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三讲 危重哮喘的抢救

國瓜鳳就目 《呼北邮詢新力新能展》之二十--量学的抢就 危重哮喘的抢救 钮善福 危重哮喘为哮喘突发性严重发作,或因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慢性哮喘急性发作引起失代偿 急性严重缺O伴O潴留所致严重酸中毒,如不及时合适的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 危重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上升。在过去10年中南欧的哮喘病人增加1倍,全世界约 有1.5亿哮喘患者,每年死于哮喘达18万,在美国八十年代以来的哮喘死亡率翻了一番 危重哮喘发生的有关因素 主要有抗原或刺激性物质突然大量暴露或持续存在;呼吸道感染得不到控制;长期应用 的糖皮质激素突然减少或停用:气道痰栓填塞或并发肺不张:或因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并 发症;精神和社会因素:较重哮喘拖延处理等。 二、危重哮喘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哮喘急性发作过程,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炎症介质导致广泛支气管痉挛、粘膜及粘膜下炎 症、严重水肿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基底膜増厚、粘液腺増生和气道内潴留粘液栓使管腔狭窄, 气道阻力增加,吸入气多于呼出气,肺泡气潴留,肺泡过度充气扩张功能残气,残气和肺总 量,以及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显著增加,严重时可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哮喘发作期间,由于气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一,各部肺泡潴留气量不同,从而使吸入气在肺内 分布显著不匀,各部肺泡内压不等,对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产生不同影响,肺内血流 分布更不匀,引起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严重失调:粘液栓阻塞性肺小叶不张和肺实质炎症加 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危重哮喘因气道陷闭使肺泡过多充 气,胸腔内压增加,用力呼气时,胸腔内压更高,右心回心血量减少;在强有力的负压吸气 期,血液回心血量增加,右心充盈,室间隔移向左心室,舒张期左心室充盈不完全;同时吸 气期巨大负压不利收缩期心室排空,相当于心室后负荷增加。肺过度充气时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后负荷增加。上述各种因素对心肺血管的影响,使吸气期心搏出量及收缩压下降更突出, 出现奇脉 哮喘发作时,低氧血症主要是由于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所致,而肺内分流和弥散功能 降低加重缺氧。动脉血氧降低刺激化学感受器,使呼吸频率增加,幅度加大。哮喘发作初期, 通气可代偿性增加,动脉血ωO2分压降低伴呼吸性碱中毒。当危重哮喘时,气道阻力可大于 健康者10~20倍;在高度肺充气接近肺总量下,使潮气呼吸在压力一容积曲线平坦上部进行 需较大的经肺压改变才可有较足够的潮气量:由于呼气末肺泡容积大、弹性回缩力大,肺泡 内正压,呼气末气道口压力高于大气压,即产生呼气末内源性正压(PEPi),故在吸气初胸腔 充气前需克服 PEEPi才能将气体吸入,增加吸气作功:在肺高充气下,吸气肌下仅要克服肺 弹性回缩力,还要克服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当呼吸功大为增加,持续时间长,易产生呼吸肌 疲劳:又因过度充气的肺泡血流灌注减少,增加生理死腔,从而发生肺泡通气不足,血二氧 化碳潴留,缺氧更为严重,发生混合性酸中毒,危及心脏停搏 三,危重哮喘的这诊断依据 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由较快转为浅快呼吸,岀现呼吸肌疲劳,患者取前倾位,胸 廓膨隆,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胸腹呼吸矛盾,危重者呈现“三凹症”,胸廓活不明显,广泛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三――危重哮喘的抢救 危重哮喘的抢救 钮善福 危重哮喘为哮喘突发性严重发作,或因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慢性哮喘急性发作引起失代偿 急性严重缺 O2 伴 CO2 潴留所致严重酸中毒,如不及时合适的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 危重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上升。在过去 10 年中南欧的哮喘病人增加 1 倍,全世界约 有 1.5 亿哮喘患者,每年死于哮喘达 18 万,在美国八十年代以来的哮喘死亡率翻了一番。 