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2011学年宁波鄞州职高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卷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7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2011学年宁波鄞州职高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卷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鄞州职高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題,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案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完整。 基础知识(共30分;1-11题,每题2分:12题8分) 1.下列各组相同汉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du测度度假度量度德量力 B.zhuo着陆着眼着想不着边际 C.bo泊船湖泊血泊淡泊明志 D.luo落后落草落伍丢三落四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化妆品化装游行陷井跌宕生姿B.腊烛别具风彩安祥食不果腹 C.园珠笔有张有驰弘扬循规蹈矩D攀缘始作俑者翔实词不达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的教材。 (2)这些探测队员以一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找新的矿产资源 (3)人说黄鹤楼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 也宽广起来 A.审定艰苦居然/果然B.审订艰苦自然/居然 C.审订坚苦果然/居然D.审定坚苦居然/自然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别说这事办不成,即使办得成,老天爷不帮忙,继续干旱下去,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6.下面四个句子,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仓,美国人不知道华盛 顿似的 C、伊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并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 圆规似的姿势。 D、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7、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

鄞州职高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案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完整。) 一、基础知识(共 30 分;1—11 题,每题 2 分;12 题 8 分) 1.下列各组相同汉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dù 测度 度假 度量 度德量力 B. zhuó 着陆 着眼 着想 不着边际 C. bó 泊船 湖泊 血泊 淡泊明志 D.luò 落后 落草 落伍 丢三落四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化妆品 化装游行 陷井 跌宕生姿 B.腊烛 别具风彩 安祥 食不果腹 C.园珠笔 有张有驰 弘扬 循规蹈矩 D.攀缘 始作俑者 翔实 词不达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2004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____的教材。 (2)这些探测队员以____一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找新的矿产资源。 (3)人说黄鹤楼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____ 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 _____也宽广起来 A.审定 艰苦 居然/果然 B.审订 艰苦 自然/居然 C.审订 坚苦 果然/居然 D.审定 坚苦 居然/自然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别说这事办不成,即使办得成,老天爷不帮忙,继续干旱下去,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6. 下面四个句子,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仓,美国人不知道华盛 顿似的。 C、伊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并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 圆规似的姿势。 D、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7、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

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面四种说法,都是实话实说,更能得到大家谅解的迟到理由是 A.很抱歉,我没想到大家会来得这么早。B.请原谅,我这人有睡懒觉的坏习惯。 C.对不起,我来的路上堵车,正在修路。D.实在不好意思,妈妈忘了叫醒我。 8、下面几句话的语意相同,但语气轻重有所不同,其中语气最轻的一句是( A、刘晴今年考上大学,当然没问题。B、刘晴今年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 C、刘晴今年考上大学,不成问题。D、刘晴今年考上大学,不会有问题 9、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 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 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是在水墨画中 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 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为“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应是( 分) A、此时无声胜有声 B、道是无情却有情 C、春城繁花笑落花 D、隔水青山似乡山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A、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蝉″自比,蝉是高洁的,诗人也具有蝉一样高洁的品性,然而 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爱之忱,诗人至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B 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C、三、四两句都描写作者独自在狱中感伤老大,青春已逝,壮志未酬 D、五、六、七三句纯用比"体,"露重〃、"风多″比喻环境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 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12.填空(8分) (1)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 “199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2)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涉及的人物。(任选三题)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己没,今日水犹寒。 B.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潇潇枫树林。 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D.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施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面四种说法,都是实话实说,更能得到大家谅解的迟到理由是 ( ) A.很抱歉,我没想到大家会来得这么早。 B.请原谅,我这人有睡懒觉的坏习惯。 C.对不起,我来的路上堵车,正在修路。 D.实在不好意思,妈妈忘了叫醒我。 8、下面几句话的语意相同,但语气轻重有所不同,其中语气最轻的一句是( ) A、刘晴今年考上大学,当然没问题。 B、刘晴今年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 C、刘晴今年考上大学,不成问题。 D、刘晴今年考上大学,不会有问题。 9、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 ,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 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是在水墨画中,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 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为“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应是( )(2 分) A、此时无声胜有声 B、道是无情却有情 C、春城繁花笑落花 D、隔水青山似乡山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A、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蝉”自比,蝉是高洁的,诗人也具有蝉一样高洁的品性,然而 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爱之忱,诗人至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B、一、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C、三、四两句都描写作者独自在狱中感伤老大,青春已逝,壮志未酬。 D、五、六、七三句纯用“比”体,“露重”、“风多”比喻环境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 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12.填空(8 分) (1)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 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 “199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2)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涉及的人物。(任选三题)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潇潇枫树林。 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D.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施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B (3)下图是近2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耗状况图,你读了之后,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是什 么?请用一句精练的话表述出来。(连标点不超过20个字) 能耗:(亿吨标准煤 08040 175018001850190019502000(年) 二、阅读(四题,共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太阳的能量 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地为地球提供能量,它的能量是什么?这是一个 催人探索的问题。在相对论岀现以前,人们解释说太阳內部物质燃烧而释放岀能量。相对论 诞生后,则解释为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岀巨大的能量。这两种解释都使人类痛苦而面临 着抉择 然而,统一论发现,太阳是宇宙中大规模的统—场场能变化使得在某一空间区域内产生 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这可以用太阳灶来打比方,聚光镜把太阳能聚焦在某一点上,于是 该焦点便产生了一个能量聚焦点。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这个能量点是来 源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在太阳所在的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的巨大能 量辐射现象。其微观辐射模型,正是核外电子能极跃迁的现象,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 另一个能级,对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是从整个原子系统上表现岀来的,太阳能源的统-论观点 使得在这一领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也得到了完美的统-。 由此可见,太阳并不是悬挂在天空的圆球,而是宇宙运行中的一个闪光点。这闪光也不 是因其自身能发光,而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地球产生菲薄 之念,因为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 13.“使人类痛苦而面临着抉择”一句中,“痛苦”是指() A.太阳能源总会耗尽,宇宙将失去光明 B.太阳总有一天会从我们的天空消逝。 C.“内部物质燃烧论”与“相对论”都意味着人类的灭亡。 D.必须离开地球故乡,去寻找新的太阳 14.与“太阳仅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含义一致的是( A.太阳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

