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人身延续利益的法律保护

对人身延续利益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07-01-24 裁判要旨 对尸体、尸骨的保护方法适用于对人身权的保护方法,社会伦理道德、善良 风俗习惯、社会一般认知标准是认定人身伤害程度和利益损失程度最重要的参考 依据。 案情 被告张孝清原名段银序,自幼其父段世安因病去世,其母张玉兰于1961 年改嫁到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殷庄村三组与黄圣友结婚,段银序随其母生 活。黄圣友夫妇因婚后未生育子女于1964年抱养刚出生的原告黄呈远,一家四 口生活。段银序22岁时与塔山镇殷庄村十一组村民张秀荣结婚,并到张秀荣家 定居生活,改名张孝清。1996年,张玉兰去世(服药自尽),黄呈远为其操办 了丧事,张孝清按当地农村风俗前来悼念。张玉兰被安葬在塔山殷庄大运河边 206年4月5日,黄圣友去世,黄呈远为其举行了葬礼,并与张玉兰合葬在殷 庄大运河边,葬礼当日,张孝清没有前往悼念。2006年5月16日夜,张孝清前 往殷庄大运河边墓地将其母亲张玉兰的尸骨转移到贾汪区大泉镇与其父亲段世 安合葬,塔山殷庄大运河边墓地仅留下张玉兰空棺材一副,黄呈远发现后要求张 孝清返还其母张玉兰的尸骨(仍与其父黄圣友合葬),因而与被告发生争执。2006 年6月5日原告黄呈远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被告公开赔礼道歉,返还尸骨(与 父亲合葬),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 裁判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第七条、最髙人民法院《关于 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仼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十条的规定,于 2006年12月1日作出如下判决 张孝清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黄呈远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对人身延续利益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07-01-24 裁判要旨 对尸体、尸骨的保护方法适用于对人身权的保护方法,社会伦理道德、善良 风俗习惯、社会一般认知标准是认定人身伤害程度和利益损失程度最重要的参考 依据。 案情 被告张孝清原名段银序,自幼其父段世安因病去世,其母张玉兰于 1961 年改嫁到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殷庄村三组与黄圣友结婚,段银序随其母生 活。黄圣友夫妇因婚后未生育子女于 1964 年抱养刚出生的原告黄呈远,一家四 口生活。段银序 22 岁时与塔山镇殷庄村十一组村民张秀荣结婚,并到张秀荣家 定居生活,改名张孝清。1996 年,张玉兰去世(服药自尽),黄呈远为其操办 了丧事,张孝清按当地农村风俗前来悼念。张玉兰被安葬在塔山殷庄大运河边。 2006 年 4 月 5 日,黄圣友去世,黄呈远为其举行了葬礼,并与张玉兰合葬在殷 庄大运河边,葬礼当日,张孝清没有前往悼念。2006 年 5 月 16 日夜,张孝清前 往殷庄大运河边墓地将其母亲张玉兰的尸骨转移到贾汪区大泉镇与其父亲段世 安合葬,塔山殷庄大运河边墓地仅留下张玉兰空棺材一副,黄呈远发现后要求张 孝清返还其母张玉兰的尸骨(仍与其父黄圣友合葬),因而与被告发生争执。2006 年 6 月 5 日原告黄呈远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被告公开赔礼道歉,返还尸骨(与 父亲合葬),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3 万元。 裁判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十条的规定,于 2006 年 12 月 1 日作出如下判决: 张孝清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黄呈远精神损害抚慰金 5000 元

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自然人死亡后,尸体、尸骨的法律属性 人是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高级动物,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是人 区别于自然界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活的时候,是生命的载体, 具有人身权,享有民事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人一旦生命结束,其尸体、尸 骨就转化为一种纯自然的物,其民事权利能力终止,法律关系主体本体消失,但 其所承载的民事法律利益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存在,其社会属性功能影响并未 立即消失。但其尸体、尸骨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已经不具有财产法上“物”的本质 属性。所以,尸体、尸骨的本质不是“物”,其仅体现权利主体的人身利益在人死 亡后的客观延续,仅体现权利主体本体所形成的社会属性功能影响的客观存在 、法律对死人尸体、尸骨的法律保护。 人活着享有人身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 法所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人的 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人 格自由权等均属于人格权的范畴;身份权是指自然人以一定的行为或身份关系所 产生的权利,人的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监护权等均属于身份权的范畴。尸体、 尸骨所体现权利主体的人身利益在人死亡后的客观延续和权利主体本体所形成 的社会属性功能影响的客观存在,即是指上述诸项人格利益的延续和诸项身份利 益的客观存在。法律对死人尸体、尸骨的法律保护即是对上述诸项人格利益法律 延续的保护和对诸项身份利益客观存在的保护。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 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其中,合法的 民事权益是指合法的民事权利和合法的法律利益,可见法律不仅保护民事权利同 时亦保护法律利益。所以,本案对死人尸体、尸骨的法律保护是有法律依据的 三、法律对死人尸体、尸骨保护的理论根据和保护方式
