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分析化学》课程资源_教学改革成果

② 教学改革成果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学科作为全国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紧抓学科 建设。分析化学基础课程与一系列本科生研究生相关课程都是重点学科建 设的重要内涵。在重视科硏和硏究生培养的同时,重视基础课程建设和本 科生培养;在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各项课外科创活动的同时,认真提高基 础课程教学质量。近年来,在强大的学科背景和扎实的教学传统基础上, 多次召开学科研讨会,研讨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 基地创建名牌课程,近年来的改革成果 1.完成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大纲修订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研究国内外分析化学有关教学,提出合并、重 组、更新原体系中的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课程,以解决物质分析问题为出 发点重组课程。新体系设立了以定量分析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化学课 程,加强对分析化学学科的总体认识,改进分析化学的知识构架,提炼经 典分析化学内容,拓展近代的分析化学基础及新方法的知识面。 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并在5届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执行。 2.完成新教材编写出版 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具有复旦特色的新编教材《分析化学原 理》于2004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 教材二等奖。现已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原理》(第2 版)也已经在2010年出版,并由化工出版社推荐作为国家精品教材二参加 国家精品教材申报 为体现基础性课程的时代特点,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并结合 我国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的结果,新教材的内容选择得当,较好地处 理几个关系 ①经典内容与近代内容的知识平衡,提炼经典内容,增加近代内 谷 ②更新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入编教材内容以新知识的基础内容 为主; ③分析方法的广、浅、新和重点内容的深入讨论的关系,以常用的 基本分析方法和手段为重点,扩大知识容量 ④概念、原理与描述性、实践性知识的关系,以概念、原理性知识 为导向;加强分析化学总论共性知识的阐述,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方 法。 ⑤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发展史、与科研任务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内 容,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欲望 该教材在6届学生教学中受到好评。北京大学李克安教授认为:“《分 析化学原理》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教材。该教材注意了对分析化学总论共 性知识的阐述,注重分析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编写内容有新意。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内容整合在一起的教科书,利于 学生获得完整分析化学知识。” 3.初步完成全套课程的电子教案
教学改革成果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学科作为全国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紧抓学科 建设。分析化学基础课程与一系列本科生研究生相关课程都是重点学科建 设的重要内涵。在重视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同时,重视基础课程建设和本 科生培养;在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各项课外科创活动的同时,认真提高基 础课程教学质量。近年来,在强大的学科背景和扎实的教学传统基础上, 多次召开学科研讨会,研讨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 基地创建名牌课程,近年来的改革成果: 1. 完成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大纲修订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研究国内外分析化学有关教学,提出合并、重 组、更新原体系中的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课程,以解决物质分析问题为出 发点重组课程。新体系设立了以定量分析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化学课 程,加强对分析化学学科的总体认识,改进分析化学的知识构架,提炼经 典分析化学内容,拓展近代的分析化学基础及新方法的知识面。 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并在5届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执行。 2. 完成新教材编写出版 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具有复旦特色的新编教材《分析化学原 理》于2004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 教材二等奖。现已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原理》(第2 版)也已经在2010年出版,并由化工出版社推荐作为国家精品教材二参加 国家精品教材申报。 为体现基础性课程的时代特点,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并结合 我国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的结果,新教材的内容选择得当,较好地处 理几个关系: ① 经典内容与近代内容的知识平衡,提炼经典内容,增加近代内 容; ② 更新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入编教材内容以新知识的基础内容 为主; ③ 分析方法的广、浅、新和重点内容的深入讨论的关系,以常用的 基本分析方法和手段为重点,扩大知识容量; ④ 概念、原理与描述性、实践性知识的关系,以概念、原理性知识 为导向;加强分析化学总论共性知识的阐述,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方 法。 ⑤ 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发展史、与科研任务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内 容,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欲望 该教材在6届学生教学中受到好评。北京大学李克安教授认为:“《分 析化学原理》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教材。该教材注意了对分析化学总论共 性知识的阐述,注重分析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编写内容有新意。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内容整合在一起的教科书,利于 学生获得完整分析化学知识。” 3. 初步完成全套课程的电子教案

