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旋光度的测定技术——旋光仪的使用

旋光仪的使用工作原理阳T图一、1.光源2.毛玻璃3.聚光镜4.滤色镜5.起偏镜6.半波片7.试管8.检偏镜9.物、目镜组10.调焦手轮11.读数放大镜12.度盘及游标13.度盘转动手轮从光源(1)射出的光线,通过聚光镜(3)、滤色镜(4)经起偏镜(5)成为平面偏振光,在半波片(6)处产生三分视场。通过检偏镜(8)及物、目镜组(9)可以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三种情况。转动检偏镜,只有在零度时(旋光仪出厂前调整好)视场中三部分亮度一致(如图二b)。图二a.大于(或小于)零度的视场b.零度视场c.小于(或大于)零度视场图二当放进存有被测溶液的试管后由于溶液具有旋光性,使平面偏振光旋转了一个角度,零度视场便发生了变化(如图二a或c)。转动检偏镜一定角度,能再次出现亮度一致的视场。这个转角就是溶液的旋光度,它的数值可通过放大镜(10)从度盘(11)上读出。测得溶液的旋光度后,就可以求出物质的比旋度。根据比旋度的大小,就能确定该物质的纯度和皮含量了。为便于操作,旋光仪的光学系统以倾斜20°安装在基座上。光源采用20瓦钠光灯(波长入=5893A°)。钠光灯的限流器安装在基座底部,册需外接限流器。旋光仪的偏振器均为聚乙烯醇人造偏振片。三分视界是采用劳伦特石英板装置(半波片)。转动起偏镜可调整三分视场的影荫角(旋光仪出厂时调整在3°
旋光仪的使用 工作原理 图一、1.光源 2.毛玻璃 3.聚光镜 4.滤色镜 5.起偏镜 6.半波片 7.试管 8.检偏镜 9.物、目镜组 10.调焦手轮 11.读数放大镜 12.度盘及游标 13.度盘转动手轮 从光源(1)射出的光线,通过聚光镜(3)、滤色镜(4)经起偏镜(5)成 为平面偏振光,在半波片(6)处产生三分视场。通过检偏镜(8)及物、目镜 组(9)可以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三种情况。转动检偏镜,只有在零度时(旋光 仪出厂前调整好)视场中三部分亮度一致(如图二 b)。 图二 a.大于(或小于)零度的视场 b.零度视场 c.小于(或大于)零度视场 图二 当放进存有被测溶液的试管后由于溶液具有旋光性,使平面偏振光旋转了一 个角度,零度视场便发生了变化(如图二 a 或 c)。转动检偏镜一定角度,能再 次出现亮度一致的视场。这个转角就是溶液的旋光度,它的数值可通过放大镜 (10)从度盘(11)上读出。 测得溶液的旋光度后,就可以求出物质的比旋度。根据比旋度的大小,就 能确定该物质的纯度和皮含量了。 为便于操作,旋光仪的光学系统以倾斜 20°安装在基座上。光源采用 20 瓦 钠光灯(波长 λ=5893A°)。钠光灯的限流器安装在基座底部,毋需外接限流 器。旋光仪的偏振器均为聚乙烯醇人造偏振片。三分视界是采用劳伦特石英板 装置(半波片)。转动起偏镜可调整三分视场的影荫角(旋光仪出厂时调整在 3°

左右)。旋光仪采用双游标读数,以消除度盘偏心差。度盘分360格,每格1°,游标分20格,等于度盘19格,用游标直接读数到0.05°(如图四)。度盘和检偏镜固为一体,借手轮(1)能作粗、细转动。游标窗前方装有两块4倍的放大镜,供读数时用。福图三使用方法(1)将仪器电源插头插入220V交流电源,并将接地脚可靠接地。(2)打开电源开关,这时钠光灯应启亮,需经5min钠光灯预热,使之发光稳定。(3)打开电源开关(若光源开关打开后,钠光灯熄灭,则再将光源开关上下重复打开1到2次,使钠光灯在直流下点亮,为正常)。(4)打开测量开关,这时数码管应有数字显示。(5)将装有蒸馏水或其他空白溶剂的试管放入样品室,盖上箱盖,待示数稳定后,按清零按钮。试管中若有气泡,应先让气泡浮在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雾状水滴,应用软布措干。试管螺帽不宜旋得过紧,以免产生应为,影响读数。试管安放时应注意标记的位置和方向。(6)取出试管,将待测样品注入试管,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放入样品室内,盖好箱盖。仪器数显窗将显示出该样品的旋光度。(7)逐次按下复测按钮,重复读几次数,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测定结果。(8)如样品超过测量范围,仪器在土45处来回振荡。此时,取出试管,打开箱盖按箱内回零按钮,仪器即自动转回零位。(9)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依次关闭测量、光源、电源开关。(10)钠灯在直流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仪器也可在钠灯交流供电的情况下测试,但仪器的性能可能略有降低。(11)当放入小角度样品(小于0.5°)时,示数可能变化,这时只要按复测
左右)。旋光仪采用双游标读数,以消除度盘偏心差。度盘分 360 格,每格 1°, 游标分 20 格,等于度盘 19 格,用游标直接读数到 0.05°(如图四)。度盘和 检偏镜固为一体,借手轮(1)能作粗、细转动。游标窗前方装有两块 4 倍的放 大镜,供读数时用。 图三 使用方法 (1)将仪器电源插头插入 220V 交流电源,并将接地脚可靠接地。 (2)打开电源开关,这时钠光灯应启亮,需经 5min 钠光灯预热,使之发光稳 定。 (3)打开电源开关(若光源开关打开后,钠光灯熄灭,则再将光源开关上下重 复打开 1 到 2 次,使钠光灯在直流下点亮,为正常)。 (4)打开测量开关,这时数码管应有数字显示。 (5)将装有蒸馏水或其他空白溶剂的试管放入样品室,盖上箱盖,待示数稳定 后,按清零按钮。试管中若有气泡,应先让气泡浮在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雾 状水滴,应用软布揩干。试管螺帽不宜旋得过紧,以免产生应为,影响读数。 试管安放时应注意标记的位置和方向。 (6)取出试管,将待测样品注入试管,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放入样品室内,盖 好箱盖。仪器数显窗将显示出该样品的旋光度。 (7)逐次按下复测按钮,重复读几次数,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测定结果。 (8)如样品超过测量范围,仪器在±45 处来回振荡。此时,取出试管,打开 箱盖按箱内回零按钮,仪器即自动转回零位。 (9)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依次关闭测量、光源、电源开关。 (10)钠灯在直流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仪器也可在钠灯交流供电的 情况下测试,但仪器的性能可能略有降低。 (11)当放入小角度样品(小于 0.5°)时,示数可能变化,这时只要按复测

