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前言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 1.前言 1.1试验目的:通过材料的常规试验操作,了解试验设备、操作步骤,掌握材料质量的检验 方法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熟悉测试原理,为今后合理使用、正确鉴别、检测材料及进 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并通过试验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巩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竖立“四培养” 观念。即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材料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 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 精神。 1.2试验要求: 1、注意的问题 (1)在了解建筑材料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其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 标准。要求试验前必须予习,并提出相关问题(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予习,思考。 (2)不同材料的取样方法、试样数量等不尽相同,应加以区别。 (3)检验方法是试验的重点之一,是鉴别材料质量和手段,是试验课的重要环节,直 接影响测试数据,必须要求学生以严密的工作,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操作等科学思想对待整 个试险过程。 (4)试验报告是试验课内容之一,应该有创新,有新意,能提出问题,并培养独立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验技能训练 试验予习报告:试验之前进行予习,初步了解内容、目的、基本原理,感悟理论与实践 的区别,找出问题,这样可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试验报告:实验该掌握的内容基本体现在实验报告中。其试验报告的形式可以不同,但 内容基本一致,有试验名称、试验内容、试验日的、试验原理、测试数据、数据处理、结果 评定及分析等,同时要求在试验报告中反映出予习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新观点的提出并设想 解决方案,总之,试验中应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13试验数据处理 1.误差理论 (1)误差的概念:做任何一项试验时,所测定的数据必然有误差,尽管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相同,但测试结果往往存在与被测体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造成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众多的,如仪器本身精度,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测试环境等,对测试结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 1. 前言 1.1 试验目的:通过材料的常规试验操作,了解试验设备、操作步骤,掌握材料质量的检验 方法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熟悉测试原理,为今后合理使用、正确鉴别、检测材料及进 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并通过试验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竖立“四培养” 观念。即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材料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 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 精神。 1.2 试验要求: 1、注意的问题 (1)在了解建筑材料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其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 标准。要求试验前必须予习,并提出相关问题(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予习,思考。 (2)不同材料的取样方法、试样数量等不尽相同,应加以区别。 (3)检验方法是试验的重点之一,是鉴别材料质量和手段,是试验课的重要环节,直 接影响测试数据,必须要求学生以严密的工作,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操作等科学思想对待整 个试验过程。 (4)试验报告是试验课内容之一,应该有创新,有新意,能提出问题,并培养独立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验技能训练 试验予习报告:试验之前进行予习,初步了解内容、目的、基本原理,感悟理论与实践 的区别,找出问题,这样可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试验报告:实验该掌握的内容基本体现在实验报告中。其试验报告的形式可以不同,但 内容基本一致,有试验名称、试验内容、试验目的、试验原理、测试数据、数据处理、结果 评定及分析等,同时要求在试验报告中反映出予习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新观点的提出并设想 解决方案,总之,试验中应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1.3 试验数据处理: 1.误差理论 (1) 误差的概念:做任何一项试验时,所测定的数据必然有误差,尽管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相同,但测试结果往往存在与被测体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造成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众多的,如仪器本身精度,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测试环境等,对测试结

果都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影响,这种测试结果与真值(因真实值无法确定,通常取与之接近 的实际值代替)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这种误差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一般称之 为误差公理,即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自始自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和测量的过程中。 (2)误差的种类:误差来源于设备误差,测量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方法误差等 多方面,但就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不发生改变或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如天 平砝码不准确产生测量始终恒定不变的仪器误差:测试人员生理特点造成读数偏高,偏低误 差:仪器度盘指针偏心造成每转一周误差相同的周期性变化的误差等,这种误差的产生原因 明确误差大小可确定。