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_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五单元专题复习2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过关练习(二)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做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缥碧( 泠泠( )作响 )飞戾天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 (d)好鸟相鸣(美丽) 3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1分) (a)风烟俱静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欺人太甚 4.上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他在这封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上的 优美景色,表现了 的生活情 趣。(1分) 5文段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从到,从到_。(2分) 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1分 7请在文中空格处填空,并且把它翻译出来。(2分) 翻译 8、翻译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做题
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 第五单元过关练习(二)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做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缥碧( ) ( ) 邈( )(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天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 分) (a)蝉则千转不穷(尽) (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 (d)好鸟相鸣(美丽) 3.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 ) (1 分) (a)风烟俱静 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 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 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 欺人太甚 4.上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他在这封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上的 优美景色,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 趣。(1 分) 5.文段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从_______ 到______,从______ 到 _______。(2 分) 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7.请在文中空格处填空,并且把它翻译出来。(2 分) 翻译: 8、翻译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做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或置酒而招之或」 (2)性嗜酒嗜 (3)造饮辄尽造 (4)衔觞赋诗觞: 2、找出下列词语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每有会意 B.无论魏晋 C常著文章自娱 D因以为号焉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 4、“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是指 (用原文回答)(2分) 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分) 答: 6、文中提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你还了解哪些读书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用 简明的语言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文中 再写一种: (三)阅读《马说》,做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______: (2)性嗜酒 嗜:______________ (3 )造饮辄尽 造:______________ (4)衔觞赋诗 觞:__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词语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每有会意 B.无论魏晋 C.常著文章自娱 D.因以为号焉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 分) 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提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你还了解哪些读书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用 简明的语言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文中: 再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马说》,做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 (四)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一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yu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3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一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yun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汤 ②腰白玉之环腰 ③无冻馁之患矣馁 ④假诸人而后见也。假 3、试找出这篇文章出现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当余之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岂他人之过哉?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5、翻译下列两个短句。(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 6、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回答)(2分) 答 7、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答
4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1 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②腰白玉之环 腰: ③无冻馁之患矣 馁: ④假诸人而后见也。假: 3、试找出这篇文章出现的通假字并解释。(2 分)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A、当余之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岂他人之过哉?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5、翻译下列两个短句。(2 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 6、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回答)(2 分) 答: 7、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 分) 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_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第五单元专题复习1.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_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专题复习88.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_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平台.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设计.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全册).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吆喝》ppt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ppt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指导ppt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积累运用专题复习.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复习--描写及其种类、作用ppt课件_描写--复习--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专题ppt课件_文言文.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说明文知识练习卷.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测试卷(普通班)_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检测试卷(普通班).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测试卷(普通班)_八年级(上)语文期未考测试卷参考答案(普通班).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测试卷(实验班)_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测试卷(实验班).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测试卷(实验班)_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测试卷参考答案(实验班).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大全_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_八年级下册期末 测试题.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_第六单元阅读复习专项训练.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注音及词语解释.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_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_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单元测试全集_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化测控.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主要课文资料(全)_语文.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主要课文资料(全)_语文.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训练.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练习_第3单元.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练习(AB卷)_第2单元.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古诗文复习ppt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能力测试_第六单元.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_期中测试题.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3)_期中测试题1.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六单元试卷.doc
- 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检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