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508.0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节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临床医师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 状与体征综合判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适宜的标本送检。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性疾病通常采集血液、鼻咽分诊液、咯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的。要求: (一)尽早采取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取,较易检出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二)都位适宜由感染部位采取,如呼吸道感染采取鼻咽洗漱液或略痰:肠道感染采取粪便:萌内感染采取脑背液:皮肤感染采取病灶组 织:有病毒血时采取血液」 (三)冷藏速送病声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若距离实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空器内送 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使等应加入吉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 成既而影响应表合离 拾测特异性抗体需采取急性期与恢复胡双份血洁 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立即采取,第二份在发病后2一3周采取.血清标本放4℃20( 保存试验前血洁我 外理去除非特性物及补体 无菌性脑炎志者也可取脊液检测特异性gM 表231病声检材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取本的时 最多查 多成多不 恢复及康复期 很难查 明显增多(常超过4倍 表23-2供病毒分离的检材 :床表现 巨细孢病毒 咽试或含漱液、尿液 呼吸道感染 咽拭或含漱液 副流感病毒 咽拭含漱液 呼肠孤病毒 咽拭。粪便或肛拭 合病 咽拭或含漱液、鼻咽洗液 埃可病吉 类便成肛拭、咽拭 EB病毒 国拭或含款液 出疹孩病 单纯疹病击 病灶棉拭或吸叹液、咽拭 麻疹病击 风德病法 水痘带状瓶疹病 杜棉其或吸取液咽拭 麻疹病毒 脑脊液、明拭或含漱液、尿液 脊髓灰质炎病毒 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液 无黄性的炎 液 。顿粘膜棉拭 失天或生儿 风疹病毒 单纯疹病毒 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回拭 取部感染 日它感染 巨细胞包通体疾病 巨细孢病毒 的 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EB病毒 咽拭或洗液 心包炎、心肌炎 柯萨奇B病毒 心包液、粪使、咽拭 埃可病毒 心包液。粪便。咽拭

第一节 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临床医师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 状与体征综合判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适宜的标本送检。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性疾病通常采集血液、鼻咽分泌液、咯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的,要求: (一)尽早采取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取,较易检出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二)部位适宜由感染部位采取,如呼吸道感染采取鼻咽洗漱液或咯痰;肠道感染采取粪便;脑内感染采取脑脊液;皮肤感染采取病灶组 织;有病毒血症时采取血液。 (三)冷藏速送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若距离实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空器内送 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 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离。 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采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立即采取,第二份在发病后2~3周采取。血清标本放4℃-20℃ 保存,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分钟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无菌性脑炎患者也可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lgM。 表23-1 病毒检材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采取标本的时期 检查病毒及其成分 测定抗体 潜伏期及前驱期 刚发病或急性期 恢复期及康复期 较难查见 最多查见 很难查见 未增多 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明显增多(常超过4倍) 表23-2 供病毒分离的检材 临床表现 常见病毒 帮助诊断有用的检材 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巨细胞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肠孤病毒 合胞病毒 咽试、肛拭 咽试或含漱液、尿液 咽拭或含漱液 咽拭含漱液 咽拭、粪便或肛拭 咽拭或含漱液、鼻咽洗液 出疹疾病 柯萨奇病毒 巨细胞病毒 埃可病毒 EB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粪便或肛拭、咽拭 咽拭或含漱液、尿液 粪便或肛拭、咽拭 咽拭或含漱液 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 咽拭或含漱液、尿液 咽洗液、鼻咽拭 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 脑炎 虫媒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麻疹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血液、脑脊液 脑活检、脑脊液、疱疹棉拭或吸取液 脑脊液、咽拭或含漱液、尿液 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液 无菌性脑膜炎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腮腺炎病毒 脑脊髓液、粪便或肛拭、咽拭 脑脊液、粪便或肛拭、咽拭 脑脊髓液、口颊粘膜棉拭 失天或新生儿感染 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尿液、咽拭或含漱液 咽拭或含漱液、尿液 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回拭 眼部感染 腺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结膜棉拭、咽拭、肛拭 结膜棉拭、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 其它感染 巨细胞包涵体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心包炎、心肌炎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柯萨奇B病毒 埃可病毒 尿液、咽拭 尿液、咽拭 咽拭或洗液 心包液、粪便、咽拭 心包液、粪便、咽拭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 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是: 易感的物一→出现病状 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陆需索接种 慕定安毒种型血清学方法 无萄标本(脑脊液、血液、血浆、血清)可直接接种细胞、动物、鸡胚;无苗组织块经培养液洗液洗涤后制成10~20%悬液离心后,取上清 接种:咽洗液、粪便、尿、感染组织或昆虫等污染标本在接种前先用抗生素处理,杀死杂菌。 