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无机化合物

6章第无机化合物页上一页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无机化合物 第6章

本童学习要求联系周期系和物质结构,了解化合物的熔点、沸点X等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联系周期系和电极电势,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和酸碱性等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和典型实例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某些特殊配合物的概念。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配合物的某些应用。了解重要金属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应用。页上一页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 联系周期系和物质结构,了解化合物的熔点、沸点 等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 本章学习要求 ❖ 联系周期系和电极电势,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氧化还 原性和酸碱性等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和典型实例。 ❖ 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某些特殊配合物的概念。 ❖ 了解重要金属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及 应用。 ❖ 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配合物的某些 应用

目录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6.1配位化合物6.2无机材料基础6.33页上一页页下一页Y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目录 6.1 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 6.2 配位化合物 6.3 无机材料基础

6.1.1氧化物和卤化物物理性质无机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涉及范围很广,现联系周期系和化学热力学,选择一些典型的化合物,着重讨论它们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上一页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 6.1.1 氧化物和卤化物物理性质 无机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涉及范围 很广,现联系周期系和化学热力学,选择 一些典型的化合物,着重讨论它们的熔点、 沸点等物理性质

1.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氯化物是指氯与电负性比氯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活泼金属的氯化物,如NaCl、KCl、BaCl,等,熔点、沸点较高。>非金属的氯化物,如PCl3、CCl4、SiCl等,熔点沸点都很低。>位于周期表中部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如AICl3FeCl、CrCl3、ZnCl,等,熔点、沸点介于两者之间。页上一页下一页页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1. 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 活泼金属的氯化物,如NaCl、KCl、BaCl2等,熔 点、沸点较高。 ➢ 非金属的氯化物,如PCl3、CCl4、SiCl4等,熔点、 沸点都很低。 ➢ 位于周期表中部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如AlCl3、 FeCl3、CrCl3、ZnCl2等,熔点、沸点介于两者之间。 氯化物是指氯与电负性比氯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表6.1氯化物的熔点(单位为℃)IA0HHe-114.8注1:IB~VBIA~I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后IVAVAIIAIIAVIAVIIAN0FCNeLiBeBVIA族为四氯化物,VIB、VA族为三氯化-40107.3-23605405物。VIIB和VII族为二氯化物注2 :TI、Pb、Bi分别为+1、+2、+3价。ArPClNaMgAlSSi190-70-30801714-112-101IBIVBVBVIRVIIBVIIITBIIBVKTiNiScCrFeCoCuGaGeSeCaMnZnAsBrEr724-2567277078265010014309391150283-8.520577.9-49.5学?.粥.RhSrYZrTcRuRhPdNhMoCdSnAgInShTeIXe437205718721500d875455568586-3373.422427.2馆业中CsBaTaWPoLaHfReIrTIBiAtRnOsPtAuPbHg645963319216860430501231370d170d276.页页上一页下一页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表6.1 氯化物的熔点 (单位为℃) 注1:IB~VB,IA~I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同; VIA族为四氯化物,VIB、VA族为三氯化 物。VIIB和VIII族为二氯化物。 注2:Tl、Pb、Bi分别为+1、+2、+3价

