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综述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装置及流程 4操作步骤 5数据处理 6思考与讨论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1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 综述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原理 ◼ 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4 操作步骤 ◼ 5 数据处理 ◼ 6 思考与讨论

综述 多釜串联返混实验装置是测定带搅拌器的釜 式反应器中物料返混情况的一种设备。通常 是在固定搅拌马达转数和液体流量的条件下, 加入示踪剂,由各级反应釜流出口测定示踪 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再通过数据处理得 以证明返混对釜式反应器的影响,并能通过 计算机得到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及多釜串 联流动模型的关系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2 综述 ◼ 多釜串联返混实验装置是测定带搅拌器的釜 式反应器中物料返混情况的一种设备。通常 是在固定搅拌马达转数和液体流量的条件下, 加入示踪剂,由各级反应釜流出口测定示踪 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再通过数据处理得 以证明返混对釜式反应器的影响,并能通过 计算机得到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及多釜串 联流动模型的关系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基本原理 和实验方法; 2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3了解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与多釜串联流动 模型的关系; 4了解多釜串联模型中模型参数n的物理意义;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3 1 实验目的 ◼ 1 通过实验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基本原理 和实验方法; ◼ 2 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 3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与多釜串联流动 模型的关系; ◼ 4 了解多釜串联模型中模型参数n的物理意义;

2实验原理 返混程度的大小,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 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返混程度。但是 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两者不存在一一对 应关系,因此不能直接把测定的停留时 间分布用于描述微团间充分混和系统的 返混程度,而要藉助于符号实际流动模 型方法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4 2 实验原理 返混程度的大小,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 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返混程度。但是 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两者不存在一一对 应关系,因此不能直接把测定的停留时 间分布用于描述微团间充分混和系统的 返混程度,而要藉助于符号实际流动模 型方法

实验原理(续) 停留的间分布签度的数代正比于反应器出日 示琮剂的浓度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物料, 使用饱和KC溶液作为示踪剂,在系统出口处 安装了一套电导检测系统。由于在一定的Kc 水溶液浓度范围内,其浓度正比于电导值 然,所测系统的物料停留时间密度函数正比于 系统出口处KC水溶液的电导值,即 E(t)aL(t,(t)为时刻水溶液的电导值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5 实验原理(续)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f(t)正比于反应器出口 示踪剂的浓度.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物料, 使用饱和KCl溶液作为示踪剂,在系统出口处 安装了一套电导检测系统。由于在一定的KCl 水溶液浓度范围内,其浓度正比于电导值。显 然,所测系统的物料停留时间密度函数正比于 系统出口处KCl水溶液的电导值,即 E(t)∝L(t),L(t)为t时刻水溶液的电导值

3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由三釜串联系统组成, 三釜串联反应器中每个釜的体积为1。实验时 水经转子流量计流入三釜串联系统,待系统稳 定后,在三釜串联系统的第一只反应釜的进口 注入示踪剂,借助安置在每个反应釜出口处的 电导测试系统可以检测示踪剂浓度变化情况, 并由记录仪连续记录 实验装置图 实验流程图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6 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由三釜串联系统组成, 三釜串联反应器中每个釜的体积为1L。实验时, 水经转子流量计流入三釜串联系统,待系统稳 定后,在三釜串联系统的第一只反应釜的进口 注入示踪剂,借助安置在每个反应釜出口处的 电导测试系统可以检测示踪剂浓度变化情况, 并由记录仪连续记录。 ◼ 实验装置图 ◼ 实验流程图

4操作步骤 41准备工作 (1)将饱和KC液体注入标有KC的储瓶内,将 水注入标有H2O的储瓶内 (2)连接好入水管线,打开自来水阀门,使管 路充满水。 (3)检査电极导线连接是否正确。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7 4 操作步骤 4.1 准备工作 (1)将饱和KCl液体注入标有KCl的储瓶内,将 水注入标有H2O的储瓶内。 (2)连接好入水管线,打开自来水阀门,使管 路充满水。 (3)检查电极导线连接是否正确

42操作步骤(续) (1)打开总电源开关、水位控制开关、入水阀门, 当水位指示绿灯亮后,打开进水转子流量计的 阀门,调节水流量维持在30升/时 (2)分别开启三个釜的搅拌,后再调节马达转速, 使三釜搅拌程度大致相同。开启电磁阀和电导 仪并校正,使电导仪表针指示为满刻度1.0 将拨钮扳至“测量”位置,准备测量。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8 4.2 操作步骤(续) (1)打开总电源开关、水位控制开关、入水阀门, 当水位指示绿灯亮后,打开进水转子流量计的 阀门,调节水流量维持在30升/时 。 (2)分别开启三个釜的搅拌,后再调节马达转速, 使三釜搅拌程度大致相同。开启电磁阀和电导 仪并校正,使电导仪表针指示为满刻度1.0。 将拨钮扳至“测量”位置,准备测量

42操作步骤(续) (3)开启计算机,双击“多釜返混实验FH-3”图标, 在主画面上按下“实验流程”按钮,调节“示 踪剂量”、“进水流量”,使显示值为实际实 验值 (4)按下“趋势图”按钮,调节“实验周期” “阀开时间”,使显示值为实验所需值,开始 采集数据。 (5)测试结束,保存数据。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9 4.2 操作步骤(续) (3)开启计算机,双击“多釜返混实验FH-3”图标, 在主画面上按下“实验流程”按钮,调节“示 踪剂量”、“进水流量”,使显示值为实际实 验值。 (4) 按下“趋势图”按钮,调节“实验周期”、 “阀开时间”,使显示值为实验所需值,开始 采集数据。 (5) 测试结束, 保存数据

43停车 实验完毕,冲洗电磁阀,关闭各水阀,退出实 验程序,关闭计算机。 五.数据处理 用离散化方法求出对应的a,再求出相应的模 型参数,随后讨论η的数值范围,就可确定这 两种反应器的返混大小 实验四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实验四 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 10 4.3 停车 实验完毕,冲洗电磁阀,关闭各水阀,退出实 验程序,关闭计算机。 五.数据处理 用离散化方法求出对应的 ,再求出相应的模 型参数,随后讨论n的数值范围,就可确定这 两种反应器的返混大小。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六 固膜分离.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八 固定床反应器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五 液膜分离.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二 用反应精馏技术制备乙酸乙酯.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三 乙醇催化裂解.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七 稳态法测定单颗粒催化剂的曲折因子.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实验一 不锈钢加压精馏实验.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专业实验——目录.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1.4-1.6).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1.4-1.6).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1.1-1.3).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理想流动反应器中多重反应的选择率.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6.1-6.2)气-液反应平衡、气-液反应历程.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2.1-2.2).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催化反应过程进展.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练习.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化学计量学.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动力学方程.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学工程专业试验预备知识.ppt
- 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工程专业实验操作知识.ppt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精细化学品.ppt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ppt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题A.doc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题A答案.doc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题B.doc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学院):《精细及高分子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题B答案.doc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第一节 化学计量学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 第三节 动力学方程.ppt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第五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六节 固体催化剂的失活.ppt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第一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过程 第二节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ppt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理想流动反应器 第一节 流动模型概述 第二节 理想流动反应器.ppt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理想流动反应器(变温平推流反应器、多级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组合与反应体积比较).ppt
-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理想流动反应器(理想流动反应器中多重反应的选择率).ppt
- 天津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二.pdf
- 天津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三.pdf
- 天津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四.pdf
- 天津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五.pdf
- 天津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六.pdf
- 天津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