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二节 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二节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 actinomycetes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 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由于它与细菌十分接近,加 上至今发现的五六十属放线菌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因 此,也可认为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以孢子繁殖的革 兰氏阳性细菌。 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 其他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二节 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 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由于它与细菌十分接近,加 上至今发现的五六十属放线菌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因 此,也可认为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以孢子繁殖的革 兰氏阳性细菌。 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 其他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放线菌是一类具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的主要根据 ①有原核,核糖体同为70S; ②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直径020.81m,长达600m左右; ③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对溶菌酶敏感 ④有的放线菌产生有鞭毛的孢子,其鞭毛类型与细菌的相同; ⑤放线菌噬菌体的形状与细菌的相似; ⑥最适生长pH与多数细菌的生长pH相近,一般呈微碱性 ⑦凡细菌所敏感的抗生素,放线菌也同样敏感; ⑧DNA重组的方式与细菌的相同
放线菌是一类具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的主要根据: ① 有原核,核糖体同为70S; ② 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直径0.2~0.8μm,长达600μm左右; ③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对溶菌酶敏感; ④有的放线菌产生有鞭毛的孢子,其鞭毛类型与细菌的相同; ⑤ 放线菌噬菌体的形状与细菌的相似; ⑥ 最适生长pH与多数细菌的生长pH相近,一般呈微碱性; ⑦凡细菌所敏感的抗生素,放线菌也同样敏感; ⑧DNA重组的方式与细菌的相同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典型的链霉菌属为例) 放线菌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分为三类: 1、基内菌丝(又叫营养菌丝) 功能: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 2、气生菌丝(二级菌丝) 功能:分化形成孢子丝。 3、孢子丝 功能:形成孢子,起繁殖作用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典型的链霉菌属为例) 放线菌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分为三类: 1、基内菌丝(又叫营养菌丝) 功能: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 2、气生菌丝(二级菌丝) 功能:分化形成孢子丝。 3、孢子丝 功能:形成孢子,起繁殖作用

孢子丝形态: 直形 螺旋 影 波曲 轮生
孢子丝形态:

V V2 直立型 弯曲型 簇生型 单轮生型, 开环型, 开放螺旋型 闭合螺旋型 无螺旋 有原始的螺旋钩 孢子丝的形态 单轮生型, 二轮生型 二轮生型 有螺旋 无螺旋 有螺旋 图16.106链霉菌不同类型孢子着生结构
孢子丝的形态

生长期尖端卷曲尖端的分隔胞壁变厚收缩孢子成熟 图16.105链霉菌气生菌丝转变为分生孢子的各步骤图解(生长期→尖端卷曲 端的分隔→胞壁变厚、收缩→孢子成熟)

二、放线菌的繁殖 1、菌丝断裂:诺卡氏菌( Nocardia) 2、形成分生孢子: 放线菌菌丝顶端细胞横隔分裂,两种途径实现 ①细胞膜内陷,并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一个 完整的横割膜。通过这种方式可把孢子丝分割成许多 分生孢子; ②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陷,并逐步向内缢缩裂成一 串分生孢子。 3、产生孢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游动放线菌( Actinoplanes)菌丝顶端形成孢子囊, 孢子囊内产生具有鞭毛能运动的孢囊孢子
二、放线菌的繁殖 1、菌丝断裂:诺卡氏菌(Nocardia) 2、形成分生孢子: 放线菌菌丝顶端细胞横隔分裂,两种途径实现: ①细胞膜内陷,并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一个 完整的横割膜。通过这种方式可把孢子丝分割成许多 分生孢子; ②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陷,并逐步向内缢缩裂成一 串分生孢子。 3、产生孢囊孢子(sporingiospore) 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菌丝顶端形成孢子囊, 孢子囊内产生具有鞭毛能运动的孢囊孢子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在固体培养基上: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紧密,接种 针不易挑起;菌落周缘有辐射的菌丝,称为辐射状菌丝;生 长后期表面形成紧密的绒毛状或坚实、干燥、不透明、多皱 的表面,上面常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千粉;可形成絮状或颗粒 状的典型菌落,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往往不一致,菌落边缘培 养基的平面有变形现象;有特殊气味(土霉气味)等 2、在液体培养基上:集结成团,有些沿试管璧生长 形成菌膜,也有沉淀,无混浊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在固体培养基上: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紧密,接种 针不易挑起;菌落周缘有辐射的菌丝,称为辐射状菌丝;生 长后期表面形成紧密的绒毛状或坚实、干燥、不透明、多皱 的表面,上面常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可形成絮状或颗粒 状的典型菌落,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往往不一致,菌落边缘培 养基的平面有变形现象;有特殊气味(土霉气味)等。 2、在液体培养基上:集结成团,有些沿试管璧生长 形成菌膜,也有沉淀,无混浊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g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 。菌落特征 A:卡特利链霉 菌;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 亚种;D:卡那霉素 链霉菌;E:除虫链 霉菌;F:生磺酸链 霉菌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 菌落特征 A:卡特利链霉 菌;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 亚种;D:卡那霉素 链霉菌;E:除虫链 霉菌;F:生磺酸链 霉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一节 细菌.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贾泽峰).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和大型真菌 第二节酵母菌.ppt
-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修改》讲义.ppt
- 四川农大:《植物分类学》第二章(2-2) 高等植物.ppt
- 四川农大:《植物分类学》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ppt
- 四川农大:《植物分类学》第一章 概述.ppt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Mass Spectrometry.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Structural proteomics.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Defining proteomics.pdf
- 《动物解剖学》文本电子教案.doc
-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章 绪论.doc
- 《动物解剖学》感觉器官.ppt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1 The Foundations of Biochemistry.pdf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3 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pdf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2 WATER.pdf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5 PROTEIN FUNCTION.pdf
-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动物地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有机体与环境.ppt
- 徐州工程学院:《植物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泽泻目.ppt
- 徐州工程学院:《植物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壳斗目.ppt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1 Overview of the Immune System.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2 Cells and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3 Antigen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4 Antibodi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5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Immunoglobulin Gen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6 Antigen-Antibody Interaction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7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8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9 T-Cell receptor.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0 T-Cell Maturation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1 B-Cell generation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2 Cytokin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3 The Complement System.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4 Cell-mediated Effector Respons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5 Leukocyte Migration and Inflamm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6 Hypersensitive Reaction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7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us diseas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8 Vaccin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9 AlDS and other Immunodeficienci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20 Autoimmunit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