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景深和超焦距

第二章 第三节 景深和超焦距
第二章 第三节 景深和超焦距

景深和超焦距 景深和超焦距的运用是摄影技术的 重要部分,也是摄影的 艺术表现的重要 手段。如果说景深的运用是形成摄影画面 虚实变化、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的技术方 法,那么,超焦距的运用则是获取最大景 深,捕捉最佳瞬间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景深和超焦距 景深 和超焦距的运用是摄影技术的 重要部分,也是摄影的 艺术表现 的重要 手段。如果说景深的运用是形成摄影画面 虚实变化、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的技术方 法,那么,超焦距的运用则是获取最大景 深,捕捉最佳瞬间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 景深 和超焦距的运用是摄影技术的 重要部分,也是摄影的 艺术表现 的重要 手段。如果说景深的运用是形成摄影画面 虚实变化、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的技术方 法,那么,超焦距的运用则是获取最大景 深,捕捉最佳瞬间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当我们对某一被摄物聚焦时,不仅此被摄物而且其 景 前后一定的纵深范围内的景物都能在感光片上留下”清 断"的影像,这个清晰的纵深范围就称之为景深。这一 纵深的清晰范围愈大也就是景深愈大,反之则景深就愈 深 小。 上图中“A”为聚焦对象,“B为最近晰点,“C”为最远清晰点 。从最近清晰点B到聚焦对象A距离称为煎景露,从聚焦对象A到最远 清晰点C的距离称为后景深。从最近清晰点B到最远清晰点C间的距离为全 景深(景深范围),前景深总是全景深的三分之一,而后景深的长度总是前 景深的2倍。凡在景深范围内的所有物体都是“清断"的。景深能使一张平 面的照片表现出三维空间的幻觉。 3/43
3/43 当我们对某一被摄物聚焦时,不仅此被摄物而且其 前后一定的纵深范围内的景物都能在感光片上留下 ” 清 晰 ”的影像,这个清晰的纵深范围就称之为景深。这一 纵深的清晰范围愈大也就是景深愈大,反之则景深就愈 深 小。 景 B A C A 1/3 2/3 上图中 “ A ” 为聚焦对象,“ B ” 为最近清晰点,“ C ”为最远清晰点 。从最近清晰点 B 到聚焦对象A的距离称为前景深,从聚焦对象 A 到最远 清晰点 C 的距离称为后景深。从最近清晰点B到最远清晰点C间的距离为全 景深(景深范围),前景深总是全景深的三分之一,而后景深的长度总是前 景深的 2 倍。凡在景深范围内的所有物体都是 “清晰 ”的。景深能使一张平 面的照片表现出三维空间的幻觉

大景深效 果 43
4/43 大 景 深 效 果

短 景 深 效 果 43
5/43 短 景 深 效 果

短 景 深 效 果 我要上学 苏明娟:刺痛民族心灵的“大最晴” 解海龙摄643
6/43 短 景 深 效 果 我要上学 解海龙 苏明娟:刺痛民族心灵的“大眼睛” 摄

景深原理及计算 1、焦点(focus) 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镜头将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 点,这个点,就叫做焦点,焦点和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叫做 焦距。过焦点后光线继续以锥状发散开来。 平行光线 焦点 焦距→ 7143
7/43 景深原理及计算 景深原理及计算 1、焦点 (focus) 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镜头将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 点,这个点,就叫做焦点,焦点和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叫做 焦距。过焦点后光线继续以锥状发散开来

景深原理及计箕 2、弥散圆(Circle of Cnfusion) 又译为:弥散圈、模糊圈等等 在焦点前后,光线从聚集到扩散,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 点),继而又扩散到圆,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 镜头 弥散圆(前) 弥散圆(后) 。中“多每口。和期和 焦距 焦点 8/43
8/43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 又译为:弥散圈、模糊圈等等 在焦点前后,光线从聚集到扩散,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 点),继而又扩散到圆,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 景深原理及计算 景深原理及计算

景深原理及计角 如果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成像。这个可 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6(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 到的影象与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 人眼的鉴别能力,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这时的弥散圆的大 小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 物体的尺寸大约为0.125mm。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时,选用 了常用尺寸7时照片(175×125mm)为依据计算,要求弥 散圆只能在0.125mm以内,按此计算得到是图像对角线长度 的1/1730左右。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 6=1/1730底片对角线长度。 9/43
9/43 景深原理及计算 景深原理及计算 如果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成像。这个可 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 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 到的影象与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 人眼的鉴别能力,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这时的弥散圆的大 小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 物体的尺寸大约为0.125mm。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时,选用 了常用尺寸 7吋照片(175 ×125mm)为依据计算,要求弥 散圆只能在0.125mm以内,按此计算得到是图像对角线长度 的1/1730左右。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 δ=1/1730 底片对角线长度

景深原理及计算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底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 径的要求。各厂家对于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的取值 并不统一(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7吋的大小,观察距离为 25~30cm)一般取值范围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 /1000一1/1500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对的,不 是绝对的,和弥散圆直径δ的取值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同 时我们也可看出:弥散圆直径δ的取值的大小和镜头生产 厂商的技术能力有关。 般常用的数值是: 画幅 24mm×36mm 6cmX9cm 4"×5" 容许弥散圆直径δ 0.035mm 0.0817mm 0.146mm 10/43
10/43 景深原理及计算 景深原理及计算 画 幅 24mm ×36mm 6cm ×9cm 4" ×5" 容许弥散圆直径 δ 0.035mm 0.0817mm 0.146mm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底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 径的要求。各厂家对于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的取值 并不统一(前提是画面放大为 5 × 7吋的大小,观察距离为 25~30cm )一般取值范围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 1/1000~1/1500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对的,不 是绝对的,和弥散圆直径 δ的取值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同 时我们也可看出:弥散圆直径 δ 的取值的大小和镜头生产 厂商的技术能力有关。 一般常用的数值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数码照相机的使用和技术.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摄影附件及使用.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摄影基础教程——绪论篇(主讲:倪建).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黑白感光片.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彩色摄影的技术与技巧.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彩色摄影基本知识.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彩色摄影后期制作.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彩色摄影.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广告摄影.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动体摄影.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交互.pdf
- 苏州大学:《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影视编辑软件基础知识(Adobe Premiere Pro CS4).pdf
- 苏州大学:《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数字影像编辑系统(D)“蒙太奇”剪辑基础.pdf
- 苏州大学:《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数字影像编辑系统(C)非线性编辑系统.pdf
- 苏州大学:《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数字影像编辑系统(B)标清和高清的定义.pdf
- 苏州大学:《非线性编辑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数字影像编辑系统(A)数字视频基本概念.pdf
- 苏州大学:《电视摄像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电视新闻纪实拍摄.pdf
- 苏州大学:《电视摄像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电视艺术片拍摄.pdf
- 苏州大学:《电视摄像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电视画面的蒙太奇规律.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摄影艺术家的智能构建.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暗房技术——黑白感光片的冲洗.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摄影测光技术.pdf
- 苏州大学:《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视觉心理与构图原理.pdf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苏州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苏州大学:广告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苏州大学:新闻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类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21).doc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外新闻事业简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21年).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网络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2021年).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化妆与造型》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社会学研究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主持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诵读指导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docx