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蒋作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磁共振信号的检测和处理 核磁共振新技术及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蒋作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核磁共振信号的检测和处理 • 核磁共振新技术及应用

概述 核磁共振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分析物质的手段,由于其可深 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并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 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 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 作用。 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 F Block)和哈佛大 学珀赛尔( E.M. Purcel)自独立发现的,两人因此获得1952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5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 论的新学科
概 述 • 核磁共振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分析物质的手段,由于其可深 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并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 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 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 作用 。 • 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F.Block)和哈佛大 学珀赛尔(E.M.Purcell)各自独立发现的,两人因此获得1952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5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 论的新学科

12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奖科学家 1944年 L Rabi 1952年 F Block 1952年 E.M. Purcell 1955年 WE Lamb 1955年 P Kusch 1964年 C.H. Townes 1966年 A Kastler 1977年 JH.VanⅤleck 1981年 N Bloembergen 1983年 H. Taube 1989年 N F. Ramsey 1991年 RR.Ernst
12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 诺贝尔奖科学家 • 1944年 I.Rabi • 1952年 F.Block • 1952年 E.M.Purcell • 1955年 W.E.Lamb • 1955年 P.Kusch • 1964年 C.H.Townes • 1966年 A.Kastler • 1977年 J.H.Van Vleck • 1981年 N.Bloembergen • 1983年 H.Taube • 1989年 N.F.Ramsey • 1991年 R.R.Ernst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实现核磁共振的两种方法 检测共振信号的方法 傅里叶( Fourier)变换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 核磁共振原理 • 实现核磁共振的两种方法 • 检测共振信号的方法 • 傅里叶(Fourier)变换

核磁共振原理 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具有自旋,旋转时产生一小磁场。 当加一外磁场,这些原子核的能级将分裂,既塞曼效应。 在外磁场B中塞曼分裂图: B △E=y方 外加交变电磁场B2,当其频率满足 hv=△E=ab时发生磁共振 图11=1/2的粒子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及能级
核磁共振原理 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具有自旋,旋转时产生一小磁场。 当加一外磁场,这些原子核的能级将分裂,既塞曼效应。 在外磁场B0中塞曼分裂图:

共振条件:0=00=yB 实现核磁共振的两种方法 a.扫场法:改变Bo b.扫频法:改变o
共振条件: = 0 = 0 实现核磁共振的两种方法 a.扫场法: 改变0 b.扫频法: 改变

检测共振信号的方法 优点是比较简单,样品 R 不易饱和,缺点是振荡频率 不共振 的稳定性较差,噪音电平较 吸收法 高。一般只用于宽谱的波谱 样品 共振时 仪与测场仪 R F 信号源 样品 优点是工作稳定度 感应法 高,噪音低,但漏电流 相位不易调整。常用在 商业波谱仪 优点是频率稳定好,噪 平衡法 R F 音低,缺点是频率调谐范围 信号源 不够宽。常用于灵敏度和分 样品辨力高的波谱仪 D
检测共振信号的方法 • 吸收法 • 感应法 • 平衡法 优点是比较简单,样品 不易饱和,缺点是振荡频率 的稳定性较差,噪音电平较 高。一般只用于宽谱的波谱 仪与测场仪 优点是工作稳定度 高,噪音低,但漏电流 相位不易调整。常用在 商业波谱仪 优点是频率稳定好,噪 音低,缺点是频率调谐范围 不够宽。常用于灵敏度和分 辨力高的波谱仪

傅里叶( Fourier)变换 时域信号F变换,频域信号 频域谱 (t1,t2,) S(O1,O2,,) 《 1> 地玉以中F用平有弦数进行变处理,使F平
傅里叶(Fourier)变换 • 时域信号 F变换 频域信号 频域谱 S(t1,t2,…) S(1, 2,…)

核磁共振新技术 核磁双共振 二维核磁共振 NMR成像技术 魔角旋转技术 极化转移技术
核磁共振新技术 • 核磁双共振 • 二维核磁共振 • NMR成像技术 • 魔角旋转技术 • 极化转移技术

核磁双共振 双共振是同时用两种频率的射频场作用在两种核组成的系统上,第一射频场 B1使某种核共振,第二射频场B2使另外一种核共振,这样两个原子核同时发生共 o脉冲→双核自旋系统 检测器 02 COOH 第二射频场为干扰场,通 常用一个强射频场干扰图谱中 某条谱线,另一个射频场观察 其他谱线的强度、形状和精细 结构的变化,从而确定各条谱 线之间的关系,区分相互重叠 的谱线 a〉正常谱<b)双共振谱 糠酸1HNMR谱
核磁双共振 双核自旋系统 检测器 2 扰动 1脉冲 • 双共振是同时用两种频率的射频场作用在两种核组成的系统上,第一射频场 B1使某种核共振,第二射频场B2使另外一种核共振,这样两个原子核同时发生共 振。 • 第二射频场为干扰场,通 常用一个强射频场干扰图谱中 某条谱线,另一个射频场观察 其他谱线的强度、形状和精细 结构的变化,从而确定各条谱 线之间的关系,区分相互重叠 的谱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夫兰克-赫兹实验.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位差计的使用与电表的校准.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的缝孔衍射的研究.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声速的测定(1).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示波器的使用.pps
- 浙江大学:《量子力学》习题二.pdf
- 浙江大学:《量子力学》习题一.pdf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磁学)磁学作业.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磁学)第11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辐射.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磁学)第十章 电磁感应.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磁学)第九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磁学)第八章 磁场的源.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磁学)第七章 磁力.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学)作业解答.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学)第四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学)第三章 电势.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学)第一章 静止电荷的电场.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学)第一章 静止电荷的电场.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热学)作业答案.ppt
- 河海大学:《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热学)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非线性电路与混沌.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集成霍尔传感器与简谐振动.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灵敏电流计的研究.pps
- 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超声波探测实验——超声波测试原理及应用(负责人:肖井华).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磁滞回线的测量.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的测量.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及应用.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的偏振.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衍射光栅.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霍尔元件测磁场.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用密立根油滴仪测量电子电量.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用玻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pps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音频信号的光纤传输实验.pps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万用电表的使用.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二踪示波器的应用.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