通过产生原因的分析,采取有关措施,就可消除中减弱系统误差,避 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通常所说的准确度就是反映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过失误差(粗大误差,粗误差):由于操作者本身的主观原因(如责任心差,工作不认 真,过度疲劳等而造成操作失误,读数错误,计算错误等误差)或测量仪器自身不合格等造 成的误差称为过失误差或粗误差,这种误差是无规律的,超出规定条件下产生的,导致试验 结果是错误的。因此这种误差必须消除,凡含有过失误差的数据均应舍去。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以不确 定的方式变化,没有规律性,其大小和特点随机变化的误差。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有客观条 件的偶然变化,仪器结构不稳定,试样本身不均匀等,这种误差的特点是变化频繁,复杂, 无法掌握其规律。任何测试中的随机误差是无法消除和避免的,而且其变化大小无法控制和 测定。但可以通过大量试验找出误差的分布规律,用统计法对数据分析和处理后,确定误差 的范围,得出最可靠的结果。通常所说的精密度就是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可见,精密 度和准确度的综合影响可反映出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测量值与真值越接近,可以说测 量值的精确度越高,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就越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从不同角度反映 了测试误差,但意义不同。 2.数据处理 数字修约:各种测量,计算的数值都需要按相关的计量规则进行数字修约。数字修约时 应遵循以下规则, (1)在拟舍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小于5(不包括5),则合去,即拟保 留的末位数字不变:例:将54.343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则在54.343中,拟舍去数字为 43,拟保留数字为54.3,拟保留数字的未位数(修约数字)为3,据上条规则,拟舍去数字 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4,小于5,则舍去。拟保留的末位数不需要修约即不变,仍为3。则 修约结果为51.3。 (2)在拟舍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大于(不包括5),则进一,即拟保留 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将54.383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按上条规则,拟舍去数字左边第
果都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影响,这种测试结果与真值(因真实值无法确定,通常取与之接近 的实际值代替)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这种误差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一般称之 为误差公理,即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自始自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和测量的过程中。 (2)误差的种类:误差来源于设备误差,测量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方法误差等 多方面,但就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不发生改变或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如天 平砝码不准确产生测量始终恒定不变的仪器误差;测试人员生理特点造成读数偏高,偏低误 差;仪器度盘指针偏心造成每转一周误差相同的周期性变化的误差等,这种误差的产生原因 明确误差大小可确定。通过产生原因的分析,采取有关措施,就可消除中减弱系统误差,避 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通常所说的准确度就是反映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过失误差(粗大误差,粗误差):由于操作者本身的主观原因(如责任心差,工作不认 真,过度疲劳等而造成操作失误,读数错误,计算错误等误差)或测量仪器自身不合格等造 成的误差称为过失误差或粗误差,这种误差是无规律的,超出规定条件下产生的,导致试验 结果是错误的。因此这种误差必须消除,凡含有过失误差的数据均应舍去。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测试过程中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以不确 定的方式变化,没有规律性,其大小和特点随机变化的误差。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有客观条 件的偶然变化,仪器结构不稳定,试样本身不均匀等,这种误差的特点是变化频繁,复杂, 无法掌握其规律。任何测试中的随机误差是无法消除和避免的,而且其变化大小无法控制和 测定。但可以通过大量试验找出误差的分布规律,用统计法对数据分析和处理后,确定误差 的范围,得出最可靠的结果。通常所说的精密度就是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可见,精密 度和准确度的综合影响可反映出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测量值与真值越接近,可以说测 量值的精确度越高,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就越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从不同角度反映 了测试误差,但意义不同。 2.数据处理 数字修约:各种测量,计算的数值都需要按相关的计量规则进行数字修约。数字修约时 应遵循以下规则。 (1)在拟舍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小于 5(不包括 5),则舍去,即拟保 留的末位数字不变;例:将 54.343 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则在 54.343 中,拟舍去数字为 43,拟保留数字为 54.3,拟保留数字的未位数(修约数字)为 3,据上条规则,拟舍去数字 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 4,小于 5,则舍去。拟保留的末位数不需要修约即不变,仍为 3。则 修约结果为 51.3。 (2)在拟舍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大于(不包括 5),则进一,即拟保留 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将 54.383 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按上条规则,拟舍去数字左边第

