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8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周子力执笔人:田海峰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物理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网课程编号:072301英文名称:ModernCommunicationNetwork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实验学时:0理论学时:36学分:开设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数据结构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通信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技术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现代通信网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通信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为从事通信工程专业的工作和今后继续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概念、质量指标和现代通信网的组成。2.掌握电话网、长途网及本地网的网络结构、路由的含义、设置及选择。了解传输链路与SDH传输网的结构组成。3.理解图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路由选择和站址选择的应用方法,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排队系统组成。4.了解B-ISDN的基本概念和信息传递方式、ATM的基本原理和ATM网的网络结构、知道ATM标准、ATM交换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连关系。5.理解接入网的基本概念、了解有线接入网中三种接入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HDSL和ADSL的系统结构和系统的配置方式。了解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周子力 执笔人:田海峰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网 课程编号:072301 英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学 分: 开设专业: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数据结构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通信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技 术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现代通信网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 代通信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为从事通信工程专业的工作和今后继续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 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概念、质量指标和现代通信网的组成。 2. 掌握电话网、长途网及本地网的网络结构、路由的含义、设置及选择。了解传输链路与 SDH 传输网的结构组成。 3. 理解图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路由选择和站址选择的应用方法,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典型 的排队系统组成。 4. 了解 B-ISDN 的基本概念和信息传递方式、ATM 的基本原理和 ATM 网的网络结构、知道 ATM 标准、ATM 交换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连关系。 5. 理解接入网的基本概念、了解有线接入网中三种接入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 HDSL 和 ADSL 的系统结构和系统的配置方式。了解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 功能

6.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宽带IP城域网的概念及分层结构,理解宽带IP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及接入技术,掌握IP地址规划及路由选择协议。7.掌握NO.7信令网的基本规定、组成和网路结构: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的方式;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及其体系结构。8.了解通信网规划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设计步骤的基础上,掌握局所规划、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和用户线路的设计方法。9.了解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概念、分类及构成要素:2.理解通信网的基本结构。第二节通信网的质量要求1.了解对通信网的一般质量要求;2.理解对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第三节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及发展1.理解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2.了解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方向。教学重点:1.通信网的基本结构;2.对电话网的质量要求:3.现代通信网的构成。教学难点:1.通信网的基本结构;第二章电话网和SDH传输网的网络结构第一节电话网的网络结构1.了解电话网等级结构的概念,我国五级等级结构的电话网;2.了解长途网的概念及组成,理解长途网的四级结构及其结构演变;3.了解本地网的概念及类型,理解交换中心的职能及本地网的网络结构。第二节路由及路由选择

6. 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宽带 IP 城域网的概念及分层结构,理解宽带 IP 城域网的三种骨 干传输技术及接入技术,掌握 IP 地址规划及路由选择协议。 7. 掌握 NO.7 信令网的基本规定、组成和网路结构;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网同步的方 式;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及其体系结构。 8. 了解通信网规划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设计步骤的基础上,掌握局所规划、中继路由的选择与 计算和用户线路的设计方法。 9. 了解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 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概念、分类及构成要素; 2. 理解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 了解对通信网的一般质量要求; 2. 理解对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及发展 1. 理解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2. 了解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2. 对电话网的质量要求; 3.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教学难点: 1.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电话网和 SDH 传输网的网络结构 第一节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1. 了解电话网等级结构的概念,我国五级等级结构的电话网; 2. 了解长途网的概念及组成,理解长途网的四级结构及其结构演变; 3. 了解本地网的概念及类型,理解交换中心的职能及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第二节 路由及路由选择

1.了解路由的含义、分类及基本路由:2.了解路由设置的一般原则:3.了解路由选择规则,理解路由选择结构及路由选择计划。第三节传输链路1.了解主要传输媒介、传输链路。第四节SDH传输网的网络结构1.了解SDH的概念、优缺点;2.理解SDH的速率体系、顿结构及网络单元;3.了解SDH传输网的网络结构。教学重点:1.长途网的网路结构及其演变、本地网的类型、网络结构及职能:2.路由的设置、路由的选择及规则;3.SDH的速率体系、顿结构及网络单元。教学难点:1.长途网及本地网的网络结构;2.路由选择结构及路由选择计划:3.SDH的帧结构。第三章通信网路设计基础第一节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1.了解图的定义、有向图与无向图,有权图,链路、路经和回路,连通图与非连通图,图的连通性,完全图与正则图,子图,树等基本概念;2.理解图的矩阵表示:3.了解最小支撑树,点间最短经及次短经有基本概念4.掌握求最小支撑树的算法(无限制条件下的K方法和P方法):掌握求点间最短经的算法(D算法、F算法;5.理解单中位点与多中位点的概念与设计方法。第二节网络流量设计基础1.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及其基本参数和表示方法:2.理解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李特尔定律及排除系统的分类:3.掌握M/M/1排队系统的指标的计算方法;4.了解M/M/m/n排除系统;