根据课程改革要求,从2001年起采用PP辅助教学手段,2003年已将本 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制作PPI形式,并逐年完善,目前所有的主讲教师都全 面采用PPT与板书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信息量, 使课堂教学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思考 本课程进入复旦大学网络课堂,教学大纲、参考教材、课堂教学PPT 等教学资源可供学生应用,受到学生肯定。 4.注重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和学生培养的至关重要,分析 化学学科积极推进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改善主讲教师队伍结构,吸纳一些 学术造诣较深、科硏背景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担任主讲教师。促进青 年教师走上讲台,完成主讲教师队伍年轻化。近年来5名年轻教授副教授成 为课程主讲教师,多名青年教师先后参加教学活动(辅导、部分讲授), 成为主讲教师后备力量。 举行分析化学学科研讨会议,教学小组每学期举行例会活动,对分析 化学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 相切磋,共同提高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国际国内教学交流,如鼓励教师出国交流或进修,参加全国 相关的教学研究会议,参加教学研究,发表教学论文(见附件),参与课 程建设和教学讨论,提高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刘宝红教授多次应邀访问 瑞土洛桑高工、巴黎高师,积极学习他国的教学经验,并引进国外著名教 授作为兼职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如 Hubert giraulti教授(瑞士洛桑高工化学 化工学院院长,在分析化学和电化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发表SCI论文280 多篇,编写专著教材《分析和物理电化学》,曾担任国际电分析化学杂志 副主编、多种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顾问委员,是法国 Carnot基金评审会委 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际学术委员会顾问。在巴黎高师、北京 大学、京都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讲学授课,有26年丰富的教学 经验)2008年6月到我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 通过与海内外专家在教学上进行交流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我校分 析化学学科的层次,在教学研究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5.坚持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断提高 坚持以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堂讲授方法上,使用归纳法、探索法、变换视角法,努力开展教 学讨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 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 合,课上提出问题促进思考,课后留下问题推进自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后作业练习上,注意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课程小论文,为学生 自主学习提供舞台 在考核方法上,推行“教学全程考核法”。在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重 能力考核,重平时考核,应用多样化考核手段,包括平时练习考核及小论 文考核,特别是开展撰写课程小论文的教学实践,学生称其为“教学改革的 亮点ˆ。它与整体教学改革中推行归纳法、个性化教学相辅相成,使考核方 法的改革收到成效 6.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学科前沿报告
根据课程改革要求,从2001年起采用PPT辅助教学手段,2003年已将本 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制作PPT形式,并逐年完善,目前所有的主讲教师都全 面采用PPT与板书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信息量, 使课堂教学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思考。 本课程进入复旦大学网络课堂,教学大纲、参考教材、课堂教学P.P.T. 等教学资源可供学生应用,受到学生肯定。 4. 注重主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和学生培养的至关重要,分析 化学学科积极推进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改善主讲教师队伍结构,吸纳一些 学术造诣较深、科研背景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担任主讲教师。促进青 年教师走上讲台,完成主讲教师队伍年轻化。近年来5名年轻教授副教授成 为课程主讲教师,多名青年教师先后参加教学活动(辅导、部分讲授), 成为主讲教师后备力量。 举行分析化学学科研讨会议,教学小组每学期举行例会活动,对分析 化学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 相切磋,共同提高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国际国内教学交流,如鼓励教师出国交流或进修,参加全国 相关的教学研究会议,参加教学研究,发表教学论文(见附件),参与课 程建设和教学讨论,提高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刘宝红教授多次应邀访问 瑞士洛桑高工、巴黎高师,积极学习他国的教学经验,并引进国外著名教 授作为兼职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如Hubert Girault教授(瑞士洛桑高工化学 化工学院院长,在分析化学和电化学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发表SCI论文280 多篇,编写专著教材《分析和物理电化学》,曾担任国际电分析化学杂志 副主编、多种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顾问委员,是法国Carnot基金评审会委 员,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际学术委员会顾问。在巴黎高师、北京 大学、京都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讲学授课,有26年丰富的教学 经验)2008年6月到我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 通过与海内外专家在教学上进行交流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我校分 析化学学科的层次,在教学研究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5. 坚持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断提高 坚持以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堂讲授方法上,使用归纳法、探索法、变换视角法,努力开展教 学讨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 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 合,课上提出问题促进思考,课后留下问题推进自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后作业练习上,注意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课程小论文,为学生 自主学习提供舞台。 在考核方法上,推行“教学全程考核法”。在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重 能力考核,重平时考核,应用多样化考核手段,包括平时练习考核及小论 文考核,特别是开展撰写课程小论文的教学实践,学生称其为“教学改革的 亮点”。它与整体教学改革中推行归纳法、个性化教学相辅相成,使考核方 法的改革收到成效。 6.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学科前沿报告

