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PDF电子书(主编:周宏甫)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48
文件大小:3.9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PDF电子书(主编:周宏甫)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机被制造技术基础 主编 周宏甫 副主编 倪小丹 贾晓林 参编 孙有亮 李志 李海波 宗荣珍 黄卫东 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主 编 周宏甫 副主编 倪小丹 贾晓林 参 编 孙有亮 李 志 李海波 宗荣珍 黄卫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之一—“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书为适应应用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重基础、少 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改革思路,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 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有机整合后撰写而成,全书除绪论外分为6章,内容包括机械加工 工艺装备、金属切削基本原理、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先进 制造技术简介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应用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 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 的参考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CI亚)数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主编.一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3 ISBN7-04-013054-8 I.机.Ⅱ.周.,Ⅲ.机械制造工艺高等学校 -教材N.TH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01022号 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购书热线010-64054588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免费咨询800-810-0598 邮政编码100011◇ 网址htp:/wwwhep.edcm 总机010-82028399 http://www.hep.com.cn 经 销高命书店北京发行所 印 本787×9601/16 版次年月第1版 印 米24.5 次年月第次印刷 数460000 定 价28.10元 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之一———“!"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书为适应应用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重基础、少 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改革思路,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 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有机整合后撰写而成,全书除绪论外分为 # 章,内容包括机械加工 工艺装备、金属切削基本原理、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先进 制造技术简介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应用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 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 的参考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周宏甫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 *+,- . / ’( / ’")’0( / 1 !& 机& & & "& 周& & & #& 机械制造工艺 / 高等学校 / 教材 $& 23"# 中国版本图书馆 4*5 数据核字(!’’()第 ’’"’!! 号 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购书热线 ’"’ / #(’0(011 社 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 ( 号 免费咨询 1’’ / 1"’ / ’061 邮政编码 "’’’"" 网 址 7889:% % :::; 7; ?@ 总 机 ’"’ / 1!’!1166 7889:% % :::; 7<9; ?AB; ?@ 经 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印 刷 开 本 .1. C 6#’ " % "# 版 次 年 月第 " 版 印 张 !(& 0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 字 数 (#’ ’’’ 定 价 !1& "’ 元 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www.ChineseAll.com 中文在线出品

总序1 总 序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从精英 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移阶段中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 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教研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一“21世 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国100 余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进行其子项目课题一“21世纪中国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高等院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在高等教育 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下,推出了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立体化教材,冠 以“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2002年11月,教研中心在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立项研讨会。会议确定由教研中心组 织国家级课题立项,为参加立项研究的高等院校搭建高起点的研究平台,整体设 计立项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课题立项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项的方 式,分期分批启动立项研究计划。为了确保课题立项目标的实现,组建了“21世 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领导小组(亦为高校 应用型人才立体化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会后,教研中心组织了首批课题立项 申报,有63所高校申报了近450项课题。2003年1月,在黑龙江工程学院进行 了项目评审,经过课题领导小组严格的把关,确定了首批9项子课题的牵头学 校、主持学校和参加学校。2003年3月至4月,各子课题相继召开了工作会议, 交流了各校教学改革的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了项目分工,并全面开始研 究工作。计划先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形成一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理论研究成果报告和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同步组织建设的 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与过去立项研究不同的是,“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 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在审视、选择、消化与吸收多年来己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探 索与实践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 际需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采取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式,推进高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工作,突出重点目标,并不断取得标志性的阶段成果

总 序 !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从精英 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移阶段中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 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教研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 世 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国 #$$ 余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进行其子项目课题———“"# 世纪中国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高等院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在高等教育 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下,推出了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立体化教材,冠 以“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 年 ## 月,教研中心在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立项研讨会。会议确定由教研中心组 织国家级课题立项,为参加立项研究的高等院校搭建高起点的研究平台,整体设 计立项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课题立项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项的方 式,分期分批启动立项研究计划。为了确保课题立项目标的实现,组建了“"# 世 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领导小组(亦为高校 应用型人才立体化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会后,教研中心组织了首批课题立项 申报,有 %& 所高校申报了近 ’($ 项课题。"$$& 年 # 月,在黑龙江工程学院进行 了项目评审,经过课题领导小组严格的把关,确定了首批 ) 项子课题的牵头学 校、主持学校和参加学校。"$$& 年 & 月至 ’ 月,各子课题相继召开了工作会议, 交流了各校教学改革的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了项目分工,并全面开始研 究工作。计划先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形成一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理论研究成果报告和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同步组织建设的 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与过去立项研究不同的是,“"#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 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在审视、选择、消化与吸收多年来已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探 索与实践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 际需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采取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式,推进高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工作,突出重点目标,并不断取得标志性的阶段成果

