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

绪论 第一节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节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四节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 中的意义 第五节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 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绪论 第一节 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第二节 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节 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四节 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 中的意义 第五节 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 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节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PI 林奈的两界系统 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魏泰克的四界、阶系统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五、三原界系统 六、中国学者对生物分界的
第一节 植物界(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P1 一、林奈的两界系统 二、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三、魏泰克的四界、五阶系统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五、三原界系统 六、中国学者对生物分界的意见

林奈的两界系统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或译为林耐、林纳) ( Carolus linnaeus.1707~1778),现代生物分 类的奠基人。 在《自然系统》(1735)将生物分为植物界 和动物界。 于《植物种志》(1753):植物24纲,动物 6纲 (本教材仍采用两界系)
一、 林奈的两界系统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或译为林耐、林纳) (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现代生物分 类的奠基人。 在《自然系统》(1735)将生物分为植物界 和动物界。 于《植物种志》(1753):植物24纲,动物 6纲。 (本教材仍采用两界系统)

二、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发现裸藻、甲藻等(光合作用、运动)和粘菌 (营养期无细胞壁,变形运动—动物性;无性 生殖期形成孢子囊,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子 植物性)。 1866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 ( Haeckel.1834~1919)提出原生生物界(包括: 原核生物、原生动物、硅藻、粘菌和海绵等) 即三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二、海(赫)克尔的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发现裸藻、甲藻等(光合作用、运动)和粘菌 (营养期无细胞壁,变形运动——动物性;无性 生殖期形成孢子囊,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子 ——植物性)。 1866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 (Haeckel. 1834~1919)提出原生生物界(包括: 原核生物、原生动物、硅藻、粘菌和海绵等), 即三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 Whittaker.1924~1980) 1959年将不含叶绿体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分离,提出四 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1969年,将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离,建立 原核生物界,提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五界系统的优点: 纵向三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横向三方向:光合自养、吸收异养、摄食异养
三、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Whittaker. 1924~1980) 1959年将不含叶绿体的真核菌类从植物界分离,提出四 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1969年,将原生生物界中的细菌和蓝藻分离,建立 原核生物界,提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五界系统的优点: 纵向三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横向三方向:光合自养、吸收异养、摄食异养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六界系统: 1949年Jahn提出: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 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1990年 R C. Brusca?等提出:原核生物界、古细菌 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二)八界系统 1989年 Cavalier smith提出: 原核生物:古细菌界、真细菌界 真核生物.古真核生物超界:古真核生物界 后真核生物超界:原生动物界、藻界、真 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四、六界和八界系统 (一)六界系统: 1. 1949年Jahn提出: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 菌 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2. 1990年R.C.Brusca等提出:原核生物界、古细菌 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二)八界系统: 1989年Cavalier Smith提出: 原核生物:古细菌界、真细菌界 真核生物. 古真核生物超界:古真核生物界 后真核生物超界:原生动物界、藻界、真 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五、三原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植物界 三原界系统 1978年 Whittaker& 真核生物原界 Margu is据分子生物学 和古生物学研究资料提 极端嗜盐菌 蓝细菌G细菌 出三原界系统 产甲烷菌 原界系统吸收了 嗜热\线粒体 螺旋体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 嗜酸菌 说 绿色光 合细菌 真细菌原界 古细菌原界 明同祖 图5三原界系统(自周德庆)
五、三原界系统

六、中国学者对生物分类的意见 邓叔群1966年提出据生物三种营养方式划分:植 物界、动物界、真菌界。 胡先骕1965年提出: 始生总界:病毒界。 胞生总界:细菌界、粘菌界、真菌界、植物界 动物界。 陈世骧(陈受宜)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划分: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 原核总界:细菌界、蓝藻界。 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六、中国学者对生物分类的意见 邓叔群1966年提出据生物三种营养方式划分:植 物界、动物界、真菌界。 胡先骕1965年提出: 始生总界:病毒界。 胞生总界:细菌界、粘菌界、真菌界、植物界、 动物界。 陈世骧(陈受宜)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划分: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 原核总界:细菌界、蓝藻界。 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植物贮存的能量是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 能量的基本源泉 2植物保证了大气中02、C0和N的平衡 3.植物对环境保 土保持的作用 二、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植物界是天然的基因 2.植物是发展国民经济
第二节 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植物贮存的能量是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 能量的基本源泉 2.植物保证了大气中02、CO2和N2的平衡 3.植物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二、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植物界是天然的基因库 2. 植物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

绿色植物体—叶绿体(利用光能,水、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碳水化合物一(在植 物体内)同化为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1.维持本身的生 命活动;2组成植物体本身的结构;3.大部分为生物能 源而贮藏)。 据估算,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约合成26050亿吨有机 物(积蓄4200000亿亿焦耳的化学能),其中90%为海 洋植物所合成,10%为陆生植物所合成。这些能量为非 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存贮于地 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也主要由远古绿色植物遗体经 地质矿化而成,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能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无机物转 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基本源泉
绿色植物体——叶绿体(利用光能,水、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碳水化合物——(在植 物体内)同化为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1.维持本身的生 命活动;2.组成植物体本身的结构;3.大部分为生物能 源而贮藏)。 据估算,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约合成26050亿吨有机 物(积蓄4200000亿亿焦耳的化学能),其中90%为海 洋植物所合成,10%为陆生植物所合成。这些能量为非 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存贮于地 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也主要由远古绿色植物遗体经 地质矿化而成,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能源。 *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无机物转 化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基本源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根.ppt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植物组织.ppt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ppt
- 清华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Relationships of dna to mrNA to polypeptide chain.ppt
- 清华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Biological molecules(IV).ppt
- 清华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Histones vs Nonhistone.ppt
-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ppt
-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H protein synthesis.ppt
-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Section M Nitrogen Metabolism.ppt
-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Section L Respiration and Energy.ppt
-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Section K Lipid metabolism.ppt
- 《爬行纲》讲义ppt电子课件(图集).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含答案).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八章 核苷、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微生物发酵.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附录一:参考文献.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附录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附录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附录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五章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doc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植物细胞.ppt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叶.ppt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茎.ppt
- 扬州大学:《植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花和果实.ppt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 Cell Scienc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三章).doc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 Cell Scienc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Lecture 11 The cell nucleus and the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ppt
- 北京大学:《细胞科学 Cell science》课程PPT讲稿(英文版)Synthesis, sorting and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s synthesized in biosynthesis pathway and secretory pathway.ppt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 Cell Scienc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三章).doc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抗性生理.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周期性现象和植物的开花诱导.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生殖、成熟和衰老.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光控发育 Photomorphogenesis.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物质.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植物的运动.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韧皮部运输.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类和次生物质.pdf
- 兰州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呼吸作用 Respiration.pdf
- 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物进化与分类.ppt
- 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单细胞生物及非细胞病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