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问诊(王艳)

第三章同 主讲:王艳
第三章 问 诊 主讲: 王艳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间病人或其陪诊者以了 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珍的临床意义 1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 2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 史等的唯一途径 3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 源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其陪诊者以了 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临床意义: 1.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 2.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 史等的唯一途径 3.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 源

问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 2对待病人的态度严肃可亲 3忌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 4.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情
问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 2.对待病人的态度严肃、可亲 3.忌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 4.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情

第节问诊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等。 便于与家属联系及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等。 便于与家属联系及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主诉 病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 时间。 三、现病史 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 四/既往史 既往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 五、个人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 生育 六、家族史
二、主诉 病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 时间。 三、现病史 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 四、既往史 既往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 五、个人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 姻 生育 六、家族史

第三节问现在症 问寒热 恶寒:怕冷较重,虽加衣被或近火亦不缓解。 畏寒:怕冷较轻,添加衣被或近火有所缓解 恶风:遇风觉冷,无风或避风即不觉冷。 寒战:严重怕冷,以致全身颤抖不已 发热:指体温 正常,也指自觉全身或某 局部发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的症状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恶寒:怕冷较重,虽加衣被或近火亦不缓解。 畏寒:怕冷较轻,添加衣被或近火有所缓解。 恶风:遇风觉冷,无风或避风即不觉冷。 寒战:严重怕冷,以致全身颤抖不已。 发热:指体温高于正常,也指自觉全身或某 一局部发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的症状

寒热的类型 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 多为外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 2.但寒不热:病人仅感恶寒而不发热 多为里寒证 新病恶寒寒邪直中一一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亏虚一一虚寒证
寒热的类型 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 多为外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 2.但寒不热:病人仅感恶寒而不发热. 多为里寒证. 新病恶寒:寒邪直中――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亏虚――虚寒证

3但热不寒只发热而不恶寒 多见于里热证 壮热:里热证 潮热阳明潮热一阳明腑实证 午后、夜间潮热一湿温热伏、虚热证 微热:见于内伤病及温热病后期
3.但热不寒:只发热而不恶寒 多见于里热证 壮热:里热证 潮热:阳明潮热—阳明腑实证 午后、夜间潮热—湿温热伏、虚热证 微热:见于内伤病及温热病后期

4寒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伤寒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邪伏藏于 半表里证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伤寒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疟邪伏藏于 半表半里证

问汗 1.有汗无汗 表证有汗一多属于中风表虚证或表热 征 表证无汗-伤寒表实证 里证有汗-里热证 里证无汗一多见于久病里证
二、问汗 1.有汗无汗 表证有汗—多属于中风表虚证或表热 证 表证无汗---伤寒表实证 里证有汗---里热证 里证无汗---多见于久病里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顾红卫).ppt
- 《针灸学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五).doc
- 《针灸学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四).doc
- 《针灸学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三).doc
- 《针灸学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二).doc
- 《针灸学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附答案(一).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地衣.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藻类植物.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药用植物分类概述.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周巍).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蕨类植物.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苔藓.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菌类.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概述、类型、维管束、植物组织培养).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补益剂.ppt
- 《中药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理论教学大纲.doc
- 《中药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十章 生物碱.doc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闻诊(王艳).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望诊 - 第五节 舌诊(顾红卫).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切诊(王艳).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望诊 - 第二、三、四节(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顾红卫).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病因辨证(黄爱明).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八纲辨证(黄爱明).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黄爱明).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脏腑辨证(心与小肠病辨证)(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脏腑辨证(脏腑兼病辨证)(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脏腑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脏腑辨证(肝与胆病辨证)(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脏腑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脏腑辨证(脾与胃病辨证)(杨小桥).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黄爱明).ppt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教案_第1章 望诊.doc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教案_绪论.doc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教案_第2章 闻诊.doc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教案_第5章 八纲辨证.doc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诊断学》教案_第3章 问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