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 往主蚁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 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 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 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 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现状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 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 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 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 探索
中国现状: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 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 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 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 探索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 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 紀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 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 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 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 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 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 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 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 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 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 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针对苏共二十大以后西方敌对势力乘机掀 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中共中央指出,从基 本原理上来说,十月革命道路“反映了人类社 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 设工作的普遍规律”。 同时,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 生过一些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又指出,现在 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 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
针对苏共二十大以后西方敌对势力乘机掀 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中共中央指出,从基 本原理上来说,十月革命道路“反映了人类社 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 设工作的普遍规律”。 同时,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 生过一些缺点和错误,中共中央又指出,现在 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 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保护 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956年1月,毛泽 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国应该有一个远大 的规划,要在几年,努力 改变我国在经济上种科学文化 上的落后的状况,迅速达到世 界上的先进水平
1956年1月,毛泽 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 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 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 上的落后的状况,迅速达到世 界上的先进水平。”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保护 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 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 分子“向现代科学进军”。 会后,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集 中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于同年10月 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纲要》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 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 分子“向现代科学进军”。 会后,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集 中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于同年10月 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纲要》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 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 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 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 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 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 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 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
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 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 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 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列强的铁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香格里拉 - 上海老百乐门爵士:老上海(图片集)Old Shanghai.pps
- 《中国古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讲 东汉·三国.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讲 民主共和的构想——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部分 第一章 文明起源时代.ppt
- 中国共产党历史(PPT课件讲稿,主讲:陈茂铨).ppt
- 兰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九章,倪国良).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夏代、第三章 商代.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金石与陇南历史文化(PPT课件讲稿,主讲:蔡副全).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讲 明朝中后期政治(下).ppt
-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ppt
- 苏州科技大学:《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三章,主讲:张笑川).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讲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ppt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956年).ppt
- 档案的真伪鉴定(PPT课件讲稿)以民国档案为例.pptx
- 《世界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古代西亚各国(至公元前4世纪).ppt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元明清部分——从大蒙古国到元王朝(任课教师:张帆).ppt
-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北亚草原地区(内、外蒙古).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讲 明朝边防与对外关系.ppt
-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太平天国——以洪秀全和曾国藩为中心.ppt
- 康有为与戊戌变法(PPT讲稿).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日本史近现代史:第七讲 转折的70年代——太阳开始西沉.ppt
-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ppt
- 中日甲午战争(PPT讲稿)北洋海军海战之检讨.ppt
- 北京大学:《中国通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古代部分)导论(任课教师:党宝海).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辛亥革命.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课件)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讲 现代文明诸原则的确立.ppt
- 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PPT课件讲稿,共九部分).ppt
-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从轮船招商局的诞生与初期发展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朱荫贵).ppt
- 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王涛).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古代历史——融合与冲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