1.细包培养用分散的活细胞培养称细跑培养(Cell culture©)·所用培养液是含血清(通常为胎牛血清)、葡葡糖、氨基酸。维生素的平 衡溶液,pH7.2-7.4,细胞培养适于绝大多数病毒生长,是病毒实验室的常规技术 原代细胸培养(Primar町ycecutur©)用胰蛋白薛将人胚(或动物)组织分散成单细胞,加一定培养液,37C期育1-2天后逐新在培养瓶底部 长成单层细跑,如人胚肾细胞、免肾细胞。原代细跑均为二倍体细胞,可用于产生病毒疫苗,如免肾细抱生产风疹疫苗,鸡成纤维细胞产生麻 疹疫苗,猴肾细胞生产脊液灰质炎疫苗。因原代细胞不能持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工作。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 utue)原代细孢只能传23代细跑就退化,在多数细跑退化时,少数细胞能继续传下来,且保持染色体数为 二倍体,称为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迅速,并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特征,通常是胚胎组织的成纤维细跑(如W38细胞系)。二倍体细 跑一经建立,应尽早将细胞忌浮于10%二甲基亚很中,大量分装安甑贮存于液氨(~196℃)内,做为种子”,供以后传代用。目前多用二倍体 细胞系制备病毒疫苗,也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新工作, 传代细胞培养(Continous cell culture)通常是由瘤细胞或二信体细跑突变而来(如Hela、Hep-2、Vero细胞系等),染色体数为非整倍 体,细胞生长迅速,可无限传代,在液氨中能长期保存。目前广泛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作,根据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选择敏感的细胞系 使用。 表23}病毒增殖用都分细胞系及来源 名 HDCS MRC.O WI38 人颈细胞 传代细胞系 人上皮细抱 Hels Hsp-2 地鼠污细 H 传代 )提供了条件 家免及猴等 接种途 根据各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而定 可接 皮内 脑内,柯萨奇病接种乳孔鼠(一周酸)腹腔或脑内。接种后逐 则取病变组织剪 研磨均匀 开作 中在鸡胚绒毛尿囊 尿囊 之。羊膜腔、卵武 脑P 如有病毒增殖 则鸡胚发生异常变化或羊水,尿囊液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常用于流感病毒及腺炎病毒等的分离培养】 但很多病毒有 图胚中不生的 (仁)分离病毒的鉴定 指征 ()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effeet,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退形性变,表现为细抱皱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某些病毒 征性CPE ,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上述细狗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预测性诊断(表234)·免夜荧光(F)法用于 鉴定病毒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 细胞内的病毒或抗原可被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着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斑点状苗绿色荧光,根据所用 抗体的特异性判浙为 何种病击感染 表234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增 小RNA病毒 的大智 单纯疱疹病毒 细胞变园堆积成萄葡状 腺病毒 多核巨细孢(合跑体)】 副枯病毒 红细胞吸附现象 HIV 干扰并阻止其他病毒(如ECHO病海)的细抱致病作用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 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是: 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接种 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 鸡胚→病变或死亡 细胞培养→细胞病变 →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 无菌标本(脑脊液、血液、血浆、血清)可直接接种细胞、动物、鸡胚;无菌组织块经培养液洗液洗涤后制成10~20%悬液离心后,取上清 接种;咽洗液、粪便、尿、感染组织或昆虫等污染标本在接种前先用抗生素处理,杀死杂菌。 1.细胞培养 用分散的活细胞培养称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所用培养液是含血清(通常为胎牛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的平 衡溶液,pH7.2~7.4。细胞培养适于绝大多数病毒生长,是病毒实验室的常规技术。 原代细胞培养(Primary cell culture)用胰蛋白酶将人胚(或动物)组织分散成单细胞,加一定培养液,37℃孵育1-2天后逐渐在培养瓶底部 长成单层细胞,如人胚肾细胞、兔肾细胞。原代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可用于产生病毒疫苗,如兔肾细胞生产风疹疫苗,鸡成纤维细胞产生麻 疹疫苗,猴肾细胞生产脊液灰质炎疫苗。因原代细胞不能持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工作。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l cultune)原代细胞只能传2-3代细胞就退化,在多数细胞退化时,少数细胞能继续传下来,且保持染色体数为 二倍体,称为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迅速,并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特征,通常是胚胎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如WI-38细胞系)。二倍体细 胞一经建立,应尽早将细胞悬浮于10%二甲基亚砜中,大量分装安瓿贮存于液氮(-196℃)内,做为“种子”,供以后传代用。