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三章 破碎与破碎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_5_讲次课程名称:《破碎与磨矿》摘要第三章破碎与破碎设备授课题目(章、节)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破碎的概念及作用,理解破碎方式,掌握破碎方法的选择[重点】破碎的作用、破碎方式、破碎方法的选择【难点】破碎方式、破碎方法的选择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大家知道,对于一个大块矿石,如果要想加工,一般都需要对它做一些处理,如用锤子敲碎变小等,那而在选矿中,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破碎。【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破碎概念及作用所谓破碎,是指利用外力(包括人力、机械力、风力、热力、磁电及核能等)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分子间凝聚力,将大块固体物料颗粒分裂成小块物料颗料的作业。按照处理后要求物料尺寸大小的不同,通常将破碎分为粗碎、中碎、细碎和粉磨四种作业。粉磨在矿物加工领域又称为磨矿,是根据矿物加工选别的需要,将破碎过的小颗料矿物通过一定的粉磨设备制成粉面的作业。破碎作业具体划分如下表所示。表 1-9破碎作业划分表作业名称粒度范围粗碎将1500~1000mm处理到mm350~200mm中碎将350~200mm处理到100mm~80mm之间细碎将100mm~80mm处理到10mm和3mm之间破粗磨将物料磨细到3mm~1mm碎细磨将物料磨细到0.08mm~0.01mm粉磨(磨矿微磨将物料磨细到0.05~0.001mm以下超微磨将物料磨细到5μm以下
课程名称:《破碎与磨矿》 第 5 讲次 摘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破碎与破碎设备 第一节 概述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破碎的概念及作用,理解破碎方式,掌握破碎方法的选择。 【重 点】破碎的作用、破碎方式、破碎方法的选择 【难 点】破碎方式、破碎方法的选择 内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大家知道,对于一个大块矿石,如果要想加工,一般都需要对它做一些处理,如用锤子 敲碎变小等,那而在选矿中,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破碎。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破碎概念及作用 所谓破碎,是指利用外力(包括人力、机械力、风力、热力、磁电及核能等)克服固体 物料内部分子间凝聚力,将大块固体物料颗粒分裂成小块物料颗料的作业。 按照处理后要求物料尺寸大小的不同,通常将破碎分为粗碎、中碎、细碎和粉磨四种作 业。粉磨在矿物加工领域又称为磨矿,是根据矿物加工选别的需要,将破碎过的小颗料矿物 通过一定的粉磨设备制成粉面的作业。破碎作业具体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 1-9 破碎作业划分表 作业名称 粒度范围 破 碎 粗碎 将 1500~1000mm 处理到 mm 350~200 mm 中碎 将 350~200 mm 处理到 100mm~80mm 之间 细碎 将 100mm~80mm 处理到 10mm 和 3mm 之间 粉磨(磨 矿) 粗磨 将物料磨细到 3mm~1mm 细磨 将物料磨细到 0.08mm~0.01mm 微磨 将物料磨细到 0.05~0.001mm 以下 超微磨 将物料磨细到 5μm 以下

固体物料经过破碎后,粒度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大,使物料同周围物质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物料的物理作用效果和化学反应速度。二、破碎方式破碎作业技具所消耗的能运形式不问分为:机械能破碎,即用机械力破碎物料;非机械能破碎,即应用心能、热能等进行破碎。选煤厂和选矿厂主要是采用机械能破肿。机械能破碎有五种基本方式(图1-40):①挤压破碎【图1-40(a)]——物料在两个工作面之间受到缓慢增大的压力作用而破碎。这种方法大多用干脆性、坚硬物料的粗碎。2AS2Y4(a)(b)(c)(d)(e)图1-40碎和磨碎方式②劈裂破碎[图1一40(b)]—一用一个尖棱(或平面)和一个带有尖棱的工作表面挤压矿石时,矿石将沿压力作用线的方向劈裂。劈裂的原因是由于劈裂平面上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矿石拉伸强度极限。由于矿石的拉伸强度极限比抗压强度极限小很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劈裂破碎比挤压破碎所需的压力小。