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一、自然人死亡后,尸体、尸骨的法律属性。 人是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高级动物,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是人 区别于自然界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活的时候,是生命的载体, 具有人身权,享有民事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人一旦生命结束,其尸体、尸 骨就转化为一种纯自然的物,其民事权利能力终止,法律关系主体本体消失,但 其所承载的民事法律利益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存在,其社会属性功能影响并未 立即消失。但其尸体、尸骨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已经不具有财产法上“物”的本质 属性。所以,尸体、尸骨的本质不是“物”,其仅体现权利主体的人身利益在人死 亡后的客观延续,仅体现权利主体本体所形成的社会属性功能影响的客观存在。 二、法律对死人尸体、尸骨的法律保护。 人活着享有人身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 法所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人的 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人 格自由权等均属于人格权的范畴;身份权是指自然人以一定的行为或身份关系所 产生的权利,人的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监护权等均属于身份权的范畴。尸体、 尸骨所体现权利主体的人身利益在人死亡后的客观延续和权利主体本体所形成 的社会属性功能影响的客观存在,即是指上述诸项人格利益的延续和诸项身份利 益的客观存在。法律对死人尸体、尸骨的法律保护即是对上述诸项人格利益法律 延续的保护和对诸项身份利益客观存在的保护。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 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其中,合法的 民事权益是指合法的民事权利和合法的法律利益,可见法律不仅保护民事权利同 时亦保护法律利益。所以,本案对死人尸体、尸骨的法律保护是有法律依据的。 三、法律对死人尸体、尸骨保护的理论根据和保护方式

从世界各国法律规定来看,多数国家特别是民法发达的国家如法国、德国 对人身权的完整保护均包括对人在出生前先期利益的保护和死亡后人身延续利 益的保护,这种以本体人身权利保护为核心辅以人的先期法律利益和延续法律利 益的保护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人身权保护既是保护人权的客观需要又是保护社会 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个体人身利益的完备保护,确立统一的社会道德观 价值观,引导人们珍视自己的人身利益,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创造友善、和 谐的社会风范,维护整个社会利益。 我国继承法中对未出生婴儿保留遗产份额的规定实际上是对人身权先期利 益的保护,最髙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杈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规定对非法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及非法利用、损害遗 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实行 法律保护实际上是对人身权延续利益的保护。 人身权先期利益或人身权延续利益受到侵害时,因未出生婴儿及死人不具 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所以损害的直接承受者或最大承受者是其近亲属,给其近 亲属造成精神痛苦,所以本质上是侵害了其近亲属的人身权。 本案中,虽然认定被告张孝清转移生母尸骨对原告黄呈远构成侵权,但认 定的是侵害了原告黄呈远的人身权而不是认定侵害原告黄呈远对尸骨的所有权, 所以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从一般意义上讲,死人的尸骨 不具有财产法上“物”的属性,所以法院认为,因被告将其父母亲合葬在社会伦理 范围之内,在社会道德能够容忍的限度之内,虽对原告构成侵权,不适用返还尸 骨的保护方法。 本案案号为[2006]贾民一初字第604号 案例编写人: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张向东
从世界各国法律规定来看,多数国家特别是民法发达的国家如法国、德国 对人身权的完整保护均包括对人在出生前先期利益的保护和死亡后人身延续利 益的保护,这种以本体人身权利保护为核心辅以人的先期法律利益和延续法律利 益的保护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人身权保护既是保护人权的客观需要又是保护社会 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个体人身利益的完备保护,确立统一的社会道德观、 价值观,引导人们珍视自己的人身利益,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创造友善、和 谐的社会风范,维护整个社会利益。 我国继承法中对未出生婴儿保留遗产份额的规定实际上是对人身权先期利 益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规定对非法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及非法利用、损害遗 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实行 法律保护实际上是对人身权延续利益的保护。 人身权先期利益或人身权延续利益受到侵害时,因未出生婴儿及死人不具 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所以损害的直接承受者或最大承受者是其近亲属,给其近 亲属造成精神痛苦,所以本质上是侵害了其近亲属的人身权。 本案中,虽然认定被告张孝清转移生母尸骨对原告黄呈远构成侵权,但认 定的是侵害了原告黄呈远的人身权而不是认定侵害原告黄呈远对尸骨的所有权, 所以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从一般意义上讲,死人的尸骨 不具有财产法上“物”的属性,所以法院认为,因被告将其父母亲合葬在社会伦理 范围之内,在社会道德能够容忍的限度之内,虽对原告构成侵权,不适用返还尸 骨的保护方法。 