一、危重哮喘发生的有关因素 主要有抗原或刺激性物质突然大量暴露或持续存在;呼吸道感染得不到控制;长期应用 的糖皮质激素突然减少或停用;气道痰栓填塞或并发肺不张;或因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并 发症;精神和社会因素;较重哮喘拖延处理等。 二、危重哮喘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哮喘急性发作过程,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炎症介质导致广泛支气管痉挛、粘膜及粘膜下炎 症、严重水肿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粘液腺增生和气道内潴留粘液栓使管腔狭窄, 气道阻力增加,吸入气多于呼出气,肺泡气潴留,肺泡过度充气扩张功能残气,残气和肺总 量,以及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显著增加,严重时可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哮喘发作期间,由于气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一,各部肺泡潴留气量不同,从而使吸入气在肺内 分布显著不匀,各部肺泡内压不等,对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产生不同影响,肺内血流 分布更不匀,引起通气与血流灌注比例严重失调;粘液栓阻塞性肺小叶不张和肺实质炎症加 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危重哮喘因气道陷闭使肺泡过多充 气,胸腔内压增加,用力呼气时,胸腔内压更高,右心回心血量减少;在强有力的负压吸气 期,血液回心血量增加,右心充盈,室间隔移向左心室,舒张期左心室充盈不完全;同时吸 气期巨大负压不利收缩期心室排空,相当于心室后负荷增加。肺过度充气时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后负荷增加。上述各种因素对心肺血管的影响,使吸气期心搏出量及收缩压下降更突出, 出现奇脉。 哮喘发作时,低氧血症主要是由于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所致,而肺内分流和弥散功能 降低加重缺氧。动脉血氧降低刺激化学感受器,使呼吸频率增加,幅度加大。哮喘发作初期, 通气可代偿性增加,动脉血 CO2 分压降低伴呼吸性碱中毒。当危重哮喘时,气道阻力可大于 健康者 l0~20 倍;在高度肺充气接近肺总量下,使潮气呼吸在压力—容积曲线平坦上部进行, 需较大的经肺压改变才可有较足够的潮气量;由于呼气末肺泡容积大、弹性回缩力大,肺泡 内正压,呼气末气道口压力高于大气压,即产生呼气末内源性正压(PEEPi),故在吸气初胸腔 充气前需克服 PEEPi 才能将气体吸入,增加吸气作功;在肺高充气下,吸气肌下仅要克服肺 弹性回缩力,还要克服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当呼吸功大为增加,持续时间长,易产生呼吸肌 疲劳;又因过度充气的肺泡血流灌注减少,增加生理死腔,从而发生肺泡通气不足,血二氧 化碳潴留,缺氧更为严重,发生混合性酸中毒,危及心脏停搏。 三,危重哮喘的这诊断依据 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由较快转为浅快呼吸,出现呼吸肌疲劳,患者取前倾位,胸 廓膨隆,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胸腹呼吸矛盾,危重者呈现“三凹症”,胸廓活不明显,广泛

國瓜鳳就目 《呼我邮新能果》之二十一一量学的抢就 哮鸣音由变弱至消失,呼吸困难致说话断续,发绀,严重低氧血症伴C2潴留所致的失代偿 性酸中毒,引起精神症状和神志障碍、奇脉、低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呈进行性低氧血症 PaO26.7kPa(8kPa(60mmHg) Sa02>90%。常用鼻导管、鼻塞供氧,或 Venturi面罩供氧。如有条什可应用面罩吸入氦氧混 合气(He一0),流量为12L/min,由于低密度氦气可减少气道涡流,气血阻力下降,减少呼 吸功、氧耗量和C产生量:另氦气使C弥散较氮氧(NO)混合气的ω弥散快4-5倍, 又使吸入气在肺内气体分布均匀,有助于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缺O2得到纠正,CO2分 压下降、pH上升。所以吸入He-02混合气后,患者在1h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二)支气管舒张剂与激素的联合应用 危重哮喘患者的平喘药应联合使用。由于呼吸肌疲劳,无力使用定量吸入器(M),故采 用β2激动剂(2.5mg~5mg舒瑞坦、或叔丁喘宁2.5mg-10mg)和胆碱能阻断药(溴化异丙托品 ng)溶液雾仅吸入,常以压缩氧气作动力,将雾化器由平喘液雾化后,经接口器或面罩,供 患者吸入呼吸道。还可将雾化器或室量吸λ储雾罐串连入呼吸机进气管道中,把支气管舒张 药和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0.4ng~2.0mg/d、布地奈德溶液0.4mg~2.0ng/1)雾粒 送入患者呼吸道。必要时可静脉注射舒喘灵,每次250μg或博利康尼,每次4μg/kg,4h 后可重复注射。静脉推注负荷剂量氨茶碱(5ng/kg),缓慢推注20一30min,已服用茶碱类 药者应减半,继而静滴维持剂量0.5mg/kg·h-1,最好监测茶碱血浓度,有效血浓度为6μ g~15μg/皿,—一般认为皮质类固醇在给药h后才能起作用,静脉推注或静滴甲基泼尼松 琥珀酸钠,每日30mg-40mg,3天后逐减量。