③折断破碎[图1一40(c)]一一矿石受弯曲作用而破碎。被破碎的矿石被视为承受集中载荷的两支点梁或多支点梁。当矿石内的弯曲应力达到矿石的弯曲强度时,矿石即被折断。④研磨破碎[图1一40(d]一一矿石与运动的工作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受一定的压力和剪切力作用。当剪切应力达到矿石的剪切强度时,矿占即被粉碎。研磨破碎多产生细粒,效率低、能量消耗大。这种方法多用于小块物料的细磨。③冲击破碎[图1一40(e)]一一物料受到足够大的瞬时冲击力而破碎,其破碎效率高、破碎比大、能量消耗少。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脆性物料的破碎。实际上,任何一种破碎机和磨矿机一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起来进行破碎的,例如压碎和折断,冲击和磨碎等。破碎机的结构应保证实现上述破碎方式。每一种破碎机,一般都有其主要破碎方式。齿辊破碎机以劈裂破碎为主,但在连续破碎时,由于物料在破碎空间排列的随机性,物料受力是很复杂的,常常是几种破碎方式并存。三、与破碎相关的矿石性质及破碎方法的选择
固体物料经过破碎后,粒度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大,使物料同周围物质的接触面积增大, 提高了物料的物理作用效果和化学反应速度。 二、破碎方式 破碎作业技具所消耗的能运形式不问分为:机械能破碎,即用机械力破碎物料;非机械 能破碎,即应用心能、热能等进行破碎。选煤厂和选矿厂主要是采用机械能破肿。机械能破 碎有五种基本方式(图 1-40): ①挤压破碎〔图 l -40(a)]——物料在两个工作面之间受到缓慢增大的压力作用而破 碎。这种方法大多用干脆性、坚硬物料的粗碎。 ②劈裂破碎[图 1—40(b)]——用一个尖棱(或平面)和一个带有尖棱的工作表面挤压矿石 时,矿石将沿压力作用线的方向劈裂。劈裂的原因是由于劈裂平面上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矿 石拉伸强度极限。由于矿石的拉伸强度极限比抗压强度极限小很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 情况下,劈裂破碎比挤压破碎所需的压力小。 ③折断破碎[图 1—40(c)]——矿石受弯曲作用而破碎。被破碎的矿石被视为承受集中载 荷的两支点梁或多支点梁。当矿石内的弯曲应力达到矿石的弯曲强度时,矿石即被折断。 ④研磨破碎[图 1—40(d)]——矿石与运动的工作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受一定的压力和 剪切力作用。当剪切应力达到矿石的剪切强度时,矿占即被粉碎。研磨破碎多产生细粒,效 率低、能量消耗大。这种方法多用于小块物料的细磨。 ③冲击破碎[图 1—40(e)]——物料受到足够大的瞬时冲击力而破碎,其破碎效率高、破 碎比大、能量消耗少。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脆性物料的破碎。 实际上,任何一种破碎机和磨矿机一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起来进行破碎 的,例如压碎和折断,冲击和磨碎等。破碎机的结构应保证实现上述破碎方式。每一种破碎 机,一般都有其主要破碎方式。齿辊破碎机以劈裂破碎为主,但在连续破碎时,由于物料在 破碎空间排列的随机性,物料受力是很复杂的,常常是几种破碎方式并存。 三、与破碎相关的矿石性质及破碎方法的选择

矿石的破碎方法主要根据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矿石块的尺寸和所要求的破碎比来选择。矿石破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外力的强度大小,称为矿占破碎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矿石可碎性的标淮,主要取决于矿石的结构特性和矿物的结晶形态。矿物晶格间的作用力越大,硬度就越大,也就越难破碎。矿石或矿物的结构具有某些缺陷、裂隙时,往往首先易在该部位破裂。选矿工处常引用可碎性系数定量地衡量矿物机械强度对破碎的影响,其表示方法如下:=9126=(1.22)Q0式中 8——物料的可碎性系数;Qo——某破碎机破碎中硬矿石的处理能力:Q1一同一破碎机在同样条件下破碎指定矿石的处理能力。中硬矿石通常用石英代表。其可碎性系数与可磨性系数均为1。若矿石硬度大,则可碎性系数与可磨件系数均小于1,表示破碎机对其处理能力小于对中硬矿石的处理能力:反之,矿石硬度小,可碎性系数与可磨件系数大于1,破碎机对其处理能力则较大。选矿上常用矿石的极限抗压强度6b、普氏硬度系数ff=6b/10)、可碎性系数及可磨性系数表示矿石的硬度,如表1—10所示。表1-10矿石硬度、可碎性系数和可磨性系数硬度等级|0b/MPa普氏硬度系数f可碎性系数「可磨性系数实例100>10玄武岩、含铁石英岩0.65~0.750.50~0.70按普氏硬度系数/可将矿石分为10级,/值由0.3到20,见表1一11。显然,f值越大,矿石越坚固,也越难破碎。各种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见表1一12。表 1-11普氏硬度岩石分级表等级坚固性强度f「岩石
