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围术期体温管理

置庆医科大学床学院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年级2006级 授课专业麻醉学系 数师杨晓秋 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大课 学时1 题目章节第十二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徐启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2版 1,掌握围术期体温下降与升高的原因 2.熟悉低温的适应证 的要求 3.熟悉降温、复温的方法 4.掌握低温的并发症 教学难点 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 1.围术期体温下降与升高的原因 2.降温的方法 3.低温的并发症 外语 掌握常见的英文单词the egulation fer nce hypothermia artificial hypothermia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手段 参 《现代底醉学》第3版 图 《Miller's Anesthesia》)第6版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2006 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 师 杨晓秋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1 题目章节 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2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掌握围术期体温下降与升高的原因 2.熟悉低温的适应证 3.熟悉降温、复温的方法 4.掌握低温的并发症 教 学 难 点 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 学 重 点 1.围术期体温下降与升高的原因 2.降温的方法 3.低温的并发症 外语 要求 掌握常见的英文单词 thermoregulation; fervescence; hypothermia; artificial hypothermia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参考 资料 1. 《现代麻醉学》第 3 版 2.《Miller’s Anesthesia》第 6 版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 年 9 月 1 日

露庆医科大学临床半蕊裁案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概述 多媒体 L.体温(Temperature):机体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必要条件 正常体温:37℃±0.4℃ 散热 原因:1,年龄:老人、小儿 2.手术操作影响 3.室温低 4.麻醉影响 5.病人产热不足 三、围术期体温升高 原因:1.病人情况2.手术因素 3.室温高 4.麻醉影响 5.恶性高热 四、人工低温 概念: 人工低温一一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降至正常温度以下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 谢,提高机体对缺氧耐受力,满足治疗或手术需要的一种医疗措施。 (一)低温的生理影响(特点) R,氧耗量,提高缺氢耐受边 ②心脏作功减少 ③麻醉药用量1 ④抑制醇的活性和细南的活力 ⑤有抗凝作用(不延长出血时间?) (二)低温适应证(Indication of hypothermia)): 1.心、血管手术 2.神经外科手术 3.其它:肝、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控制术中高热 脑复苏 (三)降温(Cooling) 低温分级:浅低温((shallow hypothermia)):3532℃ 中低温(middle hypothermia):3228℃ 深低温(deep hypothermia)):〈28℃ 降温方法: 体表降温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2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2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一、概述 1.体温(Temperature):机体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必要条件 正常体温:37℃±0.4℃ 2.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 3.体温失衡:产热;散热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 原因:1.年龄:老人、小儿 2.手术操作影响 3.室温低 4.麻醉影响 5.病人产热不足 三、围术期体温升高 原因:1.病人情况 2.手术因素 3.室温高 4.麻醉影响 5.恶性高热 四、人工低温 概念: 人工低温 —— 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降至正常温度以下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 谢,提高机体对缺氧耐受力,满足治疗或手术需要的一种医疗措施。 (一)低温的生理影响(特点): ①BMR↓,氧耗量↓,提高缺氧耐受力 ②心脏作功减少 ③麻醉药用量↓ ④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⑤有抗凝作用(不延长出血时间?) (二) 低温适应证(Indication of hypothermia) : 1.心、血管手术 2.神经外科手术 3.其 它:肝、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控制术中高热 脑复苏 (三)降温(Cooling ): 低温分级:浅低温(shallow hypothermia) :35~32 ℃ 中低温(middle hypothermia) :32~28℃ 深低温( deep hypothermia) :< 28 ℃ 降温方法: 体表降温 多媒体 10min 10min

置庆医科大学床半院未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体腔降温 血液降温 1、体表降温 (Surface 冰袋、冰帽降温法 变温毯降温法 (2)特点:操作简单 降温效果较好 初降速度慢 适于浅、中低温 冷、热交换 (2)特点:耗时长(12h):需暂停手术 需大量无茵盐水 心律失常(冰水与心脏接触) 体腔手术时低温的辅助手段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Blood cooling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Omin ()方法:体外循环时人工心肺机将血流引至体外,经热交换机降温 一泵血回体内。 (2)特点:降、复温快,可控性好 可续降温度24℃ 代谢性酸中毒(体温下降不均匀,各部位温差大) 仅适于体外循环手术(需特殊设备) 4、静脉输入冷液体降温法: (1)方法:静脉输注冷液体(46℃) (2)特点:降温程度有限(输液量限制)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3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体腔降温 血液降温 1、体表降温 (Surface cooling method): (1)方法: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冰袋、冰帽降温法 变温毯降温法 (2) 特点: 操作简单 降温效果较好 初降速度慢 适于浅、中低温 2、体腔降温(Body cavity cooling method) : (1)方法: 0~4 0 C 无菌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通过体腔大血管进行 冷、热交换。 (2)特点: 耗时长(1~2h);需暂停手术 需大量无菌盐水 心律失常(冰水与心脏接触) 体腔手术时低温的辅助手段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Blood cooling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1)方法: 体外循环时人工心肺机将血流引至体外,经热交换机降温 →泵血回体内。 (2)特点: 降、复温快,可控性好 可续降温度 2~4 0 C 代谢性酸中毒(体温下降不均匀,各部位温差大) 仅适于体外循环手术(需特殊设备) 4、静脉输入冷液体降温法: (1)方法: 静脉输注冷液体(4~6 ℃) (2)特点: 降温程度有限(输液量限制) 10min