1. 了解路由的含义、分类及基本路由; 2. 了解路由设置的一般原则; 3. 了解路由选择规则,理解路由选择结构及路由选择计划。 第三节 传输链路 1. 了解主要传输媒介、传输链路。 第四节 SDH 传输网的网络结构 1. 了解 SDH 的概念、优缺点; 2. 理解 SDH 的速率体系、帧结构及网络单元; 3. 了解 SDH 传输网的网络结构。 教学重点: 1. 长途网的网路结构及其演变、本地网的类型、网络结构及职能; 2. 路由的设置、路由的选择及规则; 3. SDH 的速率体系、帧结构及网络单元。 教学难点: 1. 长途网及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2. 路由选择结构及路由选择计划; 3. SDH 的帧结构。 第三章 通信网路设计基础 第一节 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 1. 了解图的定义、有向图与无向图,有权图,链路、路经和回路,连通图与非连通图,图的 连通性,完全图与正则图,子图,树等基本概念; 2. 理解图的矩阵表示; 3. 了解最小支撑树,点间最短经及次短经有基本概念 4. 掌握求最小支撑树的算法(无限制条件下的 K 方法和 P 方法);掌握求点间最短经的算法(D 算法、F 算法); 5. 理解单中位点与多中位点的概念与设计方法。 第二节 网络流量设计基础 1. 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及其基本参数和表示方法; 2. 理解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李特尔定律及排除系统的分类; 3. 掌握 M/M/1 排队系统的指标的计算方法; 4. 了解 M/M/m/n 排除系统;

5.理解排队论在电话通信网及数据通信网中的应用,掌握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最小支撑树的算法,点间最短经的算法2.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李特尔定律及排除系统的分类;3.M/M/1排队系统:4.排队论在电话通信网及数据通信网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最小支撑树的算法,点间最短经的算法:2.M/M/1排队系统的指标的计算方法:3.单中位点与多中位点的概念与设计方法;4.电话通信网及数据通信网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第四章B-ISDN与ATM第一节B-ISDN1.了解N-ISDN的概念及局限性;2.了解B-ISDN的业务类型、业务特性;3.理解B-ISDN对信息传递方式的要求:4.理解BER一误码率、PER一分组(信元)差错率、PLR一分组(信元)丢失率、PIR一分组(信元)误插率、时延与时延抖动各个的含义。第二节ATM基本原理1.了解ATM的定义;2.理解电路传递方式、分组传递方式与ATM的原理及区别3.了解ATM信元的结构、ATM的信头结构、异步时分复用的规定与含义4.理解ATM的基本特点与ATM的虚连接。第三节ATM网的网络结构及B-ISDN用户-网络接口1.了解ATM网络结构2.了解B-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中的参考配置与物理配置模型的定义。第四节ATM标准1.了解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ATM物理层规范、ATM层规范与功能、AAL层规范。第五节ATM交换1.了解ATM交换的基本原理与特点、ATM交换机的分类与组成2.理解对ATM交换单元的要求以及满足要求的缓冲排队方式和交换结构技术

5. 理解排队论在电话通信网及数据通信网中的应用,掌握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最小支撑树的算法,点间最短经的算法; 2. 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李特尔定律及排除系统的分类; 3. M/M/1 排队系统; 4. 排队论在电话通信网及数据通信网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最小支撑树的算法,点间最短经的算法; 2. M/M/1 排队系统的指标的计算方法; 3. 单中位点与多中位点的概念与设计方法; 4. 电话通信网及数据通信网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B-ISDN 与 ATM 第一节 B-ISDN 1. 了解 N-ISDN 的概念及局限性; 2. 了解 B-ISDN 的业务类型、业务特性; 3. 理解 B-ISDN 对信息传递方式的要求; 4. 理解 BER—误码率、PER—分组(信元)差错率、PLR—分组(信元)丢失率、PIR—分组(信 元)误插率、时延与时延抖动各个的含义。 第二节 ATM 基本原理 1. 了解 ATM 的定义; 2. 理解电路传递方式、分组传递方式与 ATM 的原理及区别; 3. 了解 ATM 信元的结构、ATM 的信头结构、异步时分复用的规定与含义; 4. 理解 ATM 的基本特点与 ATM 的虚连接。 第三节 ATM 网的网络结构及 B-ISDN 用户-网络接口 1. 了解 ATM 网络结构; 2. 了解 B-ISDN 用户-网络接口中的参考配置与物理配置模型的定义。 第四节 ATM 标准 1. 了解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ATM 物理层规范、ATM 层规范与功能、AAL 层规范。 第五节 ATM 交换 1. 了解 ATM 交换的基本原理与特点、ATM 交换机的分类与组成; 2. 理解对 ATM 交换单元的要求以及满足要求的缓冲排队方式和交换结构技术

