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表格式案(2课时)_满井游记 2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瑞金市英才学校8年级语文备课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课时计划 星期 满井游记第2课时 计划课时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 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 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检查上节课所学一、品春—让满井春情拨弄心弦 一、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学知识 知识 划出体现作者游赏满井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研讨、交流 品一品: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郁闷) 文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生性喜欢游山玩水的 (摇头叹息,顿足)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袁宏道,他曾说过这样两句话 若脱笼之鹄(欣喜)(兴奋,“耶”)潇然于山石草木“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 、引导学生深入研之间者,惟此官也(自得)(摇头晃脑,竖起大拇指)若死于一片冷石也”足见其寄情山水的意趣 讨本文的写法特色·游赏满井的经历让袁宏道明白了“郊田之外未始无三、小组合作展示或代表发言 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作为校参考:秋高气爽,丹桂流香,如神女之驾临而脂 居者,你感受到了郊田之外的美的气息了吗?下面就请气之荡漾也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以本文写山水的两个比喻句为例四、写法探究 子,再仿写一个文言句子 明确1: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写燕地之寒、渲 二、绘景—一让瑰丽自然芬芳记忆:郊田之外未始无美,染被拘束的苦闷,为下文写天暖出游作了铺垫 校居者,知否? 两相比较之下,更突出出游时的快乐、舒畅。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任选一种事物,抓住特征,以明确2: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 本文的比喻句为范例,仿写一个句子 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 三、写法探究 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 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 3、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 四、布置作业 2、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 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 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3、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 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4、拟体会和感受 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 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 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 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四、总结(略书) 教学后记 英才朗歌制作 欢迎同行下载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瑞金市英才学校 8 年级语文备课组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英才朗歌制作 欢迎同行下载 1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课 题 满井游记 第 2 课时 课 型 计划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 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 露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 学 难 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上节课所学 知识 二、引导学生深入研 讨本文的写法特色。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品春——让满井春情拨弄心弦 划出体现作者游赏满井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品 一 品 : 局 促 一 室 之 内 , 欲 出 不 得 ( 郁 闷 ) (摇头叹息,顿足)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欣喜) (兴奋,“耶”)潇然于山石草木 之间者,惟此官也(自得)(摇头晃脑,竖起大拇指) 游赏满井的经历让袁宏道明白了“郊田之外未始无 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作为校 居者,你感受到了郊田之外的美的气息了吗?下面就请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以本文写山水的两个比喻句为例 子,再仿写一个文言句子。 二、绘景——让瑰丽自然芬芳记忆:郊田之外未始无美, 校居者,知否?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任选一种事物,抓住特征,以 本文的比喻句为范例,仿写一个句子。 三、写法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 2、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 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 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3、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 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4、拟 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 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 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 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四、总结( 略书) 一、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学生研讨、交流 文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生性喜欢游山玩水的 袁宏道,他曾说过这样两句话: “恋躯惜命,何用游山?” “与其死于床,何 若死于一片冷石也。”足见其寄情山水的意趣。 三、 小组合作展示或代表发言 参考:秋高气爽,丹桂流香,如神女之驾临而脂 气之荡漾也。 四、写法探究 明确 1: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写燕地之寒、渲 染被拘束的苦闷,为下文写天暖出游作了铺垫, 两相比较之下,更突出出游时的快乐、舒畅。 明确 2: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 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 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 3、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 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 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 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 体会和感受。 教学后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满井游记》表格式案(2课时)_满井游记 1.doc
- 《满井游记》表格式导学案.doc
- 《满井游记》表格式导学案.doc
- 《满井游记》表格式导学案2_丰都县2012年春中学语1.doc
- 《满井游记》考点复习_满井游记.doc
- 《满井游记》练习题.doc
- 《满井游记》案(两课时).doc
- 《满井游记》案15_29﹡满井游记.doc
- 《满井游记》学设计14_人版八.doc
- 《满井游记》学设计1.doc
- 《满井游记》学模式操作卡_8下 29.满井游记.doc
- 《满井游记》导学案_导学案1.doc
- 《满井游记》导学案2_满井游记.doc
- 《满井游记》复习练习题_满井游记复习篇.doc
- 《满井游记》中考试题汇编(2004-2011年)_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满井游记》.doc
- 《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中考练习汇编(2007-2009年).doc
- 《满井游记》ppt课件(57页).ppt
- 《满井游记》ppt课件(32页).ppt
- 《满井游记》ppt课件(28页).ppt
- 《满井游记》ppt课件(25页).ppt
- 《满井游记》讲学稿_满井游记.doc
- 《满井游记》预习导学.doc
- 《满山的灯笼火把课件1_9_满山的灯笼火把_每课一练.ppt
- 《满山的灯笼火把课件2_满山的灯笼火把.ppt
- 《满山的灯笼火把课件3_满山的灯笼火把2.ppt
- 《满山的灯笼火把》学设计2.doc
- 《满江红·小住京》赏析ppt课件.ppt
- 《满江红·怒发冲冠》《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案1_指导阅读.doc
- 《满江红》ppt课件3_满江红.ppt
- 《满江红》ppt课件5.ppt
- 《满江红》ppt课件(13页).ppt
-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ppt课件1_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北师大版.ppt
-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ppt课件2.ppt
-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ppt课件3_满腔热血已经沸腾.ppt
-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学设计4_24《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刘克瑞).doc
-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案2_满腔热血已经沸腾.doc
-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案5_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刘志强.doc
- 《滴水穿石的启示》ppt课件1_22滴水穿石的启示.ppt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2_滴水穿石的启示.ppt
- 《滴水穿石的启示》ppt课件4_滴水穿石的启示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