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八章 相量法

第八章相量法 §8-1复数 §8-2正弦量 §8-3相量法的基础 §8-4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八章 相量法 § 8 - 2 正弦量 § 8 - 3 相量法的基础 § 8 - 1 复数 § 8 - 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8-1复数 复数F表示形式: 、代数形式:F=a+b(=y=1为虚数单位 取复数F的实部和虚部用符号表示为: Re=a取复数F的实部 ImF=b取复数P的虚部
§ 8 - 1 复数 一. 复数F表示形式: 1、代数形式: F=a+jb (j = − 1 为虚数单位) Re[F]=a 取复数F的实部和虚部用符号表示为: 取复数F的实部 Im[F]=b 取复数F的虚部

× 2、三角形式: F=a+jb +1 =F(cos 0 +jsin 6 F为复数的模,θ为复数的幅角。 a=FIcos 6 FEVa +b 或: b b=Fsin 6 0=arctan 3、指数形式: 欧拉公式 e=cos 6+isin 0
+ j + 1 F a b 2、三角形式: F=a+jb =|F|(cos + jsin ) |F| 为复数的模, 为复数的幅角。 |F| a=|F|cos b=|F|sin 或: = = + a b θ F a b arctan | | 2 2 3、指数形式: 欧拉公式 cos jsin j e = +

指数形式 F=IF(cos 0+isin 0) j8 4、极坐标形式: j8 =F1/0
=|F| 指数形式 F=|F|(cos + jsin ) j = F e 4、极坐标形式: j F = F e

复数运算 j F= F+F (1)加减运算—代数形式 FI 若F=a1+jb1F2=a2 +1 则F1士F2=(a1a2)+j(b1土b2) +J F2
二 复数运算 则 F1±F2= (a1±a2 ) +j (b1±b2 ) (1)加减运算——代数形式 F1 F2 +1 +j 若 F1 =a1+jb1 F2 =a2+jb2 O +1 +j O F1 F2 - F2 F= F1 -F2 F= F1 +F1

(2)乘除运算—指数形式或极坐标形式 F1F2=Fle j61 j(的1+2) 乘法:模相乘,角相加 所队F=F1|F|则ar(FE)=(1+B) 若F1=Fl/O,,若F2=F2 FIF2=FlI lF,/01+ 1T02
(2) 乘除运算——指数形式或极坐标形式 F1 F2 j 1 1 = F e j 2 2 F e j( ) 1 2 1 +2 = F F e 所以: F1 F2 = F1 F2 arg(F1 F2 ) = (1 +2 ) 乘法:模相乘,角相加; 若 F1=|F1 | 1 ,若F2=|F2 | 2 F1 F2 =| F1 | | F2 | 1+ 2 则

j61 F 1j(1-62) 除法:模相除,角相减 f Fle 02 所以: arg()=(61-2) 2 F2 j0, F F2|/0 FI .- IF
2 1 F F 2 1 j 2 j 1 F e F e = j( ) 2 1 1 −2 = e F F 所以: 2 1 2 1 F F F F = arg( ) ( 1 2 ) 2 1 = − F F 除法:模相除,角相减。 2 1 F F 2 1 2 1 = j j F e F e 1 2 2 1 | | | | θ θ F F = − 2 2 1 1 | | | | F θ F θ =

(3)旋转因子 复数ei= coS0+jsin 6=1/0 复数e-1/6是一个模为1,辐角为6的复数。 任意复数A=l A eje A. eje j 相当于A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日, 而模不变。故把e称为旋转因子。 6 +1
(3) 旋转因子: A• e j a A Ae j 任意复数 = 相当于A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 , 而模不变。故把e j 称为旋转因子。 +1 +j O e j a A A e j 复数 e j =cos +jsin =1 复数e j =1 是一个模为1,辐角为 的复数

§8-2正弦量 正弦量的三要素 在选定的参考方向下,可以用 数学式表达瞬时值电流i): (t)=nc0s(0t+v2) T=2T=2m/T=2πf Jmn,ω,v这3个量一确定,正弦量就完全确定了。 一所以,称这3个量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一. 正弦量的三要素 在选定的参考方向下,可以用 数学式表达瞬时值电流 i(t): i(t)=Imcos(w t + i ) i + _ u w T = 2 w = 2 / T = 2 f § 8 - 2 正弦量 Im,w, i 这3个量一确定,正弦量就完全确定了。 所以,称这3个量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相位差: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相位角之差。 设()=UmC0s(m汁ya) i(o=Imcos(@ t+yi 则相位差q:=(oya)-(计y =Yuri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不同频率的两个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 随时间变动
二. 相位差 : u(t)=Umcos(w t+ u )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相位角之差。 i(t)=Imcos(w t+ i ) 设 j = (w t+ u )- (w t+ i ) = u- i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则 相位差j : 不同频率的两个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 随时间变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ppt
- 《电路》第九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ppt
- 《电路》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ppt
- 《电路》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电路》第十二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4-4)特勒根定理.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电路定理.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3-6)结点电压法.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3-4)网孔电流法.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2-7)输入电阻.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7-4)零状态响应.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6-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ppt
- 衡阳师范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5-3)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ppt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行驶姿态控制系统.doc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汽车的防滑控制系统.doc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汽车电控系统的维护与检修.doc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章 自动变速器.doc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 典型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doc
- 《电路》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ppt
- 《电路》第四章 电路定理.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电力电子器件.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斩波电路.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斩波电路.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逆变电路.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PWM控制技术(脉宽调制技术).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软开关技术.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电力电子技术 Power Electronics》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流电路.ppt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参考教材.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二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三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1/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