矿石的破碎方法主要根据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矿石块的尺寸和所要求的破碎比来选 择。矿石破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外力的强度大小,称为矿占破碎的难易程度。它是衡 量矿石可碎性的标淮,主要取决于矿石的结构特性和矿物的结晶形态。矿物晶格间的作用力 越大,硬度就越大,也就越难破碎。矿石或矿物的结构具有某些缺陷、裂隙时,往往首先易 在该部位破裂。选矿工处常引用可碎性系数定量地衡量矿物机械强度对破碎的影响,其表示 方法如下: 0 1 Q Q = (1.22) 式中 ε——物料的可碎性系数; Q0——某破碎机破碎中硬矿石的处理能力; Q1——同一破碎机在同样条件下破碎指定矿石的处理能力。 中硬矿石通常用石英代表。其可碎性系数与可磨性系数均为 1。若矿石硬度大,则可 碎性系数与可磨件系数均小于 1,表示破碎机对其处理能力小于对中硬矿石的处理能力;反 之,矿石硬度小,可碎性系数与可磨件系数大于 1,破碎机对其处理能力则较大。选矿上常 用矿石的极限抗压强度 σb、普氏硬度系数 f(f=σb/10)、可碎性系数及可磨性系数表示矿石的 硬度,如表 1—10 所示。 表 1-10 矿石硬度、可碎性系数和可磨性系数 硬度等级 σb/MPa 普氏硬度系数 f 可碎性系数 可磨性系数 实例 很软 软 中等硬度 硬 很硬 <20 20~40 40~80 80~100 >100 <2 2~4 4~8 8~10 >10 1.30~1.40 1.15~1.25 1.00 0.80~0.90 0.65~0.75 1.40~2.00 1.25~1.50 1.00 0.75~0.85 0.50~0.70 石膏、无烟煤 页岩、泥灰岩 硫化矿 一般铁矿 玄武岩、含铁石英岩 按普氏硬度系数/可将矿石分为 10 级,/值由 o.3 到 20,见表 l—11。显然,f 值越 大,矿石越坚固,也越难破碎。各种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见表 1—12。 表 1-11 普氏硬度岩石分级表 等级 坚固性强度 f 岩石

1最坚固的岩石最坚固的石英岩、玄武岩20II很坚固的岩石15很坚固的花岗质岩石、石英斑岩II坚固的岩石10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IIl.8坚固的岩石坚固的石灰岩、不坚固的花岗岩,硫铁矿IV6颇坚固的岩石一般的砂岩,铁矿石IVa颇坚固的岩石5矽质页岩,页岩质砂岩V中等坚固的岩石4坚固的粘土质岩石,不坚固的石灰岩Va中等坚固的岩石不坚固的各种页岩,致密的泥灰岩3VI颇软弱的岩石2 白垩,岩盐,石膏,无烟煤Vla颇软弱的岩石1.5碎石质土壤,硬化的粘土VI软弱的岩石1.0致密的粘土,软弱的烟煤Vla软弱的岩石0.8黄土,轻沙质粘土VII0.6土质的岩石腐植土,泥煤,湿砂IX松散的岩石0.5砂,松土,采下的煤X0.3流砂性岩石流砂,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应当指出,矿石的力学性质是不均匀的。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结合力比同种矿物内部的结合力要小;在同样的矿物集合体内,晶体面上的结合力比晶体内部的要小。再加上形成矿物的不连续性与不均匀性,以及开采时对矿物受力形成的裂纹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物料极度的减小,以上提到的引起矿物强度降低的因素也减少,故纫矿粒的强度较高,也就是矿粒愈细愈难磨碎。表1-12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能极限抗压强度a矿石性质矿石种类弹性模量E/Pa普氏硬度系数于b/MPa煤2.0~4.0方铅矿4.57.0菱铁矿软矿石2~4 无烟煤约9.0闪锌矿约1040疏松石灰石50~100,甚至达130350000致密石灰石低于中硬矿褐铁矿约826~10石106.5磁铁矿680000~720000花岗岩120~150515000~614000125纯褐铁矿中硬矿石正长岩125~15612~15大理石50~150565000致密砂岩约160半假象褐铁158~195.5矿高于中硬矿180~200612600~79000015~18石辉绿岩172~220片麻岩