露庆医科大学脑床半蕊裁案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心律失常(冷液体输注过快) 用于特殊情况:术中高热、严重创伤 时 手术主要步骤结束 2.常用方法:体表复温 体腔复温 血液复温 3.注意事项: 体表复温较难,时间较长 体温>32℃时可停复温,注意保温 10min (五)低温并发症(Complication of hypothermia) 1、御寒反应: (1)后果:氧耗明显增加一组织缺氧 影响降温效果 (2)处理: 预防为主 麻醉深度适当+肌松药(肌松完全) 噻嗪类药(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2、心律失常: (1)临床表现:各类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2)室颤原因:①低温(成人室颤临界温度2628℃) ②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③电解质、酸碱失衡 (3)处理:预防为主,纠正心律失常 室颤应立即心肺复苏 3、组织损伤: (1)表现:冻伤、烫伤 (2)处理:限水温:末梢保护 4、胃肠出血: 原因:应激性渍疡 、小肠动脉栓塞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4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心律失常(冷液体输注过快) 用于特殊情况:术中高热、严重创伤 (四)复温 1.复温时机: 手术主要步骤结束 2.常用方法: 体表复温 体腔复温 血液复温 3.注意事项: 体表复温较难,时间较长 体温>32℃时可停复温,注意保温 (五)低温并发症(Complication of hypothermia) 1、御寒反应: (1)后果: 氧耗明显增加 → 组织缺氧 影响降温效果 (2)处理: 预防为主 麻醉深度适当 + 肌松药(肌松完全) 吩噻嗪类药(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2、心律失常: (1)临床表现: 各类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2)室颤原因:① 低温(成人室颤临界温度 26~28℃) ② 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③ 电解质、酸碱失衡 (3)处 理: 预防为主,纠正心律失常 室颤应立即心肺复苏 3、组织损伤: (1)表现:冻伤、烫伤 (2)处理:限水温;末梢保护 4、胃肠出血: 原因:应激性溃疡 、小肠动脉栓塞 10min

置庆医科大学床半院藏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5、酸中毒: 原因:组织灌注不足,氧供减少 (六)注意事项: 1.监测: (1)体温监测:持续、多部位(反映不同脏器温差》 (2)循环监测:EKG、血压(有创)、CVP 抢救设备一除颜器 (3)其它:血气监测尿量电解质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5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5、酸中毒: 原因:组织灌注不足,氧供减少 (六)注意事项: 1.监测: (1)体温监测:持续、多部位(反映不同脏器温差) (2)循环监测:EKG 、 血压(有创)、 CVP 抢救设备—除颤器 (3)其它:血气监测 尿量 电解质

君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表来讲测 .围术期患者可发生体温下降或升高。与病人情况:手术因素:麻醉影响:室温有关。应 加强体温监测和预防。 小结 2.低温的最大特点是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适用于心血管手术、 颅内手术、肝、肾手术及脑复苏。 3.降温方法可分为体表降温,体腔降温及血液降温。 4.低温对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降温应适度。降温期间应加强监测,采取 措施预防不良反应。 思考题: 1.降温的方法? 2.低温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措施? 3.围术期患者体温下降或升高 脑 预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6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6 小结 1. 围术期患者可发生体温下降或升高。与病人情况 ;手术因素;麻醉影响 ;室温有关。应 加强体温监测和预防。 2.低温的最大特点是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适用于心血管手术、 颅内手术、肝、肾手术及脑复苏。 3.降温方法可分为体表降温,体腔降温及血液降温。 4.低温对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降温应适度。降温期间应加强监测,采取 措施预防不良反应。 思考 题及 预习 思考题: 1.降温的方法? 2.低温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措施? 3.围术期患者体温下降或升高 预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九章 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七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六章 吸入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八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五章 全麻基本概念.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章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四章 烧伤病人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六章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八章 产科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五章 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九章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三章 腹部外科与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七章 小儿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十一章 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九章 局部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三章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五章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六章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十章 椎管内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四章 气管及支气管插管.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一次课 麻醉前准备、麻醉期监测.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七次课 小儿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三次课 椎管内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次课 局部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五次课 腹、盆腔、脊柱、四肢等手术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六次课 产科麻醉.doc
-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四次课 全身麻醉.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章 绪论(含答案).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七章 静脉全身麻醉(含答案).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十一章 严重创伤病人麻醉(含答案).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十七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含答案).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十三章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含答案).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十二章 常见器官移植麻醉(含答案).doc
-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十五章 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