前总序 教材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作为体现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在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探索、 建设适应新世纪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的教材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 高校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 中,各课题组充分吸收已有的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认真 讨论和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组织一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 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编写出一批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为主的 有特色、适用性强的教材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书、电子教案,以满足高等学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 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具有示范性和适 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教材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2003年4月

!! 总 序 教材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作为体现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在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探索、 建设适应新世纪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的教材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 高校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 中,各课题组充分吸收已有的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认真 讨论和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组织一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 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编写出一批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为主的 有特色、适用性强的教材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书、电子教案,以满足高等学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 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具有示范性和适 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教材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 年 % 月

前言1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之一一“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 础课。本书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总结了各高 等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贯彻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 识、宽面向的改革思路,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有机整合后撰写而成。除绪论外分为6章,内容包括机械加 工工艺装备、金属切削基本原理、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制造质量分 析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 为适应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的需要,本书强调应用性和能力 的培养。有关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一般不予涉及,增加 了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与工艺分析、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本书注重工 艺原理的实际应用,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以 加深对所述内容的理解:同时尽量多用图、表来表达叙述性的内容,力求以较少 的篇幅完成对所需内容的介绍。本书还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理念与发展 趋势,以扩大视野,开阔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程的教学必须与金工实习、实验、生产实习以及课 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配合,要尽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 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书由福建工程学院周宏甫任主编并统稿,湖南工程学院倪小丹、南京工程 学院贾晓林任副主编。绪论由周宏甫编写,第1章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孙有亮 和本书的两位副主编贾晓林、倪小丹编写,第2章由徐州工程学院李志编写,第 3章由福建工程学院黄卫东、南阳理工学院宗荣珍编写,第4章由孙有亮、周宏 甫、宗荣珍编写,第5章由长春工程学院李海波、周宏甫编写,第6章由贾晓林编 写。全书由天津大学张世昌教授审阅。 应用型机械类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 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编者的水平有

前 言 !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之一———“"#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 础课。本书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总结了各高 等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贯彻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 识、宽面向的改革思路,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有机整合后撰写而成。除绪论外分为 $ 章,内容包括机械加 工工艺装备、金属切削基本原理、工艺规程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制造质量分 析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 为适应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的需要,本书强调应用性和能力 的培养。有关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一般不予涉及,增加 了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与工艺分析、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本书注重工 艺原理的实际应用,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多地引用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以 加深对所述内容的理解;同时尽量多用图、表来表达叙述性的内容,力求以较少 的篇幅完成对所需内容的介绍。本书还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理念与发展 趋势,以扩大视野,开阔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程的教学必须与金工实习、实验、生产实习以及课 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配合,要尽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 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书由福建工程学院周宏甫任主编并统稿,湖南工程学院倪小丹、南京工程 学院贾晓林任副主编。绪论由周宏甫编写,第 # 章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孙有亮 和本书的两位副主编贾晓林、倪小丹编写,第 " 章由徐州工程学院李志编写,第 % 章由福建工程学院黄卫东、南阳理工学院宗荣珍编写,第 & 章由孙有亮、周宏 甫、宗荣珍编写,第 ’ 章由长春工程学院李海波、周宏甫编写,第 $ 章由贾晓林编 写。全书由天津大学张世昌教授审阅。 应用型机械类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 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编者的水平有

黄前 言 限,编写时间又较紧迫,书中难免有错漏及不当之处,诚恳希望各位读者给予批 评指正。 编者 2003年10月

!! 前 言 限,编写时间又较紧迫,书中难免有错漏及不当之处,诚恳希望各位读者给予批 评指正。 编者 "##$ 年 %# 月

日录1 月 录 绪论…1 0.1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1 0.2制造过程4 0.3零件(毛坯)成形方法…7 思考题与习题10 第1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11 1.1机床…11 12刀具…34 1.3夹具63 思考题与习题…107 第2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110 2.1金属切削过程 110 2.2切削力…119 2.3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2.4磨削机理。 129 2.5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136 2.6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用量的选择 143 思考题与习题…152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154 3.1概述 154 3.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57 3.3工艺尺寸链… 194 3.4成组技术(GT)… …207 3.5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217 3.6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222 思考题与习题…245 第4章典型零件加工。… 251 4.1轴类零件加工 251 4.2套简筒类零件加工…261

