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光谱分析概论

第十四章外一可见 光光度法 第一节光学分析概论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
第十四章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光学分析概论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二、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三、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波动性:V >粒子性:E=h·v=h c- 注:A,E个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 波动性: ➢ 粒子性: 1 = , = c c E = h = h 注: ,E

续前 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 y射线→→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高能辐射区』γ射线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浪长 x射线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紫外光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可见光 红外光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了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长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χ射线 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紫外光 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可见光 红外光 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续前 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波长 长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光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 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析法的统称 )分类 1.光谱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内部 发生量子化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发射或散射 辐射等电磁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定性、定量 分析方法 按能量交换方向分∫吸收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按作用结果不同分〔原子光谱→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带状光谱
二、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一)光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 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析法的统称~。 (二)分类: 1.光谱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内部 发生量子化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发射或散射 辐射等电磁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定性、定量 分析方法 ➢ 按能量交换方向分 吸收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 按作用结果不同分 原子光谱→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带状光谱

续前 2.非光谱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测定 电磁辐射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 本性质变化的分析方法 分类:折射法、旋光法、比浊法、X射线衍射法 3.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 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续前 2.非光谱法: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测定 电磁辐射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 本性质变化的分析方法 分类:折射法、旋光法、比浊法、χ射线衍射法 3.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 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续前 (三)发射光谱 M*一发光→释放能量→M+hv 发射光 激发态 基态光 √例:y-射线;X-射线;荧光 (四)吸收光谱 M+h吸收辐射能量M>吸收光谱 基态光 激发态 √例: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
续前 (三)发射光谱 (四)吸收光谱 激发态 基态 光 发光 释放能量 M ⎯⎯⎯⎯ ⎯→M + h * → ⎯→发射光谱 基态 光 激发态 吸收辐射能量 * M + h ⎯⎯⎯⎯⎯→M ✓例:γ-射线;x-射线;荧光 ✓例: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

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 主要特点:五个单元组成 光源 样品他 记录装置+输测
三、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 ➢ 主要特点:五个单元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记录装置 检测器

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相关的基本概念 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三、相关的基本概念 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由能级间的跃迁引起 ˇ假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ˇ跃迁: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 EA=E由+E指+E 转 能级差△E=h·v=h 若用一连续的电磁辐射照射样品分子,将照射前后的 光强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就可得到光强 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分子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由能级间的跃迁引起 ✓ 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 ✓ 跃迁: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 若用一连续的电磁辐射照射样品分子,将照射前后的 光强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就可得到光强 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分子吸收光谱 E 分 = E 电 + E 振 + E 转 c 能级差 E = h = h

续前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所需能量大小顺序 △E:>△E=>△E 转 △E电=1~20e4>4=0.06~1.25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E瓶=005~1ey>4=25~1.25m→红外吸收光谱 AE转=0005~005e>=250~25m→远红外吸收光谱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于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分子中 价电子(或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 (吸收能量=两个跃迁能级之差)
续前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所需能量大小顺序 E 电 E 振 E 转 远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转 振 电 = = = = = = − E e v m E e v m E e v m 0.005 ~ 0.05 250 ~ 25 0.05 ~1 25 ~1.25 1~ 20 0.06 ~1.25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于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分子中 价电子(或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 (吸收能量=两个跃迁能级之差)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11-4)经典液相色谱法.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11-1)色谱法概述.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14-5)红外光谱解析方法.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14-4)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续.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14-4)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14-2)红外分光光度法2.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14-1)红外分光光度法1.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12-5)气相色谱法3.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11-3)气相色谱法2.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11-5)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11-3)基本原理.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八章 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五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论.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ppt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课件讲稿)第四章 非水水酸碱滴定法.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主讲:朱振峰).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固相反应 Solid State Reaction.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玻璃体.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烧结 Sintering.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熔体.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相平衡.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相变 phase transformation.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扩散.ppt
- 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Phenomenological Chemical Kinetics(empirical/classical)Physical Chemistry II.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1 Theories of elementary reaction.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2 The rate theory of unimolecular reaction.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2 Boyle's Law.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3 热化学(ThermoChemistry).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erfect gas equation.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5 Helmholtz and Gibbs energies.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6 Measurement of work.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7 Phase rules.ppt
- 武汉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8 简单混合物 Simple mixture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