A B C D (3)下图是近 250 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耗状况图,你读了之后,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是什 么?请用一句精练的话表述出来。(连标点不超过 20 个字) 能耗:(亿吨标准煤) 100 80 60 40 2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年) 二、阅读(四题,共 6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12 分) 太阳的能量 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地为地球提供能量,它的能量是什么?这是一个 催人探索的问题。在相对论出现以前,人们解释说太阳内部物质燃烧而释放出能量。相对论 诞生后,则解释为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这两种解释都使人类痛苦而面临 着抉择。 然而,统一论发现,太阳是宇宙中大规模的统一场场能变化使得在某一空间区域内产生 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这可以用太阳灶来打比方,聚光镜把太阳能聚焦在某一点上,于是 该焦点便产生了一个能量聚焦点。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这个能量点是来 源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在太阳所在的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的巨大能 量辐射现象。其微观辐射模型,正是核外电子能极跃迁的现象,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 另一个能级,对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是从整个原子系统上表现出来的,太阳能源的统一论观点 使得在这一领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由此可见,太阳并不是悬挂在天空的圆球,而是宇宙运行中的一个闪光点。这闪光也不 是因其自身能发光,而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地球产生菲薄 之念,因为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 13.“使人类痛苦而面临着抉择”一句中,“痛苦”是指 ( ) A.太阳能源总会耗尽,宇宙将失去光明。 B.太阳总有一天会从我们的天空消逝。 C.“内部物质燃烧论”与“相对论”都意味着人类的灭亡。 D.必须离开地球故乡,去寻找新的太阳。 14.与“太阳仅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含义一致的是 ( ) A.太阳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

B.太阳就是宇宙中吸收能量并产生巨大辐射现象的“聚光镜”。 C.太阳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 D.太阳就是宇宙“聚光镜”作用下吸收能量产生的辐射现象 15.“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是( A.整个宇宙是不可分解的整体,有地球存在,就一定有太阳存在。 B.地球运动是产生太阳辐射现象的必要条件,地球运动是永恒的 C.太阳的辐射现象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系统运行的自然结果。 D.从某种意义上说,“太阳”部分在地球中延伸,地球就是自身的“太阳” 16.下面表述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根据统一论,太阳是宇宙运行中自身并不能发光的一个闪光点 B.相对论认为太阳能源来自于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C.文中用太阳灶来打比方是为了说明太阳是宇宙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 D.相对论以前的观点认为,由于能源耗尽,太阳总有一天会从我们的太空消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2题(15分) 特殊的听众 落雪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 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 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 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 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 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 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于,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 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 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 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亨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 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 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 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 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 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 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