教学重点:1.B-ISDN的业务类型、对信息传递方式的要求:2.电路传递方式、分组传递方式与ATM的原理及区别:3.对ATM交换单元的要求以及满足要求的缓冲排队方式;4.ATM信元的结构、ATM的信头结构。教学难点:1.ATM的基本原理;2.ATM的虚连接;3.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4.ATM的物理层规范。第五章接入网第一节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了解接入网的演变与发展;2.理解接入网的定义及接入网的接口;3.理解接入网的功能模型与通用协议参考模型;4.了解接入网的传输技术及分类。第二节铜线接入网1.了解HDSL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系统应用结构;2.了解ADSL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系统应用结构;3.理解HDSL技术特点及应用系统配置的方式:4.理解ADSL系统信道频谱与收发信机的基本结构:5.理解ADSL的技术特点及影响ADSL性能的因素。第三节光纤接入网1.了解光纤接入网基本概念、参考配置:2.理解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及应用类型。3.理解光纤接入网的传输技术。第四节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1.了解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基本概念:2.理解HFC网络结构;3.了解HFC的优点。第五节无线接入网

教学重点: 1. B-ISDN 的业务类型、对信息传递方式的要求; 2. 电路传递方式、分组传递方式与 ATM 的原理及区别; 3. 对 ATM 交换单元的要求以及满足要求的缓冲排队方式; 4. ATM 信元的结构、ATM 的信头结构。 教学难点: 1. ATM 的基本原理; 2. ATM 的虚连接; 3. ATM 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 4. ATM 的物理层规范。 第五章 接入网 第一节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 了解接入网的演变与发展; 2. 理解接入网的定义及接入网的接口; 3. 理解接入网的功能模型与通用协议参考模型; 4. 了解接入网的传输技术及分类。 第二节 铜线接入网 1. 了解 HDSL 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系统应用结构; 2. 了解 ADSL 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系统应用结构; 3. 理解 HDSL 技术特点及应用系统配置的方式; 4. 理解 ADSL 系统信道频谱与收发信机的基本结构; 5. 理解 ADSL 的技术特点及影响 ADSL 性能的因素。 第三节 光纤接入网 1. 了解光纤接入网基本概念、参考配置; 2. 理解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及应用类型。 3. 理解光纤接入网的传输技术。 第四节 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 1. 了解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基本概念; 2. 理解 HFC 网络结构; 3. 了解 HFC 的优点。 第五节 无线接入网

1.了解固定无线接入网实现的几种方式的工作原理;2.了解移动无线接入网实现的几种方式的工作原理;3.了解其他无线接入技术一WiMAX。教学重点:1.接入网的定义及接入网的接口;2.接入网的分类:3.ADSL技术特点及应用系统配置的方式:4.理解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及应用类型教学难点:1.接入网的接口;2.ADSL的频带分割及调制技术:3.光纤接入网的传输技术;4.HFC网络双向传输的实现。第六章宽带IP城域网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分类及参考模型;4.理解传统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及虚拟局域网。5.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用途及类型。第二节宽带IP城域网概述1.了解宽带IP城域网的概念及分层结构;第三节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传输技术1.了解宽带IP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比较:2.了解千兆以太网技术的概念及优点。第四节宽带IP城域网的接入技术1.了解宽带IP城域网的主要接入技术的分类;2.了解FTTX+LAN接入技术的概念及网络结构:3.了解几种接入技术优缺点的比较与选择。第五节宽带IP城域网的IP地址规划1.了解IP地址的概念及结构;

