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记忆手册(便携版,编著:李其忠、张挺.,共八部分)

(便携式)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记忆手册 李其忠张挺编著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便携式)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记忆手册 李其忠 张 挺 编著 !"#$%&’()*

编写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也是阐 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内容的一门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 础课,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入 门课和必修课。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 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养生 治则等,大体可涵盖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 学、中医病因病机学及部分中医防治学总论 等理论。 中医学理论源于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注 重宏观观察,突出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辨, 强调功能联系。对于入学伊始的本科生或初 涉中医的自学者,学习并接受中医学理论,每 有生疏、古奥、艰涩之感。为此,我们围绕中 。1
编 写 说 明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也是阐 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内容的一门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 础课,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入 门课和必修课。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 五行、气 血 津 液、藏 象 经 络、病 因 病 机、养 生 治则等,大体可涵盖中医学导论、中 医 藏 象 学、中医病因病机学及部分中医防治学总论 等理论。 中医学理论源于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注 重宏观观察,突出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辨, 强调功能联系。对于入学伊始的本科生或初 涉中医的自学者,学习并接受中医学理论,每 有生疏、古奥、艰 涩 之 感。为 此,我 们 围 绕 中 ·1·

医基础理论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以问答形 式编著《(便携式)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记忆手 册》一书,以冀其成为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辅 导读物。 编者 2004年10月 ·2
医基础理论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以问答形 式编著《(便携式)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记忆手 册》一书,以冀其成为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辅 导读物。 编 者 2004年10月 ·2·

目 录 1绪论 1.1 何谓中医学? 1 1.2 何谓中医基础理论? 1 1.3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2 1.4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什么? 5 1.5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6 1.6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主要线索 是什么?… 9 1.7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12 1.8何谓辨证论治?… 13 1.9何谓病治异同? 15 1.10 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常用方法有 哪些?…… 17 。1
目 录 1 绪 论 1.1 何谓中医学? ………………………… 1 1.2 何谓中医基础理论? ………………… 1 1.3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2 1.4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什么? ………… 5 1.5 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 6 1.6 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主要线索 是什么? ……………………………… 9 1.7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 12 1.8 何谓辨证论治?……………………… 13 1.9 何谓病治异同?……………………… 15 1.10 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常用方法有 哪些? ……………………………… 17 ·1·

2阴阳五行 2.1何谓阴阳? 21 2.2何谓阴阳学说?… 22 2.3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23 2.4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3 2.5阴阳属性在中医学中有何具体应用? 24 2.6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制约?…26 2.7阴阳对立制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如何?… 27 2.8 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30 2.9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如何?…31 2.10 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 33 2.11 何谓阴阳转化?… 34 2.12 阴阳转化发生的根据和条件是 ·2✉
2 阴 阳 五 行 2.1 何谓阴阳?…………………………… 21 2.2 何谓阴阳学说?……………………… 22 2.3 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 23 2.4 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 23 2.5 阴阳属性在中医学中有何具体应用? ………………………………………… 24 2.6 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制约?………… 26 2.7 阴阳对立制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如何?…………………………… 27 2.8 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 30 2.9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如何?…………………………… 31 2.10 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 ……………………………………… 33 2.11 何谓阴阳转化? …………………… 34 2.12 阴阳转化发生的根据和条件是 ·2·

什么? 34 2.13 学习和应用中医阴阳学说有哪些 注意点? 35 2.14 何谓五行? 38 2.15 何谓五行学说? 38 2.16 五行的特性各有哪些? 39 2.17 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有哪些方法? 41 2.18 何谓五行相生?其次序怎样?… 42 2.19 何谓五行相克?其次序怎样?… 43 2.20 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及意义如何? 44 2.21 何谓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45 2.22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怎样?… 46 2.23 如何以五行生克理论来阐述五脏 之间的生理联系?… 46 2.24 如何以五行相生来阐述五脏病理 传变?… 49 2.25 如何以五行相克来阐述五脏病理 。3
什么? ……………………………… 34 2.13 学习和应用中医阴阳学说有哪些 注意点? …………………………… 35 2.14 何谓五行? ………………………… 38 2.15 何谓五行学说? …………………… 38 2.16 五行的特性各有哪些? …………… 39 2.17 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有哪些方法? ……………………………………… 41 2.18 何谓五行相生?其次序怎样? …… 42 2.19 何谓五行相克?其次序怎样? …… 43 2.20 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及意义如何? ……………………………………… 44 2.21 何谓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 45 2.22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怎样? …… 46 2.23 如何以五行生克理论来阐述五脏 之间的生理联系? ………………… 46 2.24 如何以五行相生来阐述五脏病理 传变? ……………………………… 49 2.25 如何以五行相克来阐述五脏病理 ·3·

传变? 50 2.26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法学中的运用 如何?…51 2.27 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 疾病的传变?… 54 2.28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则和 治法如何?…55 2.29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则和 治法如何?。… 57 2.30 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 志病的治疗?。… 59 2.31 学习和应用中医五行理论有哪些 注意点? …59 3气血津液 3.1元气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4 3.2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是什么?… 64 3.3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的?其与哪些 脏腑功能活动有关?… 65 。4
传变? ……………………………… 50 2.26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法学中的运用 如何? ……………………………… 51 2.27 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 疾病的传变? ……………………… 54 2.28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则和 治法如何? ………………………… 55 2.29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则和 治法如何? ………………………… 57 2.30 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 志病的治疗? ……………………… 59 2.31 学习和应用中医五行理论有哪些 注意点? …………………………… 59 3 气 血 津 液 3.1 元气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4 3.2 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是什么?………… 64 3.3 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的?其与哪些 脏腑功能活动有关?………………… 65 ·4·