目 录 ! 绪论!!!!!!!!!!!!!!!!!!!!!!!!!!!!!!!!!!!! ! "# $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 ! "# % 制造过程 !!!!!!!!!!!!!!!!!!!!!!!!!!!! # "# & 零件(毛坯)成形方法 !!!!!!!!!!!!!!!!!!!!!! $ 思考题与习题 !!!!!!!!!!!!!!!!!!!!!!!!!!!! !% 第 ! 章 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 !! $# $ 机床 !!!!!!!!!!!!!!!!!!!!!!!!!!!!!! !! $# % 刀具 !!!!!!!!!!!!!!!!!!!!!!!!!!!!!! &# $# & 夹具 !!!!!!!!!!!!!!!!!!!!!!!!!!!!!! ’& 思考题与习题!!!!!!!!!!!!!!!!!!!!!!!!!!!! !%$ 第 # 章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 !!% %# $ 金属切削过程 !!!!!!!!!!!!!!!!!!!!!!!!! !!% %# % 切削力 !!!!!!!!!!!!!!!!!!!!!!!!!!!! !!( %# &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 !)# %# ’ 磨削机理 !!!!!!!!!!!!!!!!!!!!!!!!!!! !)( %# (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 !&’ %# ) 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用量的选择 !!!!!!!!!!!!!!! !#& 思考题与习题!!!!!!!!!!!!!!!!!!!!!!!!!!!! !*) 第 $ 章 工艺规程设计 !!!!!!!!!!!!!!!!!!!!!!!!! !*# &# $ 概述 !!!!!!!!!!!!!!!!!!!!!!!!!!!!! !*# &# %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 &# & 工艺尺寸链 !!!!!!!!!!!!!!!!!!!!!!!!!! !(# &# ’ 成组技术(*+) !!!!!!!!!!!!!!!!!!!!!!!! )%$ &# ( 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 &# )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 ))) 思考题与习题!!!!!!!!!!!!!!!!!!!!!!!!!!!! )#* 第 % 章 典型零件加工 !!!!!!!!!!!!!!!!!!!!!!!!! )*! ’# $ 轴类零件加工 !!!!!!!!!!!!!!!!!!!!!!!!! )*! ’# % 套筒类零件加工!!!!!!!!!!!!!!!!!!!!!!!! )’!

前目录 4.3箱体类零件加工…271 4.4圆柱齿轮加工…281 思考题与习题… 291 第5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294 5.1加工质量…294 5.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几何误差的影响分析 298 5.3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动态误差的影响分析 …317 5.4提高加工质量的途径… 343 5.5制造过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348 思考题与习题 358 第6章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362 6.1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6.2制造自动化技术… 368 6.3先进制造哲理、管理技术与生产模式… 375 思考题与习题… 379 参考文献 381 后记.383

!! 目 录 "# $ 箱体类零件加工!!!!!!!!!!!!!!!!!!!!!!!! "#$ "# " 圆柱齿轮加工 !!!!!!!!!!!!!!!!!!!!!!!!! "%$ 思考题与习题!!!!!!!!!!!!!!!!!!!!!!!!!!!! "&$ 第 ! 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 "&’ %# & 加工质量 !!!!!!!!!!!!!!!!!!!!!!!!!!! "&’ %# ’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几何误差的影响分析 !!!!!!!!!!!! "&% %# $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动态误差的影响分析 !!!!!!!!!!!! ($# %# " 提高加工质量的途径 !!!!!!!!!!!!!!!!!!!!! (’( %# % 制造过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 (’% 思考题与习题!!!!!!!!!!!!!!!!!!!!!!!!!!!! ()% 第 # 章 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 (*" (# &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 (*" (# ’ 制造自动化技术!!!!!!!!!!!!!!!!!!!!!!!! (*% (# $ 先进制造哲理、管理技术与生产模式 !!!!!!!!!!!!!! (#) 思考题与习题!!!!!!!!!!!!!!!!!!!!!!!!!!!! (#& 参考文献 !!!!!!!!!!!!!!!!!!!!!!!!!!!!!!!! (%$ 后记!!!!!!!!!!!!!!!!!!!!!!!!!!!!!!!!!!! (%(

