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临床解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颈项部经穴触摸

颈项部经穴触摸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 薛卫国 snowmanxue@sohu.com
颈项部经穴触摸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 薛卫国 snowmanxue@sohu.com

项背部常用经穴 督脉: 风府、哑门、大椎、陶道、身柱 膀胱经:玉枕、天柱、大杼 胆经:风池、肩井 三焦经:翳风、天牖 乳突下,平下颌缘,胸锁乳突 肌后方)天髎、肩膠 小肠经:天容(平天牖, 胸锁乳突肌前方) 、天窗 (喉结旁,平扶突,胸锁乳突肌后方)、肩中俞 (平大椎,旁开2寸)、肩外俞(平陶道,旁开3 寸)、曲垣、秉风、天宗 大肠经:扶突、天鼎、巨骨 胃经:缺盆
项背部常用经穴 ◼ 督脉:风府、哑门、大椎、陶道、身柱 ◼ 膀胱经:玉枕、天柱、大杼 ◼ 胆经:风池、肩井 ◼ 三焦经:翳风、天牖 (乳突下,平下颌缘,胸锁乳突 肌后方)天髎、肩髎 ◼ 小肠经:天容(平天牖,胸锁乳突肌前方) 、天窗 (喉结旁,平扶突,胸锁乳突肌后方) 、肩中俞 (平大椎,旁开2寸)、肩外俞(平陶道,旁开3 寸) 、曲垣、秉风、天宗 ◼ 大肠经:扶突、天鼎 、巨骨 ◼ 胃经:缺盆

横行交汇 ■ 颈之气街:气血横行连接、输注的捷径 ·大椎与缺盆是手三阳经的共同走行通道 ■阴阳同治是调治的有效方法 大肠经 小肠经 三焦经 膀胱经 胆经 胃经 大椎 缺盆
横行交汇 ◼ 颈之气街:气血横行连接、输注的捷径 ◼ 大椎与缺盆是手三阳经的共同走行通道 ◼ 阴阳同治是调治的有效方法 大肠经 小肠经 三焦经 膀胱经 胆经 胃经 大椎 √ √ √ √ √ 缺盆 √ √ √ √ √

认识大椎的重要性: 1. 从脊柱运动节段及稳定性的角度 2. 从大椎局部解剖的角度(斜方肌、菱形肌、 ■ 认识缺盆的重要性 1. 颈脊神经前支及臂丛神经 2. 前中斜角肌及斜角肌间隙
◼ 认识大椎的重要性: 1. 从脊柱运动节段及稳定性的角度 2. 从大椎局部解剖的角度(斜方肌、菱形肌、 ◼ 认识缺盆的重要性 1. 颈脊神经前支及臂丛神经 2. 前中斜角肌及斜角肌间隙

重要穴位取穴及解剖触诊 颈项部穴位的横向和纵向关系: 横向 1. 风府穴与风池穴、完骨穴相平。 2. 天柱穴与天应穴、天牖穴相平,后为第2颈椎棘突,前为下 颌角。 3. 人迎穴与扶突穴、天窗穴相平,前为喉结甲状软骨上缘,平 第4颈椎上缘、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颈总动脉分叉处。 4 水突穴、天鼎穴与环状软骨相平,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 纵向 1. 完骨穴、天牖穴、天窗穴和天鼎穴皆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2. 翳风穴、天容穴、人迎穴、水突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
重要穴位取穴及解剖触诊 颈项部穴位的横向和纵向关系: ◼ 横向 1. 风府穴与风池穴、完骨穴相平。 2. 天柱穴与天应穴、天牖穴相平,后为第2颈椎棘突,前为下 颌角。 3. 人迎穴与扶突穴、天窗穴相平,前为喉结甲状软骨上缘,平 第4颈椎上缘、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颈总动脉分叉处。 4. 水突穴、天鼎穴与环状软骨相平,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 ◼ 纵向 1. 完骨穴、天牖穴、天窗穴和天鼎穴皆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2. 翳风穴、天容穴、人迎穴、水突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

风府穴 1 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2. 在项部正中,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在枕骨与第1颈椎后结节 之间。 3. 低头时,后脑勺中央处的凹陷处即是; 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 枕骨而止即是 。 哑门穴 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 后正中线上。 2. 在风府穴下0.5寸,也在项部正中,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 从枕骨正中向下摸,触到的第一个棘突是第2颈椎棘突,第1 颈椎没有棘突,故第1颈椎后弓下、第2颈椎棘突上际即是
◼ 风府穴 1. 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2. 在项部正中,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在枕骨与第1颈椎后结节 之间。 3. 低头时,后脑勺中央处的凹陷处即是; 4. 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 枕骨而止即是。 ◼ 哑门穴 1. 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 在风府穴下0.5寸,也在项部正中,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 从枕骨正中向下摸,触到的第一个棘突是第2颈椎棘突,第1 颈椎没有棘突,故第1颈椎后弓下、第2颈椎棘突上际即是