在应用β2激动剂和激素要注意低血钾症。 (二)机械通气 以往认为,当患者呼吸极度微弱、昏迷、甚至到呼吸停止,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 械通气。这就延误抢救时机,造成重要脏器损害,使疗效差,恢复慢,造成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浪费。近年来由于提高压力、流量传感器触发灵敏度,加上鼻、口鼻面罩及其固定帽的 改进,使其死腔气变小,密闭性能大为改善,从而提高了机械通气的同步性能和依从性 减少鼻面部皮肤压迫伤,从而为无创性面罩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创造有利条 件 重度哮喘患者经支气舒张剂、氧疗、激素和碱剂等积极治疗,病情未能控制,有低氧血 症、或有CO2潴留倾向,即具鼻或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氧疗的指征 经面罩机械通气操作迅速,简便,特别是手压简易呼吸器应用更方便,适合现场抢救。 简易呼吸器空气入口处贴附阔胶布,减少空气入量,开大氧流量,可保障高浓度氧吸入,应 注意避免呼吸囊压力过高,防肺气压伤发生。危重哮喘肺过度充气,肺压力一容积曲线处于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三――危重哮喘的抢救 哮鸣音由变弱至消失,呼吸困难致说话断续,发绀,严重低氧血症伴 CO2 潴留所致的失代偿 性酸中毒,引起精神症状和神志障碍、奇脉、低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呈进行性低氧血症, PaO26.7kPa(8kPa(60mmHg), SaO2>90%。常用鼻导管、鼻塞供氧,或 Venturi 面罩供氧。如有条什可应用面罩吸入氦氧混 合气(He-02),流量为 12L/min,由于低密度氦气可减少气道涡流,气血阻力下降,减少呼 吸功、氧耗量和 CO2 产生量;另氦气使 CO2弥散较氮氧(N2—O2)混合气的 CO2 弥散快 4—5 倍, 又使吸入气在肺内气体分布均匀,有助于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缺 O2 得到纠正,CO2 分 压下降、pH 上升。所以吸入 He-O2 混合气后,患者在 1h 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二)支气管舒张剂与激素的联合应用 危重哮喘患者的平喘药应联合使用。由于呼吸肌疲劳,无力使用定量吸入器(MDl),故采 用β2 激动剂(2.5mg~5mg 舒瑞坦、或叔丁喘宁 2.5mg—lOmg)和胆碱能阻断药(溴化异丙托品 lmg)溶液雾仅吸入,常以压缩氧气作动力,将雾化器由平喘液雾化后,经接口器或面罩,供 患者吸入呼吸道。还可将雾化器或室量吸入储雾罐串连入呼吸机进气管道中,把支气管舒张 药和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 0.4mg~2.0mg/d、布地奈德溶液 0.4mg~2.0mg/l)雾粒 送入患者呼吸道。必要时可静脉注射舒喘灵,每次 250μg 或博利康尼,每次 4μg/kg,4h 后可重复注射。静脉推注负荷剂量氨茶碱(5mg/kg),缓慢推注 20 一 30min,已服用茶碱类 药者应减半,继而静滴维持剂量 0.5mg/kg·h-1,最好监测茶碱血浓度,有效血浓度为 6μ g~15μg/ml,—一般认为皮质类固醇在给药 6h 后才能起作用,静脉推注或静滴甲基泼尼松 琥珀酸钠,每日 30mg-40mg,3 天后逐减量。在应用β2 激动剂和激素要注意低血钾症。 (二)机械通气 以往认为,当患者呼吸极度微弱、昏迷、甚至到呼吸停止,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机 械通气。这就延误抢救时机,造成重要脏器损害,使疗效差,恢复慢,造成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浪费。近年来由于提高压力、流量传感器触发灵敏度,加上鼻、口鼻面罩及其固定帽的 改进,使其死腔气变小,密闭性能大为改善,从而提高了机械通气的同步性能和依 从性。 减少鼻面部皮肤压迫伤,从而为无创性面罩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创造 有利条 件。 重度哮喘患者经支气舒张剂、氧疗、激素和碱剂等积极治疗,病情未能控制,有低氧血 症、或有 CO2 潴留倾向,即具鼻或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氧疗的指征。 经面罩机械通气操作迅速,简便,特别是手压简易呼吸器应用更方便,适合现场抢救。 简易呼吸器空气入口处贴附阔胶布,减少空气入量,开大氧流量,可保障高浓度氧吸入,应 注意避免呼吸囊压力过高,防肺气压伤发生。危重哮喘肺过度充气,肺压力一容积曲线处于