目前多用二倍体 细胞系制备病毒疫苗,也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作。 传代细胞培养 (Continous cell culture)通常是由癌细胞或二倍体细胞突变而来(如 Hela 、Hep-2、 Vero细胞系等),染色体数为非整倍 体,细胞生长迅速,可无限传代,在液氮中能长期保存。目前广泛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工作,根据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选择敏感的细胞系 使用。 表23-3 病毒增殖用部分细胞系及来源 细胞系名称 来源 二倍体细胞系 HDCS MRC-9 WI-38 传代细胞系 Hela Hep-2 Vero BHK 人胚肺细胞 人宫颈癌细胞 人上皮细胞 猴肾细胞 地鼠肾细胞 淋巴细胞培养(Lymphocyte culture)正常成熟的淋巴细胞不经特殊处理不能在体外传代培养。然而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却能在体外持续 传代,这是病毒转化细胞的例证,也是分离出EBV的标志。T淋巴细胞在加入T细胞生长因子(IL-2)后可在体外培养,为研究人类逆转录病毒 (HIV、HTLV)提供了条件,HIV在T淋巴细胞培养物中增殖形成多核巨细胞。 2.动物试验这是最原始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常用小白鼠、田鼠、豚鼠、家兔及猴等。接种途径根据各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而定,可接种 鼻内、皮内、脑内、皮下、腹腔或静脉,例如嗜神经病毒(脑炎病毒)接种鼠脑内,柯萨奇病毒接种乳鼠(一周龄)腹腔或脑内。接种后逐日 观察实验动物发病情况,如有死亡,则取病变组织剪碎,研磨均匀,制成悬液,继续传代,并作鉴定。 3.鸡胚培养用受精孵化的活鸡胚培养病毒比用动物更加经济简便。根据病毒的特性可分别接种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黄 囊、脑内或静脉内,如有病毒增殖,则鸡胚发生异常变化或羊水、尿囊液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常用于流感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的分离培养; 但很多病毒在鸡胚中不生长。 (二)分离病毒的鉴定 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1)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effect,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某些病毒产生特征性CPE,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上述细胞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预测性诊断(表23-4)。免疫荧光(IF)法用于 鉴定病毒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细胞内的病毒或抗原可被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着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斑点状黄绿色荧光,根据所用 抗体的特异性判断为何种病毒感染。 表23-4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病毒 增殖指征 CPE病毒 小RNA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腺病毒 副粘病毒 HIV 细胞园缩、单层破坏 细胞肿大变园 细胞变园堆积成葡萄状 多核巨细胞(合胞体) 红细胞吸附现象 干扰并阻止其他病毒(如ECHO病毒)的细胞致病作用

非CPE病击 风疹病寺 扇病毒 (2)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phenomenon)流感病毒和某些副粘病击感染细胞后24-48小时,以细胞膜上出现病毒的血凝素,能 吸附豚鼠、鸡等动物及人的红细跑,发生红细胞吸附现象。若加入相应的抗血清,可中和病毒血凝素、抑制红细抱吸附现象的发生,称为红细 跑吸附抑制试验。这一现象不仅可作为这类病毒增殖的指征,还可作为初步鉴定。 (3)千扰现象Interference phenom co)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以干扰另一种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增殖,这种现象叫干扰现象,前者为不产 生CPE的病毒(如风疹病吉)但能干扰以后进入的病毒(如ECHO病毒)增殖,使后者进入宿主细胞不再生产CPE, 】。东声感染性的定量测定 空拼形成单位(P1ague.forming unit,P℉U)测定这是一种测定病毒感染性比较准确的方法。将适当浓度的病击悬液接种到生长单层细饱的玻 璃平皿或扁瓶中,当病毒吸附于细胞上后,再在其上复盖一层溶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层,待凝固后,孵育培养。当病毒在细孢内复制增殖后, 每一个感染性病毒颗拉在单层细电中产生一个局限性的感染细胞病灶,病灶逐新扩大,若用中性红等活性染料若色,在红色的的背景中显出没 有着色的空斑”,清楚可见。由于每个空斑由单个病毒颗粒复制形成,所以病毒悬液的滴金可以用每毫升空斑形成单位(℉U)来表示 (2)50%致死量(LD50)或3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的测定本法可估计所含病志的感染量,方法是测定病毒感染鸡胚,易感动物 或组织培养后,引起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病击量,即将病毒悬液作10信连续稀释,接种于上述鸡胚,易感动物或组织培养中,经一定时 间后,观察细胞或鸡还病变,如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痘斑或尿囊液有血疑特性,或易感动物发病而死亡等,经统计学方法计算出50%感染量或 50%组织细孢感染量,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病毒感染性滴度。 。病毒形态与结构的观察病毒悬液经高度浓缩和纯化后,借助磷钨酸负染及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病毒颗粒,根据大小、形态可初步判 断病毒属那一科。还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病毒核酸组成、基因组织构。序列同源性比较加以鉴定, 4.血清学鉴定用已知的诊新血清来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可鉴定病志科属:中和试验或血凝捣蛋制试验可鉴定病声种、型及亚型。从病人检 材中分离出病毒株,应结合临床症状,检材来源及流行季节等加以综合分析,并应注意混杂病毒、隐性感染或潜伏病毒的混淆,须用病人急性 与恢复期双份血清作血洁学试验,血洁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才有意义 三、病毒核酸及抗原的直接检出 ,病毒D 在原位进行酸变 处理后 的已知病毒DNA片段杂 两条单股核 按险基 补原则结合成双股 经放射自显影 NA结合到要上 阳性结果出现斑点状杂交信 二,使用轮状病击 体外转录的故射标记探针做斑点杂交,敏感性高于ELS入 两也可用旦补的DNA针员京 日前核酸分子杂交不但用来检测急性病人标本中的病DNA 也用于检测不易分商培养的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整合感染病人标本中的病 毒DNA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法。