IA表6.2氯化物的沸点(单位为℃)HCI-84.9IIAIIAIVAVAVIAs表示升华:d表示分解;LiCl,ScCl.的LiclBeChBCINC13CC14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134252012.51600825s136.41300sCuCI1490RbClSrChRhChYChZrClNbClMoClsCdClInCl3SnCl4SbCl3TeCl4AgCl1390254268800s96038012501507331s1550600114.1283AuCl3BaChLaCkHfCLTaCkWCl6ReClHgClTICIPbCLBiCl3CSCL265s500302720105d447129015601000319s242346.7AuClWClPbCh289.5d950275.6页7颠上一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7 IA HCl -84.9 IIA IIIA IVA VA VIA LiCl 1342 BeCl2 520 BCl3 12.5 CCl4 76.8 NCl3 1600 ScCl3 825s TiCl4 136.4 VCl4 148.5 CrCl3 1300s MnCl2 1190 FeCl3 315d CoCl2 1049 NiCl2 973s CuCl2 933d CuCl 1490 ZnCl2 732 GaCl3 201.3 GeCl4 84 AsCl3 130.2 SeCl4 288d RbCl 1390 SrCl2 1250 YCl3 1507 ZrCl4 331s NbCl5 254 MoCl5 268 RhCl2 800s AgCl 1550 CdCl2 960 InCl3 600 SnCl4 114.1 SbCl3 283 TeCl4 380 CsCl 1290 BaCl2 1560 LaCl3 >1000 HfCl4 319s TaCl5 242 WCl6 346.7 WCl5 275.6 ReCl4 500 AuCl3 265s AuCl 289.5d HgCl2 302 TlCl 720 PbCl4 105d PbCl2 950 BiCl3 447 表6.2 氯化物的沸点(单位为℃) s表示升华; d表示分解;LiCl,ScCl3的 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

2.离子极化理论1)离子极化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正负离子如果是球形的,则正负电荷的中心分别处于各自的球心。但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会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过程叫做离子极花。离子本身产生的电场,可使带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发生极化。(a)不在电场中(b)离子在电场中(c)两个离子的的离子的极化相互极化图6.1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页页上一页下一页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8 2. 离子极化理论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正负离子如果是球 形的,则正负电荷的中心分别处于各自的球心。 但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会 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 过程叫做离子极化。 离子本身产生的电场,可使带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发 生极化。 图6.1 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 1)离子极化

2)离子极化与键的极性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轨道相互重叠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离子相互极化作用增强键的极性减小图6.2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页颠上一页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 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轨 道相互重叠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键 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 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 图6.2 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 2)离子极化与键的极性

3)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①离子极化力(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Mg2+>Ba2+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Nat、Mg2+)极化力弱,9~17电子构型的离子(如Cr3+、Mn?+、Fe2+、Fe3+)及1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Ag+、Zn?+等)极化力较强,如 Ag+>>Na页页上一页下一页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 ①离子极化力(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 ➢ 离子的电荷 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 离子的半径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 Mg2+> Ba2+ ➢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Na+ 、Mg2+ )极化力弱,9~17电子 构型的离子(如Cr3+ 、Mn2+ 、Fe2+ 、Fe3+ )及18电子构 型的离子(如Ag+ 、Zn2+等)极化力较强,如 Ag+>> N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电化学.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多相平衡.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平衡.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化学势.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绪论、理想气体及数学知识.pps
- 《物理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17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2)applications.pdf
- 《物理化学》课程教材讲义(英文)16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1)the concepts.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讲义,共十四章,授课教师:韩文朋).pdf
-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Food Chemistry,Edited by Owen R. Fennema,Third Edition.pdf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生命物质与人体健康.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仪器分析基础.ppt
- 运城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doc
- 运城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Phusica Chemistry Experimental(适用专业:应用化学).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粘度的测量方法——粘度计的使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真空检测技术——实验室旋片式真空泵.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旋光度的测定技术——旋光仪的使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温差测量技术——贝克曼温度计的应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高压气体钢瓶的使用方法.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电导测定技术——电导率仪的使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电动势测定技术——电位差计的使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物理化学简明手册(PDF电子版).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二元合金相图 Binary alloy phase diagrams(Volume 1,Thaddeus B. Massalski,Joanne L. Murray Lawrence H. Bennett Hugh Baker).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Handbook of Electrochemical Constants.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Liquid-Phas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E. T. Deni soy(PDF电子书).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Tables of Chemical kinetics Homogeneous Reactions(Supplementary Tables,PDF电子书).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Tables of Chemical Kinetics Homogeneous Reactions(Supplementary Tables,PDF电子书).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Thermochemical Data of Pure Substance,Third Edition,in collaboration with Gregor Platzki.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共十个).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