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中医药与易的关系

中国传统医药与易的关系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 易相通”。《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 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 就源于《易经》。但我认为,《易经》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增添了不 少迷茫,因为《易经》当中有不少理论无法得到证实。现代虚脱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易 经》的64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不得不承认,《易经》那些独特的思维方法,若与西方 的科学试验相结合,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贯穿《黄帝内经》一书始终的 阴阳学说,就是直接来自先成书的《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 论。古人以阴阳二气为中心,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概括出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并以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命名,从而创造了八卦,这些在中医的一些理论中俯拾皆 是。尽管阴阳学说不具备严格科学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猜测和神秘的色彩,但作 为中医的指导思想,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 《易经》义理的本质特征是天人合一,它对中医学所倡导的“气一元论”的理论的建立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易经·系辞》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 也。”明确指出一切事物均由精气构成。中医的“气一元论”认为,精气的运动引起五脏六腑的 活动,人体内的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无处不到,机体的生命活动从根本 上说,就是气的升降、出入活动,气活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停止了。虽然西方研究还是 无法探究出中医所说的“气”的具体表现,但不得不说,这种“气”的治疗在中医多年的临 床上是有很大的效果的。讲一件令我感到很神奇的现代研究成果,现代研究表明64卦卦象 严格对应着遗传密码中64个DNA密码子。东方神秘的《易经》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如 《易经》中64卦之间存在着的这种阴阳互补与生克关系,这是西方科学全然不知的。这种 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基因调控和癌症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易经》对中医防治学的影响很大,如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强调杜渐防微,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治思想相一致。《易经·否卦》云:“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人在面临否卦的严重时刻,倘能经常保持“我将灭亡!我将灭亡”的警惕,加强锻 炼身体,这样不但不会灭亡,还会像根深蒂固的桑树一样长生。老师曾经讲过,中医和西医 不同,就像是一间屋子里有老鼠,西医会下药杀死它或是找只猫,但中医会采取赶走它的方 式。中医的防治学是有很大成就的,无论是在当时“SARS”,还是现在的“H1N1”,我 相信中医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 往无咎,小吝”。即谓因病而唉声叹气,没有丝毫好处,不如扶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终 究对病无大妨碍。也就是说,“即忧虑,又叹息,这样是没有什么吉利的”。《易经·无妄》说: “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病之后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心情舒畅,不吃药也会好的”。《易经·乾 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而反复地处于超 生理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加警惕,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医心理学的观点与《易经》的看 法相一致。情绪失调常常是疾病的先兆。忿怒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 病。《易经》在养生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 习惯,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多数严重的疾病往往是经过多年缓慢发展的结果。这对 中医养生学也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化中,几乎所有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都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或者 对它的论题的解释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只有用古老《易经》 的思维方法和现代西方的科学方法,来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学才能取得本质性进展。这种中
中国传统医药与易的关系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 易相通”。 《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 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 就源于《易经》。但我认为,《易经》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增添了不 少迷茫,因为《易经》当中有不少理论无法得到证实。现代虚脱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易 经》的 64 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不得不承认,《易经》那些独特的思维方法,若与西方 的科学试验相结合,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贯穿《黄帝内经》一书始终的 阴阳学说,就是直接来自先成书的《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 论。古人以阴阳二气为中心,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概括出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并以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命名,从而创造了八卦,这些在中医的一些理论中俯拾皆 是。尽管阴阳学说不具备严格科学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猜测和神秘的色彩,但作 为中医的指导思想,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 《易经》义理的本质特征是天人合一,它对中医学所倡导的“气一元论”的理论的建立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易经·系辞》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 也。”明确指出一切事物均由精气构成。中医的“气一元论”认为,精气的运动引起五脏六腑的 活动,人体内的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无处不到,机体的生命活动从根本 上说,就是气的升降、出入活动,气活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停止了。虽然西方研究还是 无法探究出中医所说的“气”的具体表现,但不得不说,这种“气”的治疗在中医多年的临 床上是有很大的效果的。讲一件令我感到很神奇的现代研究成果,现代研究表明 64 卦卦象 严格对应着遗传密码中 64 个 DNA 密码子。东方神秘的《易经》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如 《易经》中 64 卦之间存在着的这种阴阳互补与生克关系,这是西方科学全然不知的。这种 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基因调控和癌症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易经》对中医防治学的影响很大,如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强调杜渐防微,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治思想相一致。《易经·否卦》云:“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人在面临否卦的严重时刻,倘能经常保持“我将灭亡!我将灭亡!”的警惕,加强锻 炼身体,这样不但不会灭亡,还会像根深蒂固的桑树一样长生。老师曾经讲过,中医和西医 不同,就像是一间屋子里有老鼠,西医会下药杀死它或是找只猫,但中医会采取赶走它的方 式。中医的防治学是有很大成就的,无论是在当时“SARS”,还是现在的“H1N1”,我 相信中医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 往无咎,小吝”。即谓因病而唉声叹气,没有丝毫好处,不如扶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终 究对病无大妨碍。也就是说,“即忧虑,又叹息,这样是没有什么吉利的”。《易经·无妄》说: “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病之后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心情舒畅,不吃药也会好的”。《易经·乾 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而反复地处于超 生理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加警惕,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医心理学的观点与《易经》的看 法相一致。情绪失调常常是疾病的先兆。忿怒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 病。《易经》在养生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 习惯,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多数严重的疾病往往是经过多年缓慢发展的结果。这对 中医养生学也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化中,几乎所有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都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或者 对它的论题的解释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只有用古老《易经》 的思维方法和现代西方的科学方法,来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学才能取得本质性进展。这种中

西文化的融合,正是中医振兴的契机
西文化的融合,正是中医振兴的契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部分优秀作业2.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分优秀作业1.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部分优秀作业.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展.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读书报告_临床医学.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张曼宁.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_项康利-读书报告.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_陈璜骁.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_钱坤.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_权起兑.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_曹欢欢.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作业_李雨璇-读书报告.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PPT_黄帝内经导读 刘依.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PPT_黄帝内经 徐晨露.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PPT_赵丽.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PPT_朱彩英.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PPT_中药产品文化内涵.ppt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优秀PPT_中医药与儒学.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中药_薏苡仁.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中药_王不留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中医药发展.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中医药发展.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三十三讲 中药文化拾零(一).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三十四讲 中药文化拾零(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二十一讲 文学作品里的中医药.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二十三讲 话说补益中药(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二十二讲 话说补益药(上).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二十五讲 世界传统医药视野下的中医药.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二十六讲 中医药思维特点.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其他可选学内容_第二十四讲 中药毒性真相辨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_第三次课——中医药与“易”文化渊源_阴阳讨论.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_第二课——黄帝内经_中医四大经典.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_第二课——黄帝内经_中国医药学的起源.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_第二课——黄帝内经_中国历史.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_第二课——黄帝内经_文艺复兴.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_第二课——黄帝内经_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第二次课_中医药起源发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通识教育)优秀展示_第一次作业_魏雅慧-反对中医的观点及评价.doc
-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课程简介.pdf
- 《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风.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