( ) ) 1 V P V P PV K V dP PV dV S 1( ) | ( ) | | ( ) | S T V P V P V P C C 所以斜率不同的两条线只相 交于一点。 4.理想气体经可逆卡诺循环,恢复到原态,列式表示每一步的U 、H 和S 。 答:(1)理想气体从 A(P1、V1、T2)等温可逆膨胀到 B(P2、V2、T2), 0 U1 0. H1 (理 想气体 U、H 只是温度的函数) 1 2 2 2 1 ln T W V V nR T Q S R R (2)理想气体从 B(P2、V2、T2)绝热可逆膨胀到 C(P3、V3、T1)。 1 2 ( ) . 2 1 2 T T U CV dT CV T T W ( ) ( )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2 2 1 2 3 3 2 2 1 2 1 2 C T T nR T T C T T H U PV C T T P V P V C T T nRT nRT V P V V S 0 (绝热可逆)。 (3)理想气体从 C(P3、V3、T1)等温可逆压缩到 D(P4、V4、T1) 0 U3 H3 ln ln ( ) 2 1 3 4 2 1 3 4 3 V V V V V V nR V V S nR (4)从 D(P4、V4、T1)绝热可逆压缩到 A(P1、V1、T2) ( ) 4 2 1 2 1 U C dT CV T T T T V ( ) 4 2 1 1 H C dT Cp T T T T P 或 ( ) ( ) ( ) ( ) ( ) ( ) 1 2 2 1 2 1 4 4 1 2 4 4 3 3 C T T nR T T C T T H U PV C T T P V PV V P V 5.一摩尔理想气体从始态 T1V1变到终态 T2V2可经由两种不同的途径: ①等温可逆膨胀到 T1V2,然后等容可逆加热到 T2V2。 ②等容可逆加热到 T2V1,然后在等温可逆膨胀到 T2V2。 (1) 在 pV 图上作出过程的示意图。 (2) 求两种不同途径中的 Q 值。 (3) 求两种不同途径中的S 值。 答:(1)见图,过程(1)按 A→B→C 途径

过程(2)按A→D→C途径。 aQo-g+ec=a2+cG-刀 Q,=o+0c=n2+C,-d 不相同说明热与途径有关。 g》A=A5n+a5e=Rn片+号r Aaa5o+ax2+号n 完全相同说明熵是状态函数与途径无关。 6.(1)绝热过程和过程是否是一样的? (2)若两块同样的金属,温度不同,使之接触后最后温度均匀,试用熵函数证明该过程为不可逆过 程。 答:(1)绝热过程和过程不一样等痛,只有绝热可逆过程才是等熵过程,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大 于零。 (2)设两块质量相同的同种金属I、Ⅱ,金属I的温度为T1,金属Ⅱ的温度为T2,由于是同 种金属所以C,相同不传热给环境。T=乙+工 2 as=a*as-号r+号-c,c,石e1- 2 石+工 =c,h=c,ht、0g) 4TT, 是不可逆过程,若T=T2则是可逆过程。 0G+=7+27,+7>275,+271=4Z,g*T.+>≥1 7.试以T为纵坐标,S为横坐标,画出卡诺循环的T一S图(示意图),并证明线条缩围的面积就是体 系所做的功。 答:TS图中A-B是等温可逆膨张,吸热过程吸收的热量Q2由AB下面的面积表示:理想气体 T一定,AU=0
过程(2)按 A→D→C 途径。 (2) ln ( ) 2 1 1 2 (1) 1 C T T V V Q Q Q nRT l AB BC V ln ( ) 2 1 1 2 (2) 2 C T T V V Q Q Q nRT l AD DC V 不相同说明热与途径有关。 (3) dT T C V V S S S R T T V A B B C 2 1 1 2 (1) ln dT T C V V S S S R T T V A D D C 2 1 1 2 (2) ln 完全相同说明熵是状态函数与途径无关。 6.(1)绝热过程和过程是否是一样的? (2)若两块同样的金属,温度不同,使之接触后最后温度均匀,试用熵函数证明该过程为不可逆过 程。 答:(1)绝热过程和过程不一样等熵,只有绝热可逆过程才是等熵过程,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大 于零。 (2)设两块质量相同的同种金属Ⅰ、Ⅱ,金属Ⅰ的温度为 T1,金属Ⅱ的温度为 T2,由于是同 种金属所以 CP相同不传热给环境。T 终 2 T1 T2 0( ) 4 ( ) ln ) 2 ( ln ) 2 ln ln ln ( 1 2 1 2 2 1 2 1 2 1 2 2 1 2 1 2 2 1 2 1 2 T T T T T T C T T T T C T T T T T T C T T C T T dT C T C dT T C S S S P P P T T P P P T T P 是不可逆过程,若 T1 =T2则是可逆过程。 1. 4 ( ) ( ) 2 2 2 4 ( ) 1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2 1 2 2 2 1 2 1 2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7.试以 T 为纵坐标,S 为横坐标,画出卡诺循环的 T—S 图(示意图),并证明线条缩围的面积就是体 系所做的功。 答:.T-S 图中 A-B 是等温可逆膨胀,吸热过程吸收的热量 Q2由 A-B 下面的面积表示:理想气体 T 一定,U 0