一个数字为8,大于5则进一,拟保留的末位数3需修正,则加1为4,修约结果为54.4 (3)在拟舍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而其右边的数字并非全部为零 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将54.3501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拟舍去部分 数字中501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而右边的数字01并不全是零,则进一,拟保留的数字 中51.3的末位数3需修正为4,则修约结果为54.4。 (4)在拟会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5而其右边数字皆为零,所拟保 留的未位数若为奇数则进一,若为偶数(包括0)则不进:例:将54.3500修约到只保留一 位小数。拟舍去部分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0,而右边数字皆为零,拟保留数字54.3中未位数 为3,是奇数则进一,3修正为4,则修约结果为54.4,例:将54.8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 小数,则修约结果为54.8。 以上修约规则称为“四舍六入五成双法则”,记忆口决:五下舍去五上进。单收双弃指 五整。 (5)所舍去数字若为两位以上数字,不得连续修约:例:将53.4586修约为整数,应 修约为53,而不能修约为54(53.459-53.46一53.5一54) (6)凡标准中规定有界数值时,不允许采用数字修约的方法:例:含水率测定中,2 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大于0.3%,即最大差值0.03,而不能将0.031修约为0.03。 数字记录:在所有的试验中都离不开数据记录,而数字记录的正确与否,影响到计算精 度,所以也应按相应的规则进行记录。 ①记录测量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不确定)数字。 ②在数据计算时,当有效数字(指测量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确定之后,其余数字应按 修约规则一律舍去。 ③当表示精确度(通常反映综合误差大小的程度)时,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
一个数字为 8,大于 5 则进一,拟保留的末位数 3 需修正,则加 1 为 4,修约结果为 54.4。 (3)在拟舍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 5 而其右边的数字并非全部为零, 则进一,即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加一;例:将 54.3501 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拟舍去部分 数字中 501 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 5,而右边的数字 01 并不全是零,则进一,拟保留的数字 中 51.3 的末位数 3 需修正为 4,则修约结果为 54.4。 (4)在拟会去部分的数字中,若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 5 而其右边数字皆为零,所拟保 留的未位数若为奇数则进一,若为偶数(包括 0)则不进;例:将 54.3500 修约到只保留一 位小数。拟舍去部分左边第一个数字等于 0,而右边数字皆为零,拟保留数字 54.3 中未位数 为 3,是奇数则进一,3 修正为 4,则修约结果为 54.4,例:将 54.8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 小数,则修约结果为 54.8。 以上修约规则称为“四舍六入五成双法则”,记忆口决:五下舍去五上进。单收双弃指 五整。 (5)所舍去数字若为两位以上数字,不得连续修约;例:将 53.4586 修约为整数,应 修约为 53,而不能修约为 54(53.459—53.46—53.5—54) (6)凡标准中规定有界数值时,不允许采用数字修约的方法;例:含水率测定中,2 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大于 0.3%,即最大差值 0.03,而不能将 0.031 修约为 0.03。 数字记录:在所有的试验中都离不开数据记录,而数字记录的正确与否,影响到计算精 度,所以也应按相应的规则进行记录。 ①记录测量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不确定)数字。 ②在数据计算时,当有效数字(指测量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确定之后,其余数字应按 修约规则一律舍去。 ③当表示精确度(通常反映综合误差大小的程度)时,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金属材料.pdf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材料的基本性质(山东理工大学:梁晓飞).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砂浆.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普通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沥青和沥青混合料(1/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沥青和沥青混凝土(2/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2/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1/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木材.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框架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高层结构设计的其他方法.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筒体结构体系和巨型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剪力墙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 第1章 混合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建筑结构绪论(山东理工大学:陈正发).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一 砂石基本性能实验(表观密度 松堆密度 空隙率).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三 砂筛分析实验.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六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四 新版混凝土性能试验.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七 沥青实验、实验八 沥青混凝土实验.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二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试验五 砂浆稠度试验.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Soil Mechanic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土力学 Mechanics of soil).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土力学实验教案.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各章习题库(无答案).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4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5 粘性土的物理特征.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6 土的渗透性.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7 土的压实原理.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8 土的工程分类.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3.1 土中自重应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