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石河子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2010)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Atmosphere and Climate(1/3)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1.2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Atmosphere and Climate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条统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第五节气候变化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Atmosphere and Climate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第五节 气候变化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一、 大气的成分(Atmospheric Composition) 干洁空气:N2(78.09%),02(20.95%),Ar(0.93%),C02(0.03%),03 水汽:整个大气包含的水汽平均为1.24X107kg,相当于24mm厚 的水层。而大气总降水量为780mm,大气中的水汽每年 更替约32次,即11天更替一次。 悬浮尘粒及杂质: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一、大气的成分(Atmospheric Composition) 干洁空气:N2 (78.09%),O2 (20.95%),Ar(0.93%),CO2 (0.03%),O3 水汽:整个大气包含的水汽平均为1.24X107kg,相当于24mm厚 的水层。而大气总降水量为780mm,大气中的水汽每年 更替约32次,即11天更替一次。 悬浮尘粒及杂质:

Argon (Ar) 0.934% Carbon Dioxide (CO) Trace gases 0.036% Composition of the homosphere Oxygen(O) 20.9466 Nitrogen(N2) 78.084%

Composition of the homosphere

二、大气的结构(Atmospheric structure) ()大气质量 1.大气的高度 大气的上界,通常有以下两种分法: 一是着眼于大气的某些物理现象,把极 光出现的高度1200km作为大气上界,称 为大气的物理上界;二是根据大气的密 度,用接近星际的气体的密度估计大气 的上界,为2000-3000km

二、大气的结构 (Atmospheric structure) ㈠ 大气质量 1. 大气的高度 大气的上界,通常有以下两种分法: 一是着眼于大气的某些物理现象,把极 光出现的高度1200㎞作为大气上界,称 为大气的物理上界;二是根据大气的密 度,用接近星际的气体的密度估计大气 的上界,为2000-3000㎞

2.大气质量 >假定大气质量均一,高度为8000米,则大 气柱质量为: m=pH=1.225×10-3×8×105=1013.3g/cm2 P为标准情况下(T=0℃,气压1.01×105Pa)的 大气密度。 ~实际大气密度随高度呈指数增长,因而大 气质量减少也按指数增长

2. 大气质量 ➢假定大气质量均一,高度为8000米,则大 气柱质量为: m0=p0H=1.225×10-3×8×105=1013.3g/cm2 p0为标准情况下(T=0℃,气压1.01×105Pa)的 大气密度。 ➢ 实际大气密度随高度呈指数增长,因而大 气质量减少也按指数增长

仁)大气压力 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 垂直空气柱的质量,称为大气压强,即气压。 P-F/S 单位:mmHg;mb;hpa 气象学采用:hpa

㈡ 大气压力 ◼ 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 垂直空气柱的质量,称为大气压强,即气压。 P=F/S 单位:mmHg;mb;hpa 气象学采用:hpa

白大气分层 分层主要依据: ■物质组成 ■大气温度的变化 ■大气运动

㈢ 大气分层 ◼ 分层主要依据: ◼ 物质组成 ◼ 大气温度的变化 ◼ 大气运动

(K) 帝度 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范温 (g/cm' 情黄锈分数 H He e 大气圈分层 散逸层 (400-m N OO NOe 800 民*素流限六以 10310 47810 400 暖 E00000 Oe 层 夜光园 31210 110 O,e m NO % 无线电波反射 间层 270 1.02x10 70 1V100d 无人空气 4.0710 50 0 平 14x10 40 载人探空气球 1/1c0 流 170h10 30 珍珠云 飞机 20 419104 1e0 20 对 o 固体地球

三、大气热能 (一)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下,太阳光垂直照射并 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cm) 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8.16J/cm2min 可见光=0.4-0.76μm,约占总能量的50%; 红外辐射>0.76m,约占能量43%; 紫外辐射<0.4m,约占总能量7%

三、大气热能 ㈠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下,太阳光垂直照射并 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cm2 ) 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8.16J/ cm2 ·min 可见光λ=0.4-0.76μm,约占总能量的50%; 红外辐射λ>0.76 μm,约占能量43%; 紫外辐射λ<0.4 μm,约占总能量7%

(一)大气能量及保温效应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作用很小, 只占太阳辐射能的18%左右,主要吸收 物质是水汽、臭氧。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50%,再以>3m 的长波辐射向外辐射,其中75-95%被大 气吸收

㈡ 大气能量及保温效应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作用很小, 只占太阳辐射能的18%左右,主要吸收 物质是水汽、臭氧。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50%,再以λ>3 μm 的长波辐射向外辐射,其中75-95%被大 气吸收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