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4:联系汇率制

案例14: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央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 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有完全的资金保证,即必须有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 照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因此,联系汇率制的物质基础是外汇储备。联系汇率 制是除货币联盟之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形式。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联系汇率制中,即期汇率和 远期汇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则与直接挂钩货币的利率相一致 目前,采取联系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有与美元挂钩的香港、拉脱维亚,与马克挂钩的爱 沙尼亚等 港元是实行联系汇率制比较成功的地区。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 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确定了联系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发钞银行新发行的港元要向外 汇基金缴纳等值的美元作为保证,以获取外汇基金无息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是债权人)。 而持牌银行要获得港元同样要有等值的美元存入发钞银行。当港元回笼时(回给货币局) 发钞银行可以同样的汇率获得美元,同时交回外汇基金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向持牌银行 回笼港币时的做法与外汇基金同发钞银行之间回笼港币的做法相同。同时,外汇基金与发钞 银行有义务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来维护1美元兑换7.8港元的预定官价,使公开 市场的汇率以2%的幅度在官定汇率水平上下浮动(别忘了,公开方场汇率或现实汇率由市 场供求决定)。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①美元流动均衡机制。即当港元被市场抛售或资本流出导致市场美元减少时,由于美元 减少,发钞银行不仅不能增发货币,还需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赎回美元,导致基础货 币减少,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又导致利率上升,物价下降,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港元汇 率趋于稳定 ②套利机制。香港的发钞银行由三家商业银行组成,必然具有逐利动机。假设市场上美 元汇率上升到1:79港元,则所有发钞银行都会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以1:7.8港元的汇 率赎回美元,再以1:7.9港元的汇率向市场抛售,结果是美元供应增加,港元供应减少,最终 导致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趋同 港元联系汇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有两大弊端: 讨论题: 1.联系汇率制对香港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影响。 2.汇率长期固定不变是否会带来港元汇率高估,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
案例14: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央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 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有完全的资金保证,即必须有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 照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因此,联系汇率制的物质基础是外汇储备。联系汇率 制是除货币联盟之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形式。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联系汇率制中,即期汇率和 远期汇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则与直接挂钩货币的利率相一致。 目前,采取联系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有与美元挂钩的香港、拉脱维亚,与马克挂钩的爱 沙尼亚等。 港元是实行联系汇率制比较成功的地区。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 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确定了联系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发钞银行新发行的港元要向外 汇基金缴纳等值的美元作为保证,以获取外汇基金无息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是债权人)。 而持牌银行要获得港元同样要有等值的美元存入发钞银行。当港元回笼时(回给货币局), 发钞银行可以同样的汇率获得美元,同时交回外汇基金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向持牌银行 回笼港币时的做法与外汇基金同发钞银行之间回笼港币的做法相同。同时,外汇基金与发钞 银行有义务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来维护1美元兑换7.8港元的预定官价,使公开 市场的汇率以2%的幅度在官定汇率水平上下浮动(别忘了,公开市场汇率或现实汇率由市 场供求决定)。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①美元流动均衡机制。即当港元被市场抛售或资本流出导致市场美元减少时,由于美元 减少,发钞银行不仅不能增发货币,还需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赎回美元,导致基础货 币减少,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又导致利率上升,物价下降,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港元汇 率趋于稳定。 ②套利机制。香港的发钞银行由三家商业银行组成,必然具有逐利动机。假设市场上美 元汇率上升到1:7.9港元,则所有发钞银行都会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以1:7.8港元的汇 率赎回美元,再以1:7.9港元的汇率向市场抛售,结果是美元供应增加,港元供应减少,最终 导致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趋同。 港元联系汇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有两大弊端: 讨论题: 1.联系汇率制对香港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影响。 2.汇率长期固定不变是否会带来港元汇率高估,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6: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条件.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3:2003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2:泰国的金融危机.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1: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6:WTO框架下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8:阿根廷破产.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7:现实世界中的外汇交易.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9:香港汇率保卫战.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4: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华尔街金融专家称:中国外汇储备暗藏风险.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与前景.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改革的突破口与争论.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人民币持续汇率下降与双顺差.doc
- 《中外许可证制度的理论与实务》电子书.pdf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三章(3-1) 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三章(3-2) 非线性单计量经济学模型.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二章(2-8) 多重共线性.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二章(2-6) 异方差性.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二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绪论.ppt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5:美国的双缺口.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7: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8:利用外汇交易防范汇率风险.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9:货币互换.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1:东南亚金融危机.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2:多西尔工业公司——外汇风险风范.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0:日本的汇率政策.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0:利率互换.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5:提高利率对抵御攻击性外汇投机的效果分析.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3:亚洲高额外汇储备:将引发世界性金融风暴?.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6:东南亚金融危机背后的阻击手.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4:港元保卫战评论综述.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0:如何对借款货币进行选择.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9:LTV的融资之道.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7:外汇投机新概念.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8:费切尔公司—国际企业的融资战略.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3:美国储贷业的灾难.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1:日照电厂的项目融资.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崩溃.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2:关于货币制度的选择.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