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毛泽东_论持久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3
文件大小:6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毛泽东_论持久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论持久战 问题的提起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 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 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 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 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 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 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 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 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 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宜传解释工作 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 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 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 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 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 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 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 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 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 都应向他们表示敏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 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 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 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 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 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 “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2)。”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 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3)。有个学生从湖

论持久战 问题的提起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 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 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 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 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 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 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 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 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 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 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 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 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 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 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⑴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 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 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 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 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 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 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 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 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 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 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 “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⑵。”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 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⑶。有个学生从湖

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宜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 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 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 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 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 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 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 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 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他们不赞成八路 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认为这是“机械 的”观点()。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 战争就可解决。”把抗战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国援助上面⑤。台儿庄胜利(6)之后,有些人 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 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8)。平型关 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于是敌人是 否进攻武汉,成为疑问了。许多人以为:“不一定”:许多人以为:“断不会”。这样的疑 问可以牵涉到一切重大的问题。例如说:抗日力量是否够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现 在的力量已使敌人不能再进攻,还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例如说: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 战线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为统一战线的现时状态己够打退敌人 还要什么巩固和扩大呢?例如说:国际外交和国际宣传工作是否还应该加紧呢?回答也可以 是否定的。例如说:改革军队制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民众运动,厉行国防教育,镇压汉 奸托派9),发展军事工业,改良人民生活,是否应该认真去做呢?例如说:保卫武汉、保卫 广州、保卫西北和猛烈发展敌后游击战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 甚至某些人在战争形势稍为好转的时候,就准备在国共两党之间加紧磨擦一下,把对外的眼 光转到对内。这种情况,差不多每一个较大的胜仗之后,或敌人进攻暂时停顿之时,都要发 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 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应该是有好处 的。 (五)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 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六)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一九三六年七月 十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 就己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为备忘计,不妨抄录 几段如下:

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 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 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 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 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 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 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 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 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他们不赞成八路 军这样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认为这是“机械 的”观点⑷。上海战争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 战争就可解决。”把抗战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国援助上面⑸。台儿庄胜利⑹之后,有些人 主张徐州战役⑺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 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⑻。平型关 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于是敌人是 否进攻武汉,成为疑问了。许多人以为:“不一定”;许多人以为:“断不会”。这样的疑 问可以牵涉到一切重大的问题。例如说:抗日力量是否够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现 在的力量已使敌人不能再进攻,还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例如说: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为统一战线的现时状态已够打退敌人, 还要什么巩固和扩大呢?例如说:国际外交和国际宣传工作是否还应该加紧呢?回答也可以 是否定的。例如说:改革军队制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民众运动,厉行国防教育,镇压汉 奸托派⑼,发展军事工业,改良人民生活,是否应该认真去做呢?例如说:保卫武汉、保卫 广州、保卫西北和猛烈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口号,是否依然正确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 甚至某些人在战争形势稍为好转的时候,就准备在国共两党之间加紧磨擦一下,把对外的眼 光转到对内。这种情况,差不多每一个较大的胜仗之后,或敌人进攻暂时停顿之时,都要发 生。所有上述一切,我们叫它做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这些话,讲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 上是毫无根据、似是而非的空谈。扫除这些空谈,对于进行胜利的抗日战争,应该是有好处 的。 (五)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 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六)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一九三六年七月 十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 就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为备忘计,不妨抄录 几段如下: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 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问: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答: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说, 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 系。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 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 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讯谏结束,中国将讯速胜利。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 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 的时期。 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 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 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遥罗 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 策。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 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 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举出红军 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中国是一个庞大 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然 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经济的不 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 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 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 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 北2 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 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问:你想,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 答: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说, 除了主要地看中国自己的力量之外,国际间所给中国的援助和日本国内革命的援助也很有关 系。如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有力地发展起来,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如果 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威胁他们自己利益的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能给中国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 本的革命起来得快,则这次战争将迅速结束,中国将迅速胜利。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 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 的时期。 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来看,你以为这个战争的前途会要如何发展? 答: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 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 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 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 策。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 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一 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举出红军 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中国是一个庞大 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然 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经济的不 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 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 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 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 北? 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问: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 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阁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 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 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 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 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 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 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 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 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 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 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 须记住这个战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用:日军要被迫 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 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 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 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 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 奔腾高法,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 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 侵略军出中国。(斯诺:《西北印象记》)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车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 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 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 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 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 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前 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己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 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

问: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 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 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 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 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 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 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 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 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 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 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 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 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 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 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 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 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 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 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 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 侵略军出中国。(斯诺:《西北印象记》)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 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 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 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 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 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 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 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

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 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 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查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 还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讲行的,但 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 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 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 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 东西也消耗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进 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 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 产生出来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 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0,太平天 国D,戊成维新四,辛亥革命四,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 或改良的运动,都遗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 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 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成运动积累到了今 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 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 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 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 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 是讲步的,从这种讲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年的正义性。因为这个虚年是正义的,就能唤起 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 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 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 又恰恰相反。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 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一二)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 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 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 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 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路战术,规定了和 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 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

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 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 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 还不止此,第三,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 同时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 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 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 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 东西也消耗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 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 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 产生出来的。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 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⑽,太平天 国⑾,戊戌维新⑿,辛亥革命⒀,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 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 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 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 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 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 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 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 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 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 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 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 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 又恰恰相反。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 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一二)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 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 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 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 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 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 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

