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三章,主讲:张笑川)

中国史学史 张笑川
中国史学史 张笑川

绪论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绪论 •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 二、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 三、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史学史学科的定义: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 生、发展及各时期史学活动状况的学科、它 有着清理史学遗产、阐明史学演进过程和揭 示史学发展规律的任务。(对象与任务) 史学史研究的内容: 1、历史观 2、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 3、史学评论 4、历史编撰学 5、官方修史制度 6、史家及史学机构的史学活动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 史学史学科的定义: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 生、发展及各时期史学活动状况的学科、它 有着清理史学遗产、阐明史学演进过程和揭 示史学发展规律的任务。(对象与任务) • 史学史研究的内容: 1、历史观 2、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 3、史学评论 4、历史编撰学 5、官方修史制度 6、史家及史学机构的史学活动

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1、紧密联系于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 上 2、认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使之区别于史部 目录学、史料学、史籍整理等史学辅助学
二、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 1、紧密联系于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 上。 • 2、认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使之区别于史部 目录学、史料学、史籍整理等史学辅助学 科

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有助于其他学术史研究 ·3、为建立和丰富史学理论提供必要条件
三、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 1、有助于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2、有助于其他学术史研究 • 3、为建立和丰富史学理论提供必要条件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基本功: ·1、掌握一般历史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3、系统全面地掌握史学史方面的知识 ·4、掌握史学史相邻学科的知识,其中较重要的有目录学、 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等等。 ·5、掌握一般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须注意的方法 1、必须注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2、注意史学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的联系。 ·3、注意史学史学科诸项内容之间的联系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 (一)基本功: • 1、掌握一般历史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 2、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 3、系统全面地掌握史学史方面的知识 • 4、掌握史学史相邻学科的知识,其中较重要的有目录学、 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等等。 • 5、掌握一般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 (二)须注意的方法: • 1、必须注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 2、注意史学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的联系。 • 3、注意史学史学科诸项内容之间的联系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历程 1、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史学史因素 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表序》,班彪《略论》,刘勰《文 心雕龙·史传篇》、刘知几《史通》等等 2、梁启超和史学史学科的提出(20年代) 3、40十年代三部史学史专著的出版 4、五六十年代:50年代沉寂,60年代活跃 5、八十年代以来:深入与发展 (二)展望 、扩大研究内容 2、更新研究方法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一)历程 1、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史学史因素 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表序》,班彪《略论》,刘勰《文 心雕龙•史传篇》、刘知几《史通》等等 2、梁启超和史学史学科的提出(20年代) 3、40十年代三部史学史专著的出版 4、五六十年代:50年代沉寂,60年代活跃 5、八十年代以来:深入与发展 (二)展望 1、扩大研究内容 2、更新研究方法

较重要的史学史家 中国史学史纲
较重要的史学史家

参考阅读书目 ·①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②蒙文通《中国史学史》 ③顾颉刚《中国当代史学》 ④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⑤刘知几《史通》 ⑥章学诚《文史通义》 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
参考阅读书目 • ①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 ②蒙文通《中国史学史》 • ③顾颉刚《中国当代史学》 • ④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 ⑤刘知几《史通》 • ⑥章学诚《文史通义》 • 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

阅读基本文献 ·乔治忠:《史学吟》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十二诸侯年 表序》 ·班固:《司马迁传》 范晔:《班彪列传》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阅读基本文献 • 乔治忠:《史学吟》 •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十二诸侯年 表序》 • 班固:《司马迁传》 • 范晔:《班彪列传》 •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古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讲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ppt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956年).ppt
- 档案的真伪鉴定(PPT课件讲稿)以民国档案为例.pptx
- 《世界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古代西亚各国(至公元前4世纪).ppt
- 《中国古代历史》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讲 夏、商、西周.ppt
- 中国古代历史(PPT讲稿)考古——三星堆遗址.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西汉.ppt
- 《日本政治与外交》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讲 战后初期的日本.ppt
- 历史性的转折(PPT课件讲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pt
- 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第一讲 贫困的深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篇综述).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西周时代.ppt
-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图集)第六章 岭南地区(粤、桂、海南).ppt
- 江西师范大学:从反传统到返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论述学习报告.ppt
-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鸦片战争的起源和中英交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37-1945.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动画地图集.ppt
-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义和团运动的是非功过.ppt
- 《现代社会的创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部分 欧洲旧制度(18~19世纪的欧洲).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前言、秦代).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清.ppt
-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讲 明朝中后期政治(下).ppt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金石与陇南历史文化(PPT课件讲稿,主讲:蔡副全).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夏代、第三章 商代.ppt
- 兰州大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九章,倪国良).ppt
- 中国共产党历史(PPT课件讲稿,主讲:陈茂铨).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部分 第一章 文明起源时代.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讲 民主共和的构想——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讲 东汉·三国.ppt
- 香格里拉 - 上海老百乐门爵士:老上海(图片集)Old Shanghai.pps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列强的铁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元明清部分——从大蒙古国到元王朝(任课教师:张帆).ppt
-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北亚草原地区(内、外蒙古).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讲 明朝边防与对外关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