Ⅰ Ⅱ Ⅲ Ⅲa Ⅳ Ⅳa Ⅴ Ⅴa Ⅵ Ⅵa Ⅶ Ⅶa Ⅷ Ⅸ Ⅹ 最坚固的岩石 很坚固的岩石 坚固的岩石 坚固的岩石 颇坚固的岩石 颇坚固的岩石 中等坚固的岩石 中等坚固的岩石 颇软弱的岩石 颇软弱的岩石 软弱的岩石 软弱的岩石 土质的岩石 松散的岩石 流砂性岩石 20 15 10 8 6 5 4 3 2 1.5 1.0 0.8 0.6 0.5 0.3 最坚固的石英岩、玄武岩 很坚固的花岗质岩石、石英斑岩 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 坚固的石灰岩、不坚固的花岗岩,硫铁矿 一般的砂岩,铁矿石 矽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坚固的粘土质岩石,不坚固的石灰岩 不坚固的各种页岩,致密的泥灰岩 白垩,岩盐,石膏,无烟煤 碎石质土壤,硬化的粘土 致密的粘土,软弱的烟煤 黄土,轻沙质粘土 腐植土,泥煤,湿砂 砂,松土,采下的煤 流砂,沼泽土壤,含水黄土 应当指出,矿石的力学性质是不均匀的。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结合力比同种矿物内部 的结合力要小;在同样的矿物集合体内,晶体面上的结合力比晶体内部的要小。再加上形成 矿物的不连续性与不均匀性,以及开采时对矿物受力形成的裂纹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物 料极度的减小,以上提到的引起矿物强度降低的因素也减少,故纫矿粒的强度较高,也就是 矿粒愈细愈难磨碎。 表 1-12 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能 矿石性质 矿石种类 极限抗压强度σ b/MPa 弹性模量 E/Pa 普氏硬度系数 f 软矿石 煤 方铅矿 菱铁矿 无烟煤 闪锌矿 疏松石灰石 2.0~4.0 4.5 7.0 约 9.0 约 10 40 2~4 低于中硬矿 石 致密石灰石 褐铁矿 磁铁矿 50~100,甚至达 130 约 82 106.5 350000 680000~720000 6~10 中硬矿石 花岗岩 纯褐铁矿 正长岩 大理石 致密砂岩 120~150 125 125~156 50~150 约 160 515000~614000 565000 12~15 高于中硬矿 石 半假象褐铁 矿 辉绿岩 片麻岩 158~195.5 180~200 172~220 612600~790000 15~18

780000~1030000石英岩198~218斑岩153~280680000铜矿石150~28018~20极硬矿石钛磁铁矿234玄武岩200~300562000~913000花岗长英岩约350另外,物料的脆性对破碎也有较大影响。破裂前无变形成变形很小的物料叫脆性物料;破碎时先变形而后碎裂的物料叫塑性物料。大多数矿石都是脆性物料。矿石通常都是多种不同性质矿物的共生体,破碎时,不同矿物的破碎程度不一样,破碎后的产物粒度也不同,这种现象叫选择性破碎。四、破碎比及破碎产物的粒度特性在破碎过程中,入料粒度与产物粒度的比值叫做破碎比。它表征了物料破碎的程度。破碎的能量消耗印处理能力均与破碎比合关。破碎比通常由入料最大颗粒直径(Dmax)与产物最大颗粒直径(dmax)的比值来确定,即Dmax(1.23)13dmax实践中,由式(1.23)确定的破碎比并不能准确地描述破碎过程。因为粒度特性相同的物料经破碎后,虽然产物中的最大粒度是一样的,但破碎后粒度特性未必相同,如图1-41所示。若出式(1.23)计算破碎比,图中所示两个破碎过程的破碎比相同,但凹形曲线2的产物要比凸形曲线1的产物含更多的细颗粒,所以完成曲线2所示的破碎要比完成曲线1所尔的破碎消耗更多的能量。为使破碎比能更准确地表示破碎与能耗的关系,应寻求另一种破碎比的计算方法。即Dp_ZDi=(1.24)d,Erd式中Dy、dy——根据粒度特性计算出的原料与产物的加权平均直径,mm;y,y——原料和产物的各粒级产率(按筛分分析),%;D、d—一原料和产物各粒级的算术或几何平均直径,mm。选煤过程中的破碎比一般比较小,一段破碎即可满足。但对于选矿.因多使用浮选滋选和电选,具入选粒度很细,故破碎比i值很大,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段)破碎.其总破碎比i等于各段破碎比的乘积,即i=i,xi,x...xin(1.25)为了鉴定破碎机的破碎效果和检查破碎产品的质量,必须确定它们的产品粒度组成和粒度特性曲线。确定混合物料的粒度组成,通常采用筛分分析的方法(简称筛析)。进行筛析时,从
极硬矿石 石英岩 斑岩 铜矿石 钛磁铁矿 玄武岩 花岗长英岩 198~218 153~280 150~280 234 200~300 约 350 780000~1030000 680000 562000~913000 18~20 另外,物料的脆性对破碎也有较大影响。破裂前无变形成变形很小的物料叫脆性物料;破 碎时先变形而后碎裂的物料叫塑性物料。大多数矿石都是脆性物料。矿石通常都是多种不同 性质矿物的共生体,破碎时,不同矿物的破碎程度不一样,破碎后的产物粒度也不同,这种 现象叫选择性破碎。 四、破碎比及破碎产物的粒度特性 在破碎过程中,入料粒度与产物粒度的比值叫做破碎比。它表征了物料破碎的程度。破 碎的能量消耗印处理能力均与破碎比合关。破碎比通常由入料最大颗粒直径(Dmax)与产物最 大颗粒直径(dmax)的比值来确定,即 max max d D i = (1.23) 实践中,由式(1.23)确定的破碎比并不能准确地描述破碎过程。因为粒度特性相同的物料 经破碎后,虽然产物中的最大粒度是一样的,但破碎后粒度特性未必相同,如图 1-41 所示。 若出式(1.23)计算破碎比,图中所示两个破碎过程的破碎比相同,但凹形曲线 2 的产物要 比凸形曲线 1 的产物含更多的细颗粒,所以完成曲线 2 所示的破碎要比完成曲线 1 所尔的破 碎消耗更多的能量。