在课堂上和课后为学生开展结合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报告,结合课程 内容介绍分析化学学科前沿课题,如蛋白质检定、生物芯片、电化学分析 研究的前沿内容等,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硏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结合课程内容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如北欧发生二恶英事件时联系二恶 英污染的特点讲授检测的方法;2005年发生苏丹红事件时联系社会上的分 析测试需求介绍分析方法;讲授荧光分析方法时,正好结合我国科学家硏 究成功免疫荧光法检测非典ˆ病毒的讲授,让学生感受课程的现实意义。 7.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说:“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 乐,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点拔,而非全盘灌输”;“我非 常喜欢老师那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很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讲课内容好 象不是从书本上来的,而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小论文是一种好 方式,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些模糊的概念ˆ“写作过程,不仅仅学到 如何去写,更重要的是归纳了知识,总结了概念,我觉得这学期我向老师 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收获很大。” 具体效果表现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有 的在低年级就推荐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硏活动,显出了其创新能力。有的撰写了有一定 质量的课程论文,如刘晓英同学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光度误差讨论”一文已在《大 学化学》上发表。这些在过去低年级学生中是极少见的 分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的实践获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获教育部创建名牌课程 分析化学课程已获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名牌课程ˆ项目(国家教育部高等 教育司)2000~2003。 9.发表多篇教改教研论文 教学队伍成员在改革进程中,积极探索、总结,近年来在各种刊物上 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十多篇。(见附件) 10.教学队伍成员获得多项教学研究奖励 《分析化学原理》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7年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 复旦大学 2007年 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教学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 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谱学导论课程建设》2005年 上海市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谱学导论课程建设》2005年 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组室上海科教系统文明建设委员会2004年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一等奖(2项)2004年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二等奖(5项)2003、04、 06、07年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三等奖2004年 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 等奖2010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2014)教学队伍成员陆豪杰 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2013)教学队伍成员刘宝红(2009 年)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 课程前负责人马林 (2008年)
在课堂上和课后为学生开展结合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报告,结合课程 内容介绍分析化学学科前沿课题,如蛋白质检定、生物芯片、电化学分析 研究的前沿内容等,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研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结合课程内容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如北欧发生二恶英事件时联系二恶 英污染的特点讲授检测的方法;2005年发生苏丹红事件时联系社会上的分 析测试需求介绍分析方法;讲授荧光分析方法时,正好结合我国科学家研 究成功免疫荧光法检测“非典”病毒的讲授,让学生感受课程的现实意义。 7. 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说:“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 乐,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师的真正作用在于点拨,而非全盘灌输”;“我非 常喜欢老师那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很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讲课内容好 象不是从书本上来的,而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小论文是一种好 方式,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一些模糊的概念”;“写作过程,不仅仅学到 如何去写,更重要的是归纳了知识,总结了概念,我觉得这学期我向老师 学到了很多思维方法,收获很大。” 具体效果表现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有 的在低年级就推荐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显出了其创新能力。有的撰写了有一定 质量的课程论文,如刘晓英同学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光度误差讨论”一文已在《大 学化学》上发表。这些在过去低年级学生中是极少见的。 分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的实践获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 获教育部创建名牌课程 分析化学课程已获“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国家教育部高等 教育司)2000~2003。 9. 发表多篇教改教研论文 教学队伍成员在改革进程中,积极探索、总结,近年来在各种刊物上 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十多篇。(见附件) 10. 教学队伍成员获得多项教学研究奖励 《分析化学原理》 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7年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 复旦大学 2007年 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 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谱学导论课程建设》 2005年 上海市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谱学导论课程建设》 2005年 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组室 上海科教系统文明建设委员会 2004年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 一等奖(2项) 2004年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 二等奖(5项)2003、04、 06、07年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复华化学学科奖教金 三等奖 2004年 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0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2014) 教学队伍成员 陆豪杰 (2010 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2013) 教学队伍成员 刘宝红 (2009 年)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 课程前负责人 马 林 (2008年)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课 程(2008年)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教学队伍成员孔继烈 