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儿茶

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文名儿茶 汉语拼音 Ercha 英文名 CATECHU 来源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 Acacia catechu(Lf.)Wild的去皮后的枝、干的干燥煎 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略有光泽。 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 略回甜 鉴别(1)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褐色块状物。 (2)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溶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 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约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 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 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一醋 酸一水(3:2:1,上层)(实验室室内相对湿度要求在40%以下)为展 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 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红棕色斑 检查淀粉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以水装置,不得有淀粉粒。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H第一法)测 定,不得过17.0% 总灰分不得过3.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K)。 浸出物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04mol/L柠檬酸一N,N-二甲基甲酰胺一四氢呋喃(45:8:2V/V)为流动 相:检测波长为280nn;柱温:35℃。理论板数按儿茶素峰计算应不得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儿茶素、表儿茶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一水 (1:1)制成每lml含儿茶素0.15mg、表儿茶素0.l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0.02g,精密称定,置50m量瓶中,加甲 醇一水(1:1)40ml,超声处理20分钟,并以甲醇一水(1:1)稀释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 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文名 儿茶 汉语拼音 Ercha 英文名 CATECHU 来源 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 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后的枝、干的干燥煎 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略有光泽。 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 略回甜。 鉴别 (1)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褐色块状物。 (2) 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溶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 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约 0.5g,加乙醚 30ml,超声处理 1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 残渣用甲醇 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 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各含 0.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 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对照品溶液 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 酸—水(3:2:1,上层)(实验室室内相对湿度要求在 40%以下)为展 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 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红棕色斑 点。 检查 淀粉 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以水装置,不得有淀粉粒。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IX H 第一法)测 定,不得过 17.0%。 总灰分 不得过 3.0%(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IX K)。 浸出物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0.04mol/L 柠檬酸—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 V/V)为流动 相;检测波长为 280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儿茶素峰计算应不得低于 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儿茶素、表儿茶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水 (1:1)制成每 1ml 含儿茶素 0.15mg、表儿茶素 0.1m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 0.02g,精密称定,置 50ml 量瓶中,加甲 醇—水(1:1)40ml,超声处理 20 分钟,并以甲醇—水(1:1)稀释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5μl,注入液 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儿茶素(Cl5H406)和表儿茶素(Cl5H1406)的总量不得少于 21.0%。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打伤痛,外伤出血 规格 用法与用量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禁忌 注意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本品含儿茶素(C15H14O6)和表儿茶素(C15H14O6)的总量不得少于 21.0%。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性味与归经 苦、涩,微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 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打伤痛,外伤出血。 规格 用法与用量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禁忌 注意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温里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祛暑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清热剂.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讲稿,共九章).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含答案).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涌吐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驱虫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消食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祛痰剂.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讲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讲 药酒.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讲 起居有常.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讲 皮肤的类型及分析.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讲 康复篇.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讲 合理饮食.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讲 养生理论与原则.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讲 四时调食.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讲 养生方法.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讲 养生原则.ppt
- 《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讲 养生保健.ppt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埃塞而比亚乳香.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大风子.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天然没药.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天竺黄.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小茴香.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檀香.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母丁香.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沉香.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泰国安息香.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海狗肾.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海马.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牛黄.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猴枣.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玳瑁.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番泻叶.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石决明.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穿山甲.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羚羊角.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肉桂.doc
- 《中药材质量标准参考资料》中药材质量标准-肉豆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