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第3章 微生物类群与 形态结构
第3章 微生物类群与 形态结构

非细胞型(病毒) Archaebacteria (古细菌) 微生物 古生菌( Archaea) 细胞型 原核微生物 细菌( Bacteria) 真核微生物( Eukarya) Eubacteria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 (真细菌)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又称真细菌( eubacteria),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 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微生物 (病毒) 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型 细胞型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Eukarya) 又称真细菌(eubacteria),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 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Eubacteria (真细菌) Archaebacteria (古细菌)

第一节真细菌( Eubacteria) 般形态及细胞结构 (一)个体形态和排列 球状: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 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 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基杆状: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 本形 (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 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态杆状细菌的排列方式常因生长阶段和培养 条件而发生变化,一般不作为分类依据。 螺旋状: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菌
第一节 真细菌(Eubacteria) 一、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 (一)个体形态和排列 球状: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 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 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杆状: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 (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 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杆状细菌的排列方式常因生长阶段和培养 条件而发生变化,一般不作为分类依据。 螺旋状: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菌 基 本 形 态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字 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种而异 鞭毛二端生。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 螺旋体菌: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 胞外鞘内。 其它形状 1)柄杆菌( prosthecate bacteria) 细胞上有柄(stak)、菌丝( hyphae)、附器( appendages)等 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的细柄 般生活在淡水中固形物的表面,其异常形态使得菌体的表面积与 体积之比增加,能有效地吸收有限的营养物;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字 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螺旋菌:菌体回转如螺旋,螺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种而异 。鞭毛二端生。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 螺旋体菌: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 胞外鞘内。 4、其它形状 1)柄杆菌(prosthecate bacteria) 细胞上有柄(stalk)、菌丝(hyphae)、附器(appendages)等 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的细柄。 一般生活在淡水中固形物的表面,其异常形态使得菌体的表面积与 体积之比增加,能有效地吸收有限的营养物;

正常形态 2)星形细菌( star-shaped bacteria) 环 3)方形细菌( square-ahaped bacteria) 境 条 4)异常形态 件 恢 环境条件的变化 复 物理、化学因子的刺激u→阻碍细胞正常发育 培养时间过长 细胞衰老 营养缺乏 异常形态 自身代谢产物积累过多
4)异常形态 环境条件的变化: 物理、化学因子的刺激 培养时间过长 阻碍细胞正常发育 细胞衰老 营养缺乏 自身代谢产物积累过多 异 常 形 态 正常形态 环 境 条 件 恢 复 正 常 2)星形细菌(star-shaped bacteria ) 3)方形细菌(square-ahaped bacteria)

(二)大小 1、范围 单位:nm或mm 最大:肉眼可见(0.75mm); 最小: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相仿(50nm;) 最大和最小细菌的个体大小悬殊: 般细菌的大小范围:0.5~1ym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0.75mm) 10亿~100亿倍 (nanobacteria(50 nm)
(二)大小 1、范围 (nanobacteria)(50 nm) 最大和最小细菌的个体大小悬殊: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0.75mm) 10亿 ~ 100 亿倍 最小: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相仿(50 nm;) 最大:肉眼可见(0.75 mm); 单位:nm或mm 一般细菌的大小范围:0.5~1μm

2、测量方法 (参见P31) 显微镜测微尺 显微照相后根据放大倍数进行测算 3、细菌大小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 干燥、固定后的菌体会一般由于脱水而比活菌体缩短13-1/4; 染色方法的影响,一般用负染色法观察的菌体较大; 幼龄细菌一般比成熟的或老龄的细菌大; 环境条件,如培养基中渗透压的改变也会导致细胞大小的变化
3 、细菌大小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 干燥、固定后的菌体会一般由于脱水而比活菌体缩短1/3-1/4; 染色方法的影响,一般用负染色法观察的菌体较大; 幼龄细菌一般比成熟的或老龄的细菌大; 环境条件,如培养基中渗透压的改变也会导致细胞大小的变化。 (参见 P 31) 显微照相后根据放大倍数进行测算 显微镜测微尺 2、测量方法

(三)细胞的结构(见P39) 鞭毛 般构造:一般细菌|细胞壁 都有的构造 细胞质膜 内含物 菌毛 核区 性毛 特殊构造:部分细菌 间体 芽孢 具有的或一般细菌在 微荚腻 特殊环境下才有的构 细胞质 WATT 爽}糖被 造 粘液层 内含物一 一般构造 待殊构遭一 图3-1细菌细胞构造模式图
(三)细胞的结构 特殊构造:部分细菌 具有的或一般细菌在 特殊环境下才有的构 造 (见P39) 一般构造:一般细菌 都有的构造

1、细胞壁(ce1lwa11) 1)概念: 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2)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 (1)细菌超薄切片的电镜直接观察; 2)质、壁分离与适当的染色,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壁; (3)机械法破裂细胞后,分离得到纯的细胞壁; (4)制备原生质体,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1、细胞壁(cell wall) 1)概念: 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2)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 (1)细菌超薄切片的电镜直接观察; (2)质、壁分离与适当的染色,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壁; (3)机械法破裂细胞后,分离得到纯的细胞壁; (4)制备原生质体,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参见P38) 3)细胞壁的功能: (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 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 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3)细胞壁的功能: (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 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 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参见P3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糖的分解代谢》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PDF电子讲义).pdf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2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cells.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4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roteins.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27Protein Metabolism.ppt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27(first part)protein metabolism.ppt
- 清华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第八章(8-2)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闫永彬).ppt
- 清华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第三章(3-5)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B.ppt
- 清华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第三章(3-2-1)生物膜的特征与功能(闫永彬).ppt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第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附录.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附录(表格).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第五章 离心分光技术.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第五章 离心分光技术(5-1)基本原理.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目录.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生化讲义(理论).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层析补充页.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实验四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实验十四 干实验.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实验十五 Using the computer in biochemical researc.doc
-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讲义(考研资料)实验十二 兔肌肌酸激酶实验.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微生物生态.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The impact of microorganisms on human affairs.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开发.doc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主讲人:曹子建、冯鸿).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被子植物分类.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概述.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繁殖器官.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篇 植物的形态解剖(1-1)植物细胞.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doc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 章 植物系统学.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doc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食用植物.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植物与文化.ppt
- 四川教育学院生物系:《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