先将待检标本DNA热变性为单股DNA做为模板,加一对人工合 成的与模板DNA两端各20个检基互补的引物,在耐热DNA多聚酶作用下,使四种脱氧核苷按模板3端写引物向5端延伸D小NA链,经20~40个 环,可使1个拷贝的核酸扩增至106以上,经琼脂糖电泳,可见到溴化乙染色的核酸条带,扩增片段的大小取决于两引物的间距。此法较核酸 杂交感 快速,已用于肝炎 ADS瓶病毒感染诊断,尤其适用于不易分离培养及含量极少的病毒标本,有较大应用前景 (二)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1,免疫荧光(F)技术如前所述F可用于细胞培养病毒的鉴定,也适用检测临床标本中病毒抗原,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直接免疫荧光 技术是用荧光素直接标记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先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抗原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特异 性抗体结合,从而间接识别抗原。可取喝脱落细跑,检测呼吸道合抱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抗原:取病灶刮片或脑活检标本,检测单纯海 德病毒抗原;取尿沉渣检测巨细胞病毒抗原等。近年来使用单克隆抗体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免疫酶法(E)原理与应用范因同免疫荧光技术,EA是用酶(通常是过氧化物酶)取代荧光素标记抗体,酶住化底物形成有色户 物,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清断可见,不需荧光显微镜,便于推广使用,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亮争RIA和因相RNA二种方法。亮急RIA是同位素标记的已知抗原与标本中未标记的待检抗原竞争性结合特 异性抗体的试验,将形成的复合物分离出来,用放射免疫检测仪测定放射活性,同时与系列稀释的标准抗原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出待检扩 原的浓度。因相R八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因相以捕获标本中的抗原,然后加入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测定放射活性,得知抗原 的量。R八是最敏感的方法,已用于测定粪使中甲肝病毒、轮状病毒抗原及血液中乙肝病毒抗原。 4。薛联免疫吸附试验(ELS)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吸附)到塑料微培板孔中以捕捉标本中相应抗原,然后加入萌标持异性抗体,相应 抗原被夹在抗体之间,当加入隋的底物后显色,显色程度直接反映了标本中病毒抗原的量。因其敏感性接近RI“,又不接触放射性物质,已被 多数实验室采用, 此外,对难以分离培养,形态特殊且病毒数量较多的标本,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法直接观察,是一种快速诊断与鉴定病毒的方法,如轮状 病毒、乙肝病毒. 四、待异性抗体的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非CPE病毒 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2)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phenomenon) 流感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感染细胞后24-48小时,以细胞膜上出现病毒的血凝素,能 吸附豚鼠、鸡等动物及人的红细胞,发生红细胞吸附现象。若加入相应的抗血清,可中和病毒血凝素、抑制红细胞吸附现象的发生,称为红细 胞吸附抑制试验。这一现象不仅可作为这类病毒增殖的指征,还可作为初步鉴定。 (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phenomenon)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以干扰另一种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增殖,这种现象叫干扰现象。前者为不产 生CPE的病毒(如风疹病毒)但能干扰以后进入的病毒(如ECHO病毒)增殖,使后者进入宿主细胞不再生产CPE。 2.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测定 空斑形成单位 (Plaque-forming unit ,PFU)测定这是一种测定病毒感染性比较准确的方法。将适当浓度的病毒悬液接种到生长单层细胞的玻 璃平皿或扁瓶中,当病毒吸附于细胞上后,再在其上复盖一层溶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层,待凝固后,孵育培养。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后, 每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在单层细胞中产生一个局限性的感染细胞病灶,病灶逐渐扩大,若用中性红等活性染料着色,在红色的的背景中显出没 有着色的“空斑”,清楚可见。由于每个空斑由单个病毒颗粒复制形成,所以病毒悬液的滴度可以用每毫升空斑形成单位(PFU)来表示。 (2)50%致死量(LD50)或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的测定本法可估计所含病毒的感染量。方法是测定病毒感染鸡胚,易感动物 或组织培养后,引起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病毒量,即将病毒悬液作10倍连续稀释,接种于上述鸡胚,易感动物或组织培养中,经一定时 间后,观察细胞或鸡胚病变,如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痘斑或尿囊液有血凝特性,或易感动物发病而死亡等,经统计学方法计算出50%感染量或 50%组织细胞感染量,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病毒感染性滴度。 3.病毒形态与结构的观察病毒悬液经高度浓缩和纯化后,借助磷钨酸负染及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病毒颗粒,根据大小、形态可初步判 断病毒属那一科。还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病毒核酸组成、基因组织构、序列同源性比较加以鉴定。 4.血清学鉴定用已知的诊断血清来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可鉴定病毒科属;中和试验或血凝捣蛋制试验可鉴定病毒种、型及亚型。从病人检 材中分离出病毒株,应结合临床症状,检材来源及流行季节等加以综合分析,并应注意混杂病毒、隐性感染或潜伏病毒的混淆,须用病人急性 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才有意义。 三、病毒核酸及抗原的直接检出 (一)直接检出病毒核酸 1.标本滴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病毒DNA结合到膜上,在原位进行硷变性处理后,有放射标记的已知病毒DNA片段杂并,两条单股核酸 按硷基到补原则结合成双股,经放射自显影,阳性结果出现斑点状杂交信号。含轮状病毒的粪便标本经热变性处理,点到膜上,使用轮状病毒 体外转录的放射标记探针做斑点杂交,敏感性高于ELISA。肠道病毒也可用互补的DNA探针做斑点杂交。 