为使破碎比能更准确地表示破碎与能耗的关系,应寻求另一种破碎比的 计算方法。即 = = d D d D i p p (1.24) 式中 Dy、dy——根据粒度特性计算出的原料与产物的加权平均直径,mm; y,y’—— 原料和产物的各粒级产率(按筛分分析),%; D、d——原料和产物各粒级的算术或几何平均直径,mm。 选煤过程中的破碎比一般比较小,一段破碎即可满足。但对于选矿.因多使用浮选、 滋选和电选,具入选粒度很细,故破碎比 i 值很大,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段)破碎.其总破碎 比 i 等于各段破碎比的乘积,即 n i = i i i 1 2 (1.25) 为了鉴定破碎机的破碎效果和检查破碎产品的质量,必须确定它们的产品粒度组成和粒度特 性曲线。确定混合物料的粒度组成,通常采用筛分分析的方法(简称筛析)。进行筛析时,从

被筛析的物料中称出适量的试样。试样称好后置于一套标准筛的第一层筛面上并用盖封闭,然后放在振筛器上进行筛分,筛分的时间一般为10~15min。筛好后将各层筛上物料分别进行称量,然后以试样的总质量分别除各个粒级的质量,即可得到每一粒级相应的产率,以百分数表示。根据筛析的结果.可以做出原矿、破碎产品和磨碎产品的粒度特性曲线。粒度特性曲线表示产率和物料粒度之间的关系。这种曲线的绘制方法很多,随研究的目的而定。通常以直角坐标的横轴表示筛孔尺寸与原矿最大粒度之比,或者是筛孔尺寸与破碎机排矿口之比,或者是筛孔尺寸与磨矿产品的最大粒度之比;纵轴表示每一层筛上物料质量累积百分数、简称筛上量累积产率(%)。利用各种矿样的筛析数据,可以做出图1-42到图1一47的粒度特性曲线。时考器用原矿机皮特性由线聚国装呼机鼓摩产品#性护者中等间碎性护石:3--易碎性护易外的#行粒度特性曲线的横坐标轴与曲线间的任意一条垂线(纵坐标),其值表示大于横坐标轴上相应点所代表的物料粒度的产率。这一数值与100之差就是粒度小于这一尺寸的物料产率。两条线段(纵坐标)之差,就是横轴上相应两点间的颗粒尺寸(物料粒级)的产率。从图1—42到图1—47表示的粒度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难碎性矿石的粒度特性曲线1都是凸形曲线,这表明矿石中粗粒级物料占多数;中等可碎性矿石的粒度特性曲线2都近似于直线,这表明各种粒级所占的产率大致相等;易碎性矿石中粒度特性曲线3都是凹形曲线,这表明矿石中细粒级物料占多数。根据图中的粒度特性曲线:可以比较各种矿石的破碎难易程度。检查破碎机的工作情况,比较各种破碎机的破碎效果
被筛析的物料中称出适量的试样。试样称好后置于一套标准筛的第一层筛面上并用盖封闭, 然后放在振筛器上进行筛分,筛分的时间一般为 10~15min。筛好后将各层筛上物料分别进 行称量,然后以试样的总质量分别除各个粒级的质量,即可得到每一粒级相应的产率,以百 分数表示。 根据筛析的结果.可以做出原矿、破碎产品和磨碎产品的粒度特性曲线。粒度特性曲 线表示产率和物料粒度之间的关系。这种曲线的绘制方法很多,随研究的目的而定。通常以 直角坐标的横轴表示筛孔尺寸与原矿最大粒度之比,或者是筛孔尺寸与破碎机排矿口之比, 或者是筛孔尺寸与磨矿产品的最大粒度之比;纵轴表示每一层筛上物料质量累积百分数、简 称筛上量累积产率(%)。利用各种矿样的筛析数据,可以做出图 1-42 到图 1—47 的粒度特性 曲线。 粒度特性曲线的横坐标轴与曲线间的任意一条垂线(纵坐标),其值表示大于横坐标轴 上相应点所代表的物料粒度的产率。这一数值与 100 之差就是粒度小于这一尺寸的物料产率。 两条线段(纵坐标)之差,就是横轴上相应两点间的颗粒尺寸(物料粒级)的产率。 从图 1—42 到图 1—47 表示的粒度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难碎性矿石的粒度特性曲线 1 都是凸形曲线,这表明矿石中粗粒级物料占多数;中等可碎性矿石的粒度特性曲线 2 都近 似于直线,这表明各种粒级所占的产率大致相等;易碎性矿石中粒度特性曲线 3 都是凹形曲 线,这表明矿石中细粒级物料占多数。根据图中的粒度特性曲线.可以比较各种矿石的破碎 难易程度。检查破碎机的工作情况,比较各种破碎机的破碎效果

%/以/本式性值要下部6筛孔尺寸与排#口之比随孔尺寸与排矿口之比图1-46短头因馆破碎机开路破碎产品粒度特性曲线图1-信标准感维破碎机鼓碎产品检度特性曲线1一-难薛性矿右:2中等可碎性矿石:3一易碎性矿石1-—年降性矿石:2--中等可碎性矿石,3——易碎性矿石%/凉2日幕移孔民中与推扩口之!固1-47短头西维破碍机闭路鼓碎产品粒使特性曲线—净事性矿石,2—中等可等性扩石:3易命性石第二节破碎理论破碎过程的能量消耗与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矿石的形状、尺寸和湿度以及所采用的破碎方法等。一般公认的破碎理论有三种假说:面积假说、体积假说和裂缝假说。一、面积假说:德国学者P:R:雷廷格于1867年提出的,是最早的系统的破碎理论。事实上,物料表面上的质点与其内部的质点不同,物料表面相邻的质点不能使其平衡,故物料表面存在着不饱和能。破碎过程使物料增加新的表面,为此雷廷格认为:物料破碎时,外力做的功用于户生新表由,即破碎功耗与破碎过程中物料新生成表面的面积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l与物料的破断面的面积增量ds成正比,即:dA, = K,dS(1.26)式中Ki为比例系数。实践证明,当破碎比一定时,原矿粒度越小,破碎所需的能量越大。面积假说只能近似地计算破碎比很大时的破碎总功耗,也就是只能近似地用在磨矿机