國瓜鳳就目 《呼我邮新能果》之二十一一量学的抢就 高位平坦段,为避免血压下降、并发纵隔气肿和气胸发生,开始应随患者呼吸频率作小潮气 量通气,手控挤放呼吸囊(附压力表和呼吸末正压装置)。待适应后,在吸气时逐渐用力挤压 呼吸囊,呼气时,放松呼吸囊至胸廓不动或哮鸣音听不见,再次挤压呼吸囊。与此同时,静 脉应月碱性药物以改善酸中毒,以利恢复β2肾上腺能受体对其激动剂的反应.用定量或雾化 βa激动剂和胆碱能阻断剂喷入呼吸囊,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直至患者缺O,CO潴留和酸中 毒改善,气道压力下降,胸廓活动幅度増大,呼吸变慢而深,再调换呼吸杋进行面罩机械通 气,则更为安全.适当选用PEFP(3cmH20~5cmHO)加压力支持通气(PSV)通气模式,且对抗 PEPi,减少吸气肌负荷,提高人机配合,扩张气道,降低气道阻力。PEF<85% PEEpi时, 并不增加甚至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减少对循环的影响。 危重哮喘的气道炎症所致的难治性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高,危及生命时,手控呼吸 囊面罩通气可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性。在严重气道高反应,气道压力过高,人机配 合不配的患者,为防止气压伤,可采用双相正压通气( Bi-PAP),在二个压力水平上,即允许 不同功能残气位自主呼吸,具自主与控制通气同时并存,避免人机对抗,不仅能改善氧合, 若增加高压与低压之压力差,可增加肺泡通气量,高压为25 cmH,O~30cmH0、低压<5cmH0 亦可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后机械通气。必要时可允许有一定的高碳酸血症,以免气压伤。 目前提出的小潮气量和允许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主要在严重肺充气过度,高气道压,这是 种过渡通气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切勿刻意追求PaCO2的高低,亦应考虑到高碳酸 血症的副作用,尽早控制哮喘发作和缩短疗程。 五、预后 危重哮喘的病死率约占1%~2%要进一步降低其死亡率,只有病者及其家属和医务人 员及早识别,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皮质激素,尽早进行非创伤性面罩机械通气氧疗;现 据对哮喘死亡调査,约占60%~90%患者,因突发性哮喘死于病人家庭或其他场所及输送的 路途中,所以更要重视健全社区治疗和急救治疗服务网络,开展有效的现场抢救,才能挽救 更多病人的生命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三――危重哮喘的抢救 高位平坦段,为避免血压下降、并发纵隔气肿和气胸发生,开始应随患者呼吸频率作小潮气 量通气,手控挤放呼吸囊(附压力表和呼吸末正压装置)。待适应后,在吸气时逐渐用力挤压 呼吸囊,呼气时,放松呼吸囊至胸廓不动或哮鸣音听不见,再次挤压呼吸囊。与此同时,静 脉应月碱性药物以改善酸中毒,以利恢复β2肾上腺能受体对其激动剂的反应.用定量或雾化 β2 激动剂和胆碱能阻断剂喷入呼吸囊,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直至患者缺 O2,CO2 潴留和酸中 毒改善,气道压力下降,胸廓活动幅度增大,呼吸变慢而深,再调换呼吸机进行面罩机械通 气,则更为安全.适当选用 PEEP(3cmH20~5cmH2O)加压力支持通气(PSV)通气模式,且对抗 PEEPi,减少吸气肌负荷,提高人机配合,扩张气道,降低气道阻力。PEEP<85%PEEpi 时, 并不增加甚至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减少对循环的影响。 危重哮喘的气道炎症所致的难治性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高,,危及生命时,手控呼吸 囊面罩通气可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性。在严重气道高反应,气道压力过高,人机配 合不配的患者,为防止气压伤,可采用双相正压通气(Bi-PAP),在二个压力水平上,即允许 不同功能残气位自主呼吸,具自主与控制通气同时并存,避免人机对抗,不仅能改善氧合, 若增加高压与低压之压力差,可增加肺泡通气量,高压为 25cmH2O~30cmH2O、低压<5cmH2O。 亦可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后机械通气。必要时可允许有一定的高碳酸血症,以免气压伤。 目前提出的小潮气量和允许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主要在严重肺充气过度,高气道压,这是 一种过渡通气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切勿刻意追求 PaCO2 的高低,亦应考虑到高碳酸 血症的副作用,尽早控制哮喘发作和缩短疗程。 五、预后 危重哮喘的病死率约占 1%~2%。要进一步降低其死亡率,只有病者及其家属和医务人 员及早识别,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皮质激素,尽早进行非创伤性面罩机械通气氧疗;现 据对哮喘死亡调查,约占 60%~90%患者,因突发性哮喘死于病人家庭或其他场所及输送的 路途中,所以更要重视健全社区治疗和急救治疗服务网络,开展有效的现场抢救,才能挽救 更多病人的生命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七讲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一讲 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三讲 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一讲 肺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oc