按钮,就会出现新的数字。仪器维护(1)旋光仪应放在通风于燥和温度适宜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2)旋光仪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使用时间较长,中间应关熄10~15分钟,待钠光灯冷却后再继续使用,或用电风扇吹打,减少灯管受热程度,以免亮度下降和寿命降低。(3)试管用后要及时将溶液倒出,用蒸馏水洗涤干净,措干藏好。所有镜片均不能用手直接措擦,应用柔软绒布措擦。(4)旋光仪停用时,应将塑料套套上。装箱时,应按固定位置放入箱内并压紧之。影响因素(1)溶剂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另外,还与光线透过物质的厚度,测量时所用光的波长和温度有关。如果被测物质是溶液,影响因素还包括物质的浓度,溶剂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旋光物质的旋光度,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结果通常不一样。(2)温度温度升高会使旋光管膨胀而长度加长,从而导致待测液体的密度降低。另外,温度变化还会使待测物质分子间发生缔合或离解,使旋光度发生改变。不同物质的温度系数不同,一般在-(0.01~0.04)℃之间。为此在实验测定时必须恒温,旋光管上装有恒温夹套,与超级恒温槽连接。(3)浓度和旋光管长度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常将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与浓度视为成正比,因为将比旋光度作为常数。而旋光度和溶液浓度之间并不是严格地呈线性关系,因此严格讲比旋光度并非常数,旋光度与旋光管的长度成正比。旋光管通常有10cm、20cm、22cm三种规格。经常使用的有10cm长度的。但对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需用20cm或22cm长度的旋光管
按钮,就会出现新的数字。 仪器维护 (1)旋光仪应放在通风干燥和温度适宜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 (2)旋光仪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4 小时。如果使用时间较长,中间应关熄 10~15 分钟,待钠光灯冷却后再继续使用,或用电风扇吹打,减少灯管受热程 度,以免亮度下降和寿命降低。 (3)试管用后要及时将溶液倒出,用蒸馏水洗涤干净,揩干藏好。所有镜片均 不能用手直接揩擦,应用柔软绒布揩擦。 (4)旋光仪停用时,应将塑料套套上。装箱时,应按固定位置放入箱内并压紧 之。 影响因素 (1)溶剂 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结构。另外,还与光线透过物质 的厚度,测量时所用光的波长和温度有关。如果被测物质是溶液,影响因素还 包括物质的浓度,溶剂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旋光物质的旋光度,在不同的条 件下,测定结果通常不一样。 (2)温度 温度升高会使旋光管膨胀而长度加长,从而导致待测液体的密度降低。另 外,温度变化还会使待测物质分子间发生缔合或离解,使旋光度发生改变。不 同物质的温度系数不同,一般在-(0.01~0.04)℃之间。为此在实验测定时必须 恒温,旋光管上装有恒温夹套,与超级恒温槽连接。 (3)浓度和旋光管长度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常将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与浓度视为成正比,因为将 比旋光度作为常数。而旋光度和溶液浓度之间并不是严格地呈线性关系,因此 严格讲比旋光度并非常数,旋光度与旋光管的长度成正比。旋光管通常有 10cm、 20cm、22cm 三种规格。经常使用的有 10cm 长度的。但对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 稀的溶液,为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需用 20cm 或 22cm 长度的旋 光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真空检测技术——实验室旋片式真空泵.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粘度的测量方法——粘度计的使用.doc
- 运城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Phusica Chemistry Experimental(适用专业:应用化学).doc
- 运城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doc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仪器分析基础.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生命物质与人体健康.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无机化合物.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ppt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电化学.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多相平衡.pps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平衡.pps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温差测量技术——贝克曼温度计的应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高压气体钢瓶的使用方法.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电导测定技术——电导率仪的使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电动势测定技术——电位差计的使用.doc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物理化学简明手册(PDF电子版).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二元合金相图 Binary alloy phase diagrams(Volume 1,Thaddeus B. Massalski,Joanne L. Murray Lawrence H. Bennett Hugh Baker).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Handbook of Electrochemical Constants.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Liquid-Phas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E. T. Deni soy(PDF电子书).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Tables of Chemical kinetics Homogeneous Reactions(Supplementary Tables,PDF电子书).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Tables of Chemical Kinetics Homogeneous Reactions(Supplementary Tables,PDF电子书).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Thermochemical Data of Pure Substance,Third Edition,in collaboration with Gregor Platzki.pdf
-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共十个).doc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色谱分析 chromatograph analysis.pdf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电化学分析法 Electrochemical Method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instrument of HPLC).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GC).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概论 fundamental of chromatograph theory.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pt
-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MS).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