B.太阳就是宇宙中吸收能量并产生巨大辐射现象的“聚光镜”。 C.太阳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 D.太阳就是宇宙“聚光镜”作用下吸收能量产生的辐射现象。 15.“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是 ( ) A.整个宇宙是不可分解的整体,有地球存在,就一定有太阳存在。 B.地球运动是产生太阳辐射现象的必要条件,地球运动是永恒的。 C.太阳的辐射现象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系统运行的自然结果。 D.从某种意义上说,“太阳”部分在地球中延伸,地球就是自身的“太阳”。 16.下面表述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根据统一论,太阳是宇宙运行中自身并不能发光的一个闪光点。 B.相对论认为太阳能源来自于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C.文中用太阳灶来打比方是为了说明太阳是宇宙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 D.相对论以前的观点认为,由于能源耗尽,太阳总有一天会从我们的太空消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2 题(15 分) 特殊的听众 落 雪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 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 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 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件非常伟 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 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 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于,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 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 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 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 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 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 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 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 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 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

练习曲。虽然妺妺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 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 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毎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 萓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 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毎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 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 吃一惊。妹妹迫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⑥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 她是一个聋子。¨聋子?ˆ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 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 是聋子? ⑦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 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葷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 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 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⑧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干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 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葷ˇ的音乐家。 17.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 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1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感受到老人的鼓励是她用爱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B.“我”感受到老一辈音乐家对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企盼,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让“我”感动。 C.老教授技艺高超,她演奏的音乐是这样美妙动听,令“我”陶醉。 D.“我”理解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深深地被她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打动。 19.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20.“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变”的理解。(3分) 21.“我”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得益于一位“特殊听众”。随着情节 的发展,文章逐步揭示了其特殊性。“我”最初认为她是 后来才知道她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练 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 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 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 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 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 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 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 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⑥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 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 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 是聋子?” ⑦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 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 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 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⑧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 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7.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 解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1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我”感受到老人的鼓励是她用爱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B.“我”感受到老一辈音乐家对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企盼,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让“我”感动。 C.老教授技艺高超,她演奏的音乐是这样美妙动听,令“我”陶醉。 D.“我”理解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深深地被她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打动。 19.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 分) 20.“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变”的理解。(3 分) 21.“我”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得益于一位“特殊听众”。随着情节 的发展,文章逐步揭示了其特殊性。“我”最初认为她是 ;后来才知道她 是 。 (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

22.本文重点塑造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的形象,但是文章中描写“妹妹”的文字也占有 较大分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熳,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 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 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 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 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 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 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 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干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亨受到生命底蕴的 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 笑;即使是阴冷的奷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 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 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 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 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毎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 棵新草;在每—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桕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23.开头说“又是一年春柳绿”,将人们惯用的“春草”改成了“春柳”,这是为什么? (4分) 答 24.“群体的微笑…心灵的净化剂”一句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从语言表达和表述对 象的排列这两个方面来概括说明。(6分) 答:(1)

22.本文重点塑造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的形象,但是文章中描写“妹妹’’的文字也占有 较大分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6 题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熳,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 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 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 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 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 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 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 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 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 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 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 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 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 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 棵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23.开头说“又是一年春柳绿”,将人们惯用的“春草”改成了“春柳”,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 24.“群体的微笑……心灵的净化剂”一句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从语言表达和表述对 象的排列这两个方面来概括说明。(6 分) 答:(1)

