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讲 新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导论第七讲
新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导论 第七讲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中石器时代并不普遍存在 判断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准 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 世界农业的起源争议 农业生产工具 农作物遗存 家畜遗存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 中石器时代并不普遍存在 • 判断是否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准 – 攫取性经济 → 生产性经济 – 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 – 世界农业的起源争议 • 农业生产工具 • 陶器 • 农作物遗存 • 家畜遗存

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时代革命 关于农业起源的假说 天才说 绿洲说 核心地带说 新气候变化说 宴飨说 最佳觅食模式论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影响 wild and domesnc cereals, Left to right: wild and domesnc einkorn, domestic maize. extinct wild maize. The wild einkorn ts shedding its spikelets, which break off easily thanks to the brittle rachis at each spikeiet's base. With a tougher rachis, the domestic form shatters only when threshed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时代革命 ” • 关于农业起源的假说 – 天才说 – 绿洲说 – 核心地带说 – 新气候变化说 – 人口压力说 – 边缘区域理论 – 宴飨说 – 最佳觅食模式论 • 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早期(距今约12000~8000年): 前段有广东阳春独石仔、广西柳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台湾玉山 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怀仁鹅毛口、浙江上山等 后段有广东潮安石尾山、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一期文化、江西 万年仙人洞第一期文化、河北南庄头、北京转年、浙江跨湖桥等 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 前段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 化、马家浜文化早期等 后段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等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 前段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屈家 岭文化、崧泽文化等 后段有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石 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 早期(距今约12000~8000年): – 前段有广东阳春独石仔、广西柳州白莲洞第二期文化、台湾玉山、 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怀仁鹅毛口、浙江上山等 – 后段有广东潮安石尾山、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一期文化、江西 万年仙人洞第一期文化、河北南庄头、北京转年、浙江跨湖桥等 • 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 – 前段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 化、马家浜文化早期等 – 后段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等 •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 – 前段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屈家 岭文化、崧泽文化等 – 后段有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石 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初期:农业和定居 年代大致在距今12000年至8500年前之间。这一时期农业 刚刚萌芽,人口和聚落很少,所以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还 不多,但已经能看出南北方由于纬度的不同,各自采取的 生存措施有所不同。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我国新石器时 代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农业和定居从 萌芽逐渐趋于成熟,建立起适应不同自然环 境的经济形态,文化创造也逐渐繁荣起来 孕育出很多影响后世的农业社会传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初期:农业和定居 年代大致在距今12000年至8500年前之间。这一时期农业 刚刚萌芽,人口和聚落很少,所以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还 不多,但已经能看出南北方由于纬度的不同,各自采取的 生存措施有所不同。 新石器时代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我国新石器时 代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农业和定居从 萌芽逐渐趋于成熟,建立起适应不同自然环 境的经济形态,文化创造也逐渐繁荣起来, 孕育出很多影响后世的农业社会传统

中国新石器时代各期的特点 分期 陶器 石器 农业家 打制为主,磨制石器局 羊 期后火候低质地相疏,吸水性强,圆部磨光砍优器、石斧火耕农业 底、平底器。 、石锛、磨盘、磨棒等 牛 手制,胎厚且不均;器形不规整 前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少。圜底、平 锄耕农业 底器为主,少量的圈足、三足器。磨制为主,通体磨光,黄河流域 穿孔石器出现。出现石 慢轮修整。形制较规整,胎厚薄均铲、石耜、石锄等翻士粟;长江流猪 匀。夹砂陶比例下降。圜底、平底工具 域-水稻( 、尖底、圈足、三足器。彩陶在各 灌溉农业) 文化中普遍出现。 前前殴出现轮制,后段普遍使用。器磨制精致,器形变小 发达的锄耕 晚形规整、浑圆,胎壁薄,造型美观 穿孔石刀、石镰等收割农业。太湖 期 以灰、黑陶为主,彩陶趋向衰落 工具广泛使用。良渚文流域可能进 后,出现了袋足炊器。 化、石峡文化出现玉礼入到犁耕农 器 业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各期的特点 分期 陶器 石器 农业 家 畜 早 期 前 打制为主,磨制石器局 部磨光。砍伐器、石斧 、石锛、磨盘、磨棒等 火耕农业 羊 、 后 牛 火候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圜 底、平底器。 中 期 前 手制,胎厚且不均;器形不规整。 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少。圜底、平 底器为主,少量的圈足、三足器。 磨制为主,通体磨光, 穿孔石器出现。出现石 铲、石耜、石锄等翻土 工具 锄耕农业。 黄河流域- 粟;长江流 域-水稻( 灌溉农业) 猪 后 慢轮修整。形制较规整,胎厚薄均 匀。夹砂陶比例下降。圜底、平底 、尖底、圈足、三足器。彩陶在各 文化中普遍出现。 晚 期 前 前段出现轮制,后段普遍使用。器 形规整、浑圆,胎壁薄,造型美观 。以灰、黑陶为主,彩陶趋向衰落 ,出现了袋足炊器。 磨制精致,器形变小。 穿孔石刀、石镰等收割 工具广泛使用。良渚文 化、石峡文化出现玉礼 器 发达的锄耕 农业。太湖 流域可能进 入到犁耕农 业 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 环境差异→行为差异→物质文化的差异 文化区系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 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文物》1981.5) 元论→多元一体论 考古学文化的时空关系→历史框架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 • 环境差异→行为差异→物质文化的差异 →文化区系 •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 – 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文物》1981.5) – 一元论→多元一体论 – 考古学文化的时空关系→历史框架

