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5章 组合体

第5章组合体 5.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 过渡关系 5.2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5.3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5.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5.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 过渡关系 5.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5.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5.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5.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及表面过渡关系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叠加 切割
5.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及表面过渡关系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叠 加 切 割

叠加的形式包括: 1.贴合 两个基本体的表面互相贴合在一起。 表面过渡关系详见第三章。 2.表面光滑过渡—相切 无线 无线 注意:相切处无线!
叠加的形式包括: ⒈ 贴合 两个基本体的表面互相贴合在一起。 表面过渡关系详见第三章。 ⒉ 表面光滑过渡——相切 无线 无线 ● 注意:相切处无线!

3.相交 表面产生相贯线!
⒊ 相交 表面产生相贯线!

继铗 宋?

5.2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形体分析法: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 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 组合方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 二、面形分析法: 对于用切割方式形成的组合体,常常利 用“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代表 一个面的投影”的投影特性,对体的主要表 面的投影进行分析、检查,可以快速、正确 地画出图形。 形体分析为主,面形分析为辅
5.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 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 组合方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 对于用切割方式形成的组合体,常常利 用“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代表 一个面的投影”的投影特性,对体的主要表 面的投影进行分析、检查,可以快速、正确 地画出图形。 二、面形分析法: 一、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为主,面形分析为辅

例1:画轴承座的三视图 套筒 支撑板 肋板 1.分解形体 底板 2.分析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过渡关系 3.选择主视图 原则:较多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各部分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例1:画轴承座的三视图 ⒈ 分解形体 套筒 底板 支撑板 肋板 ⒉ 分析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过渡关系 ⒊ 选择主视图 原则:较多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各部分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4. 画底稿 (1)布置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2)还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从反映形体特征 的视图开始画, 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 先定位置,后定形 状。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5.检查、加深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 ● ● ● ⒌ 检查、加深 ● ● 从反映形体特征 的视图开始画, 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 先定位置,后定形 状。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

4.画底稿 (①)布置视图: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2)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从反映形体特征 的视图开始画, 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 先定位置,后定形 状。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5.检查、加深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⒌ 检查、加深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从反映形体特征 的视图开始画, 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 先定位置,后定形 状

例2:求作导向块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 作图时注意分 析P面的投影
例2:求作导向块的三视图 ⒈ 形体分析 p 作图时注意分 析P面的投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6章 机件的图样画法.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7章 零件图.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8章 连接件与传动件.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9章 装配图.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制图测绘CAI.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测绘)部分零件草图测绘.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习题集P1-11.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2章 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42.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46-47.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48-51.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52-53.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54.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55.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56-63.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4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64-73.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5章 轴测投影P74-79.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6章 组合体P80-117.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7章 图样画法P118-142.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8章 零件图P143-155.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9章 联接件与传动件P156-164.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4章 轴测投影.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3章-2 基本立体与表面交线.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3章-1 基本立体与表面交线.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2章 几何元素投影.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制图)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10章 展开图和焊接图P127-129.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9章 装配图P116-126.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8章 连接件与传动件P110-115.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7章 零件图P100-109.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6章 机件的图样画法P77-99.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5章 组合体P46-76.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4章 轴测投影P42-45.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3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37-41.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3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32-36.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3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30-31.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3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P28-29.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2章 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9-p27.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习题集P1-8.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习题解答)绪论.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机械制图第二版)绪论_绪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