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第17章 超敏反应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14
文件大小:3.9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第17章 超敏反应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知识点要求分型。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三口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参与因素、发生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口掌握1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知识点要求 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 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参与因素、发生机理及临床常 见疾病。  掌握 I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口***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阶段:致敏阶段和发敏阶段。口口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抗原性物质产生的异常、病理性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但固有免疫应答也参与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 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 阶段:致敏阶段和发敏阶段。  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抗原性物质产生的异常、病理性 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但固有免疫应答也参与其发生 和发展过程

***分类(速发型)型超敏反应工一(细胞毒型)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症型)I型超敏反应(迟发型)IV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分类  Ⅰ 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 Ⅱ 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 Ⅲ 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症型)  Ⅳ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工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特点口1由l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为关键效应细胞。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反应发生快、消退快。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某些个体对特定4抗原易产生IgE抗体,成为特应性个体。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 ***特点 ①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为关键效应 细胞。 ② 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 ③ 反应发生快、消退快。 ④ 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某些个体对特定 抗原易产生IgE抗体,成为特应性个体

**参与1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变应原(allergen):能选择性激活CD4+Th2细胞与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lgE抗体,导致超敏反应发生的抗原。变应原的种类国药物或化学性变应原: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等。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一、**参与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 变应原(allergen): 能选择性激活CD4+Th2细胞与B细胞,诱导产生特 异性IgE抗体,导致超敏反应发生的抗原。  变应原的种类 ➢ 药物或化学性变应原: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 有机碘等

*参与1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吸入性变应原:花粉、真菌孢子和菌丝、尘螨的碎片或排泄物、纤维、粉尘、昆虫毒液及酶类等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或肽类物质。酶类变应原: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质,引起支气管哮喘动物抗血清、异种蛋白。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真菌孢子和菌丝、尘螨的碎 片或排泄物、纤维、粉尘、昆虫毒液及酶类等。 ➢ 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 或肽类物质。 ➢ 酶类变应原: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 质,引起支气管哮喘。 ➢ 动物抗血清、异种蛋白。 一、**参与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2.lgE及其受体***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lgE。黏膜固有层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合成,该区域是I型超敏反应的好发处。特应性个体的含量:为正常人的1000~10000倍**IL-4和IL-13可促进浆细胞形成IgE。二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2. IgE及其受体 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 黏膜固有层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合成,该区域是 Ⅰ型超敏反应的好发处。  特应性个体的含量:为正常人的1000~10000倍。  ** IL-4和IL-13可促进浆细胞形成IgE

2.IgE及其受体***IgE为亲细胞性抗体,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口碱性粒细胞膜表面FcRI高亲和力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该状态两种细胞称为致敏靶细胞致敏状态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亲细胞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口IgEFecreceptor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 ***IgE为亲细胞性抗体,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膜表面FcεRⅠ高亲和力结合,使机体处 于致敏状态。该状态两种细胞称为致敏靶细胞。  致敏状态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 亲细胞性具有种属特异性。 2. IgE及其受体

2.IgE及其受体FccR种类①Fc&RI:为高亲和力受体,主要表达于肥天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嗜酸性粒细胞激活后也表达。②FceR五(CD23):为低亲和力受体,分布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有膜型和分泌型。自治区精品课程

自治区精品课程 ① FcεRⅠ:为高亲和力受体,主要表达于肥大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嗜酸性粒细胞激活后也 表达。 ② FcεRⅡ(CD23):为低亲和力受体,分布于 多种免疫细胞表面,有膜型和分泌型。 FcεR 种类 2. IgE及其受体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