第二节 破碎理论 破碎过程的能量消耗与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质、矿石的形状、尺寸和湿度以及所采用的破 碎方法等。一般公认的破碎理论有三种假说:面积假说、体积假说和裂缝假说。 一、面积假说: 德国学者 P.R.雷廷格于 1867 年提出的,是最早的系统的破碎理论。事实上,物料表 面上的质点与其内部的质点不同,物料表面相邻的质点不能使其平衡,故物料表面存在着不 饱和能。破碎过程使物料增加新的表面,为此雷廷格认为:物料破碎时,外力做的功用于户 生新表由,即破碎功耗与破碎过程中物料新生成表面的面积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 dA1 与 物料的破断面的面积增量 dS成正比,即: dA1 = K1dS (1.26) 式中 K1 为比例系数。 实践证明,当破碎比—定时,原矿粒度越小,破碎所需的能量越大。 面积假说只能近似地计算破碎比很大时的破碎总功耗,也就是只能近似地用在磨矿机

的磨矿中,因为它只考虑了生成新表面所需的功,二、体积假说俄国学者吉尔皮切夫与德国学者基克各自独立提出的。体积假说认为:将几何形状相似的同类物料破碎成几何形状也相似的产品时,其破碎功耗与被破碎物料块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2与破碎物料块的变形体积的微量dV成正比,即:dA,=K,dV=KdD"=3K,DdD(1-27)式中K2——比例系数。破碎Qm物料单元功×3K,D’dD=3K,2QdA= NdA, =-(1-28)D3D破碎Qm物料所需之功:Da= K'OlnirdpdDA=-3K29=3K,Qln-(1-29)DaDdpj式中,K=3K2。物料块平均直径的计算公式为:ZwlnDEwIndInDpjIndp(1-30)EwZw体积假说只能近似地计算粗碎和中碎时的破碎总功耗,因为它只考虑了变形功三、裂缝假说F.C.榜德在整理了破碎与磨碎的经验资料后,于1952年提出的介于面积假说和体积假说之间的一种破碎理论。裂缝假说认为破碎矿石时,外力首先使物料块产生变形,外力超过强度极限以后,物料块就产生裂缝而破碎成许多小块。榜德提出的一个计算破碎功耗的公式为(11W=10W()(1-31)VPF式个W一一将单位质量物料从粒度为/破碎到粒度为尸时所需能量F——80%的人材所能通过的方形筛孔宽;
的磨矿中,因为它只考虑了生成新表面所需的功。 二、体积假说 俄国学者吉尔皮切夫与德国学者基克各自独立提出的。体积假说认为:将几何形状相 似的同类物料破碎成几何形状也相似的产品时,其破碎功耗与被破碎物料块的体积或质量成 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 dA2 与破碎物料块的变形体积的微量 dV 成正比,即: dA K dV K dD K D dD2 2 3 2 = 2 = 2 = 3 (1-27) 式中 K2——比例系数。 破碎 Q m3 物料单元功: D dD K D dD K Q D Q dA NdA 2 2 = 2 = 3 3 2 = 3 (1-28) 破碎 Q m3 物料所需之功: K Q i d D K Q D dD A K Q p j p j d D pj pj = −3 2 = 3 2 ln = 2 ln (1-29) 式中, K2 = 3K2 。 物料块平均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 W W D Dpj ln ln ; = W W d d pj ln ln (1-30) 体积假说只能近似地计算粗碎和中碎时的破碎总功耗,因为它只考虑了变形功 三、裂缝假说 F.C.榜德在整理了破碎与磨碎的经验资料后,于 1952 年提出的介于面积假说和体积假说 之间的一种破碎理论。裂缝假说认为破碎矿石时,外力首先使物料块产生变形,外力超过强 度极限以后,物料块就产生裂缝而破碎成许多小块。榜德提出的一个计算破碎功耗的公式为: ) 1 1 10 (1 p f W = W − (1-31) 式个 W——将单位质量物料从粒度为/破碎到粒度为尸时所需能量; F——80%的人材所能通过的方形筛孔宽;

P一80%的排料所能通过的方形筛7L宽;Wi——功指数。Wi是理论上不限定的粒度破碎到80%可以通过100um筛孔宽(或65%可以通过200网目筛孔宽)时所需的功,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物料粉碎的难易程度,即可碎性或可磨性。榜德裂缝假说具体应用的关键是测定功指数。他提出了多种在实验中通过测定矿石的可碎性及可磨性,从而计算功指数的几种方法。【本讲课程的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应该了解破碎的概念及作用,破碎的几种假说以及破碎比和破碎产物的粒度特性,要求大家掌握破碎比的计算,同时会分析破碎产物的粒度特性,掌握破碎方法的选择。【本讲课程的作业】(1)什么是破碎?其作用是什么?(2)破碎方式有哪几种?(3)简述如何选择破碎方法。(4)如何计算破碎比?(5)破碎理论都有哪些?(6)简述如何分析破碎产物粒度特性曲线