25.对“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该如何理解?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 2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强调微笑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它是人生幸福的标尺,是医治人们心灵创伤的灵 丹妙药,是战胜虚伪冷漠的锐利武器。号召人们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人生。 B.第七段中“然而我们……超越悲欢”,形象而深刻地强调了微笑具有给人以深层享 的超越悲欢的重要价值。 C.最后一段“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与第一段“又是一年 春柳绿”相呼应,因为依依柳枝恰似人在微笑,春柳与微笑在都能给人以希望和力 量上有相似之处 D.这篇文章与《歌声与微笑》中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E.本文就语言表达而言很具创造力,文中大量运用同韵字,使人读来琅琅上口;就内 容而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1题(15分,每题3分)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焕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 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 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 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干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 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2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大定大定:基本稳定 B.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降下:攻克,占领 C.与天下同利也天下:大家,指刘邦的臣属 D.给馈饷,不绝粮道馈饷:粮饷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故临江王焕为项羽叛汉②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B.①战胜而不予人功”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C.①其归者复之六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 25.对“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该如何理解?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 分) 答: 2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本文强调微笑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它是人生幸福的标尺,是医治人们心灵创伤的灵 丹妙药,是战胜虚伪冷漠的锐利武器。号召人们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人生。 B.第七段中“然而我们……超越悲欢”,形象而深刻地强调了微笑具有给人以深层享 受 的超越悲欢的重要价值。 C.最后一段“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与第一段“又是一年 春柳绿”相呼应,因为依依柳枝恰似人在微笑,春柳与微笑在都能给人以希望和力 量上有相似之处。 D.这篇文章与《歌声与微笑》中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E.本文就语言表达而言很具创造力,文中大量运用同韵字,使人读来琅琅上口;就内 容而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31 题 (15 分,每题 3 分)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焕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 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复之六岁,食之一岁。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 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 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 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2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大定.. 大定:基本稳定 B.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降下:攻克,占领 C.与天下..同利也 天下:大家,指刘邦的臣属 D.给馈饷..,不绝粮道 馈饷:粮饷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故临江王焕为.项羽叛汉 ②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B.①战胜而.不予人功”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C.①其.归者复之六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①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②此三者,皆人杰也 2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说明高祖取得天下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 ②陛下慢而侮人 ③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④与天下同利也 ⑤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起、王陵说高祖刘邦性情傲慢而且好侮辱人,但他能和大家共享利益,所以大家 愿意为他效力。 B.高祖称赞张良、萧何、韩信三人都是人中俊杰,说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们。 C.“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汉高祖成就帝业之后, 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饱含东方哲人的睿智的命题的具体阐释。 D.此段对话充分显示了刘邦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富于政治远见,勤于思索,善于总结 历史经验的雄才大略 3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译文: 三、写作(60分) 32、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1)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 (2)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 (3)凡遇失败,切莫自责自己 (4)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要求:①自命题目;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共30分) 选择题(2*11=22分) 2 3|4 7 B D c B 6G 8D 91011 A 12、填空(8分) (1)平稳过渡,持续发展(意思对即可,2分) (2)A荆轲B屈原C诸葛亮D苏武(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3分) 3)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耗飞速增长(或近50年来,世界能源消耗大幅增长或世界

D.①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②此三者.,皆人杰也 2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说明高祖取得天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 ②陛下慢而侮人 ③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④与天下同利也 ⑤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⑥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起、王陵说高祖刘邦性情傲慢而且好侮辱人,但他能和大家共享利益,所以大家 愿意为他效力。 B.高祖称赞张良、萧何、韩信三人都是人中俊杰,说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们。 C.“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汉高祖成就帝业之后, 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饱含东方哲人的睿智的命题的具体阐释。 D.此段对话充分显示了刘邦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富于政治远见,勤于思索,善于总结 历史经验的雄才大略。 3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 分) 32、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1)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 (2)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 (3)凡遇失败,切莫自责自己。 (4)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要求:①自命题目;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 700 字;④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 30 分) 选择题(2*11=2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D C B A C C D C A C 12、填空(8 分) (1)平稳过渡,持续发展(意思对即可,2 分 ) (2)A 荆轲 B 屈原 C 诸葛亮 D 苏武 (任选三题,每空 1 分,共 3 分) (3)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耗飞速增长(或近 50 年来,世界能源消耗大幅增长或世界

能源消耗逐年増长)。(只要抓住“时间越往后推,能源消耗量越大”这个要点进行表述即可 字数超过,扣1分,共3分) 二、阅读(四题,共60分) (一)12分 16 B (二)15分 7.D(2分) 18.C(2分) 19.、“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 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2分) 20.“我”的“变”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我”的演奏信心提高了,更加勤奋地练习;②我的演 奏水平提高了,妹妹认为我得到了名师的指点。(两个方面,各占1分:举例恰当,1分)(3 分) 21.(3分)一位聋子(一位耳聋的老人)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 提琴手(每空1分) 22.(4分)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衬托作用:其一,对老教授形象的衬托。妹妹是我的 亲人,也难以忍受我的琴声;老教授却天天用心倾听。这便形成对比,量出老教授行为的 难能可贵.其二,妹妹的评价的变化,侧面写出了“我”演奏技艺的提高 ②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例如,妹妹对我含有讽刺意味的玩笑,促使我到树林练琴,这才 能遇到老教授.再如,她一语遭破老人的身份,才使我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每个方面 占2分,共4分) (三)18分 23.为下文“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作铺垫。(4分) 24.(1)运用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2)从大到小,由外向内(或:从不同对象),揭示出微笑的巨大作用。(每点3分,共6分) 25.让自信、自爱、自持战胜疑惑、烦恼、辛酸,坦然地面对人生。(4分) C、E(C:首尾呼应,柳枝恰似微笑,显得牵强。E:本文不是议论文,因此说“论点 鲜明,论据充分”不当。)(4分) (四)15分(每题3分) 27、B(招降和夺取) 28、B(B连词,表转折:A介词,为了/介词,被:C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还是;D代 词,(失天下的)原因/代词,(这三个)人)

