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第一章 制图基础

第一章制图基础 §1-1图幅和图标 §1-2图线和比例 §1-3尺寸标注 s1-4图纸上的字体 §1-5绘图仪器 §1-6几何作图 等
第一章 制图基础 §1-1 图幅和图标 §1-2 图线和比例 §1-3 尺寸 标 注 §1-4 图纸上的字体 §1-5 绘图仪器 §1-6 几何作图

§1-1图幅和图标 图幅及其图框尺寸(mm) 图幅即图纸大小,。为了便于图纸的裝订、查阅和保存,满足图纸现代化 管理要求,图纸的大小规格应力求统-。工程图纸的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下表 幅面 代号 幅面 AO A1 A2 A3 A4 尺寸 bX 841×1189594×841420×594297×420210×297 C 10 25
25 a 10 5 c b×l 841×1189 594×841 420× 594 297× 420 210×297 A0 A1 A2 A3 A4 幅面 图幅及其图框尺寸(mm) 代号 幅面 尺寸 图幅即图纸大小,。为了便于图纸的装订、查阅和保存,满足图纸现代化 管理要求,图纸的大小规格应力求统一。工程图纸的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下表 §1-1 图幅和图标

标准图纸幅面形成示意 594 Ar 297 As A 1189
A0 1189 841 A1 A3 A2 A4 594 420 297 210 标准图纸幅面形成示意

图纸的标题栏(简称图标)、会签栏及装订边 的位置应按规定布置。 幅面线 对中标志 对中标志 对中标志 装订 边对中标志(03) 标题栏 A0~A3横式幅面
图纸的标题栏(简称图标)、会签栏及装订边 的位置应按规定布置。 A0~A3 横式幅面 l b 装 订 边 对中标志(0.35b) 对中标志 对中标志 对中标志 幅面线 会 签 栏 标题栏 c c c a

E 主卧案 蜈系厅 主室 (12.600 134wou 卧室 五层平面图1100 雪人夫说定就丁乐名* 图框、图标、会签栏实例
图框、图标、会签栏实例

s12图线、比例 图线 (1)线宽 线宽组(mm) 线宽比 线宽组 2.01.41.00.70.50.35 0.5b1.00.70.50.350.350.18 0.25b0.50.350.250.18 注:1需要微缩的图纸,不宜采用0.18m及更细的线宽。 2同一张图纸内,各不同线宽中的细线,可统一采用较细的线 宽组的细线。 (2)线型
线宽比 线宽组 b 2.0 1.4 1.0 0.7 0.5 0.35 0.5b 1.0 0.7 0.5 0.35 0.35 0.18 0.25b 0.5 0.35 0.25 0.18 - - 注:1 需要微缩的图纸,不宜采用0.18mm及更细的线宽。 2 同一张图纸内,各不同线宽中的细线,可统一采用较细的线 宽组的细线。 线宽组(mm) §1-2 图 线、比 例 一、图 线 (1) 线宽 (2) 线型

名称 线型 线宽 般用途 主要可见轮廓线 实线 0.5b 可见轮廓线 虚线 单点 长 画线 粗中细粗中细粗中细粗中 0.25b 可见轮廓线、图例线 -----b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0.5b 不可见轮廓线 0.25b 不可见轮廓线、图例线 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0.5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0.25b 中心线、对称线等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双点 长 0.5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画线细 0.25b假想轮廓线、成型前原始轮廓线 折断线 0.25b 断开界线 波浪线 0.25b 断开界线
单点长 画线 粗 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中 0.5 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细 0.25 b 中心线、对称线等 双点长 画线 粗 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中 0.5 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细 0.25 b 折断线 0.25 b 断开界线 波浪线 0.25 b 断开界线 名 称 线 型 线 宽 一 般 用 途 实线 粗 b 主要可见轮廓线 中 0.5 b 可见轮廓线 细 0.25 b 可见轮廓线、图例线 虚线 粗 b 见有关专业制图标准 中 0.5 b 不可见轮廓线 细 0.25 b 不可见轮廓线、图例线 假想轮廓线、成型前原始轮廓线

