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有益元素营养功能

第五章 Si Se Na 有益元索
第五章 Si Na Se

必需元素为各种作物所必需,对于植物生长具 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而有益矿质 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但不为植物普遍所必 需。 有益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 型:1、为某些植物类群中的特定生物反应所必需 如钴豆科作物根瘤固氮所必需; 2、某些植物生长在该元素过剩的环境中,经 长期进化逐渐变成需要该元素。如水稻对硅,甜菜 对钠; 植物对有益元素的需求量要求十分严格,缺少 时影响生长,过多时则有毒害作用。以适宜的含量 作为区分有益元素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
必需元素为各种作物所必需,对于植物生长具 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而有益矿质 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但不为植物普遍所必 需。 有益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 型:1、为某些植物类群中的特定生物反应所必需。 如钴豆科作物根瘤固氮所必需; 2、某些植物生长在该元素过剩的环境中,经 长期进化逐渐变成需要该元素。如水稻对硅,甜菜 对钠; 植物对有益元素的需求量要求十分严格,缺少 时影响生长,过多时则有毒害作用。以适宜的含量 作为区分有益元素 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

、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一)、含量 般栽培植物可按SiO2含量分为三类: 1、含硅量很高的植物,如水稻为 5%~20%。 2、含硅量中等的旱地禾本科植物,如燕 麦、大麦等为2~4%。 3、含硅量很低的豆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含量在1%以下
一般栽培植物可按SiO2含量分为三类: 1 、 含 硅 量 很 高 的 植 物 , 如 水 稻 为 5%~20%。 2、含硅量中等的旱地禾本科植物,如燕 麦、大麦等为2~4%。 3、含硅量很低的豆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含量在1%以下。 一、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一) 、含量

、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二)分布 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其在 植物体内的分布特点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总含量高,主要分布于地上部,根 中累积少。如燕麦和水稻。 第二类、植株各部分的含硅量都低,根中和 地上部的分布大致相等。如番茄、大葱、萝卜和白 菜等。 第三类、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如绛 车轴草。 在组织水平,硅多累积于木栓细胞外的表皮 细胞壁中,它不仅进入细胞壁,也进入中胶层
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其在 植物体内的分布特点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总含量高,主要分布于地上部,根 中累积少。如燕麦和水稻。 第二类、植株各部分的含硅量都低, 根中和 地上部的分布大致相等。如番茄、大葱、萝卜和白 菜等。 第三类、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如绛 车轴草。 在组织水平,硅多累积于木栓细胞外的表皮 细胞壁中,它不仅进入细胞壁,也进入中胶层。 一、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二)分布

、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三)形态 植物体内硅的主要形态是硅胶和多聚硅酸,其 次是胶状硅酸和游离单硅酸[Si(OH)4。木质部汁 液中的硅主要是单硅酸
植物体内硅的主要形态是硅胶和多聚硅酸,其 次是胶状硅酸和游离单硅酸[Si(OH)4 ]。木质部汁 液中的硅主要是单硅酸。 一、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三)形态

几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含硅量(SiO2%千重) 植物种类部位含量植物种类部位含量 小麦根 3.11 大麦芒 4.70 茎秆0.60-224 茎杆1.54 籽粒0.11-0.16 籽粒0.42 黑麦根 1.23 燕麦茎秆5.96 茎秆1.06-1.76 籽粒0.04-0.46 根叶 2.43~3.74 2.05 籽粒0.99 水稻谷壳8.40玉米茎秆5.96 6.02 穗茎0.83 茎秆3.70~5.60 根 0.78 根 2.74 果穗0.32 籽粒0.04
植物种类 部位 含量 植物种类 部位 含量 小麦 黑麦 水稻 大麦 燕麦 玉米 根 茎秆 籽粒 根 茎秆 籽粒 谷壳 叶 茎秆 根 3.11 0.60~2.24 0.11~0.16 1.23 1.06~1.76 0.04~0.46 8.40 6.02 3.70~5.60 2.74 芒 茎秆 籽粒 茎秆 根 叶 籽粒 茎秆 穗茎 根 果穗 籽粒 4.70 1.54 0.42 5.96 2.43~3.74 2.05 0.99 5.96 0.83 0.78 0.32 0.04 几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含硅量(SiO2%干重)

