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贾泽峰)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主讲:贾泽峰 E-mail:zijia(@sdau.edu.cn Iel:824-1935
微 生 物 学 MICROBIOLOGY 主讲:贾泽峰 E-mail: zfjia@sdau.edu.cn Tel: 824-1935

教材与参考资料 口周德庆(2002):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 口沈萍(2000):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 口闵航(2005):微生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口杨颐康(1986):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口MT马迪根等著(2001):微生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出 口何国庆,贾英民(2002):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 口江汉湖(2005):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 口吴金鹏(1992):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沈萍主缩
教材与参考资料 周德庆(2002):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 出版社 沈萍(2000):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杨颐康(1986):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M. T. 马迪根等著(2001):微生物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何国庆,贾英民(2002):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 江汉湖( 2005 ):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吴金鹏(1992):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 空气、水体、食品、 微生物无处不在( Microorganisms are ubiquitous) 绪论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 空气、水体、食品、…… 微生物无处不在(Microorganisms are ubiquitous) 绪 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小范围:0.1um~1.0mm 最小的细菌: naobactera,50n 最大的细菌: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0.1~03um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 结构的生物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小范围:0.1um~1.0mm 最小的细菌:naobactera,50nm 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0.1~0.3um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 结构的生物

微米线 光学显微键下可见,细胞 小:个体小 消米线!m)电下微使下时,细胞 由 微生物 :构造简单 简单多细胞 集细胞,分子生物 核类:细真细菌,古生凶)、故线菌 蓝细菌。支原体,立次体。衣原还 进化地 真核类:真菌(酵母、。嫩菌)生动物 是微藻类 细胞类:轴由由三类小、由 瓶别由

主要有三大类群 1)原核生物类: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 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古细菌 2)真核生物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 藻类。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 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 菌 3)非细胞生物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 毒)
主要有三大类群: 1)原核生物类: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 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古细菌 2)真核生物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 藻类。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 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 菌。 3)非细胞生物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 毒)

原核生物类: aas 蓝细 放缪菌 细胞多平面分裂具异形胞丝状萁细茵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放线菌 蓝细菌 细 菌 原核生物类:

真核生物类: o 甘 孢子囊 胞子囊 囊轴 囊托 担子菌短裙竹荪 跑囊孢 胞囊梗 泡子囊破裂散发出孢囊孢子
真核生物类:

细胞生物类: 衣完粒 衣壳 楼酸 鲁顶 剩夹 灭花毒(碴形 柑橘裂成病毒引
非细胞生物类: 病毒引起

二、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口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 平上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 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 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口根本任务: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 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微生物学(Micobiology):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 平上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 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 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 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根本任务: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 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和大型真菌 第二节酵母菌.ppt
-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修改》讲义.ppt
- 四川农大:《植物分类学》第二章(2-2) 高等植物.ppt
- 四川农大:《植物分类学》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ppt
- 四川农大:《植物分类学》第一章 概述.ppt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Mass Spectrometry.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Structural proteomics.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Defining proteomics.pdf
- 《动物解剖学》文本电子教案.doc
-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章 绪论.doc
- 《动物解剖学》感觉器官.ppt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1 The Foundations of Biochemistry.pdf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3 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pdf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2 WATER.pdf
- 《生物化学原理》英文版 chapter 5 PROTEIN FUNCTION.pdf
-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动物地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有机体与环境.ppt
- 徐州工程学院:《植物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泽泻目.ppt
- 徐州工程学院:《植物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壳斗目.ppt
- 云南师范大学:《微生物酶制剂》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纤维素酶.ppt
- 云南师范大学:《微生物酶制剂》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节 糖化酶.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一节 细菌.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二节 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ppt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1 Overview of the Immune System.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2 Cells and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3 Antigen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4 Antibodi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5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Immunoglobulin Gen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6 Antigen-Antibody Interaction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7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8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09 T-Cell receptor.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0 T-Cell Maturation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1 B-Cell generation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2 Cytokin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3 The Complement System.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4 Cell-mediated Effector Respons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5 Leukocyte Migration and Inflammation.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6 Hypersensitive Reaction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7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us diseases.pdf
- 《免疫学》(英文版) Chapter 18 Vaccin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