- 攀枝花学院:《创伤与战伤》第一讲 损伤.ppt
- 郧阳医学院:《脑血管疾病_》第一讲 脑血管病.ppt
- 《动物伤害研究》蛇咬伤.ppt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十五讲 营养性贫血.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十四讲 Reye综合征(Reye syndrome).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十三讲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十二讲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十一讲 室间隔缺损(VSD).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十讲 急性肾小球肾炎.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九讲 肺炎.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八讲 Hematopoiesis and Anemia(英文版).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七讲 支气管哮喘.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六讲 小儿胃炎.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五讲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四讲 房间隔缺损.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十三讲 结核性脑膜炎.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二讲 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五讲 呼吸睡眠紊乱的诊治进展.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八讲 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四讲 COPD缓解期治疗进展.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十讲 氧疗的临床应用进展.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二讲 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五讲 急性呼吸窘迫征诊治进展.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八讲 肺水肿形成和消散的新机制.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一讲 呼吸支持技术.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七讲 机械通气的撤离及其策略.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三讲 保护性机械通气.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九讲 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管理.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二讲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五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六讲 无创伤性机械通气的临床应.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四讲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进.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十讲 呼吸机启用的特殊问题.doc
- 复旦大学:《呼吸系统概述》第四讲 呼吸衰竭诊治进展.doc
-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体诊断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讲 胸部及肺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Chest and lung.ppt
-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体诊断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讲 心血管检查(心脏的检查 Examination of the hear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