本案案号为[2006]贾民一初字第 604 号 案例编写人: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 张向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侵权人应负担遗腹子的抚养费.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老人健在台湾 房屋受赠人申请宣告死亡被驳(徐瑞钦).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张月英申请宣告陈炎死亡案.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夫异国打工被宣死亡 妻另觅新欢被判重婚(郭晓明 胡浩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公公宣告亲子死亡 儿媳怒对公堂(李莉 陈赣).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儿子金沙江游泳失踪两年 父母申请宣告死亡获准(胡庆元 唐巍).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儿子失踪无音讯 母亲申请宣告死亡(符向军).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民事责任.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雷击电话老汉受伤 公平责任适当补偿(李文斌 杨建英).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辱骂“稻草人”引发的名誉侵权案(程红根 张胜利).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老母去世兄长连夜私自焚尸 妹妹索赔悼念权胜诉.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祖母无力照顾病孙儿 诉请生母履行监护责获支持(曹静).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甩开作者拍电影 侵权行为法不容.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父亲挑逗激怒黄狗儿子被咬 饲养人被判免责(朵继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注射欣弗导致药物性肝病 上海华源制药被判赔偿(卢东风 孙妍妍).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未经特许打广告 被诉名誉侵权(刘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暖气片爆裂跑水淹了邻居家 未尽注意义务被判赔偿(常鸣 闫帮).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改嫁不能带家产陋俗违法系侵权(蒋娅 李清运 葛洪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搜狐网不及时删除侮辱性帖子被判侵害名誉权(杨金志).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拆除“大气包”——通风、采光权还是“眺望权”(廖万里 格西).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未通知近亲属擅自火化死者构成侵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植物人行为能力是如何被“读入”民法通则的.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死胎的法律性质及其民法保护.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遗腹子能否作为原告.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丈夫车祸身亡 孕妇索要胎儿抚养费被驳回(区鸿雁 刘恒).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生父车祸身亡 遗腹子状告车主索赔得支持(陈娥 宁洁).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重庆准妈妈替腹中胎儿索要抚养费 非适格主体被驳回(赵华).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4岁女孩偷办健身卡 父母起诉要求退费获支持(杨克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两儿童溺水身亡 泰和一船主摊上责任(肖承池 陈志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北京一少年偷游北戴河 父母起诉出租车司机被驳(刘妍).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在校期间学生坠楼致残 学校监管不力承担责任(刘大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将儿子房产遗赠他人 母亲遗嘱无法律效力(梁志明).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小学生买毒自杀 售毒店主被判5年(何云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小学生玩被校内水管绊倒致脾破裂 学校被判赔7万(周迎飚 谭田萍).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小朋友挣脱老师过马路被撞伤 幼儿园担责70%(彭金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枪战游戏射伤伙伴眼 6龄童状告7岁顽童获赔近3万(区鸿雁).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江西一男子饮酒过量死亡 法院判同桌人赔偿(李美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父亲15岁母亲16岁 少年夫妻法庭争孩子抚养权(高建业 唐欢).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父亲生活捉襟见肘 大三女儿要其兑现付抚育费被驳(胡海容).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6岁少年水坝游泳溺毙 监护人被判担主要责任(陈韵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