目前核酸分子杂交不但用来检测急性病人标本中的病毒DNA,也用于检测不易分离培养的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病人标本中的病 毒DNA。 2.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法。先将待检标本DNA热变性为单股DNA做为模板,加一对人工合 成的与模板DNA两端各20个硷基互补的引物,在耐热DNA多聚酶作用下,使四种脱氧核苷按模板3ˊ端引物向5ˊ端延伸DNA链,经20~40个循 环,可使1个拷贝的核酸扩增至106以上,经琼脂糖电泳,可见到溴化乙锭染色的核酸条带,扩增片段的大小取决于两引物的间距。此法较核酸 杂交敏感、快速,已用于肝炎、AIDS、疱疹病毒感染诊断,尤其适用于不易分离培养及含量极少的病毒标本,有较大应用前景。 (二)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1.免疫荧光(IF)技术如前所述IF可用于细胞培养病毒的鉴定,也适用检测临床标本中病毒抗原,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直接免疫荧光 技术是用荧光素直接标记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先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抗原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特异 性抗体结合,从而间接识别抗原。可取咽喉脱落细胞,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抗原;取病灶刮片或脑活检标本,检测单纯疱 疹病毒抗原;取尿沉渣检测巨细胞病毒抗原等。近年来使用单克隆抗体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免疫酶法(IEA)原理与应用范围同免疫荧光技术,IEA是用酶(通常是过氧化物酶)取代荧光素标记抗体,酶催化底物形成有色产 物,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不需荧光显微镜,便于推广使用。 3.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有竞争RIA和因相RNA二种方法。竞急RIA是同位素标记的已知抗原与标本中未标记的待检抗原竞争性结合特 异性抗体的试验,将形成的复合物分离出来,用放射免疫检测仪测定放射活性,同时与系列稀释的标准抗原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出待检抗 原的浓度。因相RIA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因相以捕获标本中的抗原,然后加入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测定放射活性,得知抗原 的量。RIA是最敏感的方法,已用于测定粪便中甲肝病毒、轮状病毒抗原及血液中乙肝病毒抗原。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吸附)到塑料微培板孔中以捕捉标本中相应抗原,然后加入酶标特异性抗体,相应 抗原被夹在抗体之间,当加入酶的底物后显色,显色程度直接反映了标本中病毒抗原的量。因其敏感性接近RIA,又不接触放射性物质,已被 多数实验室采用。 此外,对难以分离培养,形态特殊且病毒数量较多的标本,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法直接观察,是一种快速诊断与鉴定病毒的方法,如轮状 病毒、乙肝病毒。 四、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病毒感染后通常诱发针对病击一种或多种坑原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效价升高或M抗体出现有错助临床诊新的价值。 (一)补体结合试验(CF)CF分二个阶段:1抗原与抗体(一个为已知,一个为待检)混合,加入定量补体,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 补体被消耗:2.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抱,若补本已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完全结合,没有利补体存在,那么绵羊红细跑不会 溶血,结果为阳性,说明待检标本中有特异性存在,出现阳性结果时血清标本最高稀释度为抗体的效价。反之为阴性结果。由于补体结合抗体 产生早,消失快。话于诊断病毒近期感染。(表23.5), 取时期 116 一抗体效价 此例的抗体效价升高信,有诊断意义 (二)中和试验(NT)在活体或活细抱内测定病毒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致病力的试验。试验时:@须先测出病毒的半数致死星 (LD50)或半数感染量(1D50):②随即取话病毒与被试血清按不同比例混合 ,放置1~2小时让其充分中和:③将病毒与血清混合液注入 组动物、鸡胚或组织细胞培养管内培养;④根据动物鸡胚死亡数或细胞病变的管数,计算出百分比(%) 然后再计算这些试验对象中的半 数兔于死亡或免于致病所需要的最少量血清(或最大量的病毒),就是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称为50%终点的中和效价)。诊新病毒性疾病 时,须取病人双份血清同时做对比试验,病后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也必须超过病初血清4倍以上,才能确诊(表236)。用此法鉴定病毒时 须将病毒分别与免疫血清及血清正常血清(对粥)混合做对比试验,免疫血清比正常血清多中和50~100倍剂量的病毒,才能断定是该病 毒。 表23·6病人双份血请的病毒中和试验结果(组织细胞培养的中和试验】 试验病毒(用10个TCLDS0)@ 病人血清(取血时 甲病 说明:@TC1D5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 每种稀程度接种4支组织细跑培关管:0一未出现细跑致病作用:+一出现细附致病作用 角比的病后血毒中和抗体决价比信切血清增高双倍,有诊新音义 病吉中和抗体的特异性高,持续时间久,以往受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血中可长期存在中和抗体,所以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免疫水平 研究,但因试验方法素杂,耗用动物、鸡还或细孢培养较多,故一般不作常规使用。 (三)血凝抑制试验(Hem世glutinationinhibition test,HIT)某些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想腺炎病毒、脑炎向毒等)能凝集红 细胞,而抗体与这些病毒结合后却能阳止它们的凝集,若双份血清有≥4倍以上滴度增高,也可用于诊断这类病毒感染,本法简便、快速、经 济、特异性高,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 (四)g铺提ELISA特异性gM出现于病毒感染的早期或病毒感染的活动期,因此可从急性期病人单份血清中检出特异性1gM,这是病 声感染实验室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实验中先用u链血清包被微培板孔,用以铺捉血清标本中的1M类抗体,再加入特异性病声抗原及确标抗体 以证实特异性1gM的存在。现已广泛用于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在先天性感染中,1gM检测有特殊意义,因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发现 抗病毒1gM提示为宫内感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免疫预防 ()人工自动免 减毒活病毒位苗((Liveattenuated virus vaccines))选用抗原性与野毒株一致而稳定无毒或显着减毒的活病毒突变株做为疫苗。可筛选 然减毒株,或在多种宿主中连续传代培养诱导出减毒株。,接种活病毒菌近似自然感染,在宿主中可繁殖,仅接种一次便可较长时间刺激抗体 产生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并可产生局部抗体。目前推荐使用的减毒活病毒疫苗见表23-7, 表237预防人类病击性疾病的疫苗 历毒状态 使用方法 鸡还细泡培苏 话高击 鸡胚细跑培养 减毒活病毒株 皮下接种 眼腺炎 风疹 鸭还或人二倍体细胞 减毒活病毒 皮下接种 减毒活病毒株 乙型肝炎 血源纯化HBsAg、.酵母表达 皮下接种 重组HBsAg 病毒业单位 皮下接种 乙型脑黄 灭活病志 地凤肾细饱培养 皮下接种 狂犬病 地鼠骨或人二倍体细跑 灭活病毒 皮下接种 活疫苗的不利之处在于:①在接种者体内增殖中有恢复毒力的潜在危险性:②哥毒株感染可干扰疫苗株的免疫效果:③老年人,免疫缺陷 者不宜接种:④保存期、有效期有限

