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导学案_《清平乐·春归何处》导学案---1课时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第十单元第三课 《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年12月18日 【学习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清奇的风格 3、背诵这首词 【预习导航】 1、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张耒、秦观、晁补之、黄庭坚) 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 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苏轼 米芾、蔡襄、黄庭坚)之一,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2、诗词故事 宋代江西词人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籍的词人也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如晏殊、欧阳修、王安石、 晏幾道、俞国宝、陈郁、王安礼、王安国、谢逸、赵长卿、杨泽民、姜夔、刘过、刘辰翁、文天 祥等等,一直贯穿宋词的发展。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江西诗派领袖 3、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 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 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4、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问题探究】 1、“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 1/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1 / 2 第十单元第三课 《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2016 年 12 月 18 日 【学习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清奇的风格。 3、背诵这首词 【预习导航】 1、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张耒、秦观、晁补之、黄庭坚) 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 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苏轼、 米芾、蔡襄、黄庭坚)之一,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2、诗词故事 宋代江西词人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籍的词人也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如晏殊、欧阳修、王安石、 晏幾道、俞国宝、陈郁、王安礼、王安国、谢逸、赵长卿、杨泽民、姜夔、刘过、刘辰翁、文天 祥等等,一直贯穿宋词的发展。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江西诗派领袖。 3、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 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 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4、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 【问题探究】 1 、“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2、“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5、为什么“问取黄鹂”? 6、‘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7、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8、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9、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0、词中描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他们在作者表达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 么作用? 【总结概括】 这首词为惜春之作。词人以清新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借与热爱,抒发了对美好事 物执著追求的感情。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于 是希望有人告诉他春在何处,以便唤回同住:词人察觉无人告知,于是再问黄鹂:而黄鹂之语不 可解,于是词人陷入怅惘。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表现 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 【课堂作业】对比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二者反映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句子。 2/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2 / 2 5、为什么“问取黄鹂”? 6、“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7、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8、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9、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0、词中描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他们在作者表达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 么作用? 【总结概括】 这首词为惜春之作。词人以清新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对美好事 物执著追求的感情。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于 是希望有人告诉他春在何处,以便唤回同住;词人察觉无人告知,于是再问黄鹂;而黄鹂之语不 可解,于是词人陷入怅惘。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表现 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 【课堂作业】对比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二者反映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句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平乐·春归何处课件2_清平乐.ppt
- 《清平乐·春归何处课件1.ppt
- 《清平乐·春归何课件1_清平乐_课件.ppt
- 《清平乐·别来春半课件2_清平乐_李煜.ppt
- 《清平乐·别来春半课件1_清平乐.ppt
- 《清塘荷韵》读后感(4篇)_读.doc
- 《清塘荷韵》学设计7_清塘荷韵.doc
- 《清塘荷韵课件(30页).ppt
- 《清塘荷韵课件.ppt
- 《清塘荷韵课件6.ppt
- 《清塘荷韵课件5.ppt
- 《清塘荷韵课件4_清塘荷韵.ppt
- 《清塘荷韵课件3.ppt
- 《清塘荷韵x课件(24页).pptx
- 《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 《清兵卫与葫芦》表格式案5.doc
- 《清兵卫与葫芦》练习题_清兵卫与葫芦.doc
- 《清兵卫与葫芦》知识点归课件(16页).ppt
- 《清兵卫与葫芦》检测题.doc
- 《清兵卫与葫芦》案9.doc
- 《清明上河图》案3_一.doc
- 《清明节》专课件3.ppt
- 《清明节的由来》学设计2.doc
- 《清澈的湖水课件.ppt
- 《清澈的湖水课件.ppt
- 《清澈的湖水课件.ppt
- 《清澈的湖水》案1_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
- 《清澈的湖水》案3_学目标.doc
- 《清贫课件2_清贫.ppt
- 《清贫课件3_清贫1.ppt
- 《清贫课件4_《清贫》.ppt
- 《清贫课件5_《清贫》课件.ppt
- 《清贫课件6_清贫.ppt
- 《清贫》说课稿_清贫说课稿定稿.doc
- 《渐课件4(粤版必修二)_《渐》学实录.doc
- 《渐课件4(粤版必修二)_第11课《渐》课件(粤版必修二).ppt
- 《渐课件(23页).ppt
- 《渐》同步练习_粤版第11课《渐》同步练习.doc
- 《渐》学设计6.doc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课件2_渔夫和金鱼的故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