P—80%的排料所能通过的方形筛 7L 宽; W1——功指数。 W1 是理论上不限定的粒度破碎到 80%可以通过 100 um 筛孔宽(或 65%可以通过 200 网 目筛孔宽)时所需的功,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物料粉碎的难易程度,即可碎性或可磨性。 榜德裂缝假说具体应用的关键是测定功指数。他提出了多种在实验中通过测定矿石的 可碎性及可磨性,从而计算功指数的几种方法。 【本讲课程的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应该了解破碎的概念及作用,破碎的几种假说以及破碎比和破碎产物 的粒度特性,要求大家掌握破碎比的计算,同时会分析破碎产物的粒度特性,掌握破碎方法 的选择。 【本讲课程的作业】 (1)什么是破碎?其作用是什么? (2)破碎方式有哪几种? (3)简述如何选择破碎方法。 (4)如何计算破碎比? (5)破碎理论都有哪些? (6)简述如何分析破碎产物粒度特性曲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四章 磨矿及磨矿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磨矿作用.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三章 破碎与破碎设备 第三节 破碎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四章 磨矿及磨矿设备 第三节 磨矿设备.doc
- 《矿山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mining system engineering.pdf
- 《矿山地下开采设计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设计基础.doc
- 《矿山地下开采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base of underground mine.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耐火材料.ppt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釉料.ppt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materials、纳米矿物材料、第二章 玻璃.ppt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陶瓷材料.ppt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保温材料.ppt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讲 绪论.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无机胶凝材料.ppt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讲 第五章 耐火材料 第二节 耐火材料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氧化硅质耐火材料 第四节 硅酸铝质耐火材料 第五节 碱性及尖晶石质耐火材料.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讲 第一章 熔融结晶材料 第一节 Al2O3-SiO2-ZrO2系统 第二节 铸石.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讲 第三章 釉料 第四节 釉料配制原则、方法及其计算.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讲 第二章 玻璃 第六节 玻璃的分相 第七节 传统玻璃的生产工艺 第八节 玻璃的缺陷 第九节 实用玻璃和新型玻璃.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讲 第二章 玻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统玻璃的特征 第三节 玻璃的转变 第四节 玻璃的结构 第五节 玻璃的形成.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讲 第三章 釉料 第一节 釉的作用与分类 第二节 釉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三节 制釉的原料.doc