3.4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66 3.5 何谓气机?其基本形式有哪些?… 68 3.6气机失调有哪些类型?… 68 3.7气机与气化的关系如何?… 70 3.8 何谓元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0 3.9 何谓宗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2 3.10 何谓中气?其生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4 3.11 何谓营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5 3.12 何谓卫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6 3.13 营气与卫气有何异同? 78 3.14 血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9 3.15 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79 3.16 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80 3.17 血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的生理 5
3.4 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66 3.5 何谓气机?其基本形式有哪些?…… 68 3.6 气机失调有哪些类型?……………… 68 3.7 气机与气化的关系如何?…………… 70 3.8 何谓元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0 3.9 何谓宗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72 3.10 何谓中气?其生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 74 3.11 何谓营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 75 3.12 何谓卫气?其组成、分布和功能 怎样? ……………………………… 76 3.13 营气与卫气有何异同? …………… 78 3.14 血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 79 3.15 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 79 3.16 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 80 3.17 血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的生理 ·5·

功能有关? 81 3.18 何谓津液? 82 3.19 津与液有何区别?… 83 3.20 津液是如何生成、输布和排泄的? 84 3.21津液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86 3.22 气与血的关系如何?… 88 3.23 气与津液的关系如何? 90 3.24血与津液的关系如何? …92 4藏 象 4.1何谓“藏象”? 94 4.2何谓藏象学说?… 94 4.3藏象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95 4.4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7 4.5 脏腑的分类如何?… 98 4.6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 99 4.7脏腑有别的临床意义何在?… 100 。6·
功能有关? ………………………… 81 3.18 何谓津液? ………………………… 82 3.19 津与液有何区别? ………………… 83 3.20 津液是如何生成、输布和排泄的? ……………………………………… 84 3.21 津液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 86 3.22 气与血的关系如何? ……………… 88 3.23 气与津液的关系如何? …………… 90 3.24 血与津液的关系如何? …………… 92 4 藏 象 4.1 何谓“藏象”?………………………… 94 4.2 何谓藏象学说?……………………… 94 4.3 藏象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95 4.4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7 4.5 脏腑的分类如何?…………………… 98 4.6 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 ………………………………………… 99 4.7 脏腑有别的临床意义何在? ……… 100 ·6·

4.8心的主要生理特性是什么? 101 4.9“心主血脉”的含义是什么? 101 4.10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前提 条件是什么?… 102 4.11 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 有哪些?… 102 4.12 怎样理解“神”的含义?… 103 4.13 “心主神志”的含义是什么?… 103 4.14心主神志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 是什么?… 104 4.15心主神志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104 4.16 如何理解心为“生之本”、“君主 之官”? . 107 4.17 如何理解心与形、窍、志、液、华的 关系?… 108 4.18 肺的主要生理特性有哪些?… 111 4.19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112 4.20 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7
4.8 心的主要生理特性是什么? ……… 101 4.9 “心主血脉”的含义是什么? ……… 101 4.10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前提 条件是什么?……………………… 102 4.11 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 有哪些?…………………………… 102 4.12 怎样理解“神”的含义?…………… 103 4.13 “心主神志”的含义是什么?……… 103 4.14 心主神志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 是什么?…………………………… 104 4.15 心主神志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104 4.16 如何理解心为“生之本”、“君主 之官”? …………………………… 107 4.17 如何理解心与形、窍、志、液、华的 关系?……………………………… 108 4.18 肺的主要生理特性有哪些?……… 111 4.19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112 4.20 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7·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试行,2022年4月).pdf
- 包头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7版).pdf
- 《上海执业药师》电子版(2020年6月,第3期).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人参 Radix Ginseng(主讲:张贵君).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茎木皮叶花(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第2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历史 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各论——概述(含答案).pdf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选择实验(2.10-2.13).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选择实验(2.1-2.9).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基本实验(1.11-1.15).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基本实验(1.1-1.10).doc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课程实验教材电子书(第2版)封面(科学出版社,主编:张贵君).doc
- 《中草药》:中药辨色论质理论与方法的传承创新(成都中医药大学:刘倩倩).pdf
- 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认证(DB51/T 2565—2022)通则(代替 DB51/T 2565—2018).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动物药复习要点(含习题、模拟试题、答案).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植物药类习题集(共185道,含答案).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植物药类复习要点.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中药鉴定学Ⅱ配套习题.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练习)中药鉴定学Ⅰ配套练习.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主讲:张贵君).pdf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处方、调剂、给付与煎服要求(SCM 52-2020)第1部分 中药处方要求 Requirements for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delivery, decoction and tak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pdf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级).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Eight Principl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Complicated Syndromes of the Zang-Fu Organs.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i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II(for Foreign Students).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临床解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针灸推拿临床解剖导论(主讲:薛卫国).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临床解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颈项部经穴触摸.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经络腧穴各论——手厥阴经络及腧穴——内关(主讲:赵吉平).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负责人:白贞芳).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果实的形态.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的叶.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的器官——植物的根.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的茎.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花的形态.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忍冬科.ppt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实验班)使用).pdf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班)使用).docx
-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长学制使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