病毒感染后通常诱发针对病毒一种或多种抗原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效价升高或lgM抗体出现有辅助临床诊断的价值。 (一)补体结合试验(CF) CF分二个阶段:1.抗原与抗体(一个为已知,一个为待检)混合,加入定量补体,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 补体被消耗;2.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若补本已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完全结合,没有剩补体存在,那么绵羊红细胞不会 溶血,结果为阳性,说明待检标本中有特异性存在,出现阳性结果时血清标本最高稀释度为抗体的效价。反之为阴性结果。由于补体结合抗体 产生早,消失快,适于诊断病毒近期感染。(表23-5)。 取血时期 血清稀释倍数及试验结果 抗体效价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发病2~3内血清 发病2~3周后血清 + + + + + + - + - + - - - - 1:8 1:32* *此例的抗体效价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 (二)中和试验(NT)在活体或活细胞内测定病毒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致病力的试验。试验时:①须先测出病毒的半数致死量 (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②随即取活病毒与被试血清按不同比例混合,放置1~2小时让其充分中和;③将病毒与血清混合液注入各 组动物、鸡胚或组织细胞培养管内培养;④根据动物、鸡胚死亡数或细胞病变的管数,计算出百分比(%),然后再计算这些试验对象中的半 数免于死亡或免于致病所需要的最少量血清(或最大量的病毒),就是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称为50%终点的中和效价)。诊断病毒性疾病 时,须取病人双份血清同时做对比试验,病后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也必须超过病初血清4倍以上,才能确诊(表23-6)。用此法鉴定病毒时, 须将病毒分别与免疫血清及血清正常血清(对照)混合做对比试验,免疫血清比正常血清多中和50~100倍剂量的病毒,才能断定是该病 毒。、 表23-6 病人双份血清的病毒中和试验结果(组织细胞培养的中和试验) 试验病毒(用100个TCLD50)① 病人血清(取血时期) 活病毒+稀释血清对细胞致病② 50%终点血清中和抗体效价③ (血清稀释倍数) 1:5 1:10 1:20 1:40 1:80 1:160 甲病毒 病初(2日) 0000 00++ ++++ ++++ ++++ ++++ 10(1:10) 病后(20日) 0000 0000 0000 0000 00++ ++++ 80(1:80 说明:①TCID5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 ②每种稀释度接种4支组织细胞培养管;0=未出现细胞致病作用;+=出现细胞致病作用。 ③此例的病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病初血清增高8倍,有诊断意义。 病毒中和抗体的特异性高,持续时间久,以往受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血中可长期存在中和抗体,所以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免疫水平 研究,但因试验方法繁杂,耗用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较多,故一般不作常规使用。 (三)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 test,HIT)某些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脑炎病毒等)能凝集红 细胞,而抗体与这些病毒结合后却能阻止它们的凝集,若双份血清有≥4倍以上滴度增高,也可用于诊断这类病毒感染。本法简便、快速、经 济、特异性高,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 (四)lgM捕捉ELISA 特异性lgM出现于病毒感染的早期或病毒感染的活动期,因此可从急性期病人单份血清中检出特异性lgM,这是病 毒感染实验室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实验中先用u链血清包被微培板孔,用以捕捉血清标本中的lgM类抗体,再加入特异性病毒抗原及酶标抗体 以证实特异性lgM的存在。现已广泛用于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在先天性感染中,lgM检测有特殊意义,因l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发现 抗病毒lgM提示为宫内感染。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免疫预防 (一)人工自动免疫 1.减毒活病毒疫苗(Liveattenuated virus vaccines)选用抗原性与野毒株一致而稳定无毒或显着减毒的活病毒突变株做为疫苗。可筛选自 然减毒株,或在多种宿主中连续传代培养诱导出减毒株。接种活病毒疫苗近似自然感染,在宿主中可繁殖,仅接种一次便可较长时间刺激抗体 产生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并可产生局部抗体。目前推荐使用的减毒活病毒疫苗见表23-7。 表23-7 预防人类病毒性疾病的疫苗 疾病 疫苗来源 病毒状态 使用方法 脊髓炎质炎 麻疹 腮腺炎 风疹 乙型肝炎 乙型脑炎 狂犬病 人二倍体细胞系 鸡胚细胞培养 鸡胚细胞培养 鸭胚或人二倍体细胞 血源纯化HBsAg、酵母表达 重组HBsAg 地鼠肾细胞培养 地鼠肾或人二倍体细胞 减毒活病毒株 减毒活病毒株 减毒活病毒株 减毒活病毒株 病毒亚单位 灭活病毒 灭活病毒 口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皮下接种 活疫苗的不利之处在于:①在接种者体内增殖中有恢复毒力的潜在危险性;②野毒株感染可干扰疫苗株的免疫效果;③老年人、免疫缺陷 者不宜接种;④保存期、有效期有限

