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第一节概述 个分子吸收了外来辐射之后,它的能量变 化△E: △E=△E+△E+△Ee △E最大,一般在1~20eV之间。 △E大约比△E小10倍,一般在005~V之间 △E大约比△E小10倍或100倍,一般小于 005eV
第一节 概述 一个分子吸收了外来辐射之后,它的能量变 化△E: △Ee最大,一般在1~2OeV之间。 △Ev大约比△Ee小10倍,一般在0·05~leV之间。 △Er大约比△Ev小10倍或100倍,一般小于 0·O5eV

红外吸收光谱定义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 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 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 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谱 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 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 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 而只能得到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谱 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一、红外吸收光谱定义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 旬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 时,分子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 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 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 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 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 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 光谱
4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 时,分子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 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 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 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 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 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 光谱。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

红外光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λ曲线或T~δ(波数)曲线表示 。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 谷;横坐标是波长λ(单位为μm),或波数δ(单位为 cm 波长与δ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δ(波数)/cm1=104/(x/um)
三、红外光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 ~ 曲线或T ~ δ (波数)曲线表示 。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 谷;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µm ),或波数δ(单位为 cm-1)。 波长与 δ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δ (波数) / cm-1 =10 4 /( / µm )

89101215 100 安点 4叶 N 3500300250a00018001600:40012010题09600 d/cm 案井乙紅外光治图

四、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 长范围约为075~1000m,根据仪器技术 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 个区:近红外光区(075~25um),中 红外光区(2.5~25pm),远红外光区 (25~1000um)
四、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 长范围约为 0.75 ~ 1000µm,根据仪器技术 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 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µm ),中 红外光区(2.5 ~ 25µm ),远红外光区 (25 ~ 1000 µm )

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 波长范 0.78-2,5(um) 2,5-25(Am 25~300(m) 绝大多数无机 低能电子跃迁及有机化合物的基1气体分子的 2含H基团伸缩频吸收 纯转动跃迁、变 特振动的倍频吸收2最成熟、最强角振动、骨架振 点3研究稀土和其最有用、资料最全、晶格振动 他过渡与金属离应用最广泛 2研究异构体、 子的化合物 3可进行定性和键等 定量分析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波 长 范 围 0.78~2.5 (μm) 2.5~25 (μm) 25~300 (μm) 特 点 1 低能电子跃迁 2 含H基团伸缩 振动的倍频吸收 3 研究稀土和其 他过渡与金属离 子的化合物 1 绝大多数无机 及有机化合物的基 频吸收 2 最成熟、最强、 最有用、资料最全、 应用最广泛 3 可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1 气体分子的 纯转动跃迁、变 角振动、骨架振 动、晶格振动 2 研究异构体、 氢键等

五、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 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 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 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 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 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五、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 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 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 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 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 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红外吸收带的波数位置、波峰的数目以及吸收谱 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 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 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 ●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红外吸收带的波数位置、波峰的数目以及吸收谱 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 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 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 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pt
- 《分析化学》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库仑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
- 《分析化学》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y,GC).ppt
- 《分析化学》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生物检测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放射性同位素检测.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气体检测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学检测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酶、基因和细胞操作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电泳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心分离.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萃取分离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过滤与膜分离技术.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检测.ppt
- 《生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配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金属原子簇和金属金属多重键.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主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ppt
- 《分析化学》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第五章 伏安分析法.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教材PDF电子书(电子版,第二版,主讲:徐寿昌,共二十章).pdf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卤化反应 Halogenation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烃化反应 Hydrocarbylation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缩合反应 Condensation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酰化反应 Acylation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重排反应 Rearrangement Reaction.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一章 卤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六章 氧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二章 烃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四章 缩合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七章 还原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三章 酰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重排反应.doc
-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过渡金属簇合物中金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金属键(主讲:周公度).ppt
-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传热学》(原第二版)PDF电子书(共十一章).pdf
- 制冷原理与技术:制冷与低温的热力学基础(PPT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