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七节 熟语

第七节熟语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熟语 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通,极富于表现力。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成语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 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成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 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二)成语的来源 成语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都来自古代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干 万百计、指手画脚”等,都来自后世口语。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意义改变了, 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不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 (三)成语的构造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牛 头不对马嘴”等。 四字格的成语有下列几种最一般的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 主谓结构,此外还有连谓结构、兼语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第七节 熟 语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熟语 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通,极富于表现力。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成语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 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成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 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二)成语的来源 成语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都来自古代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 万百计、指手画脚”等,都来自后世口语。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意义改变了, 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不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 (三)成语的构造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牛 头不对马嘴”等。 四字格的成语有下列几种最一般的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 主谓结构,此外还有连谓结构、兼语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第一,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第二,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第三,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 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性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 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 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喻意,一是谐音。 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 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 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 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第一, 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第二,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第三, 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 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性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 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 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喻意,一是谐音。 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 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 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 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构造.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语法 第四节 短语.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语法 第三节 词类(下).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语法 第二节 词类(上).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五节 修辞格(二).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五节 修辞格(一).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四节 语音方面的修辞——语言的声音美.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二).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一).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语音 第七节 朗读和语调.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语音 第六节 音变.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语音 第五节 音节.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语音 第四节 声调.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词汇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文字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文字 第四节 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重难点)容易写错的字.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重难点)近义词辨析.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重难点)病句分析.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汉语拼音方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汉字部首表(GF 0011-2009)The Table of Indexing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pdf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标点符号用法 Use of punctuation marks.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pdf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常用字(2500字)笔画顺序表.pdf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次常用字(1000字)笔画顺序表.pdf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咬文嚼字2008年十大流行语.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现代汉语讲义(1/2)绪论、语音、文字、词汇.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现代汉语讲义(2/2)语法、修辞.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pps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现代汉语规范化.pps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pps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