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GIS的应用模型(1/3)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8
文件大小:4.6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GIS的应用模型(1/3)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地理信息系统第六章GIS的应用模型地理系

地 理 系

主要内容:GIS应用模型概述概念、分类、构建案例:适宜性分析模型景观安全模型地学模拟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模型概述 概念、分类、构建 案例: 适宜性分析模型 景观安全模型 地学模拟模型 主要内容:

GIS应用模型概述第一节GIS应用模型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以解决实际复杂问题,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GIS应用模型的分类GIS应用模型的构建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GIS应用模型 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GIS自身的技 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 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以解决实际 复杂问题,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 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根据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数学模型:基于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论模型是应用数本质的理流模型等经验模型混合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根据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 数学模型:基于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论模型 是应用数学方法建立的表达式,反映地理过程 本质的理化规律,如地表径流、海洋和大气环 流模型等; 经验模型 混合模型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根据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数学模型:经验模型:基于变量间的统计关系或启发式关系通过理化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主要为统计、回归模型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应性分析模型等:混合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根据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 数学模型: 经验模型:基于变量间的统计关系或启发式关系 通过理化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 型,主要为统计、回归模型; 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应性分析模型等; 混合模型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根据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图数学模型:经验模型混合模型:基于原理和经验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如资源分配模型、位置选择模型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根据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分为: 数学模型: 经验模型 混合模型:基于原理和经验 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 经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如资源分配 模型、位置选择模型等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按研究对象的瞬时状态和发展过程,分为:静态:分析地理现象及要素相互作用的格局:半静态:评价应用目标的变化影响;动态:预测研究目标的时空动态演变及趋势。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1、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瞬时状态和发展过程,分为: 静态:分析地理现象及要素相互作用的格局; 半静态:评价应用目标的变化影响; 动态:预测研究目标的时空动态演变及趋势

目前GIS的应用技术,已经从数据存储和查询检索,演进到以时空分析为主体,正在向着支持区域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的预测、动态模拟及其空间格局的优化的发展;科学预测、动态模拟和辅助决策是GIS应用的高层次阶段,构建区域空间动力学应用模型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GIS应用向纵深发展的交汇点。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目前GIS的应用技术,已经从数据存储和查询检索 ,演进到以时空分析为主体,正在向着支持区域 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的预测、动态模拟及其空间格 局的优化的发展; 科学预测、动态模拟和辅助决策是GIS应用的高层 次阶段,构建区域空间动力学应用模型将是区域 可持续发展研究和GIS应用向纵深发展的交汇点

2、GIS应用模型的构建构建的步骤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评价准则:准备分析数据8空间分析操作图结果分析解释、评价结果(如有必要,返回第一步)结果输出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2、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构建的步骤 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评价准则; 准备分析数据 空间分析操作 结果分析 解释、评价结果(如有必要,返回第一步) 结果输出

应用实例一工厂选址(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评价准则从备选厂址中选择最佳厂址一一要求:①城市主要道路距巨离要求一要求候选厂址离城市公路的距离小于200米:②居民地距离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离居民地的距离大于500米③备选厂址高程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的高程小于250米④备选厂址坡度要求一要求候选厂址的坡度小于2.5度;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实例——工厂选址 (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评价准则 从备选厂址中选择最佳厂址——要求: ①城市主要道路距离要求 –要求候选厂址离城市公路的距离小于200 米; ②居民地距离要求 –要求候选厂址离居民地的距离大于500 米; ③备选厂址高程要求 –要求候选厂址的高程小于250 米; ④备选厂址坡度要求 –要求候选厂址的坡度小于2.5 度;

共2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