图线的画法 司噤宽度≮粗线宽度,且>0.7 05~13 15~20|l15~20 各0.5~1 15-20!15-20」 各0.5~1
图线的画法 间隙宽度≮粗线宽度,且≥0.7 0.5~1 3~6 15~20 15~20 各0.5~1 15~20 15~20 各0.5~1

图线的交接 虚线与实线、虚线与单(双)点画线、虚线与 虚线、单(双)点画线与实线、单(双)点画线与 单(双)点画线相交,一般情况都应交于线段 交于线段 虚线是实线的延 细实线作 长线时交于空隙细单点长画线作圆中心线圆中心线
图线的交接 交于线段 虚线是实线的延 长线时交于空隙 细实线作 细单点长画线作圆中心线 圆中心线 虚线与实线、虚线与单(双)点画线、虚线与 虚线、单(双)点画线与实线、单(双)点画线与 单(双)点画线相交,一般情况都应交于线段

绘制图线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点划线和双点划线的首末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点。点划线与点划 线交接。或点划线(双点划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应是线段交接。 (2)虚线与虚线交接或虚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都应是线段交接。 虚线为实线的延长线时,不得与实线连接。(3)相互平行的虚线,其间距 不宜小于其中粗线宽度,且不宜小于0.7mm。4)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和 符号重叠、混淆,不可避免时,应首先保证文字等的清晰。 图线交接的画法举例
绘制图线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点划线和双点划线的首末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点。点划线与点划 线交接。或点划线(双点划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应是线段交接。 (2)虚线与虚线交接或虚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都应是线段交接。 虚线为实线的延长线时,不得与实线连接。(3)相互平行的虚线,其间距 不宜小于其中粗线宽度,且不宜小于0.7 mm。4)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和 符号重叠、混淆,不可避免时,应首先保证文字等的清晰。 图 线 交 接 的 画 法 举 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AutoCAD 2007教程》第9章 使用面域与图案填充.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8章 绘制与编辑复杂二维图形对象.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7章 精确绘制图形.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6章 控制图层显示.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5章 规划和管理图层.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4章 使用修改命令编辑对象.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3章 选择与夹点编辑二维图形对象.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2章 绘制简单二维图形对象.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章 AutoCAD 2007入门基础.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7章 输出、打印与发布图形.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6章 使用块、属性块、外部参照和Autocad设计中心.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5章 编辑和渲染三维对象.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4章 绘制三维网格和实体.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3章 三维绘制基础与简单图形的绘制.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2章 标注尺寸与编辑标注对象.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1章 标注基础与样式设置.ppt
- 《AutoCAD 2007教程》第10章 创建文字和表格.ppt
- 《AutoCAD 2007教程》习题答案.ppt
- 《混凝土基础知识完整教程》讲义.doc
- 建筑学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家具与室内设计.ppt
- 《建筑构造》第三章 图样画法 (NXPowerLite).ppt
- 《建筑构造》第二章 组合体.ppt
- 《建筑构造》第四章 建筑施工图(一).ppt
- 《建筑构造》第四章 建筑施工图(二).ppt
- 《材料力学》绪论.ppt
- 《材料力学》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ppt
- 《材料力学》第十章 压杆稳定.ppt
- 《材料力学》第十一章 能量方法.ppt
-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 静不定结构.ppt
- 《材料力学》第十三章 动荷载.ppt
- 《材料力学》第十四章 交变应力.ppt
- 《材料力学》第十五章 实验应力分析基础.ppt
- 《材料力学》第十六章 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ppt
- 《材料力学》第二章 剪切.ppt
- 《材料力学》第三章 扭转.ppt
- 《材料力学》第四章 弯曲内力.ppt
- 《材料力学》第五章 弯曲应力.ppt
- 《材料力学》第六章 弯曲变形.ppt
- 《材料力学》第七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ppt
- 《材料力学》第八章 强度理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