二、植物对礁的吸收和运输 高等植物主要吸收分子态的硅,不同植 物种类吸硅能力有显著差异,而植物基因型 差异对硅吸收的影响很大。通常土壤溶液中 的硅酸浓度与植物的吸硅量呈正比。 植物体内硅的运输 仅限于木质部,它在 地上部茎叶中的分布 取决于各器官的蒸腾 率
二、植物对硅的吸收和运输 高等植物主要吸收分子态的硅,不同植 物种类吸硅能力有显著差异,而植物基因型 差异对硅吸收的影响很大。通常土壤溶液中 的硅酸浓度与植物的吸硅量呈正比。 植物体内硅的运输 仅限于木质部,它在 地上部茎叶中的分布 取决于各器官的蒸腾 率

(一)参与细胞壁的组成 硅与植物体内果胶酸、多糖醛酸、糖脂等物质 有较高的亲合力,形成稳定性强,而溶解度低的单 双、多硅酸复合物沉积在木质化细胞壁中。硅能增 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可抵抗病虫的入侵。 例如:水稻对稻瘟病、褐斑病的抵御能力也随着体 内含硅量的增加而提高。 (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叶片硅化细胞对于散射光的透过量为绿色 细胞的10倍,能增加阳光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 田间条件下,施硅改变植物的受光形态,抑制蒸腾, 增加群体光合作用。 三、硅的营养功能
(一)参与细胞壁的组成 硅与植物体内果胶酸、多糖醛酸、糖脂等物质 有较高的亲合力,形成稳定性强,而溶解度低的单、 双、多硅酸复合物沉积在木质化细胞壁中。硅能增 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可抵抗病虫的入侵。 例如:水稻对稻瘟病、褐斑病的抵御能力也随着体 内含硅量的增加而提高。 (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叶片硅化细胞对于散射光的透过量为绿色 细胞的10倍,能增加阳光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 田间条件下,施硅改变植物的受光形态,抑制蒸腾, 增加群体光合作用。 三、硅的营养功能

20 9040 細县什 16 世20 12 0.… 8 40 80 120 施硅量(mg/L 水稻叶片的含硅量及其对稻瘟病感染性的影响
水稻叶片的含硅量及其对稻瘟病感染性的影响 0 40 80 120 施硅量(mg/L) 含硅量(干物重mg/g ) 0 20 40 8 12 16 20 病斑数(个/cm 2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微量元素营养功能-镍.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微量元素营养功能-氯.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施肥与作物品质和环境.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钙、镁、硫、硅肥料.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肥料学绪论(主讲:李晓林).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良.ppt
- 东北农业大学:《休闲与旅游农业》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业概述.ppt
- 东北农业大学:《休闲与旅游农业》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观光休闲农业 第一节 观光休闲农业简介.ppt
- 东北农业大学:《休闲与旅游农业》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引言、第一章 都市农业(主讲:马春梅).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耕地机械.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土粒.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空气及热量状况.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壤水.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ppt
- 天津农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ppt
- 华中农业大学:《茶文化》共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八章 饮茶与健康.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脱毒种薯生产技术.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马铃薯的生物学基础.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节 水稻高产的土、肥、水条件.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水稻的栽培技术.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小麦部分(小麦栽培技术).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小麦部分(病、虫、草害).ppt
- 云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小麦——病虫草害.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脂类代谢.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蛋白质.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分解.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核酸.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糖代谢.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代谢调控.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酶.ppt
- 《卉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花卉的栽培管理.ppt
- 《卉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花卉应用(主讲教师:杨静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