能源消耗逐年增长)。(只要抓住“时间越往后推,能源消耗量越大”这个要点进行表述即可 字数超过,扣 1 分,共 3 分) 二、阅读(四题,共 60 分) (一)12 分 13 14 15 16 B A C C (二)15 分 17. D (2 分) 18. C (2 分) 19.、“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 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2 分) 20. “我”的“变”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我”的演奏信心提高了,更加勤奋地练习;②我的演 奏水平提高了,妹妹认为我得到了名师的指点。(两个方面,各占 1 分;举例恰当,1 分) (3 分) 21.(3 分) 一位聋子(一位耳聋的老人)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 提琴手(每空 1 分) 22.(4 分)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衬托作用:其一,对老教授形象的衬托。妹妹是我的 亲人,也难以忍受我的琴声;老教授却天天用心倾听。这便形成对比,量出老教授行为 的 难能可贵.其二,妹妹的评价的变化,侧面写出了“我”演奏技艺的提高. ②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例如,妹妹对我含有讽刺意味的玩笑,促使我到树林练琴,这才 能遇到老教授.再如,她一语遭破老人的身份,才使我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每个方面 占 2 分,共 4 分) (三)18 分 23.为下文“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作铺垫。(4分) 24.(1)运用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运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2)从大到小,由外向内(或:从不同对象),揭示出微笑的巨大作用。(每点3分,共6分) 25.让自信、自爱、自持战胜疑惑、烦恼、辛酸,坦然地面对人生。(4分) 26.C、E(C:首尾呼应,柳枝恰似微笑,显得牵强。E:本文不是议论文,因此说“论点 鲜明,论据充分”不当。)(4分) (四)15 分(每题 3 分) 27、B (招降和夺取) 28、B (B 连词,表转折;A 介词,为了/介词,被;C 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还是;D 代 词,(失天下的)原因/代词,(这三个)人)

29、C(①是结果②刘邦的缺点⑤刘邦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30、B(赞扬他们,并不是说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们,而是强调自己能夺取天下的根本原因 是善于用人) 31、(项羽)陷害有功的人,怀疑贤明的人,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夺得土地却不让人得利 译文:天下全都平定了,高祖定都在洛阳,诸侯都称臣归从于高祖。原临江王共驩(h uan,欢)为项羽效忠,反叛汉朝,高祖派卢绾、刘贾去包围了他,没有攻下。过了几个 月共驩才投降,在洛阳把他杀了。 五月,士兵都遣散回家了。各诸侯子弟留在关中的,免除赋税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国去 的免除赋税徭役六年,国家供养他们年。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 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 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 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亨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 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于干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 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 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位范增却 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2.C(久膊一搏,鱼一渔:B.谍一喋;究一咎;D.缅一湎,倍一辈) 4、A,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做(B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 改过,仍可以很快成为好人:D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C(A主宾不一致,主语“作者”,第二谓语为“而是”宾语是“妇女”,B主语残缺,“考入高等学府

29、C (①是结果②刘邦的缺点⑤刘邦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30、B (赞扬他们,并不是说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们,而是强调自己能夺取天下的根本原因 是善于用人) 31、 (项羽)陷害有功的人,怀疑贤明的人,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夺得土地却不让人得利 译文:天下全都平定了,高祖定都在洛阳,诸侯都称臣归从于高祖。原临江王共驩(h uān,欢)为项羽效忠,反叛汉朝,高祖派卢绾、刘贾去包围了他,没有攻下。过了几个 月共驩才投降,在洛阳把他杀了。 五月,士兵都遣散回家了。各诸侯子弟留在关中的,免除赋税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国去 的免除赋税徭役六年,国家供养他们一年。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 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 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 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 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 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 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 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2.C(久膊一搏,鱼一渔;B.谍一喋;究一咎;D.缅一湎,倍一辈) 4、A,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做(B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 改过,仍可以很快成为好人;D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5.C(A 主宾不一致,主语“作者”,第二谓语为“而是”宾语是“妇女”,B 主语残缺,“考入高等学府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