第3章 工艺规程设计 3.1概述 3.1.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每一个工序 又可分为若千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L.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 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三不变,一连续”。工人(操作者)、工作地(机床)和工 件(加工对象)三个要素中任一要素的变更 即构成新的工序:连续是指工序内对一个工 件的加工内容必须连续完成,否则即构成另 一工序。例如图3.1所示的阶梯轴,当单件 ,40130 小批生产时,其加工工艺及工序划分如表 200 3.1所示。当中批生产时,其工序划分如表 图3.1阶梯轴简图 3.2所示。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表3.1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单件小批生产) 工序号 工序内容 设备 10 车端面、钻中心孔、车全部外圆、车槽与倒角 普通车床 铣键槽、去毛刺 立式铣床 30 磨外圆 外圆磨床

书 第 章 工艺规程设计 !" #$ 概述 !" #"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每一个工序 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 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三不变,一连续”。工人(操作者)、工作地(机床)和工 图 $# " 阶梯轴简图 件(加工对象)三个要素中任一要素的变更 即构成新的工序;连续是指工序内对一个工 件的加工内容必须连续完成,否则即构成另 一工序。例如图 $# " 所示的阶梯轴,当单件 小批生产时,其加工工艺及工序划分如表 $# " 所示。当中批生产时,其工序划分如表 $# % 所示。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表 !" #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单件小批生产) 工 序 号 工 序 内 容 设 备 "& 车端面、钻中心孔、车全部外圆、车槽与倒角 普通车床 %& 铣键槽、去毛刺 立式铣床 $& 磨外圆 外圆磨床

3.1概述155 表3.2阶梯轴加工工艺(中批生产) 工序号 工序内容 设 备 10 铣端面,钻中心孔 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 20 车外圆、车槽与倒角 普通车床 铣键槽 立式铣床 % 去毛刺 钳工台 50 磨外圆 外圆磨床 2.安装 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的位置(定位),然后再予 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 序内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只装夹一次,也可能装夹几次,例如 表3.2中,工序30中一次装夹即可加工出键槽,而工序20中,为了车出全部外 圆至少需要两次装夹。装夹次数多,既增加装夹误差又增加装夹辅助时间,故加 工中应尽可能减少装夹次数。 3.工位 为减少工序中的装夹次数,常常采用各种移动或转动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 位夹具,使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可先后在机床上占有不同的位置,进行连续加工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 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 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 为工位。如图3.2所示,在三轴钻床上利用回转 工作台在一次安装中可连续完成每个工件的装 卸、钻孔、扩孔和较孔四个工位的加工。 采用多工位加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和保证加 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图3.2多工位加工 4.工步与走刀 工位I一装卸工件工位Ⅱ一钻孔 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对 工位Ⅲ一扩孔工位N一较孔 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比较复杂的工序,更好地组织生产 和计算工时,工序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工步。工步是指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 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一个 工序可以包括几个工步,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工步。例如表3.2中,工序20包括 车各外圆表面、车槽及倒角等较多工步,而工序30只包括铣键槽一个工步。 构成工步的任一因素(加工表面和刀具)改变后,则构成另一个工步。但 是,对于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的若干相同的工步,通常算作一个工步。如图3.3

!" # 概述 #%% 表 !" # 阶梯轴加工工艺(中批生产) 工 序 号 工 序 内 容 设 备 "# $# %# &# ’# 铣端面、钻中心孔 车外圆、车槽与倒角 铣键槽 去毛刺 磨外圆 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 普通车床 立式铣床 钳 工 台 外圆磨床 $( 安装 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的位置(定位),然后再予 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 序内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只装夹一次,也可能装夹几次,例如 表 %( $ 中,工序 %# 中一次装夹即可加工出键槽,而工序 $# 中,为了车出全部外 圆至少需要两次装夹。装夹次数多,既增加装夹误差又增加装夹辅助时间,故加 工中应尽可能减少装夹次数。 %( 工位 为减少工序中的装夹次数,常常采用各种移动或转动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 位夹具,使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可先后在机床上占有不同的位置,进行连续加工。 图 %( $ 多工位加工 工位!—装卸工件 工位"—钻孔 工位#—扩孔 工位$—铰孔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 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 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 为工位。如图 %( $ 所示,在三轴钻床上利用回转 工作台在一次安装中可连续完成每个工件的装 卸、钻孔、扩孔和铰孔四个工位的加工。 采用多工位加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和保证加 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 工步与走刀 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对 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比较复杂的工序,更好地组织生产 和计算工时,工序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工步。工步是指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 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一个 工序可以包括几个工步,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工步。例如表 %( $ 中,工序 $# 包括 车各外圆表面、车槽及倒角等较多工步,而工序 %# 只包括铣键槽一个工步。 构成工步的任一因素(加工表面和刀具)改变后,则构成另一个工步。但 是,对于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的若干相同的工步,通常算作一个工步。如图 %( %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