目前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减毒活疫苗,如使用无毒的牛痘苗病毒作载体,将期望表达的外源基因插入,构建成重组痘苗病毒,发展 为安全有效的多价减毒活毒疫苗。现已构建出表达HBSAg、HSV-gD、HIV-gp120等重组痘苗病毒,动物试验安全有效. 2.灭活病毒疫苗(Killedvirus vaccines)将纯化的病毒用甲醛处理灭活其感染性,而不损伤病毒结构蛋白,做为一种疫苗。灭活病毒疫苗是 完整的病毒,可诱生循环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应注意的是:①制备中确保无残留的活病毒;②加强免疫或后续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 对外源性蛋白质的超敏反应;③对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病毒病预防效果不佳,不能产生足够的局部免疫力;④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较差。 3.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s)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囊膜或衣壳的蛋白质亚单位,除去核酸而制成亚单位疫苗。目前用基因克隆到 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经纯化制备出亚单位疫苗。在酵母菌中表达的HBSAgi已投放市场。 常用免疫制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病人恢复期血清、胎盘(两种)球蛋白及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等。常用于甲肝、麻疹及脊液灰质炎 的紧急预防,可使病情减轻或不出现症状。 二、药物治疗 (一)化学疗剂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原因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凡能杀死病毒的药物,同时多对宿主细胞也有损害。随着分子病毒学研 究的进展,目前能对药物抑制作用的确切靶位作出鉴定。理论上,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均是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位。现已发现一些药物有治疗 价值,允许使用的有无环鸟苷,金刚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叠氨胸苷等,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 用。 1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Acyclovir)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 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 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八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响宿主细胞。已用于治疗原发性疱疹性角膜炎,但对复发性疱疹损伤治疗效 不佳;全身用药可预防潜伏感染的复燃,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性疱疹感染也有治疗作用。此外,与无环鸟苷类似的甲基鸟嘌呤衍生 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dihydroxypropoxymethyl guanine,DHPG),体外实验表明对巨细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巨细胞病毒严重感染的病 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理不详。 叠氨胸苷(Azidodeoxythymidine,AZT)为合成胸腺密啶核苷的类似物,阻断前病毒DNA合成,从而抑HIV的复制。HIV逆转录酶对该药的 敏感性较细胞DNA多聚酶高100倍,对AIDS病人有治疗作用,但该药有较多毒付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oside,ara-A)为腺嘌呤的衍生物,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抑制病毒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对细胞的毒性较阿 糖胞苷小。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局部治疗,静脉给药对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感染疗效明显,疱疹性脑炎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r-A 效果明显。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血像不正常、静脉炎。允许在体内使用是因为在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每日 每公斤体重10 ng ara-A静脉滴注,未发生严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碘苷(Iododeoxyuridine,IDU)又称疱疹净,为尿嘧啶的类似物,抑制疱疹病毒TK并可掺入病毒DNA中,同时也影响宿主细胞DNA合成。 临床上用于HSV角膜损伤的局部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三氟尿苷(Trifluridine)作用机理同磺苷。局部用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对耐碘苷的疱疹病毒株有效。 病毒唑(Ribovirin virozole)又称三氮唑核苷,结构与鸟苷类似,是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阻碍 病毒核酸的合成。体外试验表明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小颗粒气溶胶施放装置用于治疗流感,也允许以气溶胶形式治疗婴儿呼吸 道合胞病毒感染。静脉用药已证明对拉沙病毒感染有效。主要副作用是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2.其他类型抗病毒药物 金刚胺(Amantadine)一种合成胺,阻断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脱壳.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无效。金刚 乙胺(Rimantadine)为金刚胺的衍生物,活性相似,但较少出现失眠、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见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章) (二)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 许多中草药对病毒性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或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或通过增强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抗病 毒作用的中草药各类较多,如:板兰根、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紫草、贯众、大黄、菌陈、虎杖等,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