天柱穴 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 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2. 在项部大筋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可取第2颈椎棘突旁 开,斜方肌外缘,深层为第2颈椎椎板。 3 也常取哑门穴旁开13寸,后发际内,斜方肌外缘处 风池穴 1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 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 间的世陌中 。 2 项部枕骨下两侧,横平风府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两 肌之间的凹陷中。 3. 位于凹陷的项部第三条线的上端,在枕骨与第1颈椎后 弓及横突之间。向前点按,并上下滑动,可触摸到上方 突起的枕骨下缘和下方突起的第1颈稚后弓及横突后方。 交骨於菜琴后翼方唯袋在风油入的外 枕骨下缘、第1颈椎横突与乳突之间。深刺可能刺中 椎动脉
◼ 天柱穴 1. 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2. 在项部大筋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可取第2颈椎棘突旁 开,斜方肌外缘,深层为第2颈椎椎弓板。 3. 也常取哑门穴旁开1.3寸,后发际内,斜方肌外缘处。 ◼ 风池穴 1.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 间的凹陷中。 2. 项部枕骨下两侧,横平风府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两 肌之间的凹陷中。 3. 位于凹陷的项部第三条线的上端,在枕骨与第1颈椎后 弓及横突之间。向前点按,并上下滑动,可触摸到上方 突起的枕骨下缘和下方突起的第1颈椎后弓及横突后方。 ◼ 完骨穴当耳后乳突后下方的凹陷处。在风池穴的外侧, 当枕骨下缘、第1颈椎横突与乳突之间。深刺可能刺中 椎动脉

大椎穴在项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肩中俞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局部有斜方 肌、菱形肌。 ■肩外俞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当肩胛骨上 角,有肩胛提肌、菱形肌附着。 风门穴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当第2胸 椎横突端部,肋横突关节的后方
◼ 大椎穴在项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肩中俞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局部有斜方 肌、菱形肌。 ◼ 肩外俞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当肩胛骨上 角,有肩胛提肌、菱形肌附着。 ◼ 风门穴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当第2胸 椎横突端部,肋横突关节的后方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其下方为 斜方肌和肩胛提肌。按压并前后拨动可触及横行 的肌束。 曲垣穴在肩胛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 棘突连线的中点处。有菱形肌、冈上肌附着。 天髎穴位于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 角处,局部有斜方肌、肩胛提肌附着处
◼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其下方为 斜方肌和肩胛提肌。按压并前后拨动可触及横行 的肌束。 ◼ 曲垣穴在肩胛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 棘突连线的中点处。有菱形肌、冈上肌附着。 ◼ 天髎穴位于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 角处,局部有斜方肌、肩胛提肌附着处

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容穴 1. 在颈部,下领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2. 可触及第2、3颈椎横突的前结节。 手少阳三焦经的天牖穴 1. 在颈部,横平下颌角, 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 2. 约当第2、3颈椎横突后结节部,有肩胛提肌、颈 夹肌、中斜角肌等在此附着
◼ 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容穴 1. 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2. 可触及第2、3颈椎横突的前结节。 ◼ 手少阳三焦经的天牖穴 1. 在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 2. 约当第2、3颈椎横突后结节部,有肩胛提肌、颈 夹肌、中斜角肌等在此附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临床解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针灸推拿临床解剖导论(主讲:薛卫国).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i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II(for Foreign Students).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Complicated Syndromes of the Zang-Fu Organs.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Eight Princip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df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级).pdf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处方、调剂、给付与煎服要求(SCM 52-2020)第1部分 中药处方要求 Requirements for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delivery, decoction and tak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pdf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记忆手册(便携版,编著:李其忠、张挺.,共八部分).pdf
-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试行,2022年4月).pdf
- 包头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7版).pdf
- 《上海执业药师》电子版(2020年6月,第3期).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人参 Radix Ginseng(主讲:张贵君).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茎木皮叶花(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第2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历史 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各论——概述(含答案).pdf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选择实验(2.10-2.13).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选择实验(2.1-2.9).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基本实验(1.11-1.15).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基本实验(1.1-1.10).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封面(科学出版社,主编:张贵君).doc
- 《中草药》:中药辨色论质理论与方法的传承创新(成都中医药大学:刘倩倩).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经络腧穴各论——手厥阴经络及腧穴——内关(主讲:赵吉平).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负责人:白贞芳).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果实的形态.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的叶.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的器官——植物的根.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的茎.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花的形态.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忍冬科.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实验班)使用).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班)使用).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长学制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养生)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实验班)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台港澳)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留学生)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留学生)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导读》课程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针刀)(针康)使用).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辨证思维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留学生)使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