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转移函数)

23电路中的谐振 2.3.1串联谐振 2.3.2并联谐振 24网络的频率特性一转移函数 24.1转移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4.2低通电路、高通电路 2.4.3波特图
2.3 电路中的谐振 2.3.1 串联谐振 2.3.2 并联谐振 2.4 网络的频率特性 — 转移函数 2.4.1 转移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4.2 低通电路、高通电路 2.4.3 波特图

2.3电路中的谐振 谐振概念: 含有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如果无功功率得到完全 补偿,使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1,即:L、i同相, 便称此电路处于诸振状态。 串联谐振:L与C串联时u、i同相 谐振 并联谐振:L与C并联时、i同相 谐振电路在无线电工程、电子测量技术等许多电路中应 用非常广泛
含有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如果无功功率得到完全 补偿,使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1,即:u、 i 同相, 便称此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谐振 串联谐振:L 与 C 串联时 u、i 同相 并联谐振:L 与 C 并联时 u、i 同相 谐振电路在无线电工程、电子测量技术等许多电路中应 用非常广泛。 谐振概念: 2.3 电路中的谐振

23.1串联谐振 串联谐振的条件 串联谐振电路 Z=R+八(X-Xc)=2 R2+(x-Xc)2∠g R RUR若令:X U1340.则:q=0→次同相 C →谐振 串联谐振的条件是:X=Xc
2.3.1 串联谐振 ( ) ( ) R X X R X X t g Z R j X X Z L C L C L C − = + − = + − = 2 2 −1 串联谐振的条件 UC R L C U UR UL I 串联谐振电路 U I 、 同相 若令: XL = XC 则: = 0 谐振 串联谐振的条件是: XL = XC

谐振频率 X=OL=2/fL Xc ac nfc L O C l →00=LC 2√LC
C f C XL L f L XC 2 1 1 = = 2 = = 谐振频率: o f C L 0 0 1 = XL = XC LC 1 0 = LC f 2 1 0 =

串联谐振的特点 z=R+j(X-Xc)=R阻性 谐振时电流最大 R X-X UI同相=g C=0 R
串联谐振的特点 0 1 = − = − R X X t g L C U、I 同相 谐振时电流最大 R U Z U I0 = = XL = XC Z = R + j(XL − XC ) = R 阻性

Uc、U将大于 当X=X》R时 电源电压U ULFIOXL=UC=IoXcU=Ior 注:串联谐振也被称为电压诸振
注:串联谐振也被称为电压谐振 当 XL = XC R 时 UL = I 0 XL = UC = I 0 XC U = I 0 R UC 、UL将大于 电源电压U

串联谐振时的相量图: L U U=U=RI
串联谐振时的相量图: UL UC I U R U = U U RI U U R L C = = = −

品质因素—Q值 定义:电路处于串联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上的 电压与总电压之比。 UU X—R R
品质因素 —— Q 值 定义:电路处于串联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上的 电压与总电压之比。 R X R X U U U U Q L C L C = = = =

串联谐振特性曲线= √R2+(X1-Xc)2 OL= 2/fl X aC rfc 谐振电流 0 R fo 谐振频率 2丌√LC 下限截止频率 f2 上限截止频率 4f=f2-f1通频带 f fo f f
串联谐振特性曲线 0 I 0 f 2 0 I 1 f 2 f f I R U I 0 = 谐振电流 LC f 2 1 0 = 谐振频率 下限截止频率 上限截止频率 2 1 2 1 f f f f f = − 通频带 2 2 ( ) R XL X C U I + − = C fC X X L f L C L 2 1 1 2 = = = =

电路参教对谐振曲线的影响 (a)R变大 R R2+(X1-XC) 通频带△f (b)L或C变小 如何变? \R交大∥ 0 LC f C变小 0 O01O02 (a)O不变, (b)1o不变, Ⅰ变小。 ⑦变化
R U I 0 = LC 1 0 = 2 2 ( ) R XL X C U I + − = 电路参数对谐振曲线的影响 (a) 0 不变, 0 I 变小。 0 0 I I (b) 不变, 0 变化。 0 I 01 02 0 I I R变大 通频带f 如何变? f I (a)R变大 (b)L或C变小 C变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2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直流电路习题课).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 §1.2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1.1-1.2.1).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非正弦周期流电路.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FP1型PLC)9.3-9.5.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FP1型PLC)§9.1 概述 §9.2 基本概念和编程语言简介.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ultisim电路仿真讲义.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工习题讨论课.ppt
-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工学)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律受控源电路的分析.ppt
-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工学)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2/2).ppt
-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工学)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1/2).ppt
-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工学)第七章 直流电单相异步由步进电机.ppt
- 电机学:《电机及拖动》PPT电子教案:第八章 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 Parallel connection oper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ppt
- 电机学:《电机及拖动》PPT电子教案:第七章 同发方程式相量图.ppt
- 电机学:《电机及拖动》PPT电子教案:第六章 同步发电机电枢反应 Armature reac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ppt
- 电机学:《电机及拖动》PPT电子教案: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Torque-speed characteristic of three phase asynchronous motor.ppt
- 电机学:《电机及拖动》PPT电子教案:第四章 电磁转矩和转矩特性 electromagnetic torque and torque characteristic.ppt
- 电机学:《电机及拖动》PPT电子教案:第三章 变压器.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电路的过渡过程)§5.1 概述 §5.2 换路定理 §5.3 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分析.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5.4 脉冲激励下的RC电路 §5.5 含有多个储能元件的一阶电路.ppt
- 清华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7.1 三相异步电动机.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汽车电气设备线路.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汽车电气系统基础知识.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蓄电池.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起动系.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汽车照明信号报警装置.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6-1)汽车空调系统.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6-5)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安全气囊.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汽车仪表.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辅助电器.ppt
-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指南.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Time Respond Methods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十章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十章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