目前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减毒活疫苗,如使用无毒的牛痘苗病毒作载体,将期望表达的外源基因插入,构建成重组痘苗病毒,发展 为安全有效的多价减毒活毒疫苗。现已构建出表达HBSAg、HSV-gD、HIV-gp120等重组痘苗病毒,动物试验安全有效。 2.灭活病毒疫苗(Killedvirus vaccines)将纯化的病毒用甲醛处理灭活其感染性,而不损伤病毒结构蛋白,做为一种疫苗。灭活病毒疫苗是 完整的病毒,可诱生循环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应注意的是:①制备中确保无残留的活病毒;②加强免疫或后续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 对外源性蛋白质的超敏反应;③对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病毒病预防效果不佳,不能产生足够的局部免疫力;④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较差。 3.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s)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囊膜或衣壳的蛋白质亚单位,除去核酸而制成亚单位疫苗。目前用基因克隆到 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经纯化制备出亚单位疫苗。在酵母菌中表达的HBSAg已投放市场。 常用免疫制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病人恢复期血清、胎盘(两种)球蛋白及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等。常用于甲肝、麻疹及脊液灰质炎 的紧急预防,可使病情减轻或不出现症状。 二、药物治疗 (一)化学疗剂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原因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凡能杀死病毒的药物,同时多对宿主细胞也有损害。随着分子病毒学研 究的进展,目前能对药物抑制作用的确切靶位作出鉴定。理论上,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均是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位。现已发现一些药物有治疗 价值,允许使用的有无环鸟苷,金刚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叠氮胸苷等,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 用。 1.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 Acyclovir)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 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 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A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响宿主细胞。已用于治疗原发性疱疹性角膜炎,但对复发性疱疹损伤治疗效 不佳;全身用药可预防潜伏感染的复燃,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性疱疹感染也有治疗作用。此外,与无环鸟苷类似的甲基鸟嘌呤衍生 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dihydroxypropoxymethyl guanine, DHPG),体外实验表明对巨细胞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巨细胞病毒严重感染的病 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理不详。 叠氮胸苷 (Azidodeoxythymidine, AZT) 为合成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阻断前病毒DNA合成,从而抑HIV的复制。HIV逆转录酶对该药的 敏感性较细胞DNA多聚酶高100倍,对AIDS病人有治疗作用,但该药有较多毒付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阿糖腺苷 (Adenine arabinoside, ara-A) 为腺嘌呤的衍生物,作用机理不详,可能是抑制病毒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对细胞的毒性较阿 糖胞苷小。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局部治疗,静脉给药对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感染疗效明显,疱疹性脑炎如能早期诊断早期使用ara-A 效果明显。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血像不正常、静脉炎。允许在体内使用是因为在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每日 每公斤体重10mg ara-A静脉滴注,未发生严重的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 碘苷 (Iododeoxyuridine,IDU ) 又称疱疹净,为尿嘧啶的类似物,抑制疱疹病毒TK并可掺入病毒DNA中,同时也影响宿主细胞DNA合成。 临床上用于HSV角膜损伤的局部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三氟尿苷 (Trifluridine)作用机理同磺苷。局部用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对耐碘苷的疱疹病毒株有效。 病毒唑 (Ribovirin virozole) 又称三氮唑核苷,结构与鸟苷类似,是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阻碍 病毒核酸的合成。体外试验表明对多种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小颗粒气溶胶施放装置用于治疗流感,也允许以气溶胶形式治疗婴儿呼吸 道合胞病毒感染。静脉用药已证明对拉沙病毒感染有效。主要副作用是贫血,停药后可恢复。 2.其他类型抗病毒药物 金刚胺(Amantadine) 一种合成胺,阻断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脱壳。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无效。金刚 乙胺(Rimantadine)为金刚胺的衍生物,活性相似,但较少出现失眠、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干扰素及其诱生剂(见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章) (二)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 许多中草药对病毒性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或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或通过增强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具有抗病 毒作用的中草药各类较多,如:板兰根、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黄芩、紫草、贯众、大黄、菌陈、虎杖等,有待深入研究与开发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