Q=历,=心Pa业BC是绝热可逆膨胀过程Q=0,CD是等温可逆压缩,放出的热量Q,为CD下 面的面积,DA为绝热可逆压缩,Q-0由于循环一周的总功:W。Q2+Q1(Q为负值)所以就是T下S 图中方框的面积。 8.N摩尔理想气体从始态pVT,变到终态pVT2 证△=R片+受r=Rn+ B(peVa) 答: 、DpM C(poV 卡诺桶环第三步 9.指出下列过程中,△U、△H、△S、△F和△G何者为零? (1)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2)H2和02在绝热钢瓶中发生反应: (3)非理想气体的绝热节流膨胀: (4)液态水在373.15K和p°压力下蒸发为汽: (5)理想气体的绝热节流膨胀: (6)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 (7)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8)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 答:(1)全部为零(循环过程、体系复原,状态函数变化值为零) (2)△U=0△H=△U+△(PV=V(E-P).△S.△F.△G不等于零。(化学反应是不可逆过程)。 (3)△H=0 (4)△G=0 (5)△U、△H-0(理想气体u0。绝热节流膨胀T不变,故△U、△H-0) (6)AU、△H=0 (7)△S=0
2 1 2 2 V V Q W PdV BC 是绝热可逆膨胀过程 Q=0,CD 是等温可逆压缩,放出的热量 Q1为 CD 下 面的面积,DA 为绝热可逆压缩,Q=0 由于循环一周的总功:W 总=Q2+Q1(Q1为负值)所以就是 T-S 图中方框的面积。 8.N 摩尔理想气体从始态 p1V1T1变到终态 p2V2T2 证明: dT T C V V S nR T T V 2 1 1 2 ln dT T C P P nR T T P 2 1 2 1 ln 答: ( . ) ln ln ln 2 1 1 3 2 3 1 1 2 1 1 3 1 2 2 1 2 1 2 1 P P V V P V PV dT T C P P dT nR T C V V dT nR T C V V S nR T T P T T P T T V 9.指出下列过程中,U 、H 、S 、F 和G 何者为零? (1)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2) H2和 O2在绝热钢瓶中发生反应: (3) 非理想气体的绝热节流膨胀: (4) 液态水在 373.15K 和 p 压力下蒸发为汽: (5) 理想气体的绝热节流膨胀: (6) 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 (7)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8)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 答:(1)全部为零(循环过程、体系复原,状态函数变化值为零) (2)U 0 ( ) ( ). H U PV V P2 P1 S .F .G 不等于零。(化学反应是不可逆过程)。 (3)H 0 (4)G 0 (5)U 、H 0 (理想气体 uj=0。绝热节流膨胀 T 不变,故U 、H 0 ) (6)U 、H 0 (7)S 0

(8)△U、△H=0 11(1)在温度为298.15K、压力为p°时,反应H0(①)一H(g)+,02(g)的△G>0,说明该反应 不能进行;但实验室内常电解水以制取H和O2。这两者有无矛盾。 (2)在温度为298.15K、压力为p°时,反应H(g)+,02(g)一H,0)可以通过通过催化剂以不 可逆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组成电池以可逆的方式进行,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的途径从始态到终态,试问其 △S值是否相同。 答:(1)不矛盾。△G>0说明在T。P一定W=0时不能自发进行,但外界帮助。例如作电功W=0 则可是水电解。 (2)体系的△S相同,因为熵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管途径是否可逆,△S为定值。如 果考虑环境的熵变,则可逆方式进行时。孤立体系的△S值为零,而不可逆方式进行时,孤立体系的 △S大于零 12恒压下某一气体反应A+B→C+D若在T时的熵变为△S,T2时的熵变为△S,2,证明△S,= ASCT 答:T2A+B4SC+D ↓AS, ↓△S, T+BC+D △S5=△S,+AS,+AS,=(Cp4+CB)dT+AS,+∫(Cpc+CpDXT=△S,+ 9Scn-A心+9n T
(8)U 、H 0 11(1)在温度为 298.15K、压力为 p 时,反应 H2O(l)→H2(g)+ 2 1 O2(g)的G 0 ,说明该反应 不能进行;但实验室内常电解水以制取 H2和 O2。这两者有无矛盾。 (2)在温度为 298.15K、压力为 p 时,反应 H2(g)+ 2 1 O2(g)→H2O(l)可以通过通过催化剂以不 可逆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组成电池以可逆的方式进行,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的途径从始态到终态,试问其 S 值是否相同。 .答:(1)不矛盾。G 0 说明在 T。P 一定 Wf=0 时不能自发进行,但外界帮助。例如作电功 Wf=0 则可是水电解。 (2)体系的S 相同,因为熵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管途径是否可逆,S 为定值。如 果考虑环境的熵变,则可逆方式进行时。孤立体系的S 值为零,而不可逆方式进行时,孤立体系的 S 大于零。 12 恒压下某一气体反应. A B C D 若在 T1 时的熵变为 r1 S T2 时的熵变为 r 2 S ,证明 T2 S dT T C S T T P T 2 1 1 答: T2 A B C D ST 2 S1 S2 T1 A B C D ST 1 ( ) . ( ) ( ) 2 1 1 2 1 1 2 1 1 2 2 1 1 . . . . 1 3 . . . . dT T C dT S T C C T C C S S S S C C dT S C C dT S T T P T T T P C P D P A P B T T T P C P D T T T T P A P B 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pdf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化学平衡.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相平衡.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气体(主讲:刘月娥).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Physicalchemistry(理科).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Physical chemistry(工科).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Physical chemistry(48学时).doc
- 新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实验大纲 Experi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五章 相平衡.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六章 化学平衡.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一章 动力学基础(二).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章 动力学基础(一).pdf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10章 电解与极化.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11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12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13章 表面物理化学.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14章 胶体分散系统.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01章 气体.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应用.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05章 相平衡.pps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06章 化学平衡.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