- 《矿物材料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讲 第四章 陶瓷材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料 第三节 坯料的制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2讲 第一章 粒度特性与筛分分析 第一节 粒度与粒度分析 第二节 筛分分析.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3讲 第二章 筛分与筛分设备 第一节 筛分原理 第二节 筛分过程.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二章 筛分与筛分设备 第三节 筛分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二章 筛分与筛分设备 第三节 筛分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破碎与磨矿)第1讲 绪论.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 第四节 磁选机的磁系 第五节 软磁性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第六节 永久磁铁的种类及其特性.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五章 电选机 第一节电选机 第六章 电选实践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物的电选 第二节 有色和稀有金属的电选 第三节 电选的影响因素.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四章 电选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矿物的电性 第二节 电选机的电场 第三节 电选的基本原理.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三章 磁选的实践应用(超导磁选).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一章 磁选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矿物按磁性分类 第六节 强磁性矿物的磁性 第七节影响强磁性矿物和矿石磁性的因素 第八节 弱磁性矿物的磁性 第九节 矿物磁性对磁选过程的影响.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一章 磁选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磁选的基本条件和方式 第三节与磁选有关的磁学基本概念和磁量.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 第二节 强磁场磁选设备 第三节 磁分析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 第一节 弱磁场磁选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四章 浮选工艺和实践 第一节 影响浮选的工艺因素 第二节 粒度特性对浮选的影响 第三节 矿浆浓度、PH 值及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第四节 矿浆液相组成对浮选的影响 第五节 浮选药剂及其影响.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三章 浮选机及辅助设备.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四章 浮选工艺和实践 第六节 浮选流程、第五章 矿石的浮选实践 第一节 矿物可浮性分类 第二节 非极性非金属矿物的浮选 第三节 硫化矿浮选.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五章 矿石的浮选实践 第四节 有色金属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的浮选 第五节 多价金属的极性盐类矿物的浮选 第六节 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浮选 第七节 可溶性盐的浮选 第六章 特殊浮选技术和工艺.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三节 相界面性质与可浮性(吸附现象)第四节 气泡的矿化过程.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二章 浮选药剂 第三节 起泡剂 第四节 调整剂.doc
- 《选矿学》课程教案讲稿(浮选)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液、气各相性质 第三节相界面性质与可浮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