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这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力 量、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命运、两个前途 的较量;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及其原因;第 条道路幻想的破灭及其原因;中国人民 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基本经验;重点说明人 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章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力 量、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命运、两个前途 的较量;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及其原因;第 三条道路幻想的破灭及其原因;中国人民 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基本经验;重点说明人 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路节 争取平民 到自战争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 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的国内外政治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 中国而奋斗。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 的。 (1)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 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1.战后的国内外政治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 中国而奋斗。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 的。 (1)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 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 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 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 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 结
(2)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 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 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 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 结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1)国民党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方针没有变 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 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 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 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1)国民党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方针没有变 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 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 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 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2)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基本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 亲美政府;短期目标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有5亿中国人站在美国一边,这 在“紧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 是会“非常有用的”。 罗斯福
(2)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基本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 亲美政府;短期目标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罗斯福 有5亿中国人站在美国一边,这 在“紧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 是会“非常有用的

令杜鲁门说:“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 隅,……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 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末整 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 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 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 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 海港为止。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 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 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 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 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 的。 杜鲁门
❖ 杜鲁门说 : “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 一隅,……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 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末整 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 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 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 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 海港为止。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 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 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 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 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 的。 ” 杜鲁门

资料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谈到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政策时说:“我们当时的政策是基于两 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政府能趋于稳定并沿着民主的途径进 步的条件下,使中国得到和平;另一个目的是协助国民党政 府尽可能在中国广大的地区上建立其权威
资料: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谈到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政策时说:“我们当时的政策是基于两 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政府能趋于稳定并沿着民主的途径进 步的条件下,使中国得到和平;另一个目的是协助国民党政 府尽可能在中国广大的地区上建立其权威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5月,七大时,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 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8月24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 始,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 令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 主、团结”的口号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 1945年5月,七大时,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 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 8月24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 始,我们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 ❖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 主、团结”的口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先秦部分 第六章 战国时代.ppt
- 《世界史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7讲 冷战时代世界现代化进程.ppt
- 聊城大学:古代世界历史指南(PPT讲稿)Guide to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ppt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清朝前期政治(PPT课件讲稿).ppt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政课).ppt
-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洋务运动.ppt
- 唐朝(618—907)PPT讲稿.ppt
- 《现代国际关系史》课程PPT讲稿:第一章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苏维埃俄国新型的对外政策.ppt
- 中國文化現代化問題概述.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三国、西晋.ppt
- 战后日本外交与安全(PPT讲稿)“日美基轴”框架下的微调.ppt
- 《中国古代经济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秦汉的经济.ppt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课件讲稿)五四运动.pptx
-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世界近代史专题》自学考试教学大纲.do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比较中的选择——开天辟地大事变.ppt
- 《中国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
- 1500年前后的世界(PPT课件)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文明、欧洲文明、边缘文明.ppt
- 中国文化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影响(专题PPT讲稿)欧洲的中国热.ppt
- 北京大学本科通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PPT课件讲稿,历史学系:牛大勇).ppt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题目).doc
- 《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遍 根祖文化 第一章 黄帝、蚩尤与盐池 第二章 尧、舜、禹.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东汉.ppt
-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谈中国神话中的巫术表现(李鹏勃).do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夏部分 第一章 隋代.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救亡图存的努力——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pdf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十六国、北朝.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元朝经济、社会与文化.ppt
- 《日本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近代——对外扩张的步伐.ppt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中国的传统文学.ppt
-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试验与失败(PPT讲稿)共和革命的历史逻辑.ppt
- 洋务运动(PPT讲稿)以盛宣怀为中心.ppt
- 苏州科技大学:《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张笑川,共三章).ppt
-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元朝政治概况.ppt
- 《秦汉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ppt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历史》第五讲 战后日本经济.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