2008年)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教学队伍成员刘宝红 (2009年) 上海市曙光学者 教学队伍成员陆豪杰 (200年) 明治乳业生命科学优秀奖教学队伍成员陆豪杰(2008年)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教学队伍成员杨芃原(2009年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教学队伍成员刘宝红 (2010年) 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学队伍成员陆豪杰 (2009年)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教学队伍成员陆豪杰(2009 年复旦复华奖教金三等奖教学队伍成员高明霞(2009年) 复旦大学硏究生十佳辅导员教学队伍成员高明霞 (2010 年复旦复华奖教金三等奖教学队伍成员樊惠芝(2010年) 年复旦复华奖教金三等奖教学队伍成员包慧敏(201年) 复旦大学研究生十佳辅导员教学队伍成员雷杰(2012年) 复旦大学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教学队伍成员 雷杰(2013年 上海市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系列实验 (2012年)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课 程 (2008年)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教学队伍成员 孔继烈 (2008年)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教学队伍成员 刘宝红 (2009年) 上海市曙光学者 教学队伍成员 陆豪杰 (2008年) 明治乳业生命科学优秀奖 教学队伍成员 陆豪杰 (2008年)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教学队伍成员 杨芃原 (2009年) 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教学队伍成员 刘宝红 (2010年) 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教学队伍成员 陆豪杰 (2009年)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教学队伍成员 陆豪杰 (2009 年) 年复旦复华奖教金三等奖 教学队伍成员 高明霞 (2009年) 复旦大学研究生十佳辅导员 教学队伍成员 高明霞 (2010 年) 年复旦复华奖教金三等奖 教学队伍成员 樊惠芝 (2010年) 年复旦复华奖教金三等奖 教学队伍成员 包慧敏 (2011年) 复旦大学研究生十佳辅导员 教学队伍成员 雷杰 (2012年) 复旦大学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教学队伍成员 雷杰(2013年) 上海市精品课程 分析化学系列实验 (2012年)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资源_课程教学大纲.pdf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用化学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五章 脂类(§15.1 油脂 §15.2 类脂 §15.3 甾体化合物).pdf
- 《催化学报》:二氧化钛的尺寸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首创性的“跟踪”药物色瑞替尼.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制.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药物创新与反向思维.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抑制HIV1病毒侵入的首创药物马拉维罗.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基于酶结构设计的个体化治疗药物克里唑替尼.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塞来昔布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从ATP到替格瑞洛的结构演化轨迹.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经久不衰和不可替代的二甲双胍.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实现概念验证的多奈哌齐的研制.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基于作用机制研制的雷特格韦.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基于QSAR研发的诺氟沙星和沙星类药物.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以药物化学方法研发的首创药物苏沃雷生.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从精准医学谈药物设计的微观结构(郭宗儒).pdf
- 药学学报:《药物化学》教学资源(阅读资料)由根皮苷到坎格列净的上市.pdf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版)第九章 拟胆碱和抗胆碱药 Cholinergic Agents and Anticholinergic Agents.pdf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版)第八章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pdf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版)第七章 镇痛药 Analgesics.pdf
-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资源_精品课程申报表.pdf
-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科学讲座_分析化学进展——谱学在蛋白质结构/构象研究中的应用.pdf
-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分析化学》科学讲座_酸碱平衡 Acid-Base Equilibria.pdf
-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科学讲座_微纳生物分析新方法及应用(刘宝红).pdf
-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科学讲座_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陆豪杰).pdf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资源_课程介绍(历史沿革、设计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特色和创新点).docx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合成化学实验要求及实验安全知识.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乙酰丙酮锰的合成及其性质分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双甘氨酸合铜(Ⅱ)一水合物顺、反异构体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1-溴丁烷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苯甲酸丁酯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Friedel-Crafts反应:对甲苯乙酮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Aldol 缩合反应:1-(4-甲苯基)-3-苯基-丙-2-烯-1-酮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Cannizzaro反应——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Grignard 反应:1-苄基环戊醇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Claisen 酯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Sandmeyer Reaction 对氯甲苯的合成.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辅酶催化合成安息香及其系列反应.ppt
- 复旦大学:《大学基础化学——合成化学实验》PPT教学课件_二芳基醚的合成——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