北方 东 方 原 东南 西一 南南方 年代 陇西陇东关中、晋南豫中、北宁镇翻宁绍 距 今 庄 早期 万 8000 李 7000 大地湾下层 裴李岗 河姆渡文化 层 中期 6000 层 家浜文化 5500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赵宝沟文化 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 文化 5000 北辛大汶口早大汶口中大汶口晚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马 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 大溪文化 薛 岗 庙底沟二期 4500 化夏 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4000 岳石文 齐家文化 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 化复 学物与丰物馆学长潘华层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年代 北方 东方 中原 东南 西南 南方 内蒙 辽宁 山东 陇西 陇东 关中、晋南 豫中、北 宁镇 苏南、杭嘉湖 宁绍 江汉、四川 江西、广东 早 期 距今 1 万 8000 70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仰 韶 文 化 ( 庙 底 沟 类 型 ) 兴 隆 洼 富 河 文 化 赵 宝 沟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夏 家 店 下 层 文 化 查 海 红 山 文 化 后 李 王 因 下 层 岳 石 文 化 北 辛 大 汶 口 早 大 汶 口 中 大 汶 口 晚 龙 山 文 化 仰 韶 文 化 马 家 窑 文 化 ( 半 山 马 厂 ) 齐 家 文 化 大 地 湾 下 层 仰 韶 文 化 石 岭 下 类 型 老 官 台 文 化 仰 韶 文 化 庙 底 沟 二 期 文 化 南 庄 头 磁 山 裴 李 岗 大 河 村 下 层 王 湾 一 期 王 湾 二 期 龙 山 文 化 北 阴 阳 营 下 层 北 阴 阳 营 上 层 薛 家 岗 马 家 浜 文 化 崧 泽 文 化 良 渚 文 化 马 桥 文 化 河 姆 渡 文 化 城 背 溪 大 溪 文 化 屈 家 岭 文 化 石 家 河 文 化 前 石 峡 石 峡 文 化 石 峡 中 层 仙 人 洞 下 层 仙 人 洞 上 层 中 期 晚 期

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关中、豫西、晋南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庙 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 豫中地区:裴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秦王寨类型→→ 王湾类型(王湾三期) 豫北、冀中、冀南地区:磁山文化→后冈一期→大司 空一期→后冈二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碧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 关中、豫西、晋南地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庙 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 • 豫中地区:裴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秦王寨类型→ 王湾类型(王湾三期) • 豫北、冀中、冀南地区:磁山文化→后冈一期→大司 空一期→后冈二期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红陶釜、灶 庙底沟、半坡遗址的彩陶盆 10.9厘米、灶高158厘米陕县庙底沟出十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新石器时代 庙底沟、半坡遗址的彩陶盆 仰韶文化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讲 人类起源演化迁徙.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讲 考古学的发展历程.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讲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讲 什么是考古学(高蒙河、潘碧华).ppt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6讲 寻找失落的文明.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7讲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4讲 十字军——千秋功罪.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3讲 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制度与国家.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2讲 “西方”的再出发.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1讲 “中世纪”的概念.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9讲 拜占庭模式.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0讲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8讲 摩尼教的另类实验.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7讲 基督教化——走向“上帝之城”.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6讲 “帝国”的史诗.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5讲 罗马共和国的命运.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4讲 罗马霸权的兴起.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3讲 古代城邦的结构.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讲 古典希腊的出现.pdf
-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讲 导论——“历史”地看世界.pdf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讲 考古学的研究资料与文物保护.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讲 农业革命.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讲 考古发现与中国文明的起源.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讲 城市考古(城市与墓葬:大型城市和大型墓葬的变化——以铁和车为中心的技术发明与应用).ppt
- 复旦大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 讲 秦始皇兵马俑.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导论(文明与文明史).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两河流域文明.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古代希腊文明.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中世纪文明之——地中海周围的三个世界.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中世纪文明之——西欧的政治、社会与文化.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古代罗马文明.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走向现代文明之——文艺复兴(14-16世纪).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走向现代文明之——现代国家的兴起(16-18世纪).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走向现代文明之——宗教改革(1517-1600左右).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启蒙运动.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社会文化生活(17-18世纪).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17-18世纪的社会与文化.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现代文明之——工业革命及其影响.ppt
- 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走向现代文明之——新航路的开辟与商业革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