1. 了解固定无线接入网实现的几种方式的工作原理; 2. 了解移动无线接入网实现的几种方式的工作原理; 3. 了解其他无线接入技术-WiMAX。 教学重点: 1. 接入网的定义及接入网的接口; 2. 接入网的分类; 3. ADSL 技术特点及应用系统配置的方式; 4. 理解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及应用类型。 教学难点: 1. 接入网的接口; 2. ADSL 的频带分割及调制技术; 3. 光纤接入网的传输技术; 4. HFC 网络双向传输的实现。 第六章 宽带 IP 城域网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 2. 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 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分类及参考模型; 4. 理解传统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及虚拟局域网。 5. 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用途及类型。 第二节 宽带 IP 城域网概述 1. 了解宽带 IP 城域网的概念及分层结构; 第三节 宽带 IP 城域网的骨干传输技术 1. 了解宽带 IP 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比较; 2. 了解千兆以太网技术的概念及优点。 第四节 宽带 IP 城域网的接入技术 1. 了解宽带 IP 城域网的主要接入技术的分类; 2. 了解 FTTX+LAN 接入技术的概念及网络结构; 3. 了解几种接入技术优缺点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宽带 IP 城域网的 IP 地址规划 1. 了解 IP 地址的概念及结构;

2.理解IP地址的表示及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3.掌握与IP地址及子网相关的计算;4.了解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的概念及地址规划。第六节宽带IP城域网的路由选择协议1.了解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及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2.理解内部网关协议RIP及OSPF的概念及工作原理;3.理解外部网关协议BGP的概念及工作原理。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局域网的概念、分类及参考模型;3.路由器的基本功能、用途及类型;4.宽带IP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5.宽带IP城域网的主要接入技术:6.IP地址的表示及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7.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及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教学难点:1.交换式以太网及虚拟局域网;2.宽带IP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的原理;3.IP地址的表示及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4.内部网关协议RIP及OSPF与外部网关协议BGP。第七章电信支撑网第一节引言1.了解现代电信支撑网的组成。第二节7号信令网1.了解通信网中的信令与两个用户通过两地的交换机进行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2.理解7号信令的组成与网络结构:3.理解信令网结构的选择参考的因素及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4.了解我国信令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第三节数字同步网1.了解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2.理解实现网同步的三种方式:

2. 理解 IP 地址的表示及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3. 掌握与 IP 地址及子网相关的计算; 4. 了解公有 IP 地址和私有 IP 地址的概念及地址规划。 第六节 宽带 IP 城域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 了解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及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2. 理解内部网关协议 RIP 及 OSPF 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3. 理解外部网关协议 BGP 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 局域网的概念、分类及参考模型; 3.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用途及类型; 4. 宽带 IP 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 5. 宽带 IP 城域网的主要接入技术; 6. IP 地址的表示及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 7. 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及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教学难点: 1. 交换式以太网及虚拟局域网; 2. 宽带 IP 城域网的三种骨干传输技术的原理; 3. IP 地址的表示及子网地址和子网掩码; 4. 内部网关协议 RIP 及 OSPF 与外部网关协议 BGP。 第七章 电信支撑网 第一节 引言 1. 了解现代电信支撑网的组成。 第二节 7 号信令网 1. 了解通信网中的信令与两个用户通过两地的交换机进行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 2. 理解 7 号信令的组成与网络结构; 3. 理解信令网结构的选择参考的因素及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 4. 了解我国信令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第三节 数字同步网 1. 了解数字同步网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实现网同步的三种方式;

3.了解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4.了解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第四节电信管理网1.了解网路管理的含义、TMN的基本含义;2.理解TMN的主要功能:3.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我国电信网路管理实施系统及发展方向。教学重点:1.NO.7信令的组成与网络结构;2.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3.实现网同步的三种方式;4.TMN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1.NO.7信令的组成与网络结构;2.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第八章通信网的规划设计第一节传统网络结构中固定电话网的规划与设计1.了解固定电话网建设的几个应考虑的问题;2.理解目标网的概念3.了解通信业务量预测的基本概念及内容:4.理解用户预测的常用方法;5.掌握时间序列分析法(线性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6.了解与业务量计算相关的量;7.理解吸引系数法、重力法和双因子平衡法的基本思路;8.了解本地网规划原则及参数取值建议;9.理解局所规划中最经济局所容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方法;10.理解一般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方法、数字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11.掌握结合实际要求可以进行中继路由的数量的计算:12.掌握用户线路的配线方式及用户环路的传输设计。第二节7号信令网的规划与设计1.了解7号信令网的规划内容及组织结构规划;2.理解7号信令网链路的计算

