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六章 变频

第六聿变频 第一节概述 变频 定义:指频率变换,其携载的信息不变。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变频是一个不可少的过程。变频分为上变频和下变频两 种 上变频:中频变成高频(发射机) 下变频:高频变成中频(接收机) 变频器 以AM收音机的超外差变频为例说明。 组成:非线性器件、本振、滤波器 原理:高频调幅波与本振信号经过匚次非线性变換得到和频与差频,滤波 得到差频。 f=f-f=465KH(中频) 即由高频调幅波变成中频调幅波,载频降低,包络不变。 频谱倒置:频谱进行了下移,频谱结构发生了倒置。 单管变频:一个晶体管,既作为非线性器件又充当放大器件。 双管变频:两个晶体管,一个作为非线性器件,另一个充当放大器件 超外差变频的缺点 直放式收音机的缺点: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超外差变频的缺点:存在严重的组合频率干扰。 三、变频电路 1.二极管混频:组合频率少,噪声小,增益低。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 2.三极管混频:增益高,严重的组合频率干扰。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 第二节组合频率干扰与非线性失真 组合频率干扰 1.干扰哨声
第六章 变频 - 1 - 第六章 变频 第一节 概述 一、变频 定义:指频率变换,其携载的信息不变。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变频是一个不可少的过程。变频分为上变频和下变频两 种。 上变频:中频变成高频(发射机) 下变频:高频变成中频(接收机) 二、变频器 以 AM 收音机的超外差变频为例说明。 组成:非线性器件、本振、滤波器 原理:高频调幅波与本振信号经过二次非线性变换得到和频与差频,滤波 得到差频。 fI=fL-fc=465KHz(中频) 即由高频调幅波变成中频调幅波,载频降低,包络不变。 频谱倒置:频谱进行了下移,频谱结构发生了倒置。 单管变频:一个晶体管,既作为非线性器件又充当放大器件。 双管变频:两个晶体管,一个作为非线性器件,另一个充当放大器件。 3.超外差变频的缺点 直放式收音机的缺点: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超外差变频的缺点:存在严重的组合频率干扰。 三、变频电路 1.二极管混频:组合频率少,噪声小,增益低。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 2.三极管混频:增益高,严重的组合频率干扰。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 第二节 组合频率干扰与非线性失真 一、组合频率干扰 1.干扰哨声

机内的非线性变换,产生接近中频的干扰信号,与中频信号在检波器中进 行差频,得到差排干扰信号。 克服的办法:减小输入信号幅度,选择合适的工作点 2.寄生通道干扰 由于接收机的选择性不好,机外干扰信号串入所致。 ①镜像干扰 克服的办法:提高选择性:采用高中频;在某些点上不设置电台。 ②中频干扰 克服的办法:提高选择性;采用低中频;加中频陷波电路。 非线性失真 1.交调失真:负像、雨刷干扰 互调失真:网纹干扰。 克服的办法:减小输入信号幅度,选择合适的工作点。 第三节倍频器 倍频:将输入信号频率成整数倍升高 用途:升高频率、扩展频段。 三极管倍频器:晶体管工作于丙类状态,利用非线性产生新频率,经滤波 得到倍频信号。 滤波:高次谐波容易滤除,低次谐波不易滤除 低次谐波要加陷波电跻来滤除
第六章 变频 - 2 - 机内的非线性变换,产生接近中频的干扰信号,与中频信号在检波器中进 行差频,得到差排干扰信号。 克服的办法:减小输入信号幅度,选择合适的工作点。 2.寄生通道干扰 由于接收机的选择性不好,机外干扰信号串入所致。 ①镜像干扰 克服的办法:提高选择性;采用高中频;在某些点上不设置电台。 ②中频干扰 克服的办法:提高选择性;采用低中频;加中频陷波电路。 二、非线性失真 1.交调失真:负像、雨刷干扰。 2.互调失真:网纹干扰。 克服的办法:减小输入信号幅度,选择合适的工作点。 第三节 倍频器 倍频:将输入信号频率成整数倍升高。 用途:升高频率、扩展频段。 三极管倍频器:晶体管工作于丙类状态,利用非线性产生新频率,经滤波 得到倍频信号。 滤波:高次谐波容易滤除,低次谐波不易滤除。 低次谐波需要加陷波电路来滤除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五章 调幅、检波.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三章 宽频带放大器.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三章 宽频带放大器.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七章 调频与鉴频.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一章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数字音像压缩技术基础.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DVD影碟机.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家庭影院.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VCD影碟机.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激光头及其伺服机构.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激光唱机(CD机)的基本原理.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LD影碟机.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数字音像设备概述(董善志).doc
- 《数字音像设备》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家用电器.doc
-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答案(第四版,共六章,阎石).pdf
-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ppt
-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正弦波振荡器.ppt
-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ppt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四章 宽频带放大器.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第四章 正弦波振荡器.doc
-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讲义(高频电子技术)绪论.doc
-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定理(描述和习题解析).ppt
-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入门——从HDL到版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Verilog应用、第三章 Cadence仿真器、第四章 设计举例、第五章 Verilog的词汇约定(Lexical convention)(于敦山).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3章 逻辑门电路.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7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5章 触发器.ppt
- 《基本电路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和进度》讲义.pdf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作业(邹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邹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2-4)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邹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2-7)系统函数(邹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作业(邹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3-1)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其性质(邹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3-2)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邹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