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 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 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 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点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驳亡国论(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 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 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灭亡 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 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 出其他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事宜传工作的人们 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周其抗战的信心。 一四)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 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一五)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 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 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 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 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目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高 四主义的统治集闭,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则,当日本举行战争的时候,正是世界各国 或者己经遭遇战争或者快要遭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正在或准备着为反抗野蛮侵略而战,中 国这个国家又是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利害相关的,这就是日本已经引起并还要加深地 引起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的反对的根源。 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弱国。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 日本的主要根据。所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西尼亚抗意 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步。今天 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己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 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 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 基础。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O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 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 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 那就必然要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 的。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特点来说明我们所要说的一切问题。 驳亡国论(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 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 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灭亡 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 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 出其他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们 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 (一四)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 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 (一五)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 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 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 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 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 国主义的统治集团,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再则,当日本举行战争的时候,正是世界各国 或者已经遭遇战争或者快要遭遇战争的时候,大家都正在或准备着为反抗野蛮侵略而战,中 国这个国家又是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利害相关的,这就是日本已经引起并还要加深地 引起世界多数国家和多数人民的反对的根源。 (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是它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弱国。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 日本的主要根据。所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西尼亚抗意 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步。今天 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 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 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了团结抗日的 基础。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 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 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己经发生或正在发 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 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胜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横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也没有 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 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忧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 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者为中国最后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虽然还没有,尚有待于来日,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国的条件,能够 延长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 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 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 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 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遗到最后 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 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 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 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 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 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九)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失败史来证明“抗战必亡”和“再战必 亡”的话,那我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 相同。日本比过去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颇弱,这一点 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的工 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 事实,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顿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 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 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 日的抗日战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 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 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 的和直接的,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己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 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者 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 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 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 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胜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也没有 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 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二 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虽然还没有,尚有待于来日,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国的条件,能够 延长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 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 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 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 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 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 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 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 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 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 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九)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失败史来证明“抗战必亡”和“再战必 亡”的话,那我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 相同。日本比过去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颇弱,这一点 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的工 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 事实,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 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 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 日的抗日战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 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 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 的和直接的,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 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 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

在开始,我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 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 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二O)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 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 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我们现在就来研 究这两个问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 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 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机会要到来,那就 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随即过 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行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 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 于中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 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人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 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 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 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敌人的这一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 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0,至今坚决执行,也不能不执 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选” 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 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 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 颗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 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 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 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 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 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 希望,认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

在开始,我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 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 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二○)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 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 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我们现在就来研 究这两个问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 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 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机会要到来,那就 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随即过 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行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 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 于中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 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人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 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 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 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敌人的这一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 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⒁,至今坚决执行,也不能不执 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逃”, 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 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 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 题的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 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 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 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 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 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 希望,认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

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 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为其职 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 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 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二四)由此可作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使可 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中国内部有妥协的社会根源,但是反对妥协 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这三种因素结合起 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机,坚持抗战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 越政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 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大爱国志士发 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多少 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据。历史积累下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严重地阻碍若人民抗战 力量增长的速度,成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损失,但是中国、日本和世界的大局」 不容许中国人民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存在,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 和讲步的缓侵是目前时局的两个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这就是使得 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我们是在革命战争中,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 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 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 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 这次战年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日本也能获得 改造,是说日本统治者的侵略战争将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 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战密切地联系着,这一个前途是应该看到的。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讲步退步、多助宾助几个敌我之间矛话若的基本特点 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 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路了其他的矛盾。他们 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义是他们的 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 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 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但 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 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其职 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 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 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二四)由此可作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使可 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中国内部有妥协的社会根源,但是反对妥协 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这三种因素结合起 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机,坚持抗战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 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 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大爱国志士发 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多少 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据。历史积累下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严重地阻碍着人民抗战 力量增长的速度,减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损失,但是中国、日本和世界的大局, 不容许中国人民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存在,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 和进步的缓慢是目前时局的两个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这就是使得 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我们是在革命战争中,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 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 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 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 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日本也能获得 改造,是说日本统治者的侵略战争将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革命 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战密切地联系着,这一个前途是应该看到的。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 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 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们 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 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 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 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但 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 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 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之,他们没 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没 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 这里也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 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 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国两 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解放而避免亡国。实现解放的条 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 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 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性, 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 腐败现象也是承认的,但是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 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地斗争着:并指出后者实现的条件,为克服妥协倾向和转变腐 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悲观,而悲观的人们则与此相反。 (二九)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 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 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 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者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 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我们认为 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为什么是持久战? (三O)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 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就有陷入亡国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论在理论上, 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持久的结果。单是大小或单是进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样。大并 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或 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木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 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 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 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 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 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之,他们没 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没 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 这里也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 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 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国两 个可能的前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解放而避免亡国。实现解放的条 件,基本的是中国的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 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 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性, 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 腐败现象也是承认的,但是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 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地斗争着;并指出后者实现的条件,为克服妥协倾向和转变腐 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悲观,而悲观的人们则与此相反。 (二九)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 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 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 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 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我们认为 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为什么是持久战? (三○)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 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就有陷入亡国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论在理论上, 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持久的结果。单是大小或单是进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样。大并 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或 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 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 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 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