3. 了解基准时钟源及受控时钟源; 4. 了解我国同步网的网路结构及组网原则。 第四节 电信管理网 1. 了解网路管理的含义、TMN 的基本含义; 2. 理解 TMN 的主要功能; 3.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我国电信网路管理实施系统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 NO.7 信令的组成与网络结构; 2. 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 3. 实现网同步的三种方式; 4. TMN 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1. NO.7 信令的组成与网络结构; 2. 信令网中的连接方式。 第八章 通信网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 传统网络结构中固定电话网的规划与设计 1. 了解固定电话网建设的几个应考虑的问题; 2. 理解目标网的概念; 3. 了解通信业务量预测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4. 理解用户预测的常用方法; 5. 掌握时间序列分析法(线性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 6. 了解与业务量计算相关的量; 7. 理解吸引系数法、重力法和双因子平衡法的基本思路; 8. 了解本地网规划原则及参数取值建议; 9. 理解局所规划中最经济局所容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方法; 10. 理解一般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方法、数字中继路由的选择与计算; 11. 掌握结合实际要求可以进行中继路由的数量的计算; 12. 掌握用户线路的配线方式及用户环路的传输设计。 第二节 7 号信令网的规划与设计 1. 了解 7 号信令网的规划内容及组织结构规划; 2. 理解 7 号信令网链路的计算

第三节本地网智能汇接局组网方式设计1.了解智能汇接局的概念及业务功能说明2.了解智能汇接局组网的网络结构设计;3.了解话务量与中继电路容量计算。第四节中继传输网的规划与设计1.了解业务量与对应电路需求数量的一般计算方法。第五节传输网络的生存性1.了解传输网络生存性的基本概念;2.了解SDH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3.了解接入网组网涉及的概念及网络组织结构。教学重点:1.通信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步骤;2.用户预测和业务是预测的常用方法;3.局所规划中最经济局所容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方法:4.户线路的配线方式及用户环路的传输设计。教学难点:1.用户预测和业务是预测的常用方法2.局所规划中最经济局所容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方法;3.户线路的配线方式及用户环路的传输设计。第九章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第一节软交换及软交换系统构成1.了解软交换的定义、概念及特点;2.了解基于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3.了解软交换系统的功能;4.了解软交换系统的媒体网关概念、分类及功能;5.了解软交换系统的信令网关。第二节下一代网络技术1.了解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定义、概念及特点;2.理解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3.了解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应用结构;4.了解NGN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地网智能汇接局组网方式设计 1. 了解智能汇接局的概念及业务功能说明; 2. 了解智能汇接局组网的网络结构设计; 3. 了解话务量与中继电路容量计算。 第四节 中继传输网的规划与设计 1. 了解业务量与对应电路需求数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第五节 传输网络的生存性 1. 了解传输网络生存性的基本概念; 2. 了解 SDH 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3. 了解接入网组网涉及的概念及网络组织结构。 教学重点: 1. 通信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步骤; 2. 用户预测和业务是预测的常用方法; 3. 局所规划中最经济局所容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方法; 4. 户线路的配线方式及用户环路的传输设计。 教学难点: 1. 用户预测和业务是预测的常用方法; 2. 局所规划中最经济局所容量的确定方法计算方法; 3. 户线路的配线方式及用户环路的传输设计。 第九章 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 第一节 软交换及软交换系统构成 1. 了解软交换的定义、概念及特点; 2. 了解基于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 3. 了解软交换系统的功能; 4. 了解软交换系统的媒体网关概念、分类及功能; 5. 了解软交换系统的信令网关。 第二节 下一代网络技术 1. 了解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定义、概念及特点; 2. 理解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3. 了解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应用结构; 4. 了解 NGN 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1.软交换的定义、概念及特点;;2.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3.软交换系统的媒体网关概念、分类及功能;4.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教学难点:1.软交换的概念2.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四、学时分配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次小讨课讲实上习备注计授题论外验机22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电话网和SDH传输网的网络55结构65第三章通信网络设计基础14.4第四章B-ISDN与ATM4A第五章接入网44第六章宽带IP城域网44第七章电信支撑网44第八章通信网的规划设计321第九章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36342合计五、考核说明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总成绩=期末考试×60%+期中成绩×20%+作业成绩×10%+平时成绩×10%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教学重点: 1. 软交换的定义、概念及特点;; 2.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 3. 软交换系统的媒体网关概念、分类及功能; 4.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教学难点: 1. 软交换的概念。 2.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四、学时分配 章 次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小 计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习 题 讨 论 课 外 备 注 第一章 概述 2 2 第二章 电话网和 SDH 传输网的网络 结构 5 5 第三章 通信网络设计基础 6 5 1 第四章 B-ISDN 与 ATM 4 4 第五章 接入网 4 4 第六章 宽带 IP 城域网 4 4 第七章 电信支撑网 4 4 第八章 通信网的规划设计 4 4 第九章 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技术 3 2 1 合 计 36 34 2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 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总成绩=期末考试×60%+期中成绩×20%+作业成绩×10%+平时成绩× 1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