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祛湿剂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62
文件大小:7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祛湿剂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九章祛湿剂 概说

第十九章 祛湿剂 概说

概念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行水,通 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统 称祛湿剂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行水,通 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统 称祛湿剂。 概念

外湿一居处卑湿、冒雨涉水、汗出沾衣 湿邪侵犯肌表经络,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或皮肤瘙痒, 适 疮疡疥癞,或肌肤水肿。 应 外湿又有风湿、暑湿、寒湿、湿热之别 范内湿一恣啖生冷,过饮酒浆,肥甘失节 内湿多伤及脏腑,症见脘腹胀满, 呕吐泄利,水肿,黄疸,小便淋 浊,痿痹等 内湿又有湿热、寒湿之别

外湿—居处卑湿、冒雨涉水、汗出沾衣 湿邪侵犯肌表经络,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或皮肤瘙痒, 疮疡疥癞,或肌肤水肿。 外湿又有风湿、暑湿、寒湿、湿热之别 内湿—恣啖生冷,过饮酒浆,肥甘失节 内湿多伤及脏腑,症见脘腹胀满, 呕吐泄利,水肿,黄疸,小便淋 浊,痿痹等。 内湿又有湿热、寒湿之别 适 应 范 围

化湿和胃 清热祛湿 利水渗湿 类 温化水湿 祛湿化浊 使用注意事项 1.配伍理气药—气化则湿化。 2.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及孕妇慎用

1.配伍理气药—气化则湿化。 2.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及孕妇慎用。 使用注意事项 分 类 化湿和胃 清热祛湿 利水渗湿 温化水湿 祛湿化浊

第一节化湿和胃

第一节 化湿和胃

平胃散《太平意民和剂局方》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苍术(五斤)25g君燥湿健脾 厚朴(三斤二两)15g臣行气祛湿 陈皮(三斤二两)15g佐理气醒脾和胃 甘草(三十两)10g佐使调和药性 姜二片、枣两枚 佐使调和脾胃 盐一捻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 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 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苍术(五斤)25g 君 燥湿健脾 厚朴(三斤二两)15g 臣 行气祛湿 陈皮(三斤二两)15g 佐 理气醒脾和胃 甘草(三十两)10g 佐使 调和药性 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 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 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主治 方解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姜二片、枣两枚 调和脾胃 盐一捻 佐使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 风寒霍乱 病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脾胃不和 症状上吐下涵恶寒发热;,头痛脑疼

主治 风寒霍乱 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 症状 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病机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脾胃不和

方解 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藿香三两(15g)君理气和中,升清降浊 半夏二两(10g) 臣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陈皮二两(10g) 白术二两(10g) 臣健脾益气,祛湿止泻 茯苓二两(10g) 厚朴二两(10g) 佐行气化湿 大腹皮一两(5g) 调畅气机 桔梗二两(10g)佐宣利肺气

藿香三两(15g) 君 半夏二两(10g) 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理气和中,升清降浊 茯苓二两(10g) 臣 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二两(10g) 臣 健脾益气,祛湿止泻 陈皮二两(10g) 大腹皮一两(5g) 厚朴二两(10g) 佐 行气化湿 桔梗二两(10g) 宣利肺气 调畅气机 方解 佐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