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农业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5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编写大纲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本大纲根据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农科院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 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制订。 原则力争课程的设置适应本专业的要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本大纲是 教学活动的主要准则。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是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 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发展中的仪器分析,具 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技术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它为以后的 专题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适用时数30学时 编写大纲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本大纲根据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农科院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 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制订。 原则力争课程的设置适应本专业的要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本大纲是教 学活动的主要准则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是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掌 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发展中的仪器分析,具有应 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技术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它为以后的专 题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荧 光谱法及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各自的特点 2、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荧 光谱法及色谱法的使用方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干扰的抑制以及适用范围 3、了解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4、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实验操作与正确使用。 四、本课程适应的专业层次 本课程适用于农科院校资源与环境专业 五、课程的基本内容 1、绪论 (1)仪器分析的概念;(2)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3)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发展趋 势 2、紫外一一可见吸收光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 (1)光学分析法概论:(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光的吸收定律;(4)分析仪 器及分析方法;(5)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6)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7)定 量分析 3、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 定量分析方法;(5)测定条件选择;(6)干扰及其抑制:(7)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测极限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适用时数 30 学时 一、编写大纲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 本大纲根据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农科院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 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制订。 原则 力争课程的设置适应本专业的要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本大纲是教 学活动的主要准则。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是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掌 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发展中的仪器分析,具有应 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技术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它为以后的专 题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荧 光谱法及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各自的特点。 2、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荧 光谱法及色谱法的使用方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干扰的抑制以及适用范围。 3、了解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4、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实验操作与正确使用。 四、本课程适应的专业层次 本课程适用于农科院校资源与环境专业。 五、课程的基本内容 1、绪论 (1)仪器分析的概念;(2)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3)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发展趋 势。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 (1)光学分析法概论;(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光的吸收定律;(4)分析仪 器及分析方法;(5)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6)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7)定 量分析。 3、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 定量分析方法;(5)测定条件选择;(6)干扰及其抑制;(7)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测极限

4、荧光光谱法 (1)荧光光谱的产生:(2)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3)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4 溶液的荧光强度;(5)荧光仪器:(6)荧光分析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1)红外光区的划分;(2)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3)双原子 分子的振动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4)基团频率;(5)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6色谱法 (1)色谱法的分类:(2)色谱法基本原理及有关术语:(3)分离度及基本分离方程式 (4)色谱固定相及流动相:(5)色谱检测器;(6)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7)色谱仪 及其应用。 7、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简介:(2)质谱分析简介。 六、教学时数分配 内容 总时数讲授实验习题课机动 绪论 2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1.5~31.5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848 红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色谱法 其它仪器分析法 注:表中的时数分配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适当调整 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绪论 重点:仪器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 重点: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吸收曲线,吸收定律,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显色反应, 定量分析方法,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难点:吸收曲线,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定量分析方法 3、原子吸收光谱法 重点: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共振线与吸收线,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积分吸收 与峰值吸收,原子吸收与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灵敏度及检测极限 难点:共振线,吸收线,积分吸收,灵敏度,检测极限

4、荧光光谱法 (1)荧光光谱的产生;(2)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3)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4) 溶液的荧光强度;(5)荧光仪器;(6)荧光分析及应用。 5 红外光谱法 (1)红外光区的划分;(2)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3)双原子 分子的振动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4)基团频率;(5)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6 色谱法 (1)色谱法的分类;(2)色谱法基本原理及有关术语;(3)分离度及基本分离方程式; (4)色谱固定相及流动相;(5)色谱检测器;(6)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7)色谱仪 及其应用。 7、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简介;(2)质谱分析简介。 六、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机动 1 绪论 0.5 0.5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1.5~3 1.5 3 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4~8 4 8 4 红外光谱法 1~3 1 3 5 荧光光谱法 1~2 1 2 6 色谱法 2~4 2 4 7 其它仪器分析法 合 计 30 10 20 注:表中的时数分配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适当调整。 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绪论 重点:仪器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 重点: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吸收曲线,吸收定律,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显色反应, 定量分析方法,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难点:吸收曲线,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定量分析方法。 3、原子吸收光谱法 重点: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共振线与吸收线,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积分吸收 与峰值吸收,原子吸收与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灵敏度及检测极限。 难点:共振线,吸收线,积分吸收,灵敏度,检测极限

4、荧光光谱法 重点:荧光光谱的产生,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溶液的荧光强 度,荧光仪器,荧光分析及应用。 难点: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分析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重点: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基团频率,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难点: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基团频率,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6色谱法 重点:色谱法的分类,气一固色谱的分离原理,分配系数,相对保留值,塔板理论,速 率理论,总分离效能指标,固定相及其选择,分离操作条件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的计算,检测器灵敏度及最小检测量的计算,定量分析方 法的计算 7、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重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加强对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的 操作方法,选择实验条件,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时数一般安排20学时 2、专题实验 结合实际课题,应用仪器分析手段获得相应数据。同时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九、教学手段和教学建议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习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 础理论的理解。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各种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有 较深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其它现代化教学手段。 十、参考书目和推荐教材 1、参考书目 《基础仪器分析》 陆雅琴编 学术期刊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世盛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4、荧光光谱法 重点:荧光光谱的产生,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溶液的荧光强 度,荧光仪器,荧光分析及应用。 难点: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分析及应用。 5 红外光谱法 重点: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基团频率,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难点: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基团频率,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6 色谱法 重点:色谱法的分类,气—固色谱的分离原理,分配系数,相对保留值,塔板理论,速 率理论,总分离效能指标,固定相及其选择,分离操作条件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的计算,检测器灵敏度及最小检测量的计算,定量分析方 法的计算。 7、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重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验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加强对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的 操作方法,选择实验条件,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时数一般安排 20 学时。 2、专题实验 结合实际课题,应用仪器分析手段获得相应数据。同时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九、教学手段和教学建议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习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 础理论的理解。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各种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有 较深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其它现代化教学手段。 十、参考书目和推荐教材 1、